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46)
2023(16540)
2022(14137)
2021(13105)
2020(10821)
2019(24581)
2018(24695)
2017(47172)
2016(25688)
2015(28921)
2014(29353)
2013(28964)
2012(26895)
2011(24559)
2010(24880)
2009(22955)
2008(22263)
2007(20005)
2006(17974)
2005(16321)
作者
(76436)
(63377)
(63034)
(59872)
(40603)
(30355)
(28637)
(24867)
(24228)
(22857)
(21568)
(21511)
(20492)
(20342)
(19721)
(19537)
(18727)
(18367)
(18241)
(18085)
(16068)
(15750)
(15387)
(14623)
(14316)
(14116)
(14094)
(13981)
(12928)
(12572)
学科
(120298)
经济(120179)
管理(71819)
(66635)
(54055)
企业(54055)
方法(44621)
数学(38104)
数学方法(37742)
中国(33104)
地方(29885)
(29199)
业经(25723)
(25636)
(23865)
(21675)
农业(19360)
(18977)
金融(18969)
(18907)
贸易(18891)
(18838)
银行(18791)
理论(18330)
(18177)
(18164)
(17236)
环境(17215)
地方经济(17172)
技术(16448)
机构
大学(371564)
学院(370251)
(155139)
经济(151691)
管理(142609)
研究(133617)
理学(121392)
理学院(119993)
管理学(118045)
管理学院(117381)
中国(100521)
(81245)
科学(80508)
(70069)
(68278)
研究所(61674)
(60800)
中心(59201)
(56259)
财经(55060)
业大(53445)
北京(52260)
(50315)
(49880)
师范(49798)
(48251)
农业(47247)
经济学(46741)
(45507)
经济学院(41632)
基金
项目(243320)
科学(190579)
研究(179922)
基金(174390)
(151798)
国家(150497)
科学基金(128362)
社会(112731)
社会科(106746)
社会科学(106717)
(95611)
基金项目(91879)
教育(82245)
自然(82010)
(80160)
自然科(80064)
自然科学(80047)
自然科学基金(78592)
编号(73622)
资助(72217)
成果(60771)
(55749)
重点(54582)
(53356)
课题(52016)
(50218)
创新(46825)
国家社会(45935)
教育部(45683)
科研(45611)
期刊
(184220)
经济(184220)
研究(117666)
中国(78866)
学报(57695)
(56090)
管理(55965)
科学(53574)
(51936)
教育(45085)
大学(43467)
学学(40746)
农业(38508)
(37139)
金融(37139)
技术(33720)
经济研究(29601)
业经(29362)
财经(27787)
(23929)
问题(23333)
(19903)
图书(19632)
技术经济(19260)
理论(18357)
科技(17519)
(17433)
现代(17057)
商业(16998)
世界(16857)
共检索到575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泉红  刘方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构建科学合理的政企关系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要前提之一。长期以来,政府通过行政管理、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手段以及金融市场来直接或间接干预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导致了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的扭曲,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向未来,要本着"市场导向、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加快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使包括国有、民营和外资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协调、平等、有序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邹小军  吴鸣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提出了多年,学术界的讨论更早,但是收效甚微。文章从决定微观经济发展主体行为的视角来看,笔者认为经济发展方式困局难以突破的原因在于政府的非理性行为难以矫正,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市场主体的非理性行为。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执行者是企业,但政府是关键,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以矫正政府的非理性经济行为为突破口,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和增加居民收入为重点,以完善市场经济配套体系为补充,深化和加快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经济健康发展的监督体系,形成全体国民共享经济社会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国兴  
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瓶颈因素是什么?本文从完善市场经济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市场经济下的农业主体缺位,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最直接的因素,并由此分析了导致农业市场主体缺位的体制原因,提出了重塑农业市场主体的对策。从我国的国情和目前农村经济的实际来看,最现实、最有效、成本最低、社会振荡最小的农业市场主体塑造途径,是对现有的农村集体经济进行改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贺阳  
目前,中国改革又进入了一个关键性的攻坚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力争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综合配套改革,尽快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框架,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和长远发展奠定可靠的体制制度基础。回顾以往的改革历程,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利弊得失,看来是下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首先在于理思路,第二在于强化决心,第三在于排除障碍。这三条如能真正做到,则中国的改革将会步子更大,中国的发展将会前景更加广阔。 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尽管有人对此不以为然,我却至今坚信不移。国外经济学家和国内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改革,首当其冲的问题是要创造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对竞争性市场的重大意义,我看是没有...
[期刊] 征信  [作者] 韩家平  
基于2011—2020年我国市场主体新增注册、新增注销、新增知识产权和违规等方面的公开数据,首次提出并应用"市场主体注销注册比""市场主体净增新增比""市场主体生存指数"以及"千人市场主体数量""注销市场主体寿命"等指标,对我国市场主体总体及分区域、分行业的发展活力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客观反映近年来我国"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践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市场主体的发展特点和营商环境之间的差异。最后对我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市场主体和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韩家平  陈昊洁  仝仕京  林志刚  
基于2021年我国市场主体新增注册、新增注销、新增融资、新增知识产权和新增违规失信等方面的公开数据,应用“市场主体注销注册比”“市场主体净增新增比”“市场主体生存指数”等指标,对我国市场主体总体及分区域、分行业的发展活力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客观反映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2021年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市场主体的发展特点,并对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和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提出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春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卢玉平  金铭  张芬娟  刘川  
当前,河北市场主体发展面临着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等良好机遇,但与发达省市相比,仍存在总量较少、发展层次较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应通过创业指导、政策帮扶、审批简化、服务优化,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共促的市场主体发展新机制,推动形成创业创新活力迸发的生动局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宛平  
我国九年多的经济体制改革,旨在扬弃产品经济发展机制,创立一整套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型经济发展机制。本文根据笔者对九年多改革实践的认识,对产品经济发展机制弊端,商品经济发展机制框架,分别进行简要分析和理论设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新方  贾开芳  
塑造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道德主体朱新方贾开芳一、道德以及市场经济对道德的根本要求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来调节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对道德这一概念...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戴斌  李仲广  吴丽云  夏少颜  
随着旅游市场基础稳步向国民大众的日常消费回调以及资本、技术和人才对传统业态的改造,我国旅游经济正在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驱动和打造旅游经济升级版的关键时期。发现和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推动传统业态特别是国有旅游企业的现代化变革,从而确立企业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市场主体地位,是政策设计的战略选项,也是构建当代旅游发展理论的学术支撑点。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晓棠  
本文认为,彩票作为融资手段、理财手段和娱乐方式,可以有效地把社会闲置资金用于福利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可以为日益富裕的人们提供有效的理财工具,为人们提供一种充满爱心的消遣活动,居民购买彩票本质上是个体投机动机驱使下的一种消费行为。文章提出,国家应从积极方面加强监管,减少其负面效应,取消额度控制,大力发展彩票业,因为彩票业不是金融业,政府可以有效调控彩票市场;同时要适度强化居民购买者的“纳税取向”,不仅可以有效规避投机动机的负面效应,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也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雪旺  智瑞芝  江波  
文章对区域形象塑造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区域形象塑造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形象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辨析,从客观性与主观性、整体性与片面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现势性与前瞻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区域形象塑造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山西省为案例,论证了区域形象塑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山西省的区域形象经历了一个华夏文明的摇篮(古代)——商业金融中心(近代)——能源重化工基地(现代)——暴发户的乐土(未来可能)的历史嬗变过程,山西省要摆脱当前的形象危机,破解“资源的诅咒”,摆脱路径依赖,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抛弃“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现有形象,塑造“节约山西”的区域新形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易恩文   姚常成   杨慧玲  
本文在社会分工视角下从技术和组织两个层面考察了数字经济塑造城市网络的理论机制,并匹配2011—201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与上市公司“总部-分支”机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城市网络中心性,这一结论在考虑指数测度误差、内生性问题以及外生政策冲击等因素后依然成立;相较于吸引外部投资,数字经济增强城市对外部城市进行投资的效果更甚。机制检验表明,深化社会分工是数字经济加强城市网络经济关联的重要路径。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紧密协作和多中心空间形态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能够显著强化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网络中心性的边际效应。因此,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网络不仅要重视平台分工网络构建,更要加快推进政务互联互通与网络型城市群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