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18)
- 2023(7099)
- 2022(5542)
- 2021(5303)
- 2020(4207)
- 2019(9612)
- 2018(8969)
- 2017(17208)
- 2016(9031)
- 2015(10313)
- 2014(9672)
- 2013(9520)
- 2012(9156)
- 2011(8489)
- 2010(8662)
- 2009(8398)
- 2008(7394)
- 2007(5982)
- 2006(5352)
- 2005(4993)
- 学科
- 济(41595)
- 经济(41545)
- 管理(23719)
- 业(23484)
- 企(18563)
- 企业(18563)
- 方法(17210)
- 数学(15644)
- 数学方法(15592)
- 中国(15356)
- 农(10985)
- 贸(10751)
- 贸易(10744)
- 易(10636)
- 财(9983)
- 制(9122)
- 业经(8836)
- 融(8327)
- 金融(8327)
- 银(7720)
- 银行(7718)
- 行(7551)
- 体(6839)
- 农业(6775)
- 环境(6661)
- 关系(6456)
- 出(6298)
- 发(5976)
- 划(5910)
- 学(5690)
- 机构
- 大学(131008)
- 学院(126872)
- 济(66510)
- 经济(65769)
- 研究(52148)
- 管理(47522)
- 中国(41475)
- 理学(40826)
- 理学院(40403)
- 管理学(40065)
- 管理学院(39816)
- 财(29321)
- 京(28238)
- 科学(25859)
- 所(24900)
- 财经(23791)
- 经济学(23179)
- 研究所(22665)
- 中心(22330)
- 经(22245)
- 经济学院(20957)
- 北京(18695)
- 院(18625)
- 财经大学(18295)
- 农(16906)
- 范(16289)
- 师范(16204)
- 江(15765)
- 研究中心(15624)
- 科学院(15377)
- 基金
- 项目(85396)
- 科学(69524)
- 基金(66780)
- 研究(65220)
- 家(59352)
- 国家(58493)
- 科学基金(49461)
- 社会(46693)
- 社会科(44407)
- 社会科学(44393)
- 基金项目(33671)
- 教育(29031)
- 自然(28281)
- 自然科(27649)
- 自然科学(27639)
- 省(27402)
- 资助(27259)
- 自然科学基金(27217)
- 划(25019)
- 编号(23366)
- 部(21985)
- 国家社会(21885)
- 中国(21393)
- 成果(20183)
- 重点(19771)
- 教育部(19567)
- 发(18823)
- 人文(17902)
- 创(17797)
- 制(17744)
共检索到196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湘林
文章以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的互动关系为理论视角,探讨了中国三十年来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轨迹和实践经验。通过对转型危机和国家治理危机两个概念的理论界定和区分,文章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的社会危机是一种"转型的危机",即在经济—社会转型中由于各种利益冲突和治理能力滞后所产生的危机,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结构性转型的必然现象。在现实中,市场化和民主化与经济—社会转型互为因果,经济—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国家治理层面不同程度的危机,进而推动了国家治理体制的改革和转型。中国国家治理体制的改革和转型是对经济—社会转型的一种渐进式的、结构性的适应过程。中国并未陷入局部改革的陷阱,而是更有可能在危机—体制改革—适应的...
关键词:
转型危机 国家治理 适应型渐进改革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徐鹤田
一、国家治理国家治理,就是对国家和社会的控制、管理和服务,实现良好的治理是每一个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通过依法用权力制约权力,发挥揭示、抵御、改进和预防等"免疫"功能,在维护民主法治,保障国家安全,推动落实责任、透明、法治、廉洁、公平和正义等原则和理念,改善国家治理,进而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慧君
经济转型促使中国从传统的全能主义国家治理模式迈向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依据对国家治理模式内涵的界定,并从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视角出发对中国的转型经验进行的理论剖析表明,建立起"法治化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利益整合型公民社会"三位一体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是中国在转型深化阶段面临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
经济转型 国家治理模式 中国经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鞠颂
金融危机对美国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增长乏力。在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趋势过程中,"转型经济"国家与美国经济的关联度不断加深,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对"转型经济"国家的影响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转型国家 金融全球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正青
随着规模扩大、社会角色增多、政府补贴减少,世界范围内许多高校可持续发展能力正经受着日益严峻的考验,甚至面临财务危机。对此,部分OECD国家进行了积极的应对,并在完善政府拨款方式、引导高校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重新定位政府与高校的关系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关键词:
高校财务危机 国家政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彤
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以"国家资本主义"模式特立于世,是高度出口依赖、本地资源匮乏的国家,出口贸易和国际金融中心运营是主要经济支柱,国际人才战略是新加坡立于不败的根本。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时,新加坡应对措施及时、适当,加之国企公司治理制度的良好基础,使得它在2009年迅速恢复元气。新加坡成功的国家治理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关键词:
新加坡 国际金融危机 国家治理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睿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大量宋人投身到海外贸易中。然而,海上贸易既有风波浩荡之险,又有海盗剽略之虞,不少宋人或遭遇海盗、海难而人财俱失,或遭不法商人贩卖出境,更多的是以“住蕃”的方式定居海外,导致不少宋人在海外贸易中流失。海外贸易中的人口流失,不仅暴露出宋朝在海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导致了大量财富的流失。有鉴于此,宋朝中央、地方官府和民间力量通过另立户籍、加强巡检、提升航海技术等方式积极应对,不断加强海外贸易管理,力求在不断扩大海外贸易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海外贸易中的人口流失。
关键词:
宋代 海外贸易 人口流失 危机 应对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东
世界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深化,加大了经济、金融领域国际协调的力度,拓宽了协调的范围。然而,各国在货币政策的协调上存在巨大分歧,应对金融危机的协调与人们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如何处理好国际协调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把握货币政策的导向和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依然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国际协调 国家利益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洪才
中国高等教育在走向大众化过程中正在遭遇质量难题。从根源上说,质量问题的出现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人们预先对大众高等教育制度缺乏一个科学的规划;二是人们传统的高等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而且大众化的不期而至,使质量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一些。随着毕业生急增致使就业压力不断加剧,并迫使扩招延伸至研究生层次,从而质量问题也随之延伸,其危险是显而易见的。而解决这一难题的出路就是要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实行选修制基础上的学分制是一个切入点,实现大学举办与评估分开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
关键词:
转型 中国高等教育 质量危机 治理对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兆斌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邹志强
近年来,土耳其经济的持续疲弱反映出国家经济治理的危机:经济增长缓慢使之成为陷入失速的"经济大国";经济结构脆弱使之成为缺乏后劲的新兴大国;经济发展模式失色使之成为日益孤立的地区大国。土耳其的经济治理危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绝对化的新自由主义理念及治理实践在土耳其的失败。国家权力在经济领域中的角色将进一步凸显,经济发展模式出现新的强势转向。同时,国内政治经济发展与国际体系结构之间表现出复杂的双向互动关系。埃尔多安和正义与发展党着力打造的"新土耳其"具有推动国家治理转型的积极内涵,虽然遭遇重大挫折,但在新形势下有
关键词:
土耳其 经济治理 新兴大国 “新土耳其”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姚伟峰 邱询旻
金融危机前,环中国圈国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但因为环中国圈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其主要资本来源于世界金融市场,而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分为进出口行业,因此受金融危机影响更加严重,经济出现严重下滑。因此,认真总结研究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和教训,避免悲剧的再发生对环中国圈的经济发展就显得更具意义。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公司治理 对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金洪飞 李阳
基于1990年以来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51次以发生了货币贬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为样本,且对货币危机后的产出变化进行的经验分析表明,危机前的经常账户状况、危机阶段的外资净流量对于危机前后的经济增长率变化有显著影响;此外,银行危机会显著地降低危机国的经济增长率。而外债余额占GDP比例、国际流动性指标、金融开放程度以及货币危机阶段的利率提高与否等因素,对货币危机前后的产出变化都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货币危机 贬值 经济代价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鲁迪·多恩布什 陈涛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