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53)
- 2023(14248)
- 2022(11676)
- 2021(10864)
- 2020(8811)
- 2019(20067)
- 2018(19470)
- 2017(36460)
- 2016(20276)
- 2015(22560)
- 2014(22618)
- 2013(21408)
- 2012(19584)
- 2011(17490)
- 2010(18359)
- 2009(16925)
- 2008(16227)
- 2007(15062)
- 2006(13704)
- 2005(12740)
- 学科
- 业(84366)
- 企(77031)
- 企业(77031)
- 济(76537)
- 经济(76456)
- 管理(70633)
- 中国(32209)
- 业经(29533)
- 方法(28252)
- 农(27054)
- 财(26798)
- 融(26452)
- 金融(26452)
- 银(25019)
- 银行(25017)
- 行(24326)
- 技术(22886)
- 教育(21677)
- 理论(21253)
- 制(20508)
- 数学(20263)
- 数学方法(19981)
- 农业(19754)
- 务(19617)
- 财务(19589)
- 财务管理(19573)
- 策(18599)
- 企业财务(18543)
- 地方(17705)
- 体(14525)
- 机构
- 学院(276349)
- 大学(265679)
- 济(114034)
- 经济(111577)
- 管理(106495)
- 理学(89996)
- 理学院(89115)
- 研究(88963)
- 管理学(87984)
- 管理学院(87407)
- 中国(71849)
- 京(56434)
- 财(56176)
- 科学(46741)
- 江(45398)
- 财经(43095)
- 所(42276)
- 中心(41614)
- 范(41050)
- 师范(40832)
- 经(38981)
- 研究所(37381)
- 州(36423)
- 北京(36377)
- 农(36328)
- 技术(34746)
- 教育(34341)
- 经济学(33799)
- 职业(33308)
- 师范大学(32368)
- 基金
- 项目(167111)
- 研究(138689)
- 科学(136379)
- 基金(117281)
- 家(97300)
- 国家(96143)
- 社会(87067)
- 科学基金(85496)
- 社会科(82505)
- 社会科学(82488)
- 教育(70931)
- 省(70184)
- 基金项目(60601)
- 编号(59775)
- 划(57671)
- 自然(50491)
- 成果(49941)
- 自然科(49415)
- 自然科学(49407)
- 自然科学基金(48620)
- 资助(46662)
- 课题(45134)
- 创(41347)
- 发(39482)
- 重点(38636)
- 部(38520)
- 年(37773)
- 创新(37415)
- 性(36903)
- 项目编号(36482)
- 期刊
- 济(134281)
- 经济(134281)
- 研究(95592)
- 中国(67682)
- 教育(63680)
- 管理(47493)
- 财(46119)
- 融(40963)
- 金融(40963)
- 农(35169)
- 技术(33104)
- 科学(29871)
- 学报(26195)
- 业经(24053)
- 农业(23581)
- 大学(23285)
- 财经(21952)
- 经济研究(20673)
- 学学(20414)
- 职业(20390)
- 经(19081)
- 问题(16120)
- 坛(15929)
- 论坛(15929)
- 技术经济(15535)
- 业(14891)
- 现代(14000)
- 贸(13818)
- 技术教育(13309)
- 职业技术(13309)
共检索到444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旭刚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蓬勃发展的进程中暴露出理念功利化、定位模糊化、模式单一化、课程分割化、体制碎片化等问题,制约其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遵循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准确把握其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着眼于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素质和能力培养,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理实一体育人、构建内外协同机制、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等方面优化推进策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升级提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适应市场多变需求,拥有跨界思维方式,满足生涯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转型 融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席亚萍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因受到办学定位、师资力量、学生基础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制约而面临着巨大挑战。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入手,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完善制度体系,营造良好氛围;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思政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英慧
创新战略下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但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问题上还存在尚待破解的难题。文章从阐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意义入手,分析了两者融合在认识、实践、师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顶层设计出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师资团队形成合力;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重新建立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搭建社会化合作平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以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改革进一步深入,培养更多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融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薛宇
偏重实操性和理工性的高职院校,带有商科性质的经济法类课程的受重视程度偏弱,如何建设高职经济法类课程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及学院管理内外三方面,剖析了高职经济法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之现状及缘由,构筑教学内容注重两个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三个强化、探究四方面考核形式三层体系的高职经济法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思路与模式,并侧重从构建体现课程思政的智慧课堂、打造高素质专业教师团队、利用案例教学增强课堂互动、突出课程特点与素养等层面,囊括内涵、底蕴、素养、意识、观念的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经济法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与策略,推进高职经济法类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优化升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文娟 王盼
依据普惠式与精英式教育结合的理念,构建层级推进式的创新创业教育通道。遵循主阵地和主渠道结合的理念,建构非线性交互式的课程体系。遵循通识性和专业性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形成生态圈闭环式的教学内容设计。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内在要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邵月花
财经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原来的人才培养基础上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开拓性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符合现代社会第三产业对岗位人才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这是实现高职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创新或者创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专业教育 融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卿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实践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没有实现与专业教育在内在知识技能层面融合的基础上,达成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及其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来看,在专业课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不仅高职专业课教师需要开展教学改革,高职院校也应变革一些制度安排。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聂鑫 王晓成
高职学生是国家人才储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国家实施经济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学科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学生的专业学习为主导,同时在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的资源与技术,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探索,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学科融合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可运用三种范式:跨学科范式-课程渗透、科技教育范式-教学实践、社会学范式-社会化合作,三种范式综合运用可以发挥出"1+1+1>3"的效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常晓宇
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既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又适应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不充足、结构不完善,与专业教育脱节的现实困境进行了分析,并从产教融合的视角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完善与项目匹配的"双师型"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等,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因地制宜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海涛 江平
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类型化发展,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承载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已经成为当下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现实中,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教学目标偏离关键能力的导向、教学内容轻视实践应用的指向、师资队伍轻视“创业型”教师队伍培养三大问题。基于此,从输出技术创新创业者、整合跨界多方资源、打造“创业型”工匠教师、拓展学生的成长空间四个方面提出类型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从理念明晰、机制优化、载体深化、师资提升、体系完善五个方面提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类型教育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定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胜勇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错位的现象非常凸显。文章基于过程管理,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管理错位的表现,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参与主体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的组织协同度较低。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做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管理的前期策划、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参与主体的选拔与培训工作、抓好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的实施与监控环节、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的后期反馈与运用机制四个方面提出纠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管理错位的对策。
关键词:
过程管理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 错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翁伟斌 杨梅
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无论是课程建设还是师资队伍、教育活动设计方面都存在着发展瓶颈,迫切需要深度融合产学资源,将产业的理念、技术、资源融入高校的课程体系、技术创新、活动设计、实习实训以及"双师型"师资建设中,促进社会资源与教育资源有效对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建设应着眼于产教融合,建设融合课程体系、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创新项目、创业型社团活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于一体的集成化大平台,以平台建设带动高职院校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方面的系统创新。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教育资源 创新创业教育 平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龙有胜
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耦合协同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面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二者具有教育目标一致性、教育效果的互补性和教学方法的相通性。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过程中课程体系不完善、协同机制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效果反馈和评价机制缺位等问题突出。对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快健全思创融合发展的标准体系、课程体系、反馈机制和评价体系,不断夯实师资力量,加快畅通融合机制,进一步释放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效应。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欧汉生 仇志海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创新创业教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厘清了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理念,科学定位了人才目标,修正了人才培养体系;基于"专创融合"的实践体验平台建设和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持续健康发展,为进一步营造融合、协同、共享的"双创"生态环境,取得实效,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金友 廖金雄 胡巍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急需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以此顺应时代要求及职业教育改革趋势。文章探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探索以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专业平台为抓手,加深创新创业教育与汽车专业教育的融合,以提升汽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力。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汽车专业教育 融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