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40)
2023(16711)
2022(14542)
2021(13520)
2020(11432)
2019(26046)
2018(25617)
2017(49756)
2016(27018)
2015(29815)
2014(29525)
2013(28755)
2012(26128)
2011(23290)
2010(22744)
2009(20512)
2008(19716)
2007(16752)
2006(14051)
2005(11660)
作者
(78382)
(65343)
(64583)
(61543)
(41268)
(31646)
(29276)
(25742)
(24824)
(22790)
(22116)
(21879)
(20621)
(20259)
(20163)
(20012)
(19990)
(19426)
(18690)
(18660)
(16347)
(15880)
(15588)
(14852)
(14631)
(14368)
(14336)
(14285)
(13181)
(13068)
学科
(101715)
经济(101595)
管理(76020)
(72749)
(60455)
企业(60455)
方法(52311)
数学(46157)
数学方法(45507)
(27298)
(26735)
中国(25054)
(24164)
业经(22124)
地方(18758)
(18662)
贸易(18656)
(18252)
财务(18176)
(18149)
财务管理(18143)
农业(18117)
企业财务(17268)
技术(17077)
(17036)
环境(16803)
理论(16618)
(15763)
(14574)
(14573)
机构
大学(374400)
学院(372646)
管理(148049)
(143677)
经济(140709)
理学(130706)
理学院(129256)
管理学(126605)
管理学院(125958)
研究(122754)
中国(87885)
科学(81180)
(77989)
(68751)
(63550)
业大(63300)
(61695)
研究所(57385)
中心(56020)
农业(54818)
财经(52841)
(51143)
(48439)
北京(47858)
(47098)
师范(46453)
(45146)
经济学(43487)
(41559)
财经大学(39942)
基金
项目(273656)
科学(214185)
基金(200117)
研究(190034)
(178294)
国家(176886)
科学基金(151237)
社会(119746)
社会科(113572)
社会科学(113541)
(106862)
基金项目(106734)
自然(102740)
自然科(100441)
自然科学(100409)
自然科学基金(98585)
(91136)
教育(87470)
资助(82777)
编号(74890)
重点(61485)
(59551)
成果(58092)
(57215)
(56997)
科研(53950)
创新(53295)
计划(52819)
课题(51230)
教育部(50388)
期刊
(141416)
经济(141416)
研究(98877)
学报(69599)
中国(61544)
(60783)
科学(60161)
大学(51677)
管理(50925)
学学(49367)
(47568)
农业(42238)
教育(35499)
技术(30932)
(26420)
金融(26420)
财经(24783)
业经(23984)
经济研究(23611)
(21809)
(21174)
科技(19558)
(19542)
业大(19078)
问题(18723)
图书(17098)
技术经济(17097)
统计(17054)
理论(16548)
资源(16415)
共检索到506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梁若冰  席鹏辉  
兴建轨道交通被认为是解决当前城市交通拥堵与空气污染的一项有效措施,但传统研究往往受困于内生性所导致的估计偏误。本文利用DID、RD以及RDID等准实验方法估计了中国14个城市新开通的45条线路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发现轨道交通的开通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污染治理效应。此外,本文分别考察了轨道交通减排效应的城市异质性与污染物异质性。前者发现污染治理效应随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及污染程度的提升而增强;后者发现CO、SO_2、NO_2及悬浮颗粒(PM)的减排效果比较显著,且在交通高峰与凌晨非高峰期存在显著差异。而且还发现轨道交通可以缓解较大规模城市的交通拥堵,而对二、三线城市的作用不显著;对不同交通出行工具的检验...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素豪  宗刚  陈先婷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运营会产生显著的经济外部效益,轨道交通站点的异质性导致不同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对其周边的住宅小区带来不同程度的增值效应。在考虑轨道交通站点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基于特征价格模型,构建了包含站点异质性因素的特征价格计量模型,以北京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大兴线为例,实证分析了轨道交通站点的异质性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备异质性特征的不同类型站点对房价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房价与站点的等级性呈正相关,与站点协同性呈负相关;地理区位、邻里环境、建筑结构对房价影响显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贵文  胡国桥  
基于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其对周围房价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其对大渡口区域的影响范围最大为2·5km,同时研究了轨道交通二号线对房价影响的时间性,发现轨道交通线路全面开工和全线竣工通车两个时点均是影响房价幅度的峰值点。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明圆  杜江  
本文重新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验证了中国重点环保城市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中国重点环保城市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整体符合EKC倒"U"型曲线;京津冀及东北地区偏向于"N"型曲线形式;长三角地区和其他城市样本不显示具体形式的数量关系;相对于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及东北地区的人口规模、技术效应和能源消耗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更为显著。动态面板结果也显示,技术效应和能源消耗对城市空气污染具有长期惯性影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雎华蕾  汶海  
空气污染由于其健康损害的不可逆性以及可见度高易于感知的特点,对于企业员工的迁徙倾向具有重大影响。基于人力资本异质性视角,企业内部谈判能力与迁移能力更强的科技创新人员流失可能性更高,人才流失的异质性现象对于企业基于创新的污染治理路径将带来"釜底抽薪"式影响,成为重污染地区企业空气质量治理的后发劣势。空气污染对于技术人员的挤出效应大小,关乎企业创新导向绿色转型的成败,近年的PM2.5数据披露与我国独有的上市公司员工技能分类披露为验证这一假说提供了独特的研究场景,本文以2007—2016年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将城市层面的空气污染数据与公司层面技术员工数据匹配,考察了空气污染与技术人员流失的关系。研究发现:空气污染对员工人力资本的挤出具有技术异质性,气候人力资本挤出效应集中体现在与创新相关度最高的技术型员工上;其次,引入三重差分模型的分析显示,重污染行业存在人力资本挤出视角的后发劣势,且在企业绿色转型过程中,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进一步地加重了这一挤出效应;最后,空气污染经由技术人才流失渠道,对于企业的创新水平具有明确抑制作用。本文对于员工人力资本的异质性拓展提供了新的验证证据,同时为绿色转型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配置方向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赵绍阳  卢历祺  
空气污染除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外,也会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行为。本文基于一项全国13个城市共33家医院的新生儿调查数据,将其与城市层面的空气污染数据进行匹配之后,实证考察空气污染对于怀孕时机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期间,怀孕人数会显著减少;并且在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中,这一反应更为明显。与此同时,考察空气污染对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发现在怀孕期间暴露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会显著提高不良出生结果的发生率,尤其是母亲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这些证据表明,严重的空气污染可能导致了一部分家庭通过推迟怀孕来降低对新生儿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袁满   严明瑞   朱俊青   单卓然   姜浩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随着绿色TOD模式研究的不断推进,学者们对轨道交通是否能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展开了广泛探讨。该类研究主要以城市或区域等宏观尺度为对象,而忽略了轨道交通对沿线及站点等微观地区的影响。文章以武汉市6条轨道交通线路的站点为例,评估轨道交通对站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探讨TOD模式指标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机制,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TOD模式优化策略。结果发现,轨道交通对多数站点空气质量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但不同站点间的影响差异较大。站点地区的工业用地占比、绿地与水域占比、土地混合度、容积率等因素与空气质量具有相关性。高水平的土地混合,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空气质量;开发集聚度越高,城市越紧凑,空气污染改善越明显;合理的交通接驳方式,减少了机动车尾气排放,可改善空气质量。因此,应通过高水平的土地混合、紧凑的空间形态、完善交通接驳等措施,优化轨道交通TOD建设,提升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琴   赵月川   程先楠   靳翌箫  
本文使用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法研究天然气供需的空间错配,引入地理空间权重和经济空间权重,并结合天然气生产分析天然气消耗对空气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天然气消耗增加会显著降低PM2.5排放,且天然气消耗越多,空气质量指数越低(p<0.05)。这表明天然气消耗有利于减轻空气污染;(2)由于各省份能源禀赋不同,天然气供需存在空间错配。且在引入地理空间权重和经济空间权重后发现,天然气消耗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天然气生产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3)对于天然气供给大于需求的省份,天然气的使用偏好更能降低空气污染,这些省份能够通过用天然气消耗替代煤炭消耗,实现化石能源内部清洁化转型;(4)本文引入各省份GDP作为门槛变量,发现只有当各省份GDP跨越门槛值时,天然气消耗会显著改善空气质量,这是因为各省份的经济发展为化石能源内部转型的基础建设提供了保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谦  吴殿廷  李瑞  邱研  
以候车时间、运行时间、换乘时间组成单程通达时间,进而构建包含7个基于通达时间概念的评价指标,提出一套对轨道交通站点、线路和网络整体可达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并以北京2013年6月的轨道交通网络为例,采用官方公布及现场实测数据,通过ArcGIS软件,应用该方法进行了案例分析,在网络、线路和空间分布3个方面分别得到了评价结果。从结果来看,由于空间绝对距离和换乘站点数量的原因,中心城区线路可达性优于外围线路;站点密度较高和换乘困难可导致线路可达性较弱。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官莹  黄瑛  
从轨道交通线网、轨道交通站点与空间形态、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轴、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等四个方面讨论了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菁  周雯雯  杨小花  
城市轨道交通会引起站点周边住宅价值的变化,产生溢价效应,在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呈现差异性。基于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沿线589个二手住房信息数据,构建住宅特征价格模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实际影响范围、规律和分市场效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钟奕纯  冯健  何晓蓉  
已有文献中有关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侧重于分析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产生何种影响,却忽视了这些影响在不同区段存在差异。以武汉市地铁2号线为例,按照武汉市道路环线范围将地铁2号线分为内环以内、内二环之间、二三环之间、三环以外4个区段,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分析轨道交通对不同区段土地利用影响的差异性。其中,时间尺度的分析从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程度变化和变化的空间差异三方面展开;空间尺度的分析从土地利用功能、结构和形态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轨道交通对不同区段的土地利用影响存在差异,表现为对城市外围地区土地利用的影响大于城市中心地区。分析其原因在于轨道交通对城市外围地区区位条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段世霞  谢芳  
为了得到科学合理的PPP项目价格,本文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价格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价格影响因素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sim软件仿真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对PPP项目价格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和客流量对PPP项目价格具有抑制作用,年运营成本和同类竞争项目对价格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各影响因素在作用力度和时间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马才学  张琪  杨蓉萱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但对于外部效应能辐射到的范围没有统一的结论。在可达性相等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的指导下,选择具有换乘站点最多、首条贯通汉口汉阳两大区等特点的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到步行与自行车两种接驳方式对房价范围的影响,构建开发利益影响范围计算模型,确定不同站点影响房价的辐射半径。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站点对房价影响范围的变化规律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对称葫芦"型;轨道交通站点影响房价的辐射半径与市中心的距离呈正相关,与其周边的交通便捷度和轨道交通成本呈负相关;郊区站点基于自行车接驳的辐射范围值约为步行接驳的辐射范围值的2倍,靠近中心的站点两种接驳方式的辐射范围值无明显差异;最后根据以上结论,分别从城市规划部门、房地产开发商、购房者的角度给出不同的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艳华  关钰桥  
运用200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系统研究绿色金融对空气污染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一个地区的绿色金融能够显著改善本地区的空气污染,且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和城市化水平异质性;第二,绿色金融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绿色技术创新两个传导机制影响空气污染;第三,本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会对周边地区的空气污染产生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