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83)
- 2023(10041)
- 2022(8935)
- 2021(8436)
- 2020(7139)
- 2019(16650)
- 2018(16662)
- 2017(33084)
- 2016(17885)
- 2015(19866)
- 2014(19843)
- 2013(19940)
- 2012(18259)
- 2011(16342)
- 2010(16193)
- 2009(14479)
- 2008(13989)
- 2007(12069)
- 2006(10413)
- 2005(8936)
- 学科
- 济(74778)
- 经济(74709)
- 管理(50573)
- 业(49659)
- 企(41997)
- 企业(41997)
- 方法(34804)
- 数学(29999)
- 数学方法(29692)
- 农(19209)
- 中国(17571)
- 业经(17298)
- 财(17128)
- 地方(16325)
- 学(16169)
- 制(12840)
- 农业(12643)
- 技术(12373)
- 贸(12313)
- 贸易(12307)
- 理论(12025)
- 易(11912)
- 和(11872)
- 产业(11866)
- 务(11170)
- 财务(11113)
- 财务管理(11096)
- 环境(10966)
- 企业财务(10566)
- 划(9828)
- 机构
- 大学(252525)
- 学院(251265)
- 管理(104530)
- 济(100343)
- 经济(98218)
- 理学(91601)
- 理学院(90624)
- 管理学(89174)
- 管理学院(88742)
- 研究(82551)
- 中国(58537)
- 京(53809)
- 科学(52159)
- 财(43081)
- 所(40829)
- 农(38844)
- 业大(38386)
- 研究所(37540)
- 中心(36544)
- 财经(35484)
- 江(34796)
- 北京(33909)
- 范(32945)
- 师范(32640)
- 经(32249)
- 农业(30461)
- 院(30242)
- 经济学(29326)
- 州(28770)
- 商学(26828)
- 基金
- 项目(178488)
- 科学(140488)
- 研究(130970)
- 基金(129328)
- 家(112193)
- 国家(111288)
- 科学基金(96024)
- 社会(81589)
- 社会科(77402)
- 社会科学(77380)
- 省(70073)
- 基金项目(69835)
- 自然(62970)
- 自然科(61459)
- 自然科学(61446)
- 自然科学基金(60359)
- 教育(59088)
- 划(58647)
- 编号(53363)
- 资助(53239)
- 成果(42616)
- 重点(39555)
- 部(39111)
- 发(38614)
- 创(37362)
- 课题(36304)
- 创新(34770)
- 科研(33941)
- 教育部(33502)
- 项目编号(33124)
- 期刊
- 济(107010)
- 经济(107010)
- 研究(72722)
- 中国(42000)
- 学报(39153)
- 管理(37601)
- 科学(36856)
- 农(34762)
- 财(30673)
- 大学(29433)
- 学学(27707)
- 教育(26156)
- 农业(24744)
- 技术(21436)
- 业经(18434)
- 融(17512)
- 金融(17512)
- 经济研究(16921)
- 财经(16625)
- 问题(14220)
- 经(14191)
- 图书(13736)
- 科技(13176)
- 理论(12942)
- 技术经济(12705)
- 业(12272)
- 实践(11980)
- 践(11980)
- 现代(11890)
- 商业(11424)
共检索到350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宋则 常东亮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经济任务,我国应该明确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即政府创造条件,靠市场来调结构。"十二五"期间的政策落脚点,有必要继续加快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进程,切实贯彻中央一再强调的"资源配置要建立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的施政原则,把产业结构的市场化调节落到实处。对于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结构存量调整的方式,要基本实现从行政化到市场化的转变,强化金融、商贸等服务业的疏导、中介功能,创建有利于推进服务业深度参与存量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体制政策环境。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调整方式 市场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梅立华
一、湖北现阶段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一)三次产业结构逐步得到改善产业结构的变动不仅反映经济发展的进程,更体现经济发展的成果。"十五"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湖北省三次产业呈现一产比重逐年下降、二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的特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远竹 朱永法
中国林业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尽快加以转变 .要实现这个转变 ,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 ,为此 ,应在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的基础上 ,优化林业第二产业内部结构 .重点是培育林产加工业这一林业主导产业 ,并通过主导产业影响作用的发挥 ,既拉动林业第一产业发展 ,又推动第三产业增长 ,从而推进整个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并最终达到实现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目的
关键词:
林业 经济增长方式 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柏霞 李亮
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变的必然趋势,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对辽宁产业结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才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途径。并对辽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产业结构如何转型升级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何永芳
发达国家发展方式转变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发现,以不变价格计算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工业化初、中期变化微小,因此我国现在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时过早,当前应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还应以加工组装业的优先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工业的协同发展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岳平 王亚平 王云平 李淑华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姜世戟
我国发展产业基金的必要性产业投资基金是通过向社会发行基金募集资金,交由专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运作,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实业项目,收益按投资分成的金融工具。产业投资基金将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肖尧 杨校美
笔者利用投入产出法测算了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水平,并以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作为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衡量指标,从总体和行业分组两个层面,实证研究了2001年~2013年期间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在总体上对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初期,有利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随着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不断加深,又会抑制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张本波
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落后于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而促进就业增长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我国就业增长表现出显著的多极化特征,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三产并举,以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拓展不同产业的就业空间,并积极培育就业增长点,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同时,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区域转移和就业增长。
关键词:
工业化 产业结构调整 就业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占东
中部塌陷的形成既有国家产业布局政策的原因,也有中部六省自身产业结构缺陷的原因,它会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整体性的危害。实现中部崛起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它对保持和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实现中部崛起,除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外,应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选择主导产业,促进支柱产业发展;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选择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工业结构,支持新型服务业的发展。
关键词:
中部塌陷 中部崛起 和谐社会 产业结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媛媛
"去工业化"、"产业空心化"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英国产业结构日益"软化"。金融危机后,英国更加暴露出产业结构的失衡态势及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的脆弱性。为提振本国经济,实现产业结构的"再平衡",英国展开了以"回归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文章从产业结构视角出发,沿着"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的脉络分析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及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成效,进而分析英国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佳 谢芸芸 田发
本文基于消费金融支付、风险管理、消费信贷、投资四大功能,结合作用机制与两阶段SYS-GMM估计方法来研究消费金融对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消费金融能够通过信用催化、资源配置、技术创新以及政策引导机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显著作用;(2)具体来看,消费信贷、储蓄作用于产业结构的估计效果最显著,其次为保险与投资;(3)相较于产业结构高度化,消费金融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效果更好。据此,应在扩大消费金融试点范围基础上把握其发展方向,以契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注重金融产业与模式创新、强化居民投资与保险理念,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沈少博 张连城
中国的经济目前正处于经济增长率高但经济规模较小的增长阶段。支撑持续长期高速增长并增加社会福利的重要动力之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从福利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研究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路径,为中国现阶段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社会福利 产业结构 调整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媛媛
"去工业化"、"产业空心化"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英国产业结构日益"软化"。金融危机后,英国更加暴露出产业结构的失衡态势及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的脆弱性。为提振本国经济,实现产业结构的"再平衡",英国展开了以"回归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文章从产业结构视角出发,沿着"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的脉络分析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及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成效,进而分析英国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