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1)
- 2023(11033)
- 2022(9871)
- 2021(9424)
- 2020(7886)
- 2019(18638)
- 2018(18740)
- 2017(36969)
- 2016(19975)
- 2015(22629)
- 2014(22793)
- 2013(22455)
- 2012(20202)
- 2011(18212)
- 2010(18241)
- 2009(16472)
- 2008(15841)
- 2007(13764)
- 2006(11776)
- 2005(10045)
- 学科
- 济(85779)
- 经济(85699)
- 管理(56656)
- 业(54325)
- 企(45932)
- 企业(45932)
- 方法(42367)
- 数学(37329)
- 数学方法(36674)
- 农(20827)
- 中国(18927)
- 业经(18680)
- 财(17317)
- 地方(17043)
- 学(16967)
- 理论(14654)
- 农业(13773)
- 贸(13636)
- 贸易(13629)
- 技术(13496)
- 易(13212)
- 和(12983)
- 制(12654)
- 产业(12229)
- 环境(12121)
- 务(11377)
- 财务(11303)
- 财务管理(11283)
- 划(10990)
- 企业财务(10647)
- 机构
- 学院(280863)
- 大学(280510)
- 管理(117731)
- 济(110165)
- 经济(107794)
- 理学(103260)
- 理学院(102208)
- 管理学(100152)
- 管理学院(99674)
- 研究(88209)
- 中国(63671)
- 京(59530)
- 科学(56195)
- 财(46966)
- 所(43248)
- 业大(42531)
- 农(41925)
- 中心(40118)
- 研究所(39746)
- 江(38854)
- 财经(38792)
- 北京(37493)
- 范(36333)
- 师范(36025)
- 经(35197)
- 农业(32819)
- 州(32379)
- 院(32377)
- 经济学(31961)
- 技术(30103)
- 基金
- 项目(198235)
- 科学(156159)
- 研究(144668)
- 基金(143341)
- 家(123996)
- 国家(123007)
- 科学基金(106917)
- 社会(89688)
- 社会科(85134)
- 社会科学(85110)
- 省(78441)
- 基金项目(76507)
- 自然(70985)
- 自然科(69358)
- 自然科学(69346)
- 自然科学基金(68060)
- 教育(66673)
- 划(65466)
- 资助(60369)
- 编号(59609)
- 成果(47005)
- 重点(43808)
- 部(43102)
- 发(41998)
- 创(41435)
- 课题(40664)
- 创新(38501)
- 科研(37758)
- 教育部(37078)
- 项目编号(36841)
- 期刊
- 济(115835)
- 经济(115835)
- 研究(78395)
- 中国(47527)
- 管理(42479)
- 学报(41931)
- 科学(39861)
- 农(37583)
- 财(33687)
- 大学(31985)
- 教育(31034)
- 学学(30122)
- 农业(26784)
- 技术(26497)
- 业经(20300)
- 融(19096)
- 金融(19096)
- 经济研究(18533)
- 财经(17760)
- 经(15128)
- 图书(14983)
- 问题(14856)
- 技术经济(14767)
- 科技(14441)
- 统计(14210)
- 理论(13980)
- 业(13669)
- 策(13022)
- 商业(12974)
- 实践(12973)
共检索到390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映雪
在承接产业转移时产业项目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其在承接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确定适宜的承接规模对转入地来说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对其他地区已建同种产业的生产规模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引入修正因素进行类比,建立起转入地产业承接规模的预测模型,以此为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建立适宜的产业规模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
转入地 产业承接 规模预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达球
产业转移是一种全球共生的经济现象,有其内在的规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西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和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认清形势,借鉴发达地区经验,进一步采取措施,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工作,促进广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成功经验 梯度推进 广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惠调艳 胡新 马莉
承接能力是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陕西省软件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全国18个省的19个指标,对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软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可归结为产业竞争优势和投资环境因子、产业规模与增长因子、政府因子、效益因子和市场因子五方面的驱动力。陕西软件产业在因子1和因子5上得分较高,而在因子2上得分较低,综合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较强。在此基础上,从招商引资、本地企业培育、软硬件环境完善三个方面提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承接能力 因子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润华 肖晓军
文章分析了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江西应选择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纺织服装业作为重点承接产业,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关键词:
江西 承接 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熊耀献 黎基钦 陈勇新 覃乐敏 黄云贵 孔祥鹏 姚让和 胡德期 吴胜泽 吴永华 甘德富 邓泽耀 陈刚 叶绍清 罗琳 郑志军 莫婷 刘景欣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涛 邹双
为研究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其适合模式,文章采取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我国2000-2011年间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对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即集群转入模式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表明中西部地区仅小规模承接了东部地区的边际产业,文章提出中西部地区应以集群优势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以及选择关联产业进行产业转移等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集群转入 整体转入 承接模式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彭国川
在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背景下,重庆必须有效承接国际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以产业转移促进城乡产业统筹发展。要引导各地区承接不同梯度和类型的产业转移,形成城乡统筹的产业体系;要加快产业发展和升级,增强大城市带大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并推动大量的传统工业逐步向主城以外的区域转移。承接模式主要有要素注入式的直接投资模式、企业内部一体化模式、企业虚拟一体化模式以及"产业转移园区"模式。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城乡统筹 产业升级 重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龙斌
产业集群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是妨碍其产业转移和升级的主要阻力。博弈分析表明,西部地区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是双方的最优战略组合。因此,为有效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应高度重视产业集群战略,认真规划集群产业;制定产业集群政策,稳步实施集群创导计划;认真贯彻产业链招商的思路,引进集群产业链上的企业;认真规划产业园区,打造有效的产业集群平台;积极发展中介机构,创造产业集群"生态圈"。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产业转移 西部地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健敏 葛顺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产品内国际分工与服务外包为特征的国际产业转移对经济活动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国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严峻的结构性问题。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模式需要根据中国自身的结构性特点做出调整,由单纯的强调产业承接转向产业承接、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的政策目标组合。这种变化也要求形成组合式的政策环境与之适应,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政策选择
[期刊] 征信
[作者]
方颖
实现区域间梯度发展,产业转移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金融支持至关重要。我国中部地区金融制约对于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研究产业转移中的金融支持效应,认为金融市场能够聚敛资金、优化配置、调节需求、反映信息、推进产业转移。对中部地区承接转移时金融制约的原因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磊
文章指出,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 优势产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吉亚辉 李文龙
为使兰州新区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本文利用SWOT方法详细系统地分析了兰州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内外部环境,通过构建衡量产业集聚的静态和动态指数模型,从产业集聚的视角下对兰州新区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采用2004—2009年兰州工业数据,对其产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定,根据计算结果对兰州各个产业的集聚发展阶段进行归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兰州新区重点承接产业的选择和承接对策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
产业转移 SWOT 产业集聚 兰州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相伟 鲁春慧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困难,但却未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政府期望和梯度转移理论所揭示的现象有较大距离。通过对西部典型地区南宁市的实地调研,从转入地的角度探讨区际产业转移缓慢的原因,揭示出影响区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是多元的,除生产成本外,配套产业情况、土地管理方式、以及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乃至地区文化都会产生较大影响;而且,"生产成本"的内涵与国际产业转移不同,劳动力成本的区际差异不会明显驱动产业转移。基于南宁案例的剖析后认为,由于缺乏产业转移,未来中西部地区可能会出现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手段值得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劳动力成本 配套产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贾兴梅 刘俊杰
将中西部地区划分为东北、中部、西北、西南4个区域,采用1995—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各区域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源和路径效应。结果发现:4个区域的路径效应、资本存量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源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东北、西北地区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对东北地区不显著;除中部地区外,经济规模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中西部区域地方政府和企业家在促进产业转移进程中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根据不同影响要素制定宏观政策与微观引资策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成艾华 赵昭
在东部地区"推力"和中西部地区"拉力"的双重作用下,东部地区的高能耗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西部地区成了部分行业的"污染避难所"。选取工业内部26个行业,运用产值份额、能耗份额及相应的产值贡献率、能耗贡献率来分析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各行业的转移现状及由此所带来的能耗变动,从而探索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的环境压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产业转移 西部地区 能源消耗 污染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