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08)
- 2023(8099)
- 2022(6834)
- 2021(6081)
- 2020(4869)
- 2019(11408)
- 2018(11159)
- 2017(21926)
- 2016(11543)
- 2015(12625)
- 2014(12421)
- 2013(12664)
- 2012(12274)
- 2011(11005)
- 2010(11249)
- 2009(10175)
- 2008(9878)
- 2007(9011)
- 2006(8328)
- 2005(7900)
- 学科
- 济(61909)
- 经济(61864)
- 业(28385)
- 管理(24634)
- 中国(21003)
- 地方(20328)
- 方法(19873)
- 农(19765)
- 数学(18008)
- 数学方法(17930)
- 企(16739)
- 企业(16739)
- 贸(16407)
- 贸易(16397)
- 易(15991)
- 农业(14525)
- 财(14168)
- 业经(12439)
- 地方经济(12248)
- 出(12220)
- 发(10539)
- 融(9979)
- 金融(9979)
- 收入(9643)
- 银(9642)
- 银行(9624)
- 行(9440)
- 学(8777)
- 制(8722)
- 口(8470)
- 机构
- 学院(161981)
- 大学(159739)
- 济(79364)
- 经济(78032)
- 研究(62621)
- 管理(57091)
- 中国(48384)
- 理学(47690)
- 理学院(47130)
- 管理学(46484)
- 管理学院(46185)
- 财(35832)
- 京(34909)
- 科学(34876)
- 所(31853)
- 研究所(28364)
- 农(27758)
- 中心(27693)
- 财经(27281)
- 经济学(26531)
- 江(25967)
- 经(24840)
- 经济学院(24094)
- 北京(22757)
- 院(22443)
- 范(22379)
- 师范(22174)
- 业大(21299)
- 农业(21247)
- 州(20652)
- 基金
- 项目(101241)
- 科学(80064)
- 研究(77125)
- 基金(72926)
- 家(62941)
- 国家(62391)
- 科学基金(52682)
- 社会(51806)
- 社会科(49356)
- 社会科学(49349)
- 省(39630)
- 基金项目(37332)
- 教育(34028)
- 划(32684)
- 编号(30598)
- 资助(30368)
- 自然(30033)
- 自然科(29353)
- 自然科学(29348)
- 发(28946)
- 自然科学基金(28788)
- 成果(25283)
- 发展(24099)
- 展(23705)
- 重点(23055)
- 部(22646)
- 国家社会(22420)
- 课题(22208)
- 创(20706)
- 教育部(19647)
共检索到270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志太
增加劳动收入,发展经济的目的才能从见物不见人转向以人为本;发展的路径才能实现从主要依靠简单劳动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发展的动力才能实现从外需转变为内需、转向经济结构升级和资源节约,扩大就业,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
关键词:
加薪 转变发展方式 技术进步 扩大内需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姝威 刘晓 李豫宁
本文是作者以南就水村为研究样本,经过连续三年的实证检验得出的研究结果。现有农业劳动力结构是制约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瓶颈。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用现代农业企业管理模式,吸引高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回归农业,可以打破这个瓶颈。农产品期货网络营销模式的推广和农产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都将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加农民收入。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建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苏
城市化为农民群体获取非劳动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而由于投资观念、分配制度以及保障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在当前农村,农民群体并未能充分利用城市化的发展机遇增加自身的非劳动收入。应从政策宣传、制度保障以及模式推广等方面入手,引导农村居民科学理财,拓宽就业渠道及经营业务,从而实现农民非劳动收入的有效提高,进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找到新的驱动力。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民非劳动收入 增加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永兴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世伟 诺敏 赵芳
近十多年来,我国本科及以上教育水平家庭收入与其他教育水平家庭收入之间的差距绝对额在不断拉大,因此,劳动力市场上由教育水平差距产生的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是否拥有大学学历会产生显著的劳动收入差异。源于教育水平差异的工资收入差距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教育水平和生产率的关联性。在劳动力市场上,较高的教育投资回报率会引导个体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较高的教育水平与较高的生产率水平相联系。我国当前应采取相关政策投资教育、促进教育发展、增加劳动市场上高学历劳动者的数量、降低高学历劳动者的供求均衡价格,这样才会不断缩小来源于教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世伟 诺敏 赵芳
近十多年来,我国本科及以上教育水平家庭收入与其他教育水平家庭收入之间的差距绝对额在不断拉大,因此,劳动力市场上由教育水平差距产生的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是否拥有大学学历会产生显著的劳动收入差异。源于教育水平差异的工资收入差距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教育水平和生产率的关联性。在劳动力市场上,较高的教育投资回报率会引导个体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较高的教育水平与较高的生产率水平相联系。我国当前应采取相关政策投资教育、促进教育发展、增加劳动市场上高学历劳动者的数量、降低高学历劳动者的供求均衡价格,这样才会不断缩小来源于教育水平差异的收入差距。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力
在目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讨论中,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变劳动力密集型经济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经济。以此为依据,外贸领域内抑制和否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观点日渐突出。本文对此持不同看法,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否定劳动密集型经济,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仍需大力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战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雷明全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在于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文章认为:与工业和服务业不同,发展现代农业,异质型人力资本虽然不可或缺,同质型人力资本却更加重要;而要增加农村同质型人力资本投资,需要各类学校调整专业结构,政府改变农业补贴结构,对农户实施累进补贴制;改变政府的补贴结构能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也能提高农业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这是增加农村同质型人力资本投资的关键所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音学 柏培文
在中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探讨劳动收入占比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对于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研究显示,劳动收入占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U型变化,与收入差距具有负向线性关系,并且目前劳动收入占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主要来源于中部与西部地区。叠加影响后,劳动收入占比对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正向的经济效应,提高劳动收入占比有利于发展质量提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凯明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本文研究了人工智能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基于人工智能是具有新型基础设施属性的通用技术、对劳动或资本都可能产生偏向的替代性、在不同产业具有差异化的应用前景等3个特点,本文建立一个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提出人工智能服务或人工智能扩展型技术提高,都会促使生产要素在产业部门间流动,流动方向取决于不同产业部门在人工智能产出弹性和人工智能与传统生产方式的替代弹性上的差别。这一结构转型过程也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本文在理论上给出了有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方向的条件,并就发展人工智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产业结构转型 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玲铮 魏下海
本文从金融发展视角解读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这一现象。首先基于文献探讨金融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利用1997-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金融发展的总指标,还是分项指标皆与劳动份额有显著负向关系,说明现阶段金融发展是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便控制内生性、异常样本点和指标定义等潜在问题,上述结论也是稳健可靠的。本文评估了金融发展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也为破解当前我国经济的消费-投资结构困境提供了一定政策启示。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劳动收入份额 资本深化 私营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薛龙 艾世杰
采用熵值法度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结合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主要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和加大研发投入来实现。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处于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企业以及高内部治理水平和大规模企业中,数字经济发展对其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更显著。本研究为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安岭
造成中国现有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完全是流动性过剩的简单分析。现有治理通胀的思路和手段可能会取得一时之效,但不可能获得长期之效。治理通货膨胀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路径。根据中国式通货膨胀的成因和特点,必须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规律出发,深刻认识投资与消费的内在关系,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定位和目标取向,大力转变经济发展路径,走一条消费拉动、内需增长的发展道路,从体制机制上形成遏制通货膨胀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经济思想 发展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