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93)
- 2023(10938)
- 2022(8838)
- 2021(8132)
- 2020(6456)
- 2019(14842)
- 2018(14662)
- 2017(25889)
- 2016(15107)
- 2015(17332)
- 2014(17630)
- 2013(16369)
- 2012(15451)
- 2011(14374)
- 2010(14960)
- 2009(13171)
- 2008(12818)
- 2007(11758)
- 2006(10644)
- 2005(9971)
- 学科
- 济(64265)
- 经济(64226)
- 管理(37928)
- 业(36425)
- 企(28386)
- 企业(28386)
- 中国(24754)
- 方法(24010)
- 数学(21254)
- 教育(20813)
- 数学方法(20765)
- 地方(18786)
- 技术(17657)
- 农(16576)
- 业经(14866)
- 理论(13575)
- 学(13566)
- 发(12599)
- 农业(11818)
- 地方经济(10772)
- 财(10165)
- 银(10155)
- 教学(10152)
- 银行(10139)
- 融(10049)
- 金融(10048)
- 贸(9918)
- 贸易(9906)
- 行(9890)
- 发展(9855)
- 机构
- 学院(209706)
- 大学(206622)
- 研究(78695)
- 济(78012)
- 经济(76074)
- 管理(71151)
- 理学(59957)
- 理学院(59120)
- 管理学(57510)
- 管理学院(57090)
- 中国(53464)
- 科学(48190)
- 京(47641)
- 所(40695)
- 范(38570)
- 师范(38269)
- 研究所(36762)
- 教育(35243)
- 江(34772)
- 中心(34347)
- 财(33670)
- 农(33489)
- 北京(31637)
- 技术(31589)
- 师范大学(30855)
- 业大(29007)
- 州(28489)
- 院(28441)
- 职业(26261)
- 农业(25819)
- 基金
- 项目(132358)
- 科学(105144)
- 研究(104907)
- 基金(88933)
- 家(76835)
- 国家(75996)
- 科学基金(64164)
- 社会(62427)
- 社会科(59019)
- 社会科学(59009)
- 省(56634)
- 教育(56609)
- 划(48549)
- 编号(45762)
- 基金项目(44913)
- 自然(38950)
- 成果(38940)
- 自然科(38090)
- 自然科学(38086)
- 自然科学基金(37311)
- 资助(37157)
- 课题(36655)
- 发(35232)
- 重点(31924)
- 年(30465)
- 部(29615)
- 创(28801)
- 发展(28479)
- 规划(28093)
- 展(27945)
- 期刊
- 济(92912)
- 经济(92912)
- 研究(72451)
- 教育(61146)
- 中国(58258)
- 农(31304)
- 学报(29770)
- 管理(28798)
- 技术(28469)
- 科学(28169)
- 财(24492)
- 大学(23676)
- 农业(22234)
- 学学(20494)
- 融(18470)
- 金融(18470)
- 职业(18067)
- 业经(15820)
- 经济研究(14800)
- 坛(13169)
- 论坛(13169)
- 业(12433)
- 财经(12432)
- 技术经济(12121)
- 技术教育(11981)
- 职业技术(11981)
- 职业技术教育(11981)
- 统计(11326)
- 问题(11102)
- 图书(11070)
共检索到340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范伟
职业性与教育性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属性。当前,地方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呼声日益高涨,部分院校在转型过程中过分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训练,即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弱化甚至忽视了通识教育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即职业教育的教育性。本文以通识教育的内涵以及开展通识教育的必要性为出发点,指出了通识教育存在的困境,并从通识教育定位、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通识教育 高校转型 应用技术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祥云 钱宇航 陈方红 李冬妮
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进程中,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是必然选择,是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型与内涵发展阶段以及国家导向下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处在变革中的地方本科院校,其转型本身就是错综复杂、多元化的。缺少教育家办学、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和评价体系尚不完善,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大学转型举步维艰的症结,需要在改革实践中,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以不断实现政府、学校与社会各司其职,扮演好相应的角色,并形成相互配合的转型体制,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名至实归其"应用技术型"的定位。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应用技术大学 转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庆栋
廓清"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内涵是地方高校科学转型发展的关键。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发展本科乃至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成为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主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代表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并非针对特定专业。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理工农医学科还是人文经管学科,无论是实务应用课程还是基础理论课程,都应遵循"应用导向",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既不能跟随研究型大学亦步亦趋,同时也应避免将"应用"简单化,滑向就业技能培训中心。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林瑞 郭明顺 张默 孙婉
基于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现状,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普通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提出SO、WO、ST、WT四种战略组合模型,为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元宝 宋瑾瑜
学校转型发展既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和提升学校内涵建设的内在要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关键路径是:立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着力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引育并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应用特色,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
应用技术大学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转型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白海雄
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具有技术教育基础扎实、地方性特征鲜明、市场竞争意识强烈、体制机制灵活等比较优势,建议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及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确立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强化校地互动互融,建设地域特征和行业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构建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师发展机制,建立应用型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多方协同联动,开展应用研究与实用技术研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鑫 温恒福
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既是新建本科院校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分类发展,各展其长,有效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本文认为,转型模式主要有断裂式转型模式、分布式转型模式和协作式转型模式三种。在转型过程中,新建本科院校需要面向区域社会发展重新定位,根据自身资源和优势,关注和处理好学校发展战略、变革领导、办学行为、组织文化等转型核心要素,以实现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优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志贤 莫虹 林春波
教育部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后,部分高校在转型过程中片面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作为"完整的社会人"的教育。针对这种现象,从树立正确价值观、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关系、教师队伍培养以及教育方式的探索等方面探讨了通识教育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通识教育 价值观 专业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静 钟海青
民族院校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历史性和特殊性内涵,对保证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求同存异"的通识教育理念强调的是通识教育普遍性与民族教育特殊性之间的协同。在民族院校探讨文化自觉发展脉络中通识教育"求同存异"理念的适切性,可作为推动民族院校通识教育本土化发展的重要逻辑起点,并体现通识课程的多样化发展指向。因此,有必要厘清通识教育在民族教育中的理论关系,调和通识教育与民族教育的"求同"理念与"存异"诉求,把握多元共生的通识课程发展边界,寻求文化自觉意义下民族地区和民族院校的通识教育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红
3月20—21日,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与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主办的"中国—爱尔兰应用技术型教育创新发展高层对话会暨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专题研修班"在大连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马培华出席并作主旨演讲。他从应用技术型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发展应用技术型教育的必要性及当前中国地方高校转型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等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培华
发展应用技术型教育、推动地方高校转型既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更是高等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对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和教育现代化,推进地方院校走内涵式、特色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推动高校转型,核心是激活高校办学活力,重点是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终目标是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服务质量,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动跟进作用,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国际经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魏晓艳
转型建设一批应用技术大学是对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因应,以其教师发展为主要策略的教师质量提升成为转型建设的关键内核。其中,包括教师发展观念的转型、组织与评价理念的转型、教师发展方式的转型以及教师发展机构职能定位的转型等。以转型建设应用技术大学为方向的院校应建立起教师发展在理念与实践上的自觉,关注教师发展真实需求,理解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发展的内生性特质,建立起以院校为主体的教师发展体系。
关键词:
应用技术大学 转型建设 教师发展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董立平
以高质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研究服务地方,既是应用技术大学的本质属性、社会职责,更是其科学发展路径。应用技术大学应科学定位、深化改革,实现成功转型。要优化与构建呼应地方产业结构需求的学科专业结构;构建以专业技术能力体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突破制约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主要瓶颈;建立政产学研用良性互动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纯
德国教育部在10年前已经意识到通过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科研来适应日益变化的经济结构,调整了其资助路线的方向和重点,将重点放在资助应用技术大学与经济界、综合性大学和其他科研机构所开展的合作研究,不仅增加了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附加值,也促进了德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科技创新。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升级,倒逼一些基础发展较好的高职院校去思考,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优秀经验,如何立足地区特点、分析学校的需求与可持续发展,抓住应用科研建设的关键点,理性地向应用型本科转型成为现实的选择。
关键词:
德国 应用技术大学 应用型科研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朱颖
以"应用技术型教育创新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爱尔兰应用技术型教育创新发展高层对话会"对应用技术型教育的基本定位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相关观点表明,鲜明的职业和应用导向性是应用技术型教育发展的基本定位,明确的行业和产业导向,让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开发、师资建设、教学过程、人才培养等是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实现成功转型的关键所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