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50)
- 2023(15677)
- 2022(13447)
- 2021(12483)
- 2020(10341)
- 2019(23679)
- 2018(23483)
- 2017(45845)
- 2016(24331)
- 2015(27495)
- 2014(27521)
- 2013(27629)
- 2012(25439)
- 2011(22999)
- 2010(23573)
- 2009(22194)
- 2008(20707)
- 2007(18636)
- 2006(17026)
- 2005(15326)
- 学科
- 济(118957)
- 经济(118840)
- 业(73100)
- 管理(66321)
- 农(51318)
- 企(51188)
- 企业(51188)
- 方法(42997)
- 数学(37505)
- 数学方法(37107)
- 农业(34273)
- 中国(32887)
- 地方(29152)
- 业经(28624)
- 融(27858)
- 金融(27857)
- 银(26731)
- 银行(26693)
- 财(26073)
- 行(25725)
- 制(23459)
- 学(22552)
- 贸(18058)
- 贸易(18042)
- 易(17487)
- 体(16541)
- 理论(16170)
- 发(15957)
- 务(15930)
- 财务(15860)
- 机构
- 学院(352481)
- 大学(349875)
- 济(153428)
- 经济(150219)
- 管理(138700)
- 研究(122011)
- 理学(119046)
- 理学院(117804)
- 管理学(115967)
- 管理学院(115353)
- 中国(98205)
- 京(73902)
- 科学(72061)
- 农(69759)
- 财(68174)
- 所(61488)
- 中心(57213)
- 研究所(55337)
- 业大(54625)
- 财经(53813)
- 农业(53085)
- 江(52670)
- 经(48823)
- 北京(46967)
- 经济学(46052)
- 范(45412)
- 师范(45094)
- 州(42874)
- 院(42640)
- 经济学院(41208)
- 基金
- 项目(231590)
- 科学(181959)
- 研究(173858)
- 基金(167570)
- 家(144421)
- 国家(143122)
- 科学基金(122898)
- 社会(111236)
- 社会科(105143)
- 社会科学(105112)
- 省(90713)
- 基金项目(89115)
- 教育(77032)
- 自然(76838)
- 自然科(74962)
- 自然科学(74950)
- 划(74501)
- 自然科学基金(73597)
- 编号(72285)
- 资助(68491)
- 成果(58808)
- 发(51413)
- 部(51179)
- 重点(51168)
- 课题(48650)
- 创(47535)
- 国家社会(45777)
- 创新(44312)
- 教育部(43885)
- 人文(43683)
- 期刊
- 济(180983)
- 经济(180983)
- 研究(110047)
- 农(71424)
- 中国(70136)
- 学报(52972)
- 财(50781)
- 科学(50095)
- 管理(48656)
- 农业(47961)
- 融(46655)
- 金融(46655)
- 大学(41313)
- 学学(39299)
- 教育(33825)
- 业经(31553)
- 技术(29603)
- 经济研究(27157)
- 财经(26807)
- 问题(24119)
- 经(22969)
- 业(21865)
- 技术经济(18674)
- 理论(18119)
- 世界(17950)
- 版(17282)
- 现代(16644)
- 经济问题(16508)
- 实践(16222)
- 践(16222)
共检索到542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范恒森
一、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制约其转变的金融因素 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所提出的要求,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使农村金融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助推器”。然而,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体制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难以适应和满足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形成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 1.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着误区,认为农村金融等于农村银行信贷,农村银行信贷等于正规金融组织——银行信用社提供的信贷服务。这种错误的指导思想导致农村金融体系内容与形式单一化。且不论农业银行为农村提供的金融服务是否令人满意,仅就农村信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天琪
本文从宏观农业的层面上,提出了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应该强调六方面的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棣华
重视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徐棣华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明显下降,经济增长和资金积累已主要依靠工业和服务业;与农业密切相关的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已在80年代中期解决,整个经济的增长也已开始由过去粗放的外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蒲林昌
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加快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有效转型的策略包括:培育和拓展新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创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强化设施装备支撑,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造就大批新型农民等,这些策略将对转变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蒋和平 秦富 吴方卫
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省谊馆农业发展总公司联合主办的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学术讨论会,于1997年11月17—19日在广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一)关于农村经济增长转变的基本概念及其规律 与会者认为,农业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农业产出的增长,包括农业产品和劳务的增长,以及通过物化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乔耀海
文章认为,在我国丘陵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目前正面临着小生产与大市场,温饱型产业结构与农民奔小康,产品多与加工少,以及集体经济薄弱、剩余劳动力多和城乡差别扩大等一系列突出矛盾,迫切需要加快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丘陵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是:坚持市场导向与利用现有资源和生产力基础相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走完善、改造、更新和开发新产品、新产业的路子。其重点是:(1)开发龙头产品,建设各具特色的小区域经济;(2)发展产业系统,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3)以小城镇为重点,大力发展乡镇企业;(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其具体做法是:(1)发挥当地资源优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顾海英
以现代农村经济增长为立足点,提出了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目标,及其必须进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必然性;分析了现代农村经济集约经营增长方式的主要内容,强调指出它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的具体体现;同时提出了我国走集约型经济增长道路的对策。
关键词:
现代农村经济,经济增长方式,集约经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巧敏
农村金融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推进农村经济增长、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金融总量和结构的优化,两者呈现出变动关联的互动。本文试从农村金融结构的优化升级对农村经济发展为研究视角,深入探究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指出,大力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有效发展,建立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是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探索。
关键词:
农村经济 金融结构 优化升级 信贷环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钱宗起
上海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但与全国一样,仍面临一个根本性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本文结合上海经济的实际情况,认为必须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结合起来,向政企二元化、组织集团化、结构高度化等八大方向转变,并为此提出六条对策措施。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迟福林
在我国,全面、深入地讨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最近一二年的事。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开始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某些认识方面并不一致。 到目前为止,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济矛盾和经济风险。我认为,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丽晖
一、理论分析:金融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在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而金融结构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资源是否得到合理的配置。因此,金融结构的合理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和方式。 首先,从金融相关比例来看,这是一个总规模的比例关系。金融相关比例越高,金融活动的规模越大,其活动的能力就越强。而金融则是促使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最富于效率的方式。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大致有三:①投资者和储蓄者之间直接进行融资;②财政;③金融。同渠道①相比,金融更富于效率,因为金融机构的介入会使投资和储蓄的总量超出不存在金融机构情况下进行直接融资的数量。同渠道②相比,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德学 熊芳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归根结蒂是资源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的改善,而金融体制对资源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目前的"金融抑制"现状从多个方面制约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资本市场的规模和水平抑制了中国企业的创新,使生产效率提升受到影响,风险资本家和企业家才能被埋没;国有银行的行政性放贷造成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投资效率降低并挤占了其他经济主体的资源,造成资源误配;大银行的规模歧视让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束缚,市场活力不足,市场的力量受到抑制;利率管制和金融产品的匮乏抑制了居民收入的提高,需求层次很难普遍提升,需求对生产方式变革的影响难以发挥。以上这几个方面都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文章认为,由于受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经济体制、运行机制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一种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值、低质量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有其一定的金融基础。如不从根本上打破金融垄断和资金供给制的格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难以实现。最后,文章着重对金融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策略选择作了全面论述。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集约型,金融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