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53)
- 2023(11889)
- 2022(10005)
- 2021(8944)
- 2020(7517)
- 2019(16463)
- 2018(16355)
- 2017(30868)
- 2016(16421)
- 2015(18318)
- 2014(18151)
- 2013(17680)
- 2012(16462)
- 2011(15010)
- 2010(15400)
- 2009(14669)
- 2008(14065)
- 2007(13126)
- 2006(11798)
- 2005(10893)
- 学科
- 济(81908)
- 经济(81812)
- 管理(57643)
- 业(51267)
- 企(44416)
- 企业(44416)
- 方法(24577)
- 中国(20701)
- 数学(20583)
- 数学方法(20424)
- 地方(20018)
- 财(19731)
- 制(18627)
- 业经(17939)
- 农(17339)
- 技术(17070)
- 学(15603)
- 体(14516)
- 地方经济(13553)
- 银(13160)
- 银行(13134)
- 融(12947)
- 金融(12940)
- 行(12620)
- 技术管理(12346)
- 理论(11862)
- 农业(11637)
- 环境(11487)
- 务(11252)
- 财务(11220)
- 机构
- 学院(237166)
- 大学(236203)
- 济(108272)
- 经济(106136)
- 管理(89017)
- 研究(83747)
- 理学(75214)
- 理学院(74419)
- 管理学(73365)
- 管理学院(72903)
- 中国(64251)
- 财(52488)
- 京(49105)
- 科学(46280)
- 所(41426)
- 财经(40018)
- 江(38350)
- 中心(37537)
- 研究所(36741)
- 经(36047)
- 经济学(34444)
- 农(34107)
- 北京(30959)
- 经济学院(30496)
- 院(30326)
- 业大(30304)
- 州(29568)
- 财经大学(29272)
- 范(29162)
- 师范(28851)
- 基金
- 项目(150753)
- 科学(120360)
- 研究(114461)
- 基金(109157)
- 家(93920)
- 国家(93133)
- 科学基金(80667)
- 社会(76002)
- 社会科(72104)
- 社会科学(72089)
- 省(60301)
- 基金项目(56865)
- 教育(52519)
- 划(49323)
- 自然(48391)
- 自然科(47304)
- 自然科学(47290)
- 自然科学基金(46493)
- 编号(44780)
- 资助(43030)
- 成果(37723)
- 创(36749)
- 重点(34369)
- 制(33754)
- 发(33655)
- 部(33581)
- 创新(33496)
- 课题(33021)
- 国家社会(32100)
- 教育部(29506)
共检索到381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一鸣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表现出两个最典型的特征:一是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二是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从各方面因素和条件判断,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根本上取决于体制创新,关犍在于增进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樊明太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性意义的根本转变,即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正确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正视实现两个转变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一方面要在现存体制条件下采取具体措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天勇
转变增长方式、制度创新与提高经济效率中共中央党校周天勇国民经济从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关键在于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率。必须通过宏观和微观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来规范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刺激其劳动、智能、技能、技术和资本等要素的供给,调动其节约资源和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宝安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虽然有所转变,但由于受传统经济增长观念和体制性机制性因素的影响,转变的总体效果不理想,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在延续,在某些领域经济增长方式不但没有实现转变,甚至还有恶化趋势。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 财政政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书剑
投资制创新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杨书剑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桑百川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基础桑百川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足依赖粗放型经营实现的,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及其影响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基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除了改变政企不分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敬水
浅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基础孙敬水一、建立新的体制基础──转变经营方式的关键为什么转变经营方式喊了多年,一直没有出现明显的成效?这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改革不到位,没有确立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借以存在的体制基础。粗放经营的背后都有体制上...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松奇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体制条件约束王松奇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低效率向高效率的转变,从根本上说,要依赖于经济体制条件的改善。本文仅就体制条件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作用及经济转型时期改善经济体制条件的重点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一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姚矿
构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基础李姚矿经济增长方式指的是一国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经济学家常常运用微观和宏观经济分析的均衡分析法建立各种各样的经济增长模型,并运用现代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理论,依据各种生产要素及其生产率的变化来划分各个国家或某个国家在不同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姜作培
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三大体制条件姜作培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而且也涉及政治、社会、文化诸方面,需要各种条件与之配合。本文试图就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条件及其改革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未兵 傅元海 王展祥
技术进步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的结果,并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仅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理论上,由于技术引进依赖、技术创新的机会成本和逆向溢出等因素的影响,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受技术差距、消化吸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较为复杂。本文利用我国1996—2011年28个省区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GMM)进行估计发现: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负相关,外资技术溢出和模仿效应有利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提升。因此,在进一步的扩大对外开放中,要继续坚持通过利用外资引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邓小清,白晨曦
浅议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邓小清国家经贸委技术与装备司白晨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一、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技术创新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产生,经过技术获取(研究、开发或引进技术)、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柏轩 严良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在于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以技术创新为内在机制的发展模式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探讨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意义、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以及通过企业技术创新 ,促进集约型经济增长的途径。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方式 企业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雷宇 赵晓丽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既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又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水平,科技创新是重要因素。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实施科技创新为手段,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