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06)
- 2023(6842)
- 2022(5638)
- 2021(5060)
- 2020(4310)
- 2019(9640)
- 2018(9230)
- 2017(17303)
- 2016(9657)
- 2015(10326)
- 2014(9990)
- 2013(9628)
- 2012(8612)
- 2011(7718)
- 2010(7504)
- 2009(6877)
- 2008(6570)
- 2007(5404)
- 2006(4501)
- 2005(3690)
- 学科
- 济(40910)
- 经济(40867)
- 管理(27240)
- 业(26527)
- 方法(23985)
- 数学(22501)
- 数学方法(22151)
- 企(21138)
- 企业(21138)
- 农(10120)
- 财(9144)
- 中国(8871)
- 学(8370)
- 贸(8279)
- 贸易(8275)
- 易(8077)
- 业经(7838)
- 农业(6983)
- 技术(6498)
- 环境(6448)
- 地方(6420)
- 务(5849)
- 财务(5833)
- 财务管理(5827)
- 企业财务(5557)
- 划(5382)
- 制(5218)
- 产业(4918)
- 理论(4902)
- 银(4794)
- 机构
- 大学(136234)
- 学院(136045)
- 济(55040)
- 经济(54219)
- 管理(53944)
- 理学(48968)
- 理学院(48433)
- 管理学(47155)
- 管理学院(46948)
- 研究(45375)
- 农(33359)
- 科学(32106)
- 中国(31636)
- 业大(28266)
- 京(27278)
- 农业(27150)
- 所(23984)
- 研究所(22678)
- 财(21422)
- 中心(20577)
- 农业大学(18601)
- 财经(18333)
- 江(18023)
- 经(16892)
- 经济学(16854)
- 北京(16205)
- 院(15956)
- 经济管理(15603)
- 经济学院(15552)
- 范(15246)
- 基金
- 项目(105366)
- 科学(82708)
- 基金(78760)
- 家(72662)
- 国家(72125)
- 研究(65759)
- 科学基金(61267)
- 社会(43796)
- 自然(43529)
- 自然科(42652)
- 自然科学(42638)
- 省(42221)
- 基金项目(42050)
- 自然科学基金(41891)
- 社会科(41734)
- 社会科学(41724)
- 划(36125)
- 资助(32338)
- 教育(30472)
- 重点(24106)
- 编号(23275)
- 计划(23142)
- 创(22517)
- 部(22316)
- 发(21840)
- 科研(21472)
- 创新(21092)
- 科技(20353)
- 业(19597)
- 国家社会(18893)
共检索到175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杜坤 高亚楠 孔月琴 范芸 王幼平
【目的】验证OsLTP对油菜耐盐胁迫的影响。【方法】构建高效表达载体pCAM2300-35S-LTP-Ocs,使用农杆菌介导的油菜下胚轴转化方法,将来自巴西旱稻的OsLTP导入到甘蓝型油菜扬油6号中。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验证转基因植株,并测定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转OsLTP植株的生物量和生理指标,鉴定其耐盐性。【结果】分子鉴定表明运用上述方法成功地将外源OsLTP导入甘蓝型油菜中。在100 mmol.L-1NaCl和200 mmol.L-1NaCl处理下,转基因后代植株的生物量、叶绿素积累量、PSⅡ活性和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均比非转基因植株高,而叶片MDA含量低于对照。【结论】导入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OsLTP 遗传转化 盐胁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世玉 孙学成 胡承孝 谭启玲 赵小虎 李路
为了解钼肥施用对甘蓝型油菜薹期钼营养及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甘蓝型油菜各个部位钼含量,叶片光合特性、色素、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施钼显著增加2个品种L0917和中双11(ZS11)单株鲜质量,提高幅度分别为235.50%,67.94%。施钼显著提高了ZS11叶片色素含量,L0917和ZS11叶绿素a/b值,分别降低了16.28%和10.26%,施钼提高了蒸腾速率(Tr),降低了胞间CO2浓度(Ci),对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没有显著影响。同时,施钼提高了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L0917和ZS11)35.31...
关键词:
钼 甘蓝型油菜 薹期 碳代谢 氮代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火焰 王运华 吴礼树
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硼钙营养对2个硼利用效率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顶叶和根中IA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顶叶IAA在营养液中硼钙营养均供应不足时明显积累,在单一硼不足或钙不足时与硼钙正常供应植株无显著差异;根中IAA在硼、钙单一不足或均不足的条件下比正常处理含量低。推测硼、钙在油菜顶叶IAA的向根运输中共同发挥作用。
关键词:
油菜 硼 钙 IAA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真 蒲圆圆 高长斌 周广生 涂金星 傅廷栋
【目的】评价甘蓝型油菜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苗期耐湿性,筛选极端耐湿性DH系。【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株高(PH)、根长(RL)、地上部干重(SDW)、根干重(RDW)、根冠比(R/S)、总干重(TDW)等6个性状的耐湿系数作为耐湿性评价指标,对甘蓝型油菜DH群体的118个株系及其亲本进行苗期耐湿性评价。【结果】(1)与对照相比,湿害严重抑制了甘蓝型油菜苗期的生长,6个评价指标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根干重的变异系数最大;(2)在对照和湿害条件下,群体各株系各性状均表现出超亲连续分离,大部分呈正态分布,湿害条件下的分离更为明显;(3)相关性分析表明,地上部干重、根干...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苗期 耐湿性 评价指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明 林忠武 董军刚 魏泽兰 石淑稳 张丽丽
以相对发病率和相对病情指数(RDI)为指标,比较了三轮半姊妹(HS)家系和全姊妹(S1)家系的油菜菌核病抗(耐)性水平。病圃诱发(菌丝体喷雾)条件下,HS家系群和S1家系群的平均RDI为116.8~172.2,家系间RDI变幅为40.2~408.5。在96HS和96S1家系群中分别有30.6%和39.0%的家系RDI小于100,其中有些家系的病情指数仅为抗性对照的40%。单株表型选择可为选择提供较大的变异基础,但以HS和S1家系病害鉴定为依据的选择,能更为显著地改善群体抗性水平。相同年份田间和病圃条件下的RDI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不同年度间RDI相关不显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红美 徐跃进 万正杰
采用新型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源(Eru CMS)为材料,通过杂交与胚抢救技术,获得甘蓝型油菜与甘蓝的种间杂种,对杂种进行鉴定并对杂种性状进行研究。用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计数鉴定后发现,真杂种的DNA含量为两亲本的中间值,并且染色体数目均为28条。通过对真杂种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种植株幼苗形态都介于亲本之间,生长后期则偏向甘蓝型油菜,具有超亲本的杂种优势;花叶杂种的叶片结构出现了变异,而绿叶杂种的叶片结构介于亲本之间;杂种的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量、初花期和花器官形态也都介于亲本之间;杂种具有自身特异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杂种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花粉无活力,以甘蓝为轮回亲本与杂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璇 杨倩 张海清 贺记外 闫韫韬 鞠灏
以黄籽油菜‘410’‘456’‘552’和黑籽油菜‘492’为试验材料,采用花期标记、定期采样、形态和生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种子胎萌发生时期、环境对胎萌的影响以及胎萌与种子的形态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种子胎萌发生在种胚充实阶段(花后27~36 d左右),初始胎萌率为2.44%~3.90%,胎萌发生时期越早的品种的胎萌率越高;种子千粒质量与胎萌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为0.84~0.97),含水量与胎萌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为–0.93~–0.98);种胚充实初期高温高湿的外部环境、较薄的种皮及相对较高的脂肪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呼吸强度均易导致种子胎萌的发生,而种子电导率、总糖含量与胎萌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亚宏 孙万仓 魏文慧 武军艳 曾军 刘雅丽 叶剑
以连续自交四代的甘蓝型油菜品系03武291-2X和03武240-1为材料,以开放授粉为对照测定了S1,S2,S3,S4不同生育期叶片的SOD,CAT,APX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花期对照叶片的SOD,CAT,APX活性均显著高于自交后代,说明自交对常异花授粉植物甘蓝型油菜有一定伤害,避免过分严格的自交对于保持常规品种的优良特性是有益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璇 杨倩 张海清 贺记外 闫韫韬 鞠灏
以黄籽油菜‘410’‘456’‘552’和黑籽油菜‘492’为试验材料,采用花期标记、定期采样、形态和生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种子胎萌发生时期、环境对胎萌的影响以及胎萌与种子的形态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种子胎萌发生在种胚充实阶段(花后27~36 d左右),初始胎萌率为2.44%~3.90%,胎萌发生时期越早的品种的胎萌率越高;种子千粒质量与胎萌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为0.84~0.97),含水量与胎萌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为–0.93~–0.98);种胚充实初期高温高湿的外部环境、较薄的种皮及相对较高的脂肪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呼吸强度均易导致种子胎萌的发生,而种子电导率、总糖含量与胎萌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亚宏 孙万仓 曾军 李斌 刘雅丽 叶剑
以连续自交4代的甘蓝型油菜品种03武291-2X和03武240-1为材料,以开放授粉为对照测定了不同生育期自交1代、2代、3代、4代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自交后,植株叶片保护酶活性与对照(开放授粉)相比差异不大,自交后代衰退不明显.
关键词:
保护酶活性 多代自交 连续自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戴维 侯锡学 杨言富 戴自荣 向世林 张世春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分析法,利用6个试验点数据,研究了安县地区土壤养分含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习惯施肥的情况下,对油菜籽粒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土壤碱解氮含量,对秸秆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有效磷含量;而在不施肥的情况下,对油菜籽粒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土壤有效钾含量,对秸秆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土壤有机质含量。根据实验结果,对当前安县地区油菜施肥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海玉 王欣 李劲峰
引进四川的甘蓝型杂交组合89-50中分离的不育株作母本,用自选的双低、高配合力的自交系8840894、92103作轮回亲本,采用杂交、连续回交-自交、自交育性分离、株系内成对测交、株系内兄妹交转育成新的双低、高油分、高配合力的隐性核不育两型系99F114AB、99F121AB。其具有低芥酸、低硫甙、高含油量、高配合力等优良性状,恢复源广较易配制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核不育 回交-自交转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彭鹏飞 李云昌 胡琼 刘凤兰 李英德 徐育松 梅德圣
油菜生产效益的提高有赖于机械化进程的推进,而机械化收获要求油菜品种具有较强的抗裂角性。为明确我国最新育成的油菜杂交种(或品系)对机械化收获的适应性,以改进后的随机碰撞法对2008年参加湖北省和全国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试的50份甘蓝型油菜进行了抗裂角性鉴定。结果表明,抗裂角指数为0.020~0.470,对照品种中油杂2号的抗裂角指数为0.218,大致处于中间值。将抗裂角指数范围分为:>0.4,0.3~0.4,0.2~0.3,0.1~0.2及<0.1五个区域,被鉴定的50份甘蓝型油菜在这5个区域的分布频数分别为5,5,10,17和13个,表明我国最近育成的油菜杂交种(或新品系)的抗裂角性存在较大的...
关键词:
油菜 品种筛选 抗裂角指数 机械化收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江生 刘后利 舒征兵 石淑稳
在甘白种间杂种后代中再次发现一株复果变异株,其最明显特征是部分花朵着生2~3个雌蕊、10~16枚雄蕊。经过多代鉴定选育证明,复果特性能稳定遗传,不受环境条件影响。迄今育成了90-12等甘蓝型和白菜型复果品系6个,复果株率90%~100%,复果指数40.8%~64.2%。与普通单角油菜比较,单株角果数增加40%以上,复果籽粒数增加1倍以上。复果性状这一优异资源的再次发现和稳定遗传,为油菜高产育种提供了优异的种质材料。
关键词:
复果油菜 多雌多雄 突变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牛应泽 汪良中 刘玉贞
用国外引进的两个甘蓝型油菜品种 Brongoro 和 Westard 的杂交后代与甘蓝型人工合成系杂交获得了雄性不育株, 与不同的人工合成系回交转育, 培育出了一批新质源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暂定名为 Bro cm s胞质雄性不育系。对这批不育系的育性表现、不育基因的遗传特点和杂种优势利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该胞质雄性不育系属于高温不育类型, 在秋后迟播或在高海拔区 (2600m 以上) 春播的情况下, 不育系可达到完全不育程度。在较低温度条件下生长发育时, 大部分植株有微量花粉,微量花粉中含有较多的有生活力花粉,变化范围为1736% ~8684% 。对己稳定 Bro cm s雄性不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