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82)
2023(16870)
2022(14395)
2021(13637)
2020(11445)
2019(26575)
2018(26146)
2017(50839)
2016(27347)
2015(30681)
2014(30320)
2013(29818)
2012(27449)
2011(24643)
2010(24178)
2009(22266)
2008(21629)
2007(18545)
2006(15925)
2005(13761)
作者
(75233)
(62674)
(62080)
(59247)
(39963)
(29919)
(28353)
(24666)
(23857)
(22083)
(21417)
(21084)
(19637)
(19510)
(19371)
(19106)
(18687)
(18581)
(17865)
(17746)
(15347)
(15251)
(15114)
(14279)
(14013)
(13912)
(13566)
(13529)
(12592)
(12308)
学科
(111396)
经济(111274)
管理(77724)
(71586)
(58907)
企业(58907)
方法(54689)
数学(48475)
数学方法(47849)
中国(30670)
(28915)
(28292)
业经(23517)
(22189)
(21930)
贸易(21920)
(21347)
地方(19980)
(19769)
农业(19090)
理论(17288)
(17080)
财务(17005)
财务管理(16964)
(16712)
环境(16596)
技术(16360)
(16208)
银行(16171)
企业财务(16084)
机构
大学(382429)
学院(378455)
(157139)
经济(154062)
管理(152280)
理学(132992)
理学院(131592)
管理学(129257)
管理学院(128576)
研究(125754)
中国(95121)
(80899)
科学(76086)
(70409)
(61218)
(57482)
中心(57378)
财经(57361)
研究所(55994)
业大(55021)
(52540)
(51944)
北京(51081)
(49312)
师范(48869)
经济学(48666)
(46040)
农业(45059)
经济学院(44036)
财经大学(43098)
基金
项目(264075)
科学(208794)
基金(194338)
研究(193329)
(168907)
国家(167564)
科学基金(144845)
社会(123840)
社会科(117449)
社会科学(117418)
基金项目(102254)
(99672)
自然(93385)
自然科(91284)
自然科学(91263)
自然科学基金(89627)
教育(88864)
(84614)
资助(80994)
编号(77951)
成果(62881)
(59410)
重点(58453)
(55317)
(54363)
课题(52826)
国家社会(52050)
教育部(51545)
创新(50791)
科研(50526)
期刊
(161689)
经济(161689)
研究(109963)
中国(67387)
学报(58517)
管理(54357)
科学(54257)
(52703)
(51680)
大学(45514)
学学(42745)
教育(40333)
农业(36495)
技术(32976)
(30823)
金融(30823)
财经(27883)
经济研究(27100)
业经(25134)
(23857)
图书(21148)
问题(21099)
(19322)
(18235)
技术经济(18081)
理论(17976)
统计(17959)
(17300)
科技(17151)
世界(16683)
共检索到541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邓可斌  丁菊红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中国转型中分权与公共品供给的内在联系;进而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结构模型,在控制住财政分权与公共品内生关系基础上,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 GMM)检验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推论:分权对"硬"公共品供给有明显加速作用,对"软"公共品供给有明显抑制作用;经济较差的地区,分权速度会加快,其中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分权速度要比人口密度低的地区快;人口密度较高、经济较好的地区分权速度会减弱;分权程度变化与政府行政效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发展型政府"更偏好"硬"公共品供给,因而更偏好高分权。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雪松  冉光和  
本文基于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治理视域对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制度根源的理论探析与实证研究。利用1995~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经验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城镇化对农村基础教育、卫生保健和福利社保公共品均具有显著的供给效应。中央转移支付并未有效促进农村医疗公共品供给,地方政府财政自给率供给效应不显著,但地方政府对中央转移支付"粘蝇纸效应"明显。政府竞争对农村基础教育与社保支出具有显著的负向激励。反腐败增强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有效提供,但减少了福利保障供给,说明地方政府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上具有腐败寻租的空间。经济增长水平与新农村建设政策变量也是影响农村公共品供给效应的重要因素并呈现差异性。政策启示是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永友  陆晨晨  
分权能否提高下级政府对辖区居民公共品需求的响应度,本文以基层分权改革较为典型的浙江扩权改革为对象,利用其56个县市面板数据和DID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扩权改革对农村社会不同类型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扩权改革显著提高了硬公共品供给水平,对软公共品供给产生负面影响。扩权改革后,县市政府对农村社会软硬公共品供给偏好差异不仅与扩权改革所处的体制环境有关,与扩权本身改革策略也有一定关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贾智莲  卢洪友  
本文从最终有效产出角度,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对中国省级地方政府2001~2006年教育及民生类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水平作出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财政分权、政府偏好等因素对教育及民生类公共品有效供给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分权与政府偏好并没有增进地方政府对教育及民生类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水平,地方财政收入和城市化水平有利于增进教育及民生类公共品供给的有效性,财政转移支付、经济开放度和人口密度对教育及民生类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舒成  
文章以地方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级地方公共品供给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省地财政分权体制的制度设计、分配体制、管理机制对地级政府提供地方公共品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地方财政分权体制对地级公共品供给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省地财政分权体制下,地级政府受财政自给能力弱、财政负担重和治理效率低等因素的影响,并未由经济发展型政府转向社会服务型政府。因此,在推进地方财政分权体制改革时,应致力于提高地方政府治理效率,改善地方财政体制运行状况,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地方财政体制供给。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丁菊红  邓可斌  
转型经济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偏好上的差异会深刻影响财政分权程度,同时改变着地方政府的激励结构,从而对公共品供给带来不同效果。本文在Besley模型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了这种偏好差异的形成过程,建立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动态博弈模型,解释了中国分权改革进程及最优分权程度的决定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梁若冰  汤韵  
Tiebout模型阐述了地方公共品供给与居民居住地选择之间的关系。为检验该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本文通过动态面板回归模型检验了35个中国大中型城市的住房价格与地方公共品供给之间的关系。计量结果发现,无论是以地方财政支出强度(intensity)指标,还是以地方公共服务的主成分分析指标表示的地方公共品变量,其对商品房价格都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中国出现了地方公共服务资本化的现象。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庞保庆  王芳  
本文主要考察中国的地方政府任期规则与地方公共品供给之间的关系。在弹性任期规则下,官员无法形成关于任职时间的合理预期,这种不稳定的预期会给官员带来较大的职业压力,这种压力越大官员在公共品方面的供给就会越少。我们利用2000-2006年中国县级政府的数据验证了上述理论假说,发现随着任职压力的增加、官员会不断压缩在公共品方面的投资。本研究为深入理解公共品供给的地区差异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为完善任期规则奠定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平新乔  白洁  
财政激励与预算外收入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考察了财政分权背景下财政激励对地方公共品的供给满足当地真实需要的敏感度(responsiveness)的影响。中国的财政分权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规模巨大的预算外收入会扩大地方政府的规模,从而加重当地居民和农民的负担;其次,地方政府预算外支出的规模效应递减;第三,城市化水平 (以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衡量)和地方政府对城市维护方面的支出负相关,表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并不一致。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世尧  
在转型过程中,财政分权与卫生公共品供给之间存在复杂的内在机理。对1995—2008年31个省市区的数据进行面板3SLS估计,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财政分权度越高,且卫生公共品的供给总量和人均卫生决算费用也会增多,但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将降低;市场化程度与财政分权度和卫生公共品供给正相关;竞争程度越激烈的地区卫生公共品的供给越少。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夏策敏  
有关财政分权对公共品供给影响的研究,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制度特征,以及不同公共品与经济增长的短期关系,得出地方政府偏好基础设施类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而轻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现实中,地方政府官员行为目标的差异、地方政府扩张预算外收入的策略性行为、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支出竞争、行政管理支出的扩张、腐败等因素都影响公共品的供给。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丁辉侠  
本文利用省级样本地区1993-2008年的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关系分别为倒U型和正U型;地方官员的晋升环境越好,并不必然带来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高;分税制改革、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规模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具有显著影响;而市场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这表明,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不仅取决于公众需求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设计和支出偏好。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询  孟望生  张为杰  
当前,中国的政府治理模式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财政分权体制下,不同的政绩考核方式会影响地方政府的努力方向,进而导致不同类型公共品的投入偏向。文章通过数理模型对此进行了推导,然后运用1995~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回归结果显示,在政治晋升激励下,财政分权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和环境质量。与此同时,民生权重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地方政府对以上公共品的投入水平与环境质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雪飞  廖蓉  吴次芳  游和远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整治模式转变与公共品供给之间组织层面的制度激励关系。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上海、安徽4省的土地整治政策及案例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当土地整治项目"控制权"在地方政府而不是部门,"晋升偏好"由经济需求向民生需求转变,土地整治模式综合度较高,公共品供给激励较强。土地整治模式的转变由与公共产品供给激励相关的控制权分配和晋升偏好的变化驱动。研究结论:地方"控制权"分配和中央"晋升偏好"的双重转变对公共品供给产生积极影响,地方政府更倾向于提高项目的实施效率,以及有更高的自主性并利于解决资金限制。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余长林  
城乡收入差距一直是我国经济研究和政策制定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本文基于1994—2008年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从财政分权、城乡公共品供给差异两个方面运用工具变量和动态面板的系统GMM估计方法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对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没有起到显著作用;但对缩小我国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作用,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缩小城乡公共品供给差异有助于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开放、非国有化、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产业结构升级都是拉大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城市化能显著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