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42)
- 2023(6373)
- 2022(5282)
- 2021(4788)
- 2020(4023)
- 2019(8748)
- 2018(8318)
- 2017(15411)
- 2016(8773)
- 2015(9288)
- 2014(8932)
- 2013(8721)
- 2012(8118)
- 2011(7248)
- 2010(7212)
- 2009(6573)
- 2008(6671)
- 2007(5662)
- 2006(4936)
- 2005(4135)
- 学科
- 济(30942)
- 经济(30899)
- 管理(23282)
- 业(22738)
- 企(17687)
- 企业(17687)
- 方法(14963)
- 数学(13232)
- 数学方法(13081)
- 学(10003)
- 农(9253)
- 财(8211)
- 中国(7771)
- 贸(7749)
- 贸易(7749)
- 易(7561)
- 业经(7171)
- 农业(6500)
- 技术(5548)
- 环境(5527)
- 制(5187)
- 务(5084)
- 财务(5078)
- 财务管理(5071)
- 企业财务(4842)
- 银(4672)
- 地方(4665)
- 银行(4614)
- 融(4608)
- 金融(4604)
- 机构
- 大学(131115)
- 学院(129106)
- 研究(48078)
- 济(47887)
- 经济(47049)
- 管理(45942)
- 理学(41217)
- 理学院(40595)
- 管理学(39630)
- 管理学院(39420)
- 农(36528)
- 科学(35809)
- 中国(32980)
- 农业(29630)
- 业大(28922)
- 京(27469)
- 所(27056)
- 研究所(25662)
- 中心(20453)
- 农业大学(20066)
- 财(19883)
- 江(18503)
- 院(17015)
- 财经(16868)
- 室(16695)
- 北京(16428)
- 省(16267)
- 科学院(16130)
- 范(16047)
- 实验(15719)
- 基金
- 项目(97812)
- 科学(75413)
- 基金(72595)
- 家(68780)
- 国家(68247)
- 研究(59380)
- 科学基金(56003)
- 自然(40527)
- 自然科(39641)
- 自然科学(39617)
- 基金项目(39240)
- 自然科学基金(38934)
- 省(38436)
- 社会(38286)
- 社会科(36315)
- 社会科学(36303)
- 划(33739)
- 资助(28699)
- 教育(26800)
- 重点(22780)
- 计划(22659)
- 科技(20737)
- 创(20730)
- 部(20617)
- 编号(20540)
- 发(20353)
- 科研(20076)
- 创新(19520)
- 业(18933)
- 农(17385)
共检索到172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春华 唐国勇 孙永玉 刘方炎 李昆 和菊
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L.)Jacq.]是干热河谷植被重要的优势种或常见种。通过模拟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地区元谋盆地4月气候条件下,研究了车桑子种子的活力散失机制及其有关生理生化变化情况,并对车桑子天然群落的自然更新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高温干旱处理时间延长,种子活力不断降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呼吸强度、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膜保护酶系统活力降低和保护性物质含量减少是造成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实验处理的第12~18 d是车桑子种子抵御逆境的临界期;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应采取人工辅助措施来提高其种子...
关键词:
干热河谷 车桑子 种子活力 天然更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总 贾宏炎 蔡道雄 庞圣江 安宁 刘勇
【目的】开展基于近自然化森林经营技术的红椎人工林天然更新研究,为解决长期困扰红椎人工林的生长质量差、林分稳定性低及经营成本过高等问题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样地调查法对广西凭祥热林中心林区3种林分(红椎人工林、针阔人工混交林及马尾松人工林)中的红椎天然更新进行了调查,并采取室内试验方法对红椎种子萌发进行测定,通过多元回归统计及方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红椎在所有林分中更新频度及密度均超过其他树种,在针叶树人工林下红椎更新最差,更新密度为625株/hm~2,而在针阔混交林下更新密度相对较低(3 673株/hm~2),在红椎人工林下更新最好(21 231株/hm~2);林分中凋落物层厚度与草本盖度是影响红椎更新的重要环境因子,红椎更新密度与两者呈明显负相关;当与母树的距离S≤5 m时红椎出现更新不良,周围仅出现7.5%的更新幼苗。经红椎种子萌发试验测定,马尾松未分解凋落叶水浸液质量比为1∶10时,对红椎种子发芽产生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试验结果说明草本盖度、凋落物层厚度和凋落叶中化感物质的抑制作用及母树的缺失可能是导致红椎在针叶树人工林下更新不良的主要原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军 贾秀贞 张星耀 王媛 Hai Nguyen
对美味牛肝菌和褐疣柄牛肝菌在不同培养基、不同梯度的培养温度、不同pH值条件、不同碳 (C)源和氮(N)源下的生长特性以及抗盐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美味牛肝菌适合在MMN培养基上生长 ,褐疣柄牛肝菌适合在PDA、MMN和MRD上生长 ;2菌种适生pH值范围为 4~ 9,最适pH值为 5~ 6 ,最适生长温度为 2 5~ 30℃ ;美味牛肝菌利用最好的C源是葡萄糖和淀粉 ,而褐疣柄牛肝菌利用最好的C源是葡萄糖 ;2菌种对供试的有机N源均利用较好 ,尤以牛肉浸膏为最佳 ;无机N源中 ,2菌种对 (NH4 ) 2 SO4 和KNO3利用较好。抗盐碱性试验表明 :2菌种有一定的抗盐碱能力 ,但pH...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玉军 郑松发 廖宝文 郑德璋 宋湘豫 昝启杰
海桑自1994年引种到深圳湾,1999年出现天然更新,在海桑林、天然林和裸滩上均有分布,更新频度达45 0%,幼苗密度最多达69株·m-2,幼苗的扩散距离至少达90m。充足的种源和温暖的气候条件是海桑出现天然更新的前提条件,冬季的低温是决定海桑更新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海桑更新的状况与所接受的光照、种子散播地的隐蔽程度、潮水淹浸深度、潮汐动力作用、人为活动的影响、水禽的取食活动及边缘效应等存在相关关系。海桑幼苗扩散的数量随着距人工海桑林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二者符合相关模型:y=58 866 25 741log101 717x。
关键词:
红树植物 海桑 天然更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娟妃 赵梁军 苏立峰
该文通过对粉团蔷薇和多花蔷薇无刺品系No .3、No.4为砧木 ,切花月季‘红衣主教 (Cardinal)’为接穗的嫁接植株生长量、内源玉米素核苷 (ZR)和脱落酸 (ABA)含量 ,以及 3种砧木自根苗生长量、根系活力、内源ZR和ABA含量进行测定 ,探讨砧木对接穗生长及生理学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花枝鲜重和地上部生物量以‘红衣主教’ No.3嫁接苗最高 .3种蔷薇自根苗的根系活力在冬季有显著差异 ,表现为No .4 >粉团 >No .3.砧木影响接穗的内源激素ZR含量 ,‘红衣主教’ No .3嫁接苗叶片中ZR含量及ZR ABA比值最高 ;而ABA含量无显著差异 .砧木可能通过改变植株...
关键词:
月季砧木 切花产量 根系活力 内源激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广 张桂芳 杨文斌
利用呼伦贝尔草原 2个组 8个站点的 33个变量进行了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的生态气候因子主要是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地温、1月蒸发量和多年平均积雪日数等 4个 ,它们主要是通过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发育施加限制作用。因此 ,在造林生产实践中应选择适宜的立地克服其消极影响 ,必要时应采取人工措施促使其天然更新 ,保障其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贾秀贞 丁明明 王媛 梁军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离筛选出了3种对草坪草抗逆及抗病性有积极作用的功能性细菌,针对其培养条件及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菌株利用最好的N源是蛋白胨,牛肉浸膏次之;利用最好的C源是蔗糖,其次为葡萄糖;3菌株在pH值为6~1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其中菌株E、F在初始pH值为7 4时生长最佳,菌株H在初始pH值为7 6时生长最佳;最适合3菌株生长的温度范围是30~35℃;3菌株在不同摇床转速和装液量下有不同的生长反应,菌体干质量差异显著。
关键词:
草坪草 功能性细菌 培养条件 生理学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鑫智 王丙云 陈龙 杨倩 毛卫华 J.Gonzalez-Gallego
20头健康、2~3岁、体重300~400kg 雄性去势水牛,经粪便检查和 Dot-ELISA 检测确认为无肝片形吸虫感染。分二系列进行实验。第1系列8头水牛随机分成感染组(5头)和对照组(3头),感染组每天每头口服60个囊蚴,连续20天,共感染1200个囊蚴,从开始感染至实验结束历时26周,研究慢性感染的效果;第2系列12头水牛,分成感染组(9头)和对照组(3头),感染组1次每头经口感染1600个囊蚴,历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莉莉 刘红民 赵济川 高英旭 汪成成 范俊岗
[目的 ]探讨林分结构与林下更新幼苗之间的关系,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辽东山区蒙古栎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拟合模型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林分空间结构对蒙古栎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 ](1)林分断面积对更新幼苗密度影响显著,随林分断面积的增加,幼苗密度呈增加趋势,当断面积达到31 m2·hm-2,幼苗密度增加逐渐放缓;(2)林分断面积与幼苗基径和苗高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小鹏 王得祥 杜江涛 张宋智
【目的】探讨华山松人工林天然更新与微生境因子间的关系,为指导华山松人工林科学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华山松为研究对象,在甘肃小陇山林区分别在阳坡、阴坡设置20m×20m典型样地各4个,分别调查弱度(20%)、中度(30%)和强度(40%)3种间伐强度处理下,华山松林分的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含水率、凋落物厚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7项微生境因子特性及相应区域的幼苗、幼树更新数量,并采用通径分析法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华山松幼苗更新数量和种群更新潜力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国 赵伟浩 殷有 孟庆洲 鹿天阁 卢国珍 李从心
采用固定标准地观测方法,对朝阳半干旱地区油松天然更新人工促进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半干旱地区油松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间伐、带状采伐、带状采伐栽植山杏和整地措施可有效促进天然更新。对于31a生油松人工林,保留株数为225~375株.hm-2的间伐强度更新效果较好,更新幼树株数为2630~3480株·hm-2,更新频率为78%~83%;带状采伐宽度以8~12m为宜,更新幼树株数为2604~4375株·hm-2,更新频率为67%~91%;通过带状采伐栽植阔叶树山杏,可逐渐把现有油松人工纯林向复层异龄混交林方向诱导。
关键词:
人工促进措施 天然更新 油松 半干旱地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莉莉 汪成成 赵济川 刘红民 王建军 高英旭 李兴忠
[目的]分析辽东山区蒙古栎次生林更新特征,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该区天然次生林的恢复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辽东山区蒙古栎次生林乔木更新树种组成和数量、高度级分布、更新方式以及环境因子(林下光环境、地被物和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调查,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环境因子对幼苗(株高(H)≤1 m)、幼树(H>1 m,胸径<0.05),与叶面积指数、枯落物厚度、土壤pH值、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P<0.01或P<0.05);幼树密度与林冠开阔度、土壤全磷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叶面积指数、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3)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幼苗和幼树密度的关键环境因子不同,幼苗密度主要受林冠开阔度、土壤全磷含量和土壤pH值影响,幼树密度主要受土壤全磷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影响。[结论]辽东山区蒙古栎次生林乔木更新树种丰富,但幼苗死亡率高,幼树数量少,天然更新困难,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时,可采取清理枯落物、割除灌木和抚育间伐相结合的经营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军 屈智巍 贾秀贞 刘惠文 张星耀
以1年生107杨为研究材料,对树体干部电容和叶片电容的内在生理学基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树木叶片电容与单位质量叶片离子外渗液电导率、叶片细胞离子外渗百分率及叶片绝对含水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单位质量叶片总电导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树木的干部电容与胸径、树皮相对膨胀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树木干部“单位电容”的概念,健康树木与衰弱树木的干部电容和单位电容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树木电容 电导率 单位电容 树木长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辰宇 马蕊 罗文静 韩路 王海珍
【目的】探究极端干旱区保水剂对荒漠植物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明确荒漠植物生长所需适宜保水剂用量,促进抗旱保墒造林技术在干旱荒漠区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方法】以胡杨2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干旱试验研究5个聚天冬氨酸(PASP)保水剂用量(0、5、10、15、20 g/株)对胡杨幼苗生长、光合特性、生物量分配和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干旱胁迫条件下,根施PASP保水剂可提高胡杨幼苗根际土壤含水量并改善幼苗体内水分状况,增加幼苗株高、地径、新梢生长量、光合器官总量、侧根数量及生长速率,显著促进枝叶生长。(2)根施PASP有效拓宽胡杨幼苗光照生态幅,提高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光能、水分利用率,降低呼吸消耗,显著提升光合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3)根施PASP有效促进胡杨幼苗地上、地下部生物量积累,改变了生物量分配比例,降低了根冠比,显著提高幼苗生物量。(4)根施PASP显著增加胡杨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提升幼苗渗透调节和抗氧化能力。(5)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保水抗旱促生长效果依次为:10 g/株> 15 g/株> 20 g/株> 5 g/株> CK。【结论】在干旱区节水抗旱造林实践中胡杨幼苗最适PASP用量为10 g/株,研究为极端干旱荒漠区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
胡杨 聚天冬氨酸 生理生化指标 适宜用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斌 刘延青 朱玲 李志辉
仿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乡土树种,进行仿栗扦插繁殖中插条内部营养物质及保护酶系统变化特征的研究,对于开展仿栗无性扩繁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连续60 d的观测,在综合分析了插穗体内可溶性糖、氮含量、可溶性蛋白等营养物质含量以及保护酶系统的变化规律后发现,使用K—IBA生根激素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插穗的营养状况,提高抗逆境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根效果,其中以K—IBA 3 000 mg.L-1综合效果最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