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9)
2023(1311)
2022(1017)
2021(715)
2019(1203)
2018(1054)
2017(2118)
2016(1036)
2015(1215)
2014(1226)
2013(1271)
2012(1468)
2011(1450)
2010(1466)
2009(1336)
2008(1163)
2007(1131)
2006(1132)
2005(1061)
2004(985)
作者
(3651)
(3221)
(3104)
(2910)
(1912)
(1429)
(1387)
(1269)
(1188)
(1151)
(1087)
(1041)
(973)
(969)
(942)
(921)
(921)
(890)
(852)
(811)
(785)
(755)
(752)
(727)
(711)
(681)
(626)
(626)
(623)
(617)
学科
(14348)
经济(14346)
地方(6873)
地方经济(5618)
管理(3133)
中国(2685)
业经(2517)
(2318)
环境(2194)
(2146)
方法(2084)
(2074)
数学(1918)
数学方法(1917)
资源(1888)
(1676)
金融(1676)
产业(1645)
农业(1632)
发展(1630)
(1628)
(1582)
(1529)
总论(1499)
信息(1436)
经济学(1407)
信息产业(1381)
生态(1344)
(1280)
(1215)
机构
学院(19678)
大学(18537)
(11781)
经济(11599)
研究(8180)
管理(6685)
中国(5849)
理学(5555)
理学院(5480)
管理学(5404)
管理学院(5362)
(4578)
科学(4239)
(4025)
经济学(3898)
(3730)
研究所(3599)
财经(3538)
中心(3501)
经济学院(3424)
(3296)
(3154)
(2855)
(2852)
(2745)
科学院(2735)
(2662)
社会(2627)
(2617)
师范(2611)
基金
项目(11281)
科学(9094)
研究(8851)
基金(7975)
(6605)
国家(6541)
社会(6456)
社会科(6142)
社会科学(6141)
科学基金(5711)
(4692)
基金项目(4019)
(3996)
发展(3572)
(3515)
(3501)
教育(3449)
(3435)
经济(3415)
编号(3356)
资助(3135)
国家社会(2796)
自然(2763)
自然科(2689)
自然科学(2689)
成果(2644)
自然科学基金(2618)
重点(2553)
课题(2514)
(2276)
期刊
(16739)
经济(16739)
研究(7501)
中国(3622)
管理(3220)
(3169)
经济研究(2991)
(2853)
业经(2744)
(2201)
金融(2201)
科学(2149)
问题(2140)
财经(1968)
农业(1917)
学报(1827)
技术(1773)
(1744)
改革(1614)
经济问题(1614)
(1614)
学学(1524)
大学(1513)
经济管理(1432)
技术经济(1430)
商业(1370)
世界(1254)
统计(1211)
农业经济(1149)
(1127)
共检索到33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凯  
刚刚过去的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10.7%,增速已连续四年保持在10%或者多一点,而且年度之间、季度之间波动都比较小,呈现出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良好态势,总体上是令人振奋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肖元真  
纵观2006年,面对世界各国不断加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发达国家普遍通过不断提高利率为经济降温。宏观调控措施已在世界各国产生积极的效果,国际油价和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非理性投资和房地产市场也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苏银增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是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从快字当头,到好字优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反映了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升华,不论对河北省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松涛  
当前,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工作领域,必须按照200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刚刚闭幕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象贤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实现上海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关键。就总体而言,上海的经济增长方式,当前正处于转变过程中,既有较明显集约型因素,又未摆脱粗放型增长的基本格局。主要反映在: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效益仍不理想。较高速度仍然依靠较高投入支撑,物耗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多数年份达70%以上,远高于发达国家。社会劳动生产率近几年虽有较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比仍有较大差距。资金利用效率下降。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何雄浪  杨继瑞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全新的思想,反映了我们党经济建设指导理念的升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高增长和高发展,但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十分明显。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乌力吉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乌力吉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性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重大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卓元  
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7年的高速增长,特别是2003—2005年9%以上的高速增长以后,能不能在“十一五”期间继续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年均增长率保持在7%—8%之间,是各方面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此作出了明确、肯定的回答。《建议》提出,2006—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既积极而又稳妥的指标。鉴于“十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可达8.8%,如果“十一五”末GDP总量仍按过去设想比2000年翻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龙  
把对经济工作考察的视野从经济增长扩大到经济发展,这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创新,是党和国家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内涵更丰富,在思路上应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以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为载体,以体制改革与创新为保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忠根  
本文分析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 ,提出应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 ,推进新的农业技术革命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建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 ;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巩固农村基层农技队伍 ;强化农业教育 ,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红  陈劭锋  
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战略目标指引下,对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行了初步探讨。“粗放型”增长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不良后果,决定了它的“不可持续性”;而“集约型”的增长方式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和基础条件。针对我国的国情,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重视的两个方面是: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科技进步能够解决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本、人造资本相比,人力资源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更根本、更有效的推动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祖才  刘宇南  陈磊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方针,并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生产要素三个方面明确了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途径。这也对社会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现代社会事业不但具有公益属性,也具备产业属性,社会经济功能日益强大,与国家经济发展和整个产业体系已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紧密关系。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保余田  
作者认为,由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拥有量十分贫乏,难以再支撑我国经济的粗放型增长,因此,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其方法是:首先,要转变经济增长的观念,大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其次,落实“科教兴国”国策,加大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第三,实施名牌战略,全面推动企业产品的开发、技术的开发、科学的管理、市场的营销、员工素质的提高、企业文化的建设等。第四,调整经济结构,创造最佳的区域分工效益、资源配置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第五,转变经济体制,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排除障碍。最后,注重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道芳  丁德章  
发展名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选择李道芳丁德章一、发展名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和有效选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经济发展在总体上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转向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为此,它需要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来规范其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