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92)
- 2023(4311)
- 2022(3376)
- 2021(3122)
- 2020(2488)
- 2019(5789)
- 2018(5470)
- 2017(10489)
- 2016(5599)
- 2015(6396)
- 2014(6126)
- 2013(5714)
- 2012(5193)
- 2011(4602)
- 2010(4869)
- 2009(4330)
- 2008(4335)
- 2007(4049)
- 2006(3665)
- 2005(3342)
- 学科
- 济(21940)
- 经济(21913)
- 业(21749)
- 企(20255)
- 企业(20255)
- 管理(18548)
- 业经(7412)
- 中国(7074)
- 方法(6610)
- 农(6174)
- 财(5466)
- 技术(5386)
- 策(4981)
- 数学(4834)
- 划(4812)
- 制(4792)
- 数学方法(4740)
- 地方(4726)
- 贸(4624)
- 贸易(4620)
- 易(4544)
- 理论(4188)
- 农业(4120)
- 经营(4117)
- 银(3911)
- 银行(3907)
- 和(3836)
- 行(3707)
- 务(3637)
- 财务(3618)
- 机构
- 学院(76491)
- 大学(75035)
- 济(32117)
- 经济(31442)
- 管理(31190)
- 理学(26593)
- 理学院(26301)
- 研究(26238)
- 管理学(25965)
- 管理学院(25799)
- 中国(19416)
- 京(15982)
- 财(14335)
- 科学(14009)
- 所(12331)
- 江(11810)
- 中心(11453)
- 财经(11300)
- 研究所(11139)
- 范(10862)
- 师范(10781)
- 北京(10287)
- 经(10224)
- 院(9665)
- 州(9381)
- 经济学(9112)
- 农(9080)
- 商学(8899)
- 商学院(8830)
- 技术(8594)
- 基金
- 项目(49436)
- 科学(40062)
- 研究(39199)
- 基金(35673)
- 家(31384)
- 国家(30628)
- 科学基金(26326)
- 社会(25095)
- 社会科(23806)
- 社会科学(23795)
- 省(19329)
- 教育(18676)
- 基金项目(18218)
- 划(16397)
- 编号(16351)
- 自然(15969)
- 自然科(15616)
- 自然科学(15613)
- 自然科学基金(15368)
- 资助(14011)
- 成果(13709)
- 课题(11921)
- 发(11357)
- 重点(11345)
- 创(11336)
- 部(11259)
- 创新(10396)
- 国家社会(10258)
- 性(10168)
- 项目编号(10138)
共检索到1206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托马斯·海贝勒 刘合光 冯贞柏
作者认为国家能力包括实施政治决策的能力和讨价还价能力以及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寻求平衡的能力。作者以此出发 ,分析了中国作为转型国家 ,私营家这一战略性集团的成长对国家能力的影响。认为私营企业家的成长有利于中国现代化的推进 ,作为战略群体的私营企业家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战略行动通过组织方式出现 ,不仅不会削弱国家能力 ,反而会增强国家能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好好 何晓青
1970年以来,世界能源原料消耗几乎翻了一番。发达国家的能源原料消耗虽仍占主要地位,但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原料消耗增长迅速,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未来几十年,随着油价的上涨,煤、天然气等其他能源原料的价格也将上涨,因此,各国必须重新审视其能源战略。本文分析了美国、日本和欧盟能源战略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目标、政策措施、完善能源法律体系和政府管理体制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林丽敏
论及日本,不得不提的是,日本似乎一直有绝处逢生的强大能力。比如明治维新,让日本承受住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使其能够改革落后制度,摆脱民族危机,开启近代化进程,跻身强国行列。再比如战后日本创造的经济奇迹,迅速崛起并且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可以说是"日本的时代"。然而,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形成,随后破裂,日本进入了"失去的10年"。21世纪之后,日本长期走势改观不大,"失去的10年"成为"失去的20年"。如今,直面当前局势,世界体系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湘林
文章以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的互动关系为理论视角,探讨了中国三十年来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轨迹和实践经验。通过对转型危机和国家治理危机两个概念的理论界定和区分,文章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的社会危机是一种"转型的危机",即在经济—社会转型中由于各种利益冲突和治理能力滞后所产生的危机,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结构性转型的必然现象。在现实中,市场化和民主化与经济—社会转型互为因果,经济—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国家治理层面不同程度的危机,进而推动了国家治理体制的改革和转型。中国国家治理体制的改革和转型是对经济—社会转型的一种渐进式的、结构性的适应过程。中国并未陷入局部改革的陷阱,而是更有可能在危机—体制改革—适应的...
关键词:
转型危机 国家治理 适应型渐进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芳
财产一词在法学和经济学视野里具有不同含义。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的"消灭私有制"到2004年的私有财产保护载入宪法以及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提高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保护财产的能力以及配置财富的能力,是新的历史时期对国家能力提出的挑战。
关键词:
财产 私有财产 国家 宪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清平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是两个不同却密不可分的国家战略。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应当列为前者的基本内容,并成为联系后者的纽带。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需要建立统一的非专利性科技成果国家登记制度。
关键词:
科技成果 知识产权化 国家战略 登记制度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戚振东 张权 尹平
理解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中的作用,是有效推动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从分权与权力制约监督的角度分析了国家治理能力的内涵,认为国家治理能力就是以权力配置和运行为基础,调配、运用社会资源,维护国家治理秩序的能力。然后构建了基于权力制约监督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保障作用,具体表现在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资源管理现代化的监控机制、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监督机制、是国家治理风险防控和国家治理秩序稳定的重要保障。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戚振东 张权 尹平
理解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中的作用,是有效推动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从分权与权力制约监督的角度分析了国家治理能力的内涵,认为国家治理能力就是以权力配置和运行为基础,调配、运用社会资源,维护国家治理秩序的能力。然后构建了基于权力制约监督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保障作用,具体表现在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资源管理现代化的监控机制、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监督机制、是国家治理风险防控和国家治理秩序稳定的重要保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贤环 倪筱楠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监督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国家审计治理能力的发挥需要在法律环境和国家审计体制下进行。建立法系、国家审计体制与国家审计治理能力的一般理论架构,探讨三者相互作用的机理,对如何提升国家审计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发现,在不同法系和国家审计体制背景下,国家审计治理能力各不相同。中华法系与大陆法系下我国行政型审计体制是适应我国国情的,但也存在不适应我国国家审计治理能力发挥的地方。
关键词:
法系 国家审计体制 国家审计 治理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梁 刘洁
国家重大工程,是国家为回应重大挑战而行使最高权力,动员全社会资源组织实施的战略性工程。重大工程的成功实施可能带来政治经济社会多方面的效益,对国家的发展道路、对国际关系格局都可能带来深刻影响。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必须解决好立项决策的科学性,组织实施的有效性,积极推进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正确的战略决心,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合理的体制和政策,是国家重大工程成功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国家 重大工程 战略 创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沈志渔
对国家控股公司和大集团战略的思考沈志渔当前,在我国经济改革中提出了大集团发展战略,与此紧密相联的是建立国家控股公司问题。实施大集团发展战略和建立国有控股公司,究竟应该从何着手呢?是以中央的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或行业性总公司、地方的行业管理部门或行业性总公...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孝德 程安国
文章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兴起是21世纪"世界性大事件",具有重要的时代战略内涵:(1)时代空间新拓展:从海洋文明时代向大陆文明复兴的时代转型;(2)从海洋到大陆,开启环绕全球的360度的全球贸易新时代;(3)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本洼地、动力源地;(4)丝绸之路经济带兴起,将给世界带来新经济发展模式。文章进一步解读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宏观战略内涵:(1)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从学习跟从战略转向自主引领战略转换的新空间;(2)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实施立体对外开放改革、文化柔性外交战略实验基地;(3)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生态产业、新兴产业、升级产业、传统民族产业融合创新高地;(4)丝...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海丰 李国兴
后发国家的技术追赶是一个技术不断趋近世界前沿的过程,追赶的前半程重在促进特定产业"从无到有"的规模扩张,而后半程的重点在于关键技术的突破。在追赶的不同阶段,产业政策要适时作出调整。林毅夫倡导"新结构经济学",强调产业政策对于后发国家产业成长的重要性,但其政策的依据是比较优势原理,适用于旨在提升生产能力的早期追赶阶段,如果一直遵循比较优势则不利于追赶后期技术能力的积累。后发国家要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重在把握追赶的"机会窗口",新技术-经济范式的酝酿期为后发国家的技术赶超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此外,后发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需要根据技术-经济范式演化特征,不断促使国家创新系统转型并适时调整产业政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润斌
创新驱动是中国坚持走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战略,也是中国国家高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下,国家高新区面临着发展战略地位不明晰;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偏低;创新资源整合力和辐射能力不高等问题。文章认为,中国国家高新区要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国家高新区发展定位创新;优化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创新驱动的长效机制;推进自主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国家高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