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13)
- 2023(17777)
- 2022(14689)
- 2021(13717)
- 2020(11431)
- 2019(25627)
- 2018(25395)
- 2017(48621)
- 2016(25882)
- 2015(28747)
- 2014(27951)
- 2013(27271)
- 2012(24117)
- 2011(21155)
- 2010(21014)
- 2009(19899)
- 2008(19444)
- 2007(17464)
- 2006(15109)
- 2005(13602)
- 学科
- 业(100628)
- 济(99698)
- 经济(99543)
- 管理(97027)
- 企(90769)
- 企业(90769)
- 方法(44250)
- 财(37179)
- 数学(35034)
- 数学方法(34591)
- 农(32617)
- 业经(32525)
- 务(26675)
- 财务(26614)
- 财务管理(26566)
- 制(26151)
- 中国(25490)
- 企业财务(25210)
- 农业(22702)
- 技术(20073)
- 理论(19828)
- 划(18668)
- 体(18364)
- 和(18191)
- 策(17812)
- 贸(17528)
- 贸易(17515)
- 银(17395)
- 银行(17386)
- 易(17074)
- 机构
- 学院(350257)
- 大学(343362)
- 管理(144882)
- 济(144055)
- 经济(141110)
- 理学(123259)
- 理学院(122106)
- 管理学(120341)
- 管理学院(119631)
- 研究(102972)
- 中国(85328)
- 财(73158)
- 京(70129)
- 科学(57900)
- 财经(56595)
- 江(54372)
- 经(51418)
- 中心(50600)
- 农(50566)
- 所(47980)
- 业大(46377)
- 经济学(43556)
- 北京(43053)
- 州(42832)
- 研究所(42462)
- 财经大学(41921)
- 范(41835)
- 师范(41445)
- 商学(39399)
- 经济学院(39259)
- 基金
- 项目(230497)
- 科学(184946)
- 研究(175922)
- 基金(168805)
- 家(143349)
- 国家(142045)
- 科学基金(126442)
- 社会(113945)
- 社会科(108039)
- 社会科学(108014)
- 省(91234)
- 基金项目(89159)
- 教育(82042)
- 自然(79732)
- 自然科(77953)
- 自然科学(77934)
- 自然科学基金(76549)
- 划(74509)
- 编号(72420)
- 资助(67176)
- 成果(57474)
- 创(51445)
- 部(51372)
- 重点(50930)
- 发(48867)
- 课题(48762)
- 制(48688)
- 创新(47317)
- 国家社会(47155)
- 教育部(45583)
- 期刊
- 济(165592)
- 经济(165592)
- 研究(101292)
- 中国(70708)
- 财(63213)
- 管理(61395)
- 农(47793)
- 科学(43608)
- 学报(42900)
- 教育(37866)
- 融(35992)
- 金融(35992)
- 大学(35708)
- 技术(34880)
- 学学(33653)
- 农业(32690)
- 业经(29871)
- 财经(28576)
- 经济研究(24917)
- 经(24605)
- 问题(20724)
- 业(20284)
- 财会(19247)
- 技术经济(18166)
- 现代(17579)
- 会计(17157)
- 商业(16506)
- 理论(15854)
- 版(15829)
- 贸(15759)
共检索到528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覃大嘉 呼玲妍 刘人怀
中国制造业创新与转型的基础是劳动力升级,与人资管理实践息息相关,但过去结合中国文化与人力资本视角分析相关议题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基于易学阴阳和谐理论,探讨在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人资管理实践与员工情感承诺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团队调研了阿迪达斯7家中国区一线代工厂,对收集到的1 920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四项人资管理实践均对情感承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绩效考核影响最大,其次分别是公司培训、薪酬与福利管理,招聘与甄选影响最小;年龄能显著调节绩效考核对情感承诺的影响;绩效考核和薪酬与福利管理的交互作用,以及公司培训和招聘与甄选的交互作用,都会显著且正向地影响情感承诺。本文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融合易学哲学思维与西方理论,探索特定背景下人资管理实践对职工情感承诺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建构本土化、深度情境化的中国管理理论。此外,面对经济新常态的挑战,本研究可为所有在华制造业管理者的人力资本战略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实证依据,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任广新
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制造业突破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出台"中国制造2025"规划,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德国则全面布局"工业4.0",毫无疑问,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已日渐成为全球共识。对我国的制造业而言,应顺应世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推动制造企业积极主动拥抱互联网,加快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互联网+ 制造业 转型 升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长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和第二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制造业在我国一直以来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柱性作用。当下,中美贸易战不断升温,中国制造业面临困境。文章通过梳理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探讨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中美贸易争战 制造业升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凯 王岚
加速推进"大智物移云"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集群转型升级对于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回顾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阐述了"大智物移云"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大智物移云"技术给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当前形势对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现实诉求,基于两者融合的视角提出了制造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以期给产业集群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智物移云 制造业 产业集群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苏向坤
当前,“中国制造2025”处于深入实施阶段。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发展存在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产业价值链低端化明显、制造业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大、企业间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应立足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切实提高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推动工业2.0、3.0与4.0融合发展,以质量体系建设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苏向坤
当前,"中国制造2025"处于深入实施阶段。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发展存在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产业价值链低端化明显、制造业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大、企业间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应立足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切实提高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推动工业2.0、3.0与4.0融合发展,以质量体系建设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庞美燕 桑金琰 张峰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开始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新旧动能转换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产业升级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外在表现。基于2006—2017年山东省17个地市的面板数据,从需求、供给和环境三方面研究发现:山东省及其各区域正处于改造旧动能、培育新动能的关键时期,消费需求、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对山东省的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研究发现,产业升级具有区域差异性。
关键词:
传统动能 新动能 产业升级 面板数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纪玉俊 张彦彦
在对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升级相关机理阐释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互联网+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互联网+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分区域的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东部地区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效果则没有体现出来。基于此,在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基础上,在不同地区可实施差异性政策,从而更好地实现制造业升级。
关键词:
互联网+ 制造业升级 机理 测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纪玉俊 张彦彦
在对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升级相关机理阐释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互联网+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互联网+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分区域的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东部地区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效果则没有体现出来。基于此,在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基础上,在不同地区可实施差异性政策,从而更好地实现制造业升级。
关键词:
互联网+ 制造业升级 机理 测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继平 周娜 金星霖
近年来,以科技进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我国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策略的重要取向。制造类企业技能型员工的工作胜任力面临着严峻挑战,企业原有的培训体系已经不能满足这些员工的发展需要。许多制造类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改革现有培训体系,但其中大多忽略员工主观感知,其收效往往并不理想。从制造类企业技能型员工感知角度出发,对A地区3家制造类企业的40名车间技能型员工进行深度访谈,基于QFD质量功能展开模型,以技能型员工对培训的需求为出发点,对需求重要度进行排序并构建质量屋,以此提出制造类企业技能型员工培训要增设技术知识类与素质能力类培训课程,鼓励网络学习,提高企业内训师与外请专家的质量,注重技能型员工培训场所与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兰菊 曹晔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颁布实施,我国传统企业开始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升级,生产模式的改变使一些工作岗位发生变化,尤其是机器人代替人后,使高职生的就业受到很大冲击,文章从智能制造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分析了智能制造的特点以及技术技能人才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结合学校的实践,探索了适合智能制造企业人才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些新举措。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岗位能力 人才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邢菲 刘晓
目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浪潮席卷全球,在此背景下,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线技能型劳动力需求量骤减的现象,岗位能力要求也由单一性转向复合性,与此同时,由于制造业企业转型速度不一,所以转型较快的企业呈现出一线技能型员工需求比重下降,创新研发型员工需求比重上升的趋势。上述变化致使现代学徒制在新环境的发展中问题频出:如单一能力的人才培养标准与技术密集型岗位能力标准存在偏差、学生学习内容与岗位实际需求存在偏差以及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对象的对接效率有待提高等。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学校通过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升级 现代学徒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广林 林贡钦
在全球制造业逐步进入4.0时代的大背景下,一场新的制造业竞争已经拉开序幕。美国立足工业互联网、德国倾力打造工业4.0、而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则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力主在2025年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当前,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已经转变成了技术和创新的竞争。随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正在成为一个新的风口。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嵘 桑雷
为了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职业教育需具有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和长期性,从而转变职业教育的五个观念:教学观、能力观、生态观、专业观、人才观。据此,文章提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基于职业岗位任务与项目驱动的系统化综合实践教学,基于全产业链的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协同培养,基于市场需求的纵向系列化与横向集群化专业设置,基于教学"诊改"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基于层次"高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
制造业转型升级 职业教育发展 复合型人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盛 陈逸沁 毛莘娅
本文探究了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理论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激发创新活跃度,进而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证研究方面,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数据,构建了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创新活跃度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一结论在选用制造业合理化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及运用多种回归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激发创新活跃度是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制。最后,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为“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的特点和区域异质性,并且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提升作用显著大于西部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