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44)
2023(6652)
2022(5590)
2021(5223)
2020(4396)
2019(9405)
2018(9330)
2017(17772)
2016(9828)
2015(10837)
2014(10795)
2013(10540)
2012(9697)
2011(8795)
2010(9075)
2009(8722)
2008(8605)
2007(7926)
2006(7078)
2005(6908)
作者
(26802)
(22456)
(22221)
(21640)
(14452)
(10564)
(10206)
(8646)
(8632)
(8130)
(7707)
(7622)
(7432)
(7266)
(7226)
(6961)
(6674)
(6632)
(6407)
(6283)
(5830)
(5393)
(5340)
(5229)
(5181)
(5161)
(5051)
(4891)
(4488)
(4317)
学科
(38188)
经济(38118)
管理(35137)
(29081)
(25534)
企业(25534)
方法(15304)
(14581)
(13989)
数学(13019)
数学方法(12874)
中国(10852)
(9341)
银行(9331)
(9262)
(8905)
(8878)
业经(8803)
(8463)
财务(8443)
财务管理(8420)
(8295)
金融(8293)
企业财务(8020)
体制(7883)
(7617)
(6645)
(6516)
(6508)
贸易(6505)
机构
大学(140679)
学院(137917)
(60108)
经济(58801)
管理(51324)
研究(47142)
理学(43601)
理学院(43110)
管理学(42362)
管理学院(42078)
中国(38912)
(32905)
(29704)
科学(25758)
财经(24950)
(22900)
中心(22636)
(22599)
(21854)
研究所(20198)
经济学(19850)
北京(18759)
财经大学(18561)
(18504)
经济学院(17796)
(17546)
(17436)
师范(17394)
业大(17113)
(16747)
基金
项目(88123)
科学(70837)
基金(66256)
研究(66068)
(56953)
国家(56545)
科学基金(49106)
社会(44230)
社会科(41963)
社会科学(41956)
基金项目(34281)
(32514)
教育(30854)
自然(30420)
自然科(29725)
自然科学(29719)
自然科学基金(29208)
(27881)
资助(27030)
编号(25588)
(22844)
成果(22230)
(21101)
重点(20010)
国家社会(18990)
教育部(18777)
(18382)
课题(18053)
(17859)
人文(17814)
期刊
(69614)
经济(69614)
研究(47354)
中国(30376)
(28014)
管理(22593)
学报(19780)
科学(18328)
(18262)
金融(18262)
(16869)
大学(16362)
教育(15800)
学学(15242)
财经(13807)
(11861)
经济研究(11223)
技术(10900)
农业(10456)
业经(9427)
问题(8981)
(7880)
理论(7057)
科技(6671)
国际(6580)
财会(6545)
会计(6346)
技术经济(6334)
(6332)
现代(6287)
共检索到220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采宜  
2016年10月下旬,一份央行向金融机构下发的《关于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测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金融市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通知》提出将表外理财资金运用项目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MPa)体系"广义信贷"测算。今年年初,央行表示,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近五年来,随着金融创新快速发展,金融机构资产配置渠道日益多元化,单一信贷额度控制有效性下降。于是,人民银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义举  冯乾  
本文以破产风险Z值来代表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状况,基于宏观审慎评估视角实证分析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宏观审慎评估会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因而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显著抑制金融风险;由于存在显著非对称性,宏观审慎评估的效应差异显著存在,对于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规模较小的银行,宏观审慎评估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春丽  
本文从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抑制金融风险的内在逻辑出发,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采用159家商业银行的动态非平衡面板数据,对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抑制金融风险的效果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实施,对银行信贷增速和风险资产比率均有滞后一期或二期的负向作用,其中主要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发挥作用的显著性水平并不完全明显,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并没有充分发挥抑制金融风险的作用。因此,未来在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建设方面,一要引入多种量化指标,强化对关键因素的风险评估;二要改进和完善MPA指标的设置细则,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金融环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关晶奇  何碧清  陈湘鹏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做了顶层设计,如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的监管和风险防控、利用宏观审慎工具防范金融风险跨行业跨市场的传播等。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旨在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境辉  黄宁  
结合现阶段我国面临的潜在系统性风险,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围绕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遏制信贷过度增长方面,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效果优于货币政策;(2)在遏制房价过度膨胀方面,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优于宏观审慎政策;(3)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实施效果优于单一政策工具;(4)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对中小型银行的影响效应大于大型银行,对非上市银行的实施效果好于上市银行;(5)一个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制度安排应重视中央银行的主导性作用。未来,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实践应从加强与货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学东  
在体制转轨和利率市场化过渡期,通过MPA评估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至关重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国际组织在分析本次危机成因的同时,于2009年重提"宏观审慎"Macroprudential这一概念。开启于2009年4月的G20高峰会经过充分讨论,也就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达成共识。随后,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问题被提上G20各国的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学东  
在体制转轨和利率市场化过渡期,通过MPA评估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至关重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国际组织在分析本次危机成因的同时,于2009年重提"宏观审慎"Macroprudential这一概念。开启于2009年4月的G20高峰会经过充分讨论,也就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达成共识。随后,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问题被提上G20各国的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屠堃泰  赵胜民  蒋双田  张瀚文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是我国在“双支柱”框架下的重要探索和创新,旨在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降低其风险承担。MPA于2016年首次提出,于2017年升级。本文利用2009—2018年中国47家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数据,推算银行广义信贷规模,通过设计双重差分模型,探究MPA对银行广义信贷和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MPA的实施显著抑制银行广义信贷的过快扩张,并且显著降低银行信用风险。第二,MPA对银行广义信贷的影响存在结构差异。面临考核压力的银行倾向于先压缩非狭义类型信贷规模,但对狭义信贷和表外理财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这将推动银行资产配置结构的转变。第三,以上结论在基于资本充足率的分组与基于广义信贷增速的分组中保持一致,表明实施MPA的政策效果是稳健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柯孔林  宋悦  
本文以中国53个城市2009~2018年数据为样本,将股票市场对房价波动反应因素纳入边际期望损失模型,测度我国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经济增长压力对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紧缩的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存在明显滞后效应。当面临较大的财政压力和经济增长压力时,地方政府缺乏调控土地价格和住房价格的激励,这会削弱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的调控效果,上述作用效果在一线和二线城市更为显著。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相关部门应进一步丰富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将房价增速纳入中央对地方政府考核体系,从供需两端合力防范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卜林  郝毅  李政  
本文在DSGE框架下对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代表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宏观审慎政策无法配合货币政策实现通胀、产出和信贷的稳定,只能采用财政政策应对经济衰退;在财政扩张背景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非合作模式会带来更好的政策效果,两个政策并不应该局限于简单的统筹协作关系,而是应该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对方的政策行为。宏观审慎政策会影响财政政策有效性,但能够增加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并降低由于财政政策不连续所造成的经济波动。在构建中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时,除了考虑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关系外,还应该让财政当局参与到宏观审慎政策的制定中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道平  张玉  郭文璇  
加强宏观审慎有效监管,使宏观审慎政策有效发挥作用,对于防范发生系统性银行危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124个经济体1990—201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研究宏观审慎政策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能够降低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作用机制方面,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通过抑制信贷扩张,降低了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异质性分析方面,宏观审慎政策在发达经济体、金融体系为市场主导型及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经济体更为有效。此外,宏观审慎政策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效力也存在差异,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效力在经济上行阶段更为有效。本研究对于宏观审慎政策实施与政策工具选择、防止信贷过度扩张与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剑  张昉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简称"MPA")是央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引导金融去杠杆、构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金融调控政策的重要举措。经过一年试运行,MPA于2017年开始正式实施,评估结果将与差别准备金利率、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资格等直接挂钩。央行为什么推出MPA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物价稳定并不能保证金融市场和资产价格的稳定。传统上作为总量政策的货币政策主要盯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邓晓  
为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使之更全面、更有效地发挥逆周期调节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人民银行于2016年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以下简称MPA)。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在深入把握宏观审慎管理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湖北实际,着力健全宏观审慎评估实施体系,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优化资产结构,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初步形成了宏观审慎管理的湖北实践。本文对宏观审慎管理的湖北实践进行了总结,并对如何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剑  张昉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简称"MPA")是央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引导金融去杠杆、构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金融调控政策的重要举措。经过一年试运行,MPA于2017年开始正式实施,评估结果将与差别准备金利率、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资格等直接挂钩。央行为什么推出MPA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物价稳定并不能保证金融市场和资产价格的稳定。传统上作为总量政策的货币政策主要盯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剑  张昉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简称"MPA")是央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引导金融去杠杆、构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金融调控政策的重要举措。经过一年试运行,MPA于2017年开始正式实施,评估结果将与差别准备金利率、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资格等直接挂钩。央行为什么推出MPA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物价稳定并不能保证金融市场和资产价格的稳定。传统上作为总量政策的货币政策主要盯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