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36)
2023(14740)
2022(12915)
2021(12131)
2020(10260)
2019(23576)
2018(23283)
2017(44585)
2016(24465)
2015(27233)
2014(26783)
2013(26626)
2012(24504)
2011(21925)
2010(21571)
2009(19668)
2008(18823)
2007(16224)
2006(14176)
2005(12219)
作者
(71467)
(59530)
(59167)
(56100)
(37861)
(28843)
(26681)
(23336)
(22765)
(21167)
(20261)
(19801)
(18956)
(18624)
(18247)
(18149)
(18104)
(17654)
(17055)
(16869)
(14992)
(14411)
(14226)
(13527)
(13272)
(13142)
(13124)
(12976)
(11923)
(11886)
学科
(93364)
经济(93256)
管理(69466)
(64428)
(52983)
企业(52983)
方法(43899)
数学(38085)
数学方法(37707)
(26226)
(24375)
中国(23777)
(22454)
(21439)
贸易(21431)
(20864)
地方(20780)
业经(20600)
环境(18183)
农业(17563)
(15793)
技术(15117)
理论(15034)
(14972)
(14945)
财务(14883)
财务管理(14857)
(14536)
企业财务(13992)
(13388)
机构
大学(340944)
学院(337639)
管理(134178)
(130903)
经济(128088)
理学(117447)
理学院(116077)
管理学(114011)
管理学院(113422)
研究(113333)
中国(82929)
科学(74098)
(73094)
(62446)
(57944)
(57280)
业大(56623)
研究所(52830)
中心(51917)
农业(49381)
(48600)
财经(47275)
北京(45616)
(44568)
师范(44027)
(43119)
(41302)
(39721)
经济学(38976)
师范大学(35882)
基金
项目(242629)
科学(188741)
基金(176092)
研究(170848)
(156087)
国家(154796)
科学基金(131792)
社会(107224)
社会科(101533)
社会科学(101506)
基金项目(95060)
(94388)
自然(88634)
自然科(86532)
自然科学(86504)
自然科学基金(84944)
(80423)
教育(77677)
资助(71840)
编号(68679)
重点(54149)
成果(53843)
(52729)
(51034)
(50265)
科研(47166)
创新(46880)
课题(46529)
计划(45630)
大学(44586)
期刊
(137037)
经济(137037)
研究(94761)
中国(62348)
学报(62116)
(55551)
科学(53861)
管理(46188)
大学(45756)
(43415)
学学(43186)
农业(38144)
教育(34278)
技术(26807)
(25764)
金融(25764)
业经(23019)
财经(22260)
经济研究(21806)
(19889)
图书(19321)
(18926)
问题(18858)
科技(18018)
(17505)
资源(16769)
业大(16504)
理论(16001)
技术经济(15426)
(14963)
共检索到482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安琪  彭建东  任鹏  杨红  代琦  
残疾人流动性是衡量社会公平发展的重要方面。由于特殊的身体和社会经济状况,残疾人出行行为具有更为独特的特征,也更易受建成环境影响。论文基于武汉市轨道交通智能刷卡数据,整合多源空间大数据,探索武汉市残疾人轨道交通出行时空特征,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进一步探究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对轨道交通残疾人客流量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1)地铁出行的残疾人中有29.7%具有通勤出行的特征,出行频率工作日高于休息日,且均呈现早晚错峰出行的趋势;(2) 15~30 min即大约5~10 km的中短距离出行最多,活动范围集中于三环线以内的主城区,且以同区出行活动最为频繁,跨江出行较少;(3)在大部分的研究范围内,公交站点密度、路网密度、大型公园密度和站点开通时间对站点残疾人客流量均具有正向影响;(4)换乘站的日均残疾人客流量明显高于非换乘站;(5)与以往研究结论不同的是,土地利用混合度、站点无障碍设施对站点残疾人客流量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可为"残疾人友好型"的轨道交通站点建成环境优化和新站点土地利用布局提供数据支撑,增强城市公共服务人本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玮   叶昌东   米继洋  
城市建设用地资源日益紧缺背景下,建设用地复合利用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轨道交通导向的发展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集约复合方式。文章分别从权属、功能、空间3个角度综合测度了广州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的建设用地复合度,选取广州设计之都站域、珠江新城站域、镇龙车辆段站域3个典型案例总结模式特征。广州设计之都站域(权属复合)通过对复杂权属用地的重新整合实现片区综合统筹开发;珠江新城站域(功能复合)将多元用地功能进行有机联系与集中布局,实现了站、城、产、人、文融合发展;镇龙车辆段站域(空间复合)以立体开发实现了用地的集约与兼容。为提高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建设用地复合利用程度,应统筹其周边多权属存量用地并促进多功能用地有序集中,以及增强建设用地立体开发维度。不同复合类型的TOD开发模式的合理运用,能有效促成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建设用地高效利用、片区联动发展、产业业态布局优化和综合效益提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袁满   严明瑞   朱俊青   单卓然   姜浩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随着绿色TOD模式研究的不断推进,学者们对轨道交通是否能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展开了广泛探讨。该类研究主要以城市或区域等宏观尺度为对象,而忽略了轨道交通对沿线及站点等微观地区的影响。文章以武汉市6条轨道交通线路的站点为例,评估轨道交通对站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探讨TOD模式指标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机制,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TOD模式优化策略。结果发现,轨道交通对多数站点空气质量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但不同站点间的影响差异较大。站点地区的工业用地占比、绿地与水域占比、土地混合度、容积率等因素与空气质量具有相关性。高水平的土地混合,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空气质量;开发集聚度越高,城市越紧凑,空气污染改善越明显;合理的交通接驳方式,减少了机动车尾气排放,可改善空气质量。因此,应通过高水平的土地混合、紧凑的空间形态、完善交通接驳等措施,优化轨道交通TOD建设,提升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宇宁  运迎霞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环境包括微观商业环境和宏观商业环境两个层次。通过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环境的定量评价体系,并采用理想点法对天津地铁1号线的6个典型站点进行实证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环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等级分异和职能分异,即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轨道交通站点其周边商业环境优于位于城市外围地区的轨道交通站点,继而从空间选址、等级设置和功能提升3个方面提出城市外围地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环境的提升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庄焰  郑贤  
研究目的:通过对香港地铁站点周边商业地价的案例分析,研究轨道交通对站点周边商业地价的影响。研究方法:局部线性回归、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轨道交通对站点周边商业地价的提升十分显著,其一次影响半径为350 m,二次影响半径为550 m,并建立了地铁站点与商业地价影响的空间地价模型。研究结论:政府应重视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用地的规划和出让,适度提高站点周边商业用地的比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昆仑  周岱霖  袁媛  杨箐丛  何冬华  
轨道交通站点根据其所处区位、周边土地利用情况、现状开发分异的不同,往往与城市开发活动具有不同的结合方式,并对城市空间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可分为适应及引导两种类型。以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站点为例,在对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及开发活动分异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归纳适应及引导型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布局的特征,为指导周边土地利用优化提供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瑞利  黄正东  
轨道站点客流及影响因素的互动关系是轨道交通规划的关键问题。论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基于多模式接驳方式划定轨道站点多级影响区,从建成环境、外部连通性和多模式交通3个方面探索武汉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影响因素的多级效应。结果表明:人口数量、岗位数量、办公建筑面积、土地利用混合度、学校数量、公交线路数量、站点到市中心的距离是轨道客流的显著影响因素;多级影响区内轨道客流的决定性影响因素不同,且作用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保奎  冯长春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对站点周围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得到广泛研究。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定量评价模型,以往研究中侧重于交通对土地利用结构影响机制的定性阐述,定量研究较少,难以从客观上反映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过程及其复杂性特征。本文以GIS空间分析工具为基础,运用信息熵模型和土地利用均衡度模型对深圳地铁1号线的5个站点在地铁开工前与建成后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对站点周围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在传统中心区和新区表现为不同的特点,传统商业中心区土地利用信息熵和均衡度下降,新区土地利用信息熵和均衡度上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尤以连接传统中心区与新区的城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忠伟  陈红玉  
在对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灰色用地"规划对轨道交通建设的适应性,指出这种动态用地规划模式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和利用效率,解决轨道建设投融资的部分问题,并结合苏州轨道2号线建设对轨道站点周边"灰色用地"选区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菁  周雯雯  杨小花  
城市轨道交通会引起站点周边住宅价值的变化,产生溢价效应,在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呈现差异性。基于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沿线589个二手住房信息数据,构建住宅特征价格模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实际影响范围、规律和分市场效应。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素豪  宗刚  陈先婷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运营会产生显著的经济外部效益,轨道交通站点的异质性导致不同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对其周边的住宅小区带来不同程度的增值效应。在考虑轨道交通站点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基于特征价格模型,构建了包含站点异质性因素的特征价格计量模型,以北京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大兴线为例,实证分析了轨道交通站点的异质性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备异质性特征的不同类型站点对房价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房价与站点的等级性呈正相关,与站点协同性呈负相关;地理区位、邻里环境、建筑结构对房价影响显著。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晨朋  
针对轨道站点出入口的进出站客流特征,提出了一种用于轨道站点设施配套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出入口位置,对出入口进行特征分类,结合城市规划理念和现实需求,提出轨道站点各类设施布设策略,提升配套设施使用效率,并为轨道交通站点配套设施规划落地提供支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诗奇  郭静  李若溪  李强  
以北京轨道交通典型站点东直门站、回龙观站和人民大学站为对象,分析各站点周边2000m范围内以及不同环带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率、信息熵、均衡度等指标,揭示不同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位于城市中心和城市外围的轨道交通站点,其周边的土地利用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差异性。东直门站周边的土地利用强度大,复杂程度高,土地利用较为成熟;回龙观站周边土地利用率较低,以住宅用地为主,其他功能用地有待开发;人民大学站周边土地开发程度较高,但利用类型相对单一,集中于科教、商业、居住等功能。东直门站和回龙观站2000m范围内均以住宅用地为主,但两者的内外圈层界限存在差异;人民大学站与东直门站的多种功能均高度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钟奕纯  冯健  何晓蓉  
已有文献中有关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侧重于分析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产生何种影响,却忽视了这些影响在不同区段存在差异。以武汉市地铁2号线为例,按照武汉市道路环线范围将地铁2号线分为内环以内、内二环之间、二三环之间、三环以外4个区段,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分析轨道交通对不同区段土地利用影响的差异性。其中,时间尺度的分析从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程度变化和变化的空间差异三方面展开;空间尺度的分析从土地利用功能、结构和形态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轨道交通对不同区段的土地利用影响存在差异,表现为对城市外围地区土地利用的影响大于城市中心地区。分析其原因在于轨道交通对城市外围地区区位条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涛  张明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会引起沿线土地或房地产价值的变化,形成溢价效应,且在不同建成环境中呈现出差异性。以武汉市3条轨道交通线路周边3587栋住宅样本为基础,建立特征价格模型,对比不同轨道交通线路溢价效应影响范围和强度的差异性,分析了地区发展条件对溢价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轨道交通周边地区主干道结构制约着轨道交通线路溢价效应的影响范围;在城市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落后的地区,轨道交通的积极溢价效应更加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