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66)
2023(7350)
2022(6131)
2021(5744)
2020(5013)
2019(11325)
2018(11041)
2017(20662)
2016(11369)
2015(12326)
2014(12446)
2013(11993)
2012(11104)
2011(10160)
2010(10316)
2009(9569)
2008(9518)
2007(8698)
2006(7600)
2005(7170)
作者
(34431)
(29001)
(28401)
(27274)
(18251)
(13829)
(12916)
(11032)
(10908)
(10387)
(10015)
(9637)
(9587)
(9321)
(9279)
(8717)
(8476)
(8455)
(8355)
(8076)
(7318)
(7235)
(7110)
(6629)
(6526)
(6410)
(6317)
(6240)
(6076)
(5926)
学科
(38667)
经济(38577)
管理(29867)
(26743)
(22077)
企业(22077)
方法(14965)
(12816)
(12658)
数学(12384)
数学方法(12134)
中国(11940)
(11895)
(10824)
(9935)
(8597)
银行(8567)
(8411)
金融(8403)
理论(8320)
(8293)
业经(8013)
体制(7216)
地方(6715)
(6604)
农业(6586)
财务(6561)
财务管理(6543)
企业财务(6301)
(6274)
机构
大学(159047)
学院(155830)
研究(60142)
(57796)
经济(56364)
管理(52676)
理学(44639)
中国(44496)
理学院(44005)
管理学(42890)
管理学院(42571)
科学(38819)
(34848)
(33113)
(32079)
(30933)
研究所(29237)
中心(26560)
业大(26466)
农业(26156)
(25088)
财经(23490)
(22376)
北京(22043)
(21545)
(21336)
师范(21215)
(20167)
(19765)
技术(18659)
基金
项目(105548)
科学(81180)
基金(75766)
研究(73492)
(69235)
国家(68697)
科学基金(56273)
社会(45242)
社会科(42658)
社会科学(42647)
(40883)
基金项目(38978)
自然(37180)
自然科(36358)
自然科学(36339)
自然科学基金(35690)
(35556)
教育(34311)
资助(31468)
编号(28442)
成果(25212)
重点(24750)
(23052)
(21767)
课题(21577)
(21408)
计划(20860)
(20741)
科研(20644)
创新(20108)
期刊
(66417)
经济(66417)
研究(47768)
中国(37802)
学报(34114)
(30506)
科学(27910)
大学(25292)
(25213)
学学(23817)
教育(21498)
管理(20903)
农业(19977)
(15641)
金融(15641)
财经(12412)
技术(12333)
经济研究(11049)
(10769)
(10704)
业经(10075)
(9562)
业大(9510)
问题(8517)
农业大学(7799)
科技(7787)
林业(7595)
(7218)
图书(7069)
统计(6922)
共检索到245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文祥  
身体的历史始终无法从思维意识的发展史中被遗弃,某种程度上,意识的发展史是通过身体而获得显现的,与此同时,没有一个单独存在的身体,身体必须在面对其他身体时才能产生我与他人的伦理关系与秩序。身体不断的抗争与反暴力运动反映了在身体的内在中存在着伦理性,即我无法遗忘的对自我与他人的责任与关怀。而将身体中性化或者物理化的做法,最终只是将身体悬置以作为中介要素,并将其填入到某种思想阵地,而这种思想阵地的战乱极有可能成为其投射在世界战场上的一种翻版与复刻之源。身体成为了一种在历史中不断发展与演化的存在者。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丁青  
在经济腾飞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开始加快,随之而来的,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也在逐渐增加。为了让人们在高速运转的社会生活中,依然保持良好的心态,人们需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继而使自己更容易获得内心的幸福感。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各大学派理论需要改变自身较为古板的存在形态,让先进思想从书本中走进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帮助人们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人们对生活的满足感。为此,儒学要与当代思想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儒学来实现当代思想中与身体转向相关的相关理论措施,以此帮助人们增长见识,一改人们对儒学思想的刻板印象。作者在开展2022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阳明学与日本战后派文学的关系研究”(22NDJC144YB)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时研读了该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磊  顾桥  
创业力研究是创业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创业力的内涵是指创业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其外延可以划分为个人创业力、公司创业力和地区创业力三个层次,创业力具有异质性、先动性、隐含性与逐步显现性、刚性以及文化属性的特征;对创业力的研究应该从资源维度、组织维度和时间维度进行综合分析。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全伦  
本文在假定基金产权划分为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物质产权与价值产权的基础上,以离岸基金为例探讨跨国基金的产权关系。基金产权相互分离,且归属于相对独立的不同产权所有者,是基金实施跨国经营和跨国融资的产权基础,其中关键是,基金的国家间接物质产权与国家间接价值产权相分离并分别归属于不同国家的政府。实现跨国基金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需要,规范各类基金产权所有者的权利和行为,降低基金内部的交易费用,重新构建基金治理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升  张燕  
目前的主体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有效性低的问题,教学论界亦缺乏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主体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是主体教学走向深入的必然要求。为确保有效性,主体教学的目标定位应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合理的主体性。我们可以从教学社会性、教学公平以及教学艺术三个视角审视主体教学有效性。社会性动力和各种层次的矛盾则为主体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保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泉民  
制度结构的特征直接影响制度变迁的方向和进程,制度结构决定着制度选择集合和制度选择的空间。中西方社会制度结构上的多元与二重的差异性,决定了内生于西方的合作经济制度,在被移植嵌入到中国乡村而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在"强制"状态下单兵推进时,其原来与之匹配的各种制度之间协调演进而形成的均衡机制已不复存在,故而在运行方面出现的合作社的"异化"和"异化"的合作社等困境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对此探讨或许会有助于政府在倡导新农村建设运动时的制度安排。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苟尤钊  吕琳媛  
二战后日本创造了"东亚奇迹",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却连续经历了两个"失落十年"。反观同期的美国却迎来"黄金十年"。笔者认为,中小企业的持续涌现和快速成长是美日两国社会经济发展差异背后的关键所在。美国中小企业的成长表现出"达尔文"式的自然选择特征,通过增强物种多样性提升生态整体适应力,而日本遵循"拉马克"式的进化,实现"定向变异",重视在既定技术—经济轨道上的效率提升。当前中国正处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兼具引领和追赶两种属性,需要在美国的"多样性"和日本的"高效率"这两种中小企业成长生态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经济复杂性增加带来的挑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满福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不断生成的主体隐喻是关于教育理念的诗性的表达。隐喻观照着当下的教育生态,也以其语言表述上的巨大张力传播和推广着隐喻背后的教学理念。从人是容器到人是动物到人是机器再到人就是人的意义嬗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至少在认识上,教学中的学生正越来越靠近主体或成为主体。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阎静  
林克莱特是国际关系批判理论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批判理论将包容和排斥问题视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心问题,政治共同体转型问题是林克莱特批判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林氏对政治共同体的研究从规范的、社会学的和人类行为学三重分析视角进行综合诠释,并期望通过这种完整的关于共同体的综合研究,推动政治共同体的转型和更高形式的政治共同体的产生。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建盛  
艺术诠释是美学和艺术理论中的重要难题,传统上主要有四种基本理论类型,它们各有其优势和局限。艺术诠释是一种综合的理解和解释活动,艺术诠释活动各种重要因素之间的关系是辩证张力关系,应该在综合的理论视野中理解艺术诠释活动的诠释学辩证法,尤其重要的是把握艺术作品与理解者阐释之间的诠释学辩证法。艺术作品的意义阐释既有同一性,也有差异性,艺术的诠释学活动始终是艺术作品的同一性与意义理解的创造性辩证运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格物致知"在《礼记·大学》中被提出,汉唐对之进行注疏,宋明注重义理诠释。宋元时期,"格物致知"与自然科学逐渐关联。明清之时由于受到西学影响,格致之学受到关注,在晚清,"格致"成为西学science的译词,学校也开设格致课程,课程内容主要为科学技术。后又以"格致"与"科学"混用,最终,"科学"作为science的正式译词得到了公认和广泛使用,"格致"或"格物致知"与"科学"又分了手。对这一历史过程的梳理,可以明确"格物致知"涵义的演变历程,可以分辨它与"科学"之间的关系,这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格物致知"和科学及科学教育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对于我们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也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远巍  
本文从本体论的研究出发,认为能力的本体除了非对象化的物质存在外,必须把人的因素包括在内。在企业内部,存在两种能力体的生存环境:合法系统和影子系统。两种系统中的能力体具有不同的特点。由此,将研究对象由抽象的能力转为具体的能力体。本文认为核心能力体就是由多样化的能力体构成的多层次的系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绵涛  
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相应的教育规范相结合,就形成了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的教育体制。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之所以必须结合而且有可能结合,不仅是因为教育机构只有与教育规范相结合才能得到社会环境的认同和支持,而且教育机构的目的和功能主要是由教育规范来限定的,教育机构建立的过程也是教育规范形成的过程。对教育体制做出这种诠释,从理论上来说,不仅有助于澄清对教育体制的一些模糊认识,廓清教育理论中一些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丰富政策分析理论中政策內容分析的理论,而且对认识、分析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理论,以及组织或系统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实践上看,可以为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一...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杨晓明  
新制度主义认为,组织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制度环境的制约。本文立足于制度主义视角,以"合法性机制"为解释逻辑,采用个案研究方法,探讨农村老年人协会的形成与发展。通过深入观察和分析,本文发现:港畔村老年人协会是在与乡土社会的制度环境长期互动的情况下形成的制度化的组织,而不是人为设计的结果;老年人协会的成立和生存都依赖于乡土社会的制度资源,即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共享的社会价值观念等,它能否正常运转取决于制度为人们的接受程度和协会对制度资源的利用程度。老年人协会作为农村社区重要的草根NGO,对乡村传统文化的重建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它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樊友猛  谢彦君  
我们通常会注意到这一情况: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个体一般意识不到自己身体的存在,但当外界情境、条件突然改变,使人产生超出正常范围的身体反应,继而可能引发身体机能的失调,这时人会充分感觉到自我身体的存在。对于这一现象,莱德提出了病显(dys-appearance)概念,用以指称身体复显为人们体验的主题焦点和感觉焦点,但却是以病态的或偏离的形式~([1])。旅游活动伴随着从日常世界到旅游世界的转变,蕴含着惯常环境和非惯常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