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10)
- 2023(9929)
- 2022(8330)
- 2021(7627)
- 2020(6034)
- 2019(13820)
- 2018(13562)
- 2017(25390)
- 2016(13196)
- 2015(15068)
- 2014(15020)
- 2013(15252)
- 2012(14903)
- 2011(14107)
- 2010(14237)
- 2009(13199)
- 2008(12905)
- 2007(11422)
- 2006(10737)
- 2005(10230)
- 学科
- 济(85860)
- 经济(85794)
- 管理(32249)
- 业(30434)
- 中国(26489)
- 方法(25149)
- 地方(24368)
- 数学(22390)
- 数学方法(22311)
- 企(21089)
- 企业(21089)
- 农(19235)
- 业经(16332)
- 地方经济(15552)
- 贸(15390)
- 贸易(15375)
- 易(14866)
- 学(13714)
- 农业(13294)
- 发(13118)
- 融(13084)
- 金融(13084)
- 制(12883)
- 银(12701)
- 银行(12692)
- 行(12534)
- 环境(12164)
- 财(11962)
- 发展(9766)
- 展(9742)
- 机构
- 大学(203634)
- 学院(202852)
- 济(105004)
- 经济(103317)
- 研究(84396)
- 管理(70850)
- 中国(65979)
- 理学(58844)
- 理学院(58078)
- 管理学(57446)
- 管理学院(57050)
- 科学(45807)
- 京(45174)
- 财(44689)
- 所(43144)
- 研究所(38640)
- 中心(35776)
- 经济学(34947)
- 财经(34647)
- 经(31610)
- 经济学院(31153)
- 农(31084)
- 江(30525)
- 北京(30304)
- 院(29777)
- 范(28002)
- 师范(27785)
- 科学院(26252)
- 财经大学(25540)
- 州(24240)
- 基金
- 项目(123633)
- 科学(98358)
- 研究(93696)
- 基金(90973)
- 家(78896)
- 国家(78265)
- 科学基金(65871)
- 社会(64046)
- 社会科(60942)
- 社会科学(60932)
- 基金项目(46314)
- 省(45288)
- 教育(41153)
- 划(38652)
- 资助(37861)
- 自然(37600)
- 自然科(36704)
- 自然科学(36694)
- 自然科学基金(36065)
- 编号(35345)
- 发(34038)
- 成果(29813)
- 部(28887)
- 发展(28665)
- 重点(28524)
- 国家社会(28234)
- 展(28215)
- 中国(26979)
- 课题(26244)
- 创(25117)
- 期刊
- 济(129503)
- 经济(129503)
- 研究(74173)
- 中国(47848)
- 财(31593)
- 农(30458)
- 管理(29733)
- 科学(28009)
- 学报(27109)
- 融(24519)
- 金融(24519)
- 经济研究(22694)
- 大学(21279)
- 农业(21178)
- 教育(20820)
- 学学(19902)
- 财经(18873)
- 业经(18473)
- 技术(17755)
- 问题(17057)
- 经(16629)
- 贸(15743)
- 世界(15092)
- 国际(14716)
- 技术经济(12186)
- 业(11843)
- 经济问题(10747)
- 统计(10135)
- 经济管理(9806)
- 改革(9554)
共检索到340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乐明
此次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不仅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的危机,也凸显了中国传统发展方式的弊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中国道路"。第一,必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二,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完善市场与政府的调节功能,强化长期规划和计划调节,提升政府微观规制和宏观驾驭能力,有效"节制资本",发挥社会调节和伦理调节的积极作用,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统筹国际和国内,提升政府应对国际形势变幻的能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谦光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推进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现阶段,必须坚持七个创新,即区域发展要创新境界、产业结构要创新格局、城乡建设要创新蓝图、优先领域要创新构想、技术推进要创新思路、经济理论要创新界面、和谐社会要创新开端。
关键词:
发展循环经济 七个“创新”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蒋永穆 廖浩君 谢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是推动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又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当前经济建设中还面临经济发展质量仍不高、经济发展环境还不稳、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收入分配差距仍较大、全球经济复苏仍乏力等难题,需要我们在新发展阶段采取强化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等针对性的措施去破解,从而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薛英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加工程度低,多为原材料性质的初级产品,价格和利润都低。西部开发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原材料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多,又多沿江河集中居住在山区,其开发应综合经济、社会、生态各方面进行考虑,兼顾少数民族利益和特点,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西部开发必须正确认识经济整体的内在比例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西部开发 科学发展观 市场经济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贾康
邓小平同志南巡时曾强调,要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百年不动摇。这是邓小平理论和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持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的根本要求。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发展从根本上决定着财政分配、社会生活、民生水平。当然,不能就此走向"唯生产力论"和"完全的经济决定论"的极端,但生产与分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研究认为,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对公有制充满信心,毛泽东是坚定不移的典范。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就要求全党干部读马克思主义的书,目的就是要以党的干部队伍为基础力量,特别是以党的中高层干部为主导力量,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带领全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过程,要始终贯穿一条公有制的主线。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立足点,公有制是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前提条件。公有制应当成为中国发展的主导力量,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生活蒸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小华
适应两大转变必须坚持改革国家土地管理局科技宣教司司长张小华适应两个转变,“依法、统一、全面、科学、改革”应成为全体土地管理人员的工作宗旨。下一世纪的土地管理任务一要重视土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二要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土地管理人才。第三,我国跨世纪的土地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国瑞
近几年,一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引起住房消费者的不满,也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关注。造成高房价的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有开发商追求暴利,有银行对房地产的过度放贷,有媒体的推波助澜,有个别专家不负责任的言论,有炒房者的纷纷涌入,有外资的流入,有投资渠道的狭窄,等等。土地招拍挂绝不是高房价的"唯一"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松龄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是劳动价值论,所以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是必须坚持劳动价值论;二是需要改善和拓展劳动价值论的解释力。发展劳动价值论不是否定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概念,或是提出与劳动价值论相对立的理论和概念。发展马克思主义,改善和拓展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概念的解释力,能够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矛盾新问题,对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等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秋碧
研究国民核算必须坚持宏观经济思维孙秋碧编者按:纵观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的历史,曾发生过许多争论。从一般意义上讲,任何新事物或新理论的产生及发展,都会引发各种各样的争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导致相异的观点,争论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科学的争论有益无害...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纪宝成
建立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复合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最为重要的实质性内容之一。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实践中发展的社会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举,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经济不能纯而又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长期保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才能有效形成商品经济运行机制和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作用,并以此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毫无疑义,在商品流通领域也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的长期并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作为衡量其是否在商品流通领域...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马伯钧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对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期编发几篇学习《建议》的体会论文,以飨读者。
关键词:
中共中央 “十二五”规划 建议 体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剑林 唐文辉
本文以科学发展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独特国情;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和维护农民利益,合理保护和利用农业资源,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城乡关系;从物质条件装备、现代产业体系、经营形式、发展理念、农民素质等方面,阐述了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农业现代化 科学发展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文臣
本文认为 ,国有企业产业分布过宽 ,战线过长 ,使有限的国有资本难以支撑起过于庞大的国有经济“盘子” ,因此 ,必须进行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其原则是 :( 1)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 2 )坚持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 3 )坚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相结合 ;( 4)坚持市场导向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钱宗起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要以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反复论证,并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现实所证明了的。我国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决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变或否定。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则是由公有制经济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