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56)
2023(4905)
2022(4290)
2021(4110)
2020(3451)
2019(8214)
2018(8171)
2017(14989)
2016(8139)
2015(9143)
2014(8930)
2013(8889)
2012(8422)
2011(7540)
2010(7423)
2009(6498)
2008(6091)
2007(5080)
2006(4521)
2005(3955)
作者
(23957)
(20283)
(19836)
(19112)
(13151)
(10077)
(9072)
(7976)
(7784)
(7180)
(7157)
(6790)
(6789)
(6303)
(6258)
(6233)
(6080)
(6051)
(5884)
(5728)
(5032)
(4988)
(4810)
(4688)
(4541)
(4470)
(4448)
(4355)
(4021)
(4020)
学科
(30878)
经济(30851)
管理(15881)
(14262)
地方(11396)
(10177)
(9902)
(9797)
企业(9797)
土地(9225)
方法(9050)
中国(8172)
数学(8056)
数学方法(7925)
农业(6786)
业经(6217)
(5501)
(5246)
贸易(5241)
(4916)
(4906)
地方经济(4608)
环境(4608)
经济学(4602)
城市(4520)
(4157)
问题(4117)
资源(4031)
(3848)
理论(3756)
机构
大学(103259)
学院(103032)
研究(40865)
管理(35711)
(34624)
经济(33552)
中国(31466)
理学(30092)
理学院(29536)
科学(29103)
管理学(28737)
管理学院(28529)
(24548)
(23905)
(21660)
中心(20121)
研究所(20093)
业大(19176)
农业(19021)
(17679)
(16572)
师范(16347)
(16025)
(15909)
(15754)
(15470)
北京(15350)
师范大学(13420)
科学院(13002)
资源(12824)
基金
项目(75923)
科学(58497)
基金(53716)
研究(51931)
(49153)
国家(48755)
科学基金(40511)
(30285)
社会(30263)
基金项目(29521)
自然(28825)
社会科(28433)
社会科学(28423)
自然科(28090)
自然科学(28085)
自然科学基金(27552)
(26727)
教育(22553)
编号(21073)
资助(20858)
重点(17731)
(17088)
成果(16616)
计划(15977)
(15477)
课题(15299)
(15180)
科研(15095)
科技(14455)
创新(14305)
期刊
(42100)
经济(42100)
研究(28902)
中国(27398)
(21264)
学报(20671)
科学(19514)
农业(14514)
大学(14171)
学学(13228)
(11947)
管理(11583)
教育(10570)
资源(9969)
技术(8499)
(8482)
(8313)
金融(8313)
业经(7076)
图书(6960)
(6242)
(6028)
国土(5919)
问题(5905)
经济研究(5598)
业大(5487)
土地(5364)
科技(5340)
书馆(5041)
图书馆(5041)
共检索到164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昆仑  周岱霖  袁媛  杨箐丛  何冬华  
轨道交通站点根据其所处区位、周边土地利用情况、现状开发分异的不同,往往与城市开发活动具有不同的结合方式,并对城市空间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可分为适应及引导两种类型。以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站点为例,在对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及开发活动分异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归纳适应及引导型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布局的特征,为指导周边土地利用优化提供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何冬华  袁媛  
轨道交通环线往往与城市其他轨道交通线共同形成"环线加放射线"的结构,环线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的影响发挥特有的作用。以广州轨道交通11号环线为例,研究在其导向下,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功能分区以及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等三个层面的空间特征,认为轨道交通环线引导开发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构建城市中心体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实现区段空间资源整合过程中具有"催化剂"作用;在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中具有引导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宇宁  运迎霞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环境包括微观商业环境和宏观商业环境两个层次。通过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环境的定量评价体系,并采用理想点法对天津地铁1号线的6个典型站点进行实证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环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等级分异和职能分异,即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轨道交通站点其周边商业环境优于位于城市外围地区的轨道交通站点,继而从空间选址、等级设置和功能提升3个方面提出城市外围地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环境的提升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为周  王树盛  黄富民  
在分析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借鉴香港"地铁+物业"轨道发展经验,通过优化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布局和开发强度,实践轨道交通TOD开发模式。基于苏州市城市土地利用优化前后的布局方案,建立城市轨道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获得轨道交通1号线客运量与沿线人口、总建筑面积、居住建筑面积、商业建筑面积的相关性,探索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变化对其客运量的影响规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保奎  冯长春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对站点周围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得到广泛研究。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定量评价模型,以往研究中侧重于交通对土地利用结构影响机制的定性阐述,定量研究较少,难以从客观上反映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过程及其复杂性特征。本文以GIS空间分析工具为基础,运用信息熵模型和土地利用均衡度模型对深圳地铁1号线的5个站点在地铁开工前与建成后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对站点周围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在传统中心区和新区表现为不同的特点,传统商业中心区土地利用信息熵和均衡度下降,新区土地利用信息熵和均衡度上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尤以连接传统中心区与新区的城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诗奇  郭静  李若溪  李强  
以北京轨道交通典型站点东直门站、回龙观站和人民大学站为对象,分析各站点周边2000m范围内以及不同环带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率、信息熵、均衡度等指标,揭示不同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位于城市中心和城市外围的轨道交通站点,其周边的土地利用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差异性。东直门站周边的土地利用强度大,复杂程度高,土地利用较为成熟;回龙观站周边土地利用率较低,以住宅用地为主,其他功能用地有待开发;人民大学站周边土地开发程度较高,但利用类型相对单一,集中于科教、商业、居住等功能。东直门站和回龙观站2000m范围内均以住宅用地为主,但两者的内外圈层界限存在差异;人民大学站与东直门站的多种功能均高度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媛  
组团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布局往往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其在轨道交通沿线会形成"串珠式"的土地利用格局,在站点周边将形成向站点集聚的圈层结构。为促进组团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组团的功能复合与联系,建议强化轨道交通沿线组团的功能异质性与互补性,促进枢纽站点与组团的结合,通过"极化串珠"的轨道交通沿线模式促进沿线循环组团的形成,并通过站点周边"均化圈层"模式的构建,整合组团内及组团间的空间组织,促进组团客流培育及优化客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钟奕纯  冯健  何晓蓉  
已有文献中有关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侧重于分析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产生何种影响,却忽视了这些影响在不同区段存在差异。以武汉市地铁2号线为例,按照武汉市道路环线范围将地铁2号线分为内环以内、内二环之间、二三环之间、三环以外4个区段,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分析轨道交通对不同区段土地利用影响的差异性。其中,时间尺度的分析从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程度变化和变化的空间差异三方面展开;空间尺度的分析从土地利用功能、结构和形态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轨道交通对不同区段的土地利用影响存在差异,表现为对城市外围地区土地利用的影响大于城市中心地区。分析其原因在于轨道交通对城市外围地区区位条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尹杰  吴大放  刘艳艳  张占录  刘毅华  
基于"3S"技术,结合POI数据解译多时间节点的地铁沿线精细的土地利用信息。根据研究的各区域城市化水平情况不同,划分不同等级的研究缓冲区范围,以广州市3号和7号地铁线为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定量探讨轨道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影响过程与空间差异规律,并用CA-Markov模型对两条线路202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初步的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科学地划分研究缓冲区有利于合理地统计出受轨道交通影响的土地变化面积,一定程度排除其他影响因素的干扰。(2)轨道交通促使沿线土地高密度和高强度地开发利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生态景观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3)土地变化发生较为剧烈的区域在城市建设不成熟区。(4)根据CA-Markov结果,如果没有政策较大干预的情况下,较成熟的3号线的土地利用结构将趋于稳定,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较新的7号线沿线的土地利用结构会变得更加成熟,土地更节约集约利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素豪  宗刚  陈先婷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运营会产生显著的经济外部效益,轨道交通站点的异质性导致不同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对其周边的住宅小区带来不同程度的增值效应。在考虑轨道交通站点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基于特征价格模型,构建了包含站点异质性因素的特征价格计量模型,以北京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大兴线为例,实证分析了轨道交通站点的异质性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备异质性特征的不同类型站点对房价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房价与站点的等级性呈正相关,与站点协同性呈负相关;地理区位、邻里环境、建筑结构对房价影响显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忠伟  陈红玉  
在对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灰色用地"规划对轨道交通建设的适应性,指出这种动态用地规划模式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和利用效率,解决轨道建设投融资的部分问题,并结合苏州轨道2号线建设对轨道站点周边"灰色用地"选区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继锋  梁晔华  张尚  陈静静  
基于文献综合分析轨道交通机电工程设计变更的主要原因。结合苏州轨道交通机电工程设计变更的统计,对变更的原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号线有高达93.5%的变更次数和91.2%的变更总额是由设计文件的质量问题引起的;通过有效的设计变更管理措施,2号线的设计变更次数较1号线减少至近1/3,设计变更费用也下降了56.8%。最后,总结苏州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设计变更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控制设计周期、确保设计人员的经验和投入、明确设计专业接口等六个方面。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庄焰  郑贤  
研究目的:通过对香港地铁站点周边商业地价的案例分析,研究轨道交通对站点周边商业地价的影响。研究方法:局部线性回归、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轨道交通对站点周边商业地价的提升十分显著,其一次影响半径为350 m,二次影响半径为550 m,并建立了地铁站点与商业地价影响的空间地价模型。研究结论:政府应重视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用地的规划和出让,适度提高站点周边商业用地的比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单卓然  黄亚平  
采用系统归纳和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开发特征及问题,研究表明:①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开发建设具有三大特征,即土地利用趋于高效、城市功能日益复杂、开发服从经济规律;②归纳总结了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普遍存在的四项土地利用谬误,即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趋同、空间封闭现象严重、公共设施布局边缘化、强度过高紧凑过度;③提出了五项积极的规划引导策略,即开发模式的多样化策略、生态开敞空间预留策略、低碳交通换乘接驳策略、公益服务设施临近策略和整体开发强度梯度策略,以期为解决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普适性问题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唐晓灵  康仁明  
以西安地铁2号线为例,针对区位特征中住宅到站点距离的两种方法——实际距离与直线距离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直线距离更能显著反应地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同时通过特征价格模型定量评估了轨道交通对周边新建住宅的影响半径及价格的影响幅度:即西安地铁2号线的影响半径为1500m,平均每靠近地铁100m,住宅单价增值0.9%,且在500m范围内住宅单价增值最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