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78)
2023(12537)
2022(10492)
2021(9383)
2020(7825)
2019(17991)
2018(17662)
2017(33819)
2016(18200)
2015(20617)
2014(20947)
2013(20936)
2012(20209)
2011(18621)
2010(19134)
2009(17921)
2008(17769)
2007(16277)
2006(14619)
2005(13659)
作者
(55646)
(46659)
(46591)
(44367)
(29870)
(22440)
(21312)
(18074)
(17560)
(16689)
(16113)
(15643)
(15052)
(14884)
(14788)
(14398)
(13882)
(13802)
(13446)
(13372)
(11846)
(11640)
(11362)
(10740)
(10670)
(10562)
(10413)
(10268)
(9511)
(9280)
学科
(101446)
经济(101351)
(47127)
管理(47051)
(35469)
企业(35469)
方法(34432)
数学(30123)
数学方法(29908)
中国(27783)
地方(27468)
(25237)
业经(20903)
(18960)
(18247)
农业(17314)
地方经济(16553)
(16028)
贸易(16017)
(15943)
(15389)
(14998)
金融(14996)
(14880)
银行(14851)
(14387)
环境(13779)
(13723)
(13147)
产业(11582)
机构
学院(274969)
大学(274266)
(125629)
经济(123126)
研究(103981)
管理(99781)
理学(83940)
理学院(82874)
管理学(81609)
管理学院(81069)
中国(78607)
科学(61714)
(59473)
(55323)
(54303)
研究所(48906)
(48605)
中心(46529)
(43666)
财经(43096)
经济学(39803)
业大(38957)
(38863)
北京(38514)
(38041)
农业(37863)
师范(37694)
(36454)
经济学院(35614)
(34460)
基金
项目(171573)
科学(134176)
研究(127266)
基金(122432)
(106957)
国家(105667)
科学基金(88727)
社会(82019)
社会科(77698)
社会科学(77674)
(67765)
基金项目(64066)
教育(57118)
(56570)
自然(54034)
自然科(52686)
自然科学(52668)
自然科学基金(51721)
编号(51494)
资助(50106)
(43734)
成果(42837)
重点(39199)
(37974)
课题(36601)
发展(35713)
(35143)
(35139)
国家社会(34106)
创新(32932)
期刊
(152476)
经济(152476)
研究(89069)
中国(59851)
(45698)
(42337)
学报(41932)
科学(39203)
管理(37675)
大学(31422)
农业(30819)
学学(29505)
教育(29240)
(28947)
金融(28947)
经济研究(25202)
技术(24653)
业经(24025)
财经(22175)
问题(19788)
(19307)
(16810)
技术经济(15877)
(15583)
世界(14918)
商业(13973)
统计(13723)
国际(13693)
经济问题(12839)
图书(12635)
共检索到438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H·黑尔  S·托伯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前计划经济国家可以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影响其发展差异的因素可归结为降低通货膨胀和解决企业高负债的方法。捷克和中国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使经济保持了正增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季小立  李猛  王文华  
前苏联、东欧以及中国、越南等东亚社会主义国家在过去二十年里选择了两种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路径。本文依据世界银行数据,比较世界各转型经济体宏观经济表现与微观配置效率,考察不同转型模式的发展绩效。从中长期看,一国经济宏观稳定性内生于经济的微观效率基础。转型国家的成功再转型需要各国在较高经济总量的基础上更多地尊重和发挥经济规律的作用,以重构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来推动效率型增长,走向持续发展的转型"新常态"。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红霞  
国外学者在TRIPS对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技术创新和经济福利的影响等研究领域的一些基本接近的观点,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知识产权保护从低度化向高强度化过渡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应使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促进国内知识积累和经济增长的有效工具,发展中国家应全面权衡TRIPs可能带来的影响,并为确保知识产权政策实施成本的最小化和受益的最大化进行必要的政策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昊  张一弓  
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性和历史性造成的,本文比较分析了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和目标,科学地界定了它们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国家经济主权就能将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科学地区分开来;深刻认识国家性和历史性赋予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特殊性,有助于理解国家经济安全的时代背景,能准确地构建国家经济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曾红鹰  
由于一些经济学家过分强调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而导致一些国家在教育政策上的失误,我国也不例外。这一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那么,教育对经济的作用究竟如何呢?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前人关于教育与经济关系的研究。 古典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曾指出:“一切资本中最重要的就是投资在人身上的资本。”他提出的“人力投资”(Investment in human)后来成为教育经济学的中心概念。20年代,苏联的著名学者斯特鲁米林通过调查证实了在微观经济学上个人受教育年数增加会带来个人收入的增加。60年代,另外两名苏联学者查津和伊加尔安通过实验也证实了斯特鲁米林得出的论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封海粟  
西方经济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确立自由资本主义到经济危机爆发进而全面推行福利国家建设,再到技术进步和金融资产推动阶段,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伴随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始终。本文重点探讨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通过梳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历程,从而启发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封海粟  
西方经济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确立自由资本主义到经济危机爆发进而全面推行福利国家建设,再到技术进步和金融资产推动阶段,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伴随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始终。本文重点探讨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通过梳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历程,从而启发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龙文  李楠  王惠文  成思危  
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以及危机后的复苏阶段,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采用函数数据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对各类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动态检验,发现不同类型国家在经济发展速度、经济衰退的时间、经济衰退的程度以及经济的复苏状况等方面并不同步,但总体来看,金融危机削弱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差异的显著程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向阳  李海  Andreas Rauch  
本研究试图从国家文化的视角来解释不同国家创业活动活跃程度的差异。基于"全球领导力与组织行为有效性"(Global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al Effective ness,简称GLOBE研究)和"全球创业观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简称GEM研究)两个国际性数据库,我们发现在解释不同国家创业活动差异的时候,文化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具体来说是人均GDP)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与已有的文献相反,我们发现传统主义文化(典型特点是较高的小团体集体主义、较高的人际关系导向和较高的权力差距)在中低GDP国家提高了...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飞跃  张冬  刘明兴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锻造出强大的执政能力,那么抗日战争是否通过提高新中国的国家能力进而促进经济转型和发展呢?我们发现抗日战争能够对新中国的国家能力、经济转型和发展产生系统性影响: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中共县委多的地区,在1967—1986年间政府中本地干部的比例高,政府的规模小,政府支出偏向于公共品,非国有经济的比重高。本文构建理论模型阐释作用机制,认为抗战经历赋予了基层政府与组织较强的治理能力,新中国的国家治理因而兼具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种国家治理格局有助于地方基层政府与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得经济政策更加符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与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加一致,为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圆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正发生着重大的演变,区域差距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通过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层次分布情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柏乃  段忠贤  江蕾  
在传统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础上,加入科技投入要素,利用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变系数模型,实证考察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科技投入的经济发展效应存在较大差别,其中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拉动作用西部地区比东部和中部地区明显,R&D经费投入对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东部地区比中部和西部明显,R&D人员投入效应在不同地区的部分省份表现出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在部分省份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部分省份存在着R&D投入对经济发展的滞后效应和科技人才资源储量不足现象。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的分配管理机制,调整和优化R&D经费投入结构,构建包括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四位一体"的科技人才资源管理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世薇  张平宇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综合考虑各县域人均GDP和GDP总量变化的基础上,运用象限图法和泰尔指数法,分析了新疆不同县域经济发展类型和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疆县域经济呈现不同的增长类型,且在东疆、南疆、北疆之间及区内各县市之间呈现分异性。区域经济滞后型的县域明显多于经济活跃型的县域,经济活跃型的县域集中分布于天山北坡、铁路、公路主干线上,经济滞后型县域集中分布于南疆以及北疆、东疆的边远地区。泰尔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总体差异扩大的同时,东疆、南疆、北疆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区内各县域之间的差异都在逐步扩大,并且区内差异是区域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娟  吴国松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造成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有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理结构、社会文化等众多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体现在税收上的这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来说明缩小地区差距、弱化不均衡的差异性上税收政策所应发挥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