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74)
2023(5782)
2022(4538)
2021(4223)
2020(3426)
2019(7345)
2018(7290)
2017(12634)
2016(6422)
2015(6895)
2014(6145)
2013(5842)
2012(5461)
2011(4899)
2010(5423)
2009(5556)
2008(4394)
2007(3849)
2006(3274)
2005(2761)
作者
(16342)
(13580)
(13433)
(12645)
(8652)
(6459)
(5924)
(5045)
(4978)
(4790)
(4630)
(4538)
(4389)
(4364)
(4114)
(4022)
(3996)
(3915)
(3811)
(3737)
(3303)
(3166)
(3163)
(3079)
(3079)
(3060)
(2996)
(2988)
(2749)
(2605)
学科
(25974)
管理(25508)
(24174)
企业(24174)
(21707)
经济(21694)
技术(13784)
技术管理(11289)
中国(8289)
业经(7690)
方法(6656)
(6240)
(5570)
(5529)
金融(5529)
(5461)
银行(5453)
(5387)
(5255)
产业(5048)
理论(5013)
数学(4882)
数学方法(4829)
地方(4736)
(4623)
(4333)
(4007)
财务(3995)
财务管理(3992)
教育(3971)
机构
学院(84696)
大学(83570)
管理(35606)
(35475)
经济(34832)
理学(30485)
理学院(30174)
管理学(29844)
管理学院(29637)
研究(27751)
中国(21629)
(16907)
(16278)
科学(14974)
(13498)
中心(12720)
(12567)
财经(12465)
(11368)
研究所(11211)
(11095)
师范(11025)
(10727)
经济学(10530)
北京(10516)
(10486)
商学(10332)
商学院(10197)
业大(9674)
技术(9407)
基金
项目(56695)
科学(46787)
研究(45237)
基金(40735)
(34653)
国家(34324)
科学基金(30943)
社会(30177)
社会科(28611)
社会科学(28603)
(23780)
基金项目(21570)
教育(20777)
(19408)
(19281)
自然(18289)
自然科(17957)
自然科学(17953)
自然科学基金(17692)
编号(17625)
创新(16902)
成果(14431)
资助(14141)
课题(12986)
(12876)
重点(12774)
(12619)
国家社会(12579)
(12337)
(12089)
期刊
(41023)
经济(41023)
研究(27142)
中国(21817)
管理(17205)
教育(13952)
(12961)
科学(10666)
(9583)
金融(9583)
学报(9321)
技术(8716)
(8333)
大学(7742)
科技(7489)
业经(7017)
学学(6980)
经济研究(6897)
财经(6127)
农业(5490)
(5444)
(5362)
论坛(5362)
技术经济(5333)
图书(4450)
问题(4372)
现代(4245)
商业(4136)
(4098)
职业(4001)
共检索到133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辜胜阻  
后危机时代,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着力解决结构失衡状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内需主导、消费支撑、创新驱动、均衡共享"的发展模式。当前,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和民间投资需求,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制度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舜楠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的有效成长和发展,需要从根本上转变现有缺乏本土文化根基的、不尽合理的企业经营战略模式,积极进行企业文化、技术、产品、业务组合、资源配置、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的发展创新,通过企业文化模式、商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全面转型,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可持续的企业发展之路。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何春盛  
2007年读过一本书,叫做《管理大未来》,对我有很大的启示。这本书中有以下几个重点:第一,在21世纪,我们的企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自由的竞争,原因是体制的放松和技术的发展,像电信业、电视业开放的自由竞争。所以,竞争将成为一个主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瑭玮  
金融创新是指各类新种金融工具的出现、金融实务的更新、金融市场、金融法则与制度乃至金融观念上各种异于传统的改变。它在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盘活资产流动性、提高市场效率方面普遍有很好的效果,能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需求,有效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增强金融企业竞争能力。因此,金融创新从70年代起从美国开始风靡全球,极大地促进了全球金融业的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31日,第40届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达沃斯落下了帷幕。此次论坛以"改善世界状况:重思、重设和重建"为主题,与会的2500多名全球政治和经济界的代表就世界经济恢复前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广泛充分的讨论。在为期5天的会程里,"后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鹏  袁媛  
后危机时代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仍然处于困境,依靠技术创新可以帮助其成功转型,甚至"逆势发展"。文章对后危机时代小微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深入研究技术创新对小微企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并分别从外部支持体系和内部策略选择两方面研究促进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一般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礼红  
市场的功能与政府的作用是经济学界长期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不同的经济学派观点对应不同的经济治理模式。市场和政府既各自发挥作用同时又存在失灵,经济治理机制的创新就是要在合理的边界将二者有效融合,"中国模式"的成就和金融海啸的爆发从正反两方面验证了现代市场经济应该是市场与政府两只手的有机结合。后危机时代经济治理机制的创新路径选择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政府的作用应该体现在对经济运行的控制力上,同时必须明确界定政府权力的边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晓钧  
金融危机后,中国金融市场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如何正确认识与协调金融产品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成为摆在中国金融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提出在正确认识金融产品创新兼具促进金融市场发展与累积风险的双重属性基础上,重新梳理金融产品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适当借鉴欧盟、美国等经济体的做法,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金融法制环境,增加金融产品透明度等建议,以确保金融产品创新监管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殷孟波  许坤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所取得的规模是惊人的,对金融市场和金融风险的影响已经超越了人们的想象。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金融创新受到了人们的质疑,部分学者开始讨论其对金融和经济的冲击和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外学者关于金融创新在生产力、经济增长、金融风险和交易成本等四个方面最新的观点,论证其悖论的含义及体现。然后,从金融产品、系统风险、金融立法与完善市场等四个方面归纳总结了目前学术界与实务界对金融创新监督管理和合理使用的观点。最后,本文提出了对于化解金融创新"悖论"的观点和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娟  
在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将成为全球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也在发生新的变化,企业间竞争将在新的层面上展开。企业需要不断探索营销策略的创新,以适应新的营销环境。精准的定制营销、便捷的网络营销、低碳的绿色营销以及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是后危机时代企业营销策略创新可以选择的部分路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车亮亮  
道德风险作为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一种典型的损人利己行为。在本次危机中所有金融主体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都不惜践踏法律、背弃金融伦理和突破道德底线,忽视了风险的防范和责任的承担以致危机的发生。而"经济人"过度逐利、金融信息的不对称、合同的不完全及其实施障碍是引发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法的创新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道德风险治理,秉持效率与安全并重的价值理念,建立有效的系统性风险管控机制,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的特别保护,建立权责一致的金融法责任制度,惟此才能有效防止道德风险和金融危机的发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乐琴  
在全球新一轮绿色技术创新的高潮中,新能源成为亮点。由于其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巨大技术进步空间、广泛的渗透性以及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兼容的特点,新能源产业也将成为中国在后危机时代产业创新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核心技术缺乏、市场培育滞后、产业盲目扩张等矛盾。因此,新能源产业政策需要从技术创新、市场培育及产业规制等方面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迎春  
1.金融创新模式的制度取向。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金融市场参与主体进行金融创新活动的自觉性得以发挥,在局部出现了"自下而上"的金融制度创新,市场主导型模式有所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下,政府控制着金融市场的定价权,同时规模庞大的国有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处于近乎垄断者的市场优势地位,因此,在相当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黎四奇  
无论一种制度如何先进,与动态的社会而言,其都是一个此一时彼一时的问题。若具有相对真理性的制度意图"常青不败",那么它就必须与时俱进。虽然古典的最后贷款人制度实现了既定史命,但是金融自由化、金融电子化与国际化已从另一侧面检测着该制度的精致或拙劣。是急流勇退,还是迎难而新,这是后危机时代该制度因时而化中所必须权衡的重大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