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15)
- 2023(8770)
- 2022(7294)
- 2021(6873)
- 2020(5605)
- 2019(12281)
- 2018(12086)
- 2017(22502)
- 2016(12144)
- 2015(13031)
- 2014(12645)
- 2013(11909)
- 2012(10466)
- 2011(9489)
- 2010(9471)
- 2009(9121)
- 2008(8318)
- 2007(7325)
- 2006(6453)
- 2005(5521)
- 学科
- 济(40840)
- 经济(40783)
- 管理(32458)
- 业(27870)
- 企(23785)
- 企业(23785)
- 方法(15920)
- 学(13134)
- 农(12063)
- 数学(11909)
- 中国(11784)
- 数学方法(11753)
- 财(11252)
- 理论(10621)
- 业经(10577)
- 制(9577)
- 体(8019)
- 农业(7943)
- 地方(7484)
- 贸(7343)
- 贸易(7339)
- 银(7257)
- 银行(7237)
- 易(7112)
- 融(7056)
- 金融(7048)
- 教育(7029)
- 行(7012)
- 务(6960)
- 财务(6934)
- 机构
- 学院(161769)
- 大学(157973)
- 管理(58829)
- 济(58147)
- 经济(56813)
- 研究(52272)
- 理学(50265)
- 理学院(49657)
- 管理学(48645)
- 管理学院(48326)
- 中国(38851)
- 科学(32886)
- 京(32450)
- 财(28978)
- 所(25188)
- 范(25018)
- 农(24928)
- 师范(24727)
- 江(24364)
- 中心(24245)
- 财经(23037)
- 研究所(22941)
- 业大(21913)
- 经(20838)
- 北京(19912)
- 州(19882)
- 师范大学(19673)
- 农业(19626)
- 院(19172)
- 技术(19115)
- 基金
- 项目(109030)
- 科学(85942)
- 研究(82032)
- 基金(77584)
- 家(67381)
- 国家(66792)
- 科学基金(57433)
- 社会(51935)
- 社会科(49092)
- 社会科学(49085)
- 省(44479)
- 基金项目(40708)
- 教育(39055)
- 划(36519)
- 自然(36182)
- 自然科(35336)
- 自然科学(35325)
- 自然科学基金(34677)
- 编号(34584)
- 资助(31425)
- 成果(27950)
- 重点(24544)
- 课题(24368)
- 发(23662)
- 部(23024)
- 创(22882)
- 项目编号(21352)
- 创新(21182)
- 国家社会(21165)
- 年(20959)
共检索到236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洋 周星 徐颖儿 吴问津 袁佳欣
近年来,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身体转向”的背景下,微观身体逐渐成为窥探旅游体验的关键视角。研究基于身体现象学,构建了旅游者Flow体验生成与意义分析框架,利用感官民族志等方法对稻城亚丁徒步旅游者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徒步旅游者的旅游世界“知觉场”形成源于外部环境对其身体感觉、运动通道、多感官知觉等具身体验的不断刺激;(2)作为“具身-认知”的过程,徒步旅游者Flow体验生成源于技能与挑战的平衡,且主客互动推动旅游者获得新的认知体验;(3)徒步旅游者Flow体验的意义蕴含在具身实践的身体知觉与特定的社会情境之中,并通过主体知觉意识、情感体验、价值判别所呈现;(4)Flow体验状态意味幸福情绪的获得,最终给予真实自我和真实世界的价值判断。研究尝试从身体现象学视角出发,对体验领域的Flow体验进行研究,是对旅游体验研究话题扩展的有益尝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刘 程琦 周武忠
从更为基础的哲学角度研究旅游体验的本体具有重要意义,现象学为这种内在反思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通过先验还原和本质直观,文章对于一次典型的观光旅游体验进行了现象学描述,发现原有的知觉、意义和情感体验分别转化为旅游世界的本真发现、符号意义的自在给予和角色转换的情感超越,此时旅游体验流显现出自由的本质。通过进一步的意向结构分析,旅游体验实际上是被意识所构造,由意向作用对感觉材料进行统握的结果。这种旅游体验的"构造"观也引发对于旅游理论和概念新的反思。
关键词:
现象学 旅游体验 本体描述 意向构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刘
当前旅游真实性的研究困境体现在各种理论观点的不可通约,以及与实践常识之间的沟壑。为研究真实景观带给游客何种体验这一关键问题,运用现象学方法,对一次典型的旅游体验进行深入描述与分析。结果显示:(1)在真实景观的旅游体验中,符号理解占据了体验流的重要地位,它推动着主体的形式感知与意义探索,并营造了庄重的情感氛围。(2)真实景观相对游客是"自在"存在的,而仿造景观是"为我"存在的。真实的建造缘由与历史经历赋予景观以情境正当性,由此产生游客体验的强大吸引力。(3)构成旅游者寻找真实性的根本动机并不是现代性,而是主
关键词:
真实性 旅游体验 现象学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斌 张澍军
国内学者在运用现象学方法研究旅游现象时,由于未能对旅游体验等概念进行现象学的澄清,导致旅游现象学研究始终在心理学意义上进行。本文运用现象学方法对旅游体验、旅游体验的整体性、旅游世界和生活世界以及旅游体验的自身构成等问题进行了现象学分析,并与目前代表性观点就上述问题的方法论进行商榷。本文认为,旅游世界从本源上讲是由形式上不在场、但本质上又时时牵扯在场的生活世界及其"资粮"构造并呈现着自身,旅游体验则是在异地场的非谋生实践体验与生活世界积淀的体验相互激荡构成的境域中构造自身。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真正意义上用"
关键词:
旅游体验 整体性 旅游世界 生活世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刘
当前旅游真实性的研究困境体现在各种理论观点的不可通约,以及与实践常识之间的沟壑。为研究真实景观带给游客何种体验这一关键问题,运用现象学方法,对一次典型的旅游体验进行深入描述与分析。结果显示:(1)在真实景观的旅游体验中,符号理解占据了体验流的重要地位,它推动着主体的形式感知与意义探索,并营造了庄重的情感氛围。(2)真实景观相对游客是"自在"存在的,而仿造景观是"为我"存在的。真实的建造缘由与历史经历赋予景观以情境正当性,由此产生游客体验的强大吸引力。(3)构成旅游者寻找真实性的根本动机并不是现代性,而是主体在存在中对于世界因缘整体性的领会
关键词:
真实性 旅游体验 现象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骁鸣
Erick Cohen的旅游体验现象学研究没有为现象学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一个坚实基础,后续学者的工作也同样不能令人满意。文章从胡塞尔的体验学说开始,延伸到现象学运动中其他重要人物对这一学说的发展,最后尝试勾勒出现象学体验学说对旅游体验研究的3个方面启示:(1)形成一个新的研究框架,即以焦点-边缘的视域结构为基础的生活世界;(2)推出一些新的研究命题,如对于旅游的意义的研究;(3)引入或创立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包括多模态方法和富文本方法。
关键词:
现象学 胡塞尔 体验 旅游 生活世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章郡 温碧燕 方忠权 梁明珠
文章以中国典型徒步旅游地武功山为例,首先基于纵向GPS数据,运用地理统计方法揭示了徒步旅游者的行为模式演化规律;其次根据与GPS关联的用户信息,分析了徒步旅游者的群体特征差异;最后基于网络文本数据,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方法-目的链理论视角探讨了这一现象发生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1)徒步旅游者行为模式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徒步范围逐渐缩小,设施利用明显增加,徒步难度显著下降。(2)徒步旅游者群体从户外精英变得日趋大众化。徒步旅游者的客源地逐渐分散,女性比例明显提高,徒步经验显著下降。(3)武功山徒步环境的巨大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卫银栋 徐英 谢彦君
徒步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户外旅游方式,发展迅速,并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但目前关于徒步旅游的理论研究仍然滞后于实践发展,尤其是关于徒步旅游体验中情境体验与人际互动的探讨。文章在对西藏墨脱、冈仁波齐转山、甘丹寺-桑耶寺3条不同徒步路线的徒步者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以扎根理论为分析方法,结合仪式理论对徒步旅游体验的仪式内涵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徒步旅游体验相当于一种通过仪式,这种通过仪式发生在逆转阈限中,包含个体通过与人际通过。个体通过表现为徒步者经历原始生存体验、记忆刺点、未知体验、沉浸体验、在场流动性体验和"成瘾"体验后,所获得的个人成长,其高峰体验为个体畅爽体验。人际通过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在互助氛围、群体激励、逆转人际交往、本性暴露、熟悉/陌生人际变化的交往考验后所实现的人际关系上的积极或消极变化,其高峰体验为群体共睦态体验。经历认知、情感、意志的磨砺与考验的西藏徒步旅游体验,不同于一般的形式符号性通过仪式,是一种实质性的通过仪式。
关键词:
徒步旅游 通过仪式 个体通过 人际通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一群 杨桂华
将旅游净生态足迹的思想首次引入国内,阐述其内涵及计算方法,应用于云南梅里雪山腹地——雨崩村的徒步旅游者,对高生态足迹地区游客到低生态足迹地区进行旅游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一定停留时间下,游客到雨崩徒步旅游一次的旅游净生态足迹会很小甚至出现负值,说明进行这样一次旅游活动对于减轻全球环境压力是有贡献的,对"旅游是一种高消耗的活动"的绝对性提出质疑。从寻找游客旅游毛生态足迹和客源地日常生态足迹之间差异的角度提山的旅游净生态足迹不仅可以从宏观角度对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作出更为客观的评价,还可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为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提供策略指导。最后分析讨论了旅游净生态足迹的三种取值情况,及旅游者从事...
关键词:
旅游净生态足迹 过境地 客源地 雨崩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蔡溢 殷红梅 杨洋 杨丹 马作珍莫
基于积极心理学领域Flow体验理论,以斯里兰卡8处世界遗产地为例,借助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对访谈文本资料进行3级编码分析,抽离出"旅游者技能与遗产地挑战之间的平衡"这一核心范畴,围绕这一"平衡"主脉络,依托主范畴映射下的"技能""挑战"介质,构建出旅游者遗产地Flow体验影响因素模型。结论显示:旅游者心理活动特征、社会属性与准备构成主体"技能"要素,而遗产地整体环境、资源及开发状况构成客体"挑战"要素,主客要素的适度平衡与互融折射出如何获取遗产地最佳的体验质量与意义。最后,研究基于现象学角度的视角,从过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丹
文章提出旅游体验当中存在两大类关系:"人—物"关系和"人—人"关系。在以往的研究中,"人—物"关系的研究已经有大量文献,而关于"人—人"关系的研究则不那么受到重视。文章指出,旅游中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研究是旅游体验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视角和问题域。在"人—人"关系研究方面,以往的研究更多是围绕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和旅游者与旅游业服务者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而对于旅游者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却少有见到,事实上,旅游者之间的互动和社会关系的质量对旅游者体验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文章重点讨论了旅游者与
关键词:
旅游者 社会关系 旅游者互动 旅游体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浩生
人的存在是身体和心智的统一。现象学的"回到事物本身"启示我们教育应返璞归真,回归其原初状态的"逻各斯"。胡塞尔的经典现象学强调的是意识体验,梅洛-庞蒂则将意识体验替换为身体的知觉体验,把意识现象学转变为身体现象学。受现象学影响,具身心智理论强调身体对认知的塑造作用,认为身体在知识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认识的客体,而是认识的主体,发挥着构建知识的作用。认知结构形成于反复出现的身体感觉—运动模式。认知是身体活动的结果,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身体体验。具身的教育与教学强调身心统一观,主张从表征主义知识观到具身知识观的转变,把具身学习的原则贯穿于教育与教学的始终,促进教育观的转变。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侯颖 张海洲 陆林
在经验研究中探讨具有独特个人意义的旅游体验时,手段-目的链(MEC)方法同其他方法类似,具有贴近心理认知结构的方法论倾向,因此存在固化意识、简化现象、引导研究对象演绎理性等风险。描述现象学(DP)方法虽然在实际操作、数据分析和理论转化上存在困难,但是因为秉持悬搁研究者、回到实事本身的现象学原则,研究者可以获得旅游者丰富的意识体验和生活世界的经验内容,并洞见体验的发生,以弥补手段-目的链方法的缺陷。改进的数据收集、分析和结果呈现程序,最终将以新颖的见解与清晰的结构填补并架构旅游体验理论。文章回顾了手段-目的链方法和现象学方法在旅游体验研究中的方法论基础,重申旅游研究者在现象学的哲学立场上进行反思和讨论,并在经验研究中运用直观的洞见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
旅游体验 手段-目的链 现象学 方法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白凯 马耀峰
以性别和年龄段完全吻合为样本提取标准,在2004年和2006年西安入境旅游者行为调查资料中各选取226份欧美旅游者行为调查问卷,动态比较了欧美旅游者对西安整体旅游环境的体验评价,在此基础上将影响旅游者体验质量评价因素划分为国家导向因素、旅游地管理部门导向因素和旅游地公民导向因素。
关键词:
旅游体验 欧美旅游者 旅游环境 西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康洁 熊和平
在现象学学术史上,关于现象学的描述一直存有争议。主要表现为,现象学是否具有描述性质、描述的可能性与如何运用现象学语言来描述生活体验等。教育现象学作为一种实践现象学,其具有描述的本质不言而喻,正是通过描述,触及学生生活的真切体验,使被科学概念与理性判断所污染的教育实事得以澄清。最后,本文以学生在教室空间中的身体现象为例,来呈现教育现象学的描述特点。
关键词:
教育现象学 描述 身体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