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89)
- 2023(12851)
- 2022(10155)
- 2021(9341)
- 2020(7899)
- 2019(17550)
- 2018(17939)
- 2017(35793)
- 2016(19142)
- 2015(21820)
- 2014(21818)
- 2013(21843)
- 2012(19744)
- 2011(17566)
- 2010(18088)
- 2009(17297)
- 2008(17430)
- 2007(16150)
- 2006(14700)
- 2005(13534)
- 学科
- 业(89819)
- 济(87901)
- 经济(87781)
- 企(71754)
- 企业(71754)
- 管理(64841)
- 农(46897)
- 方法(33236)
- 业经(33029)
- 农业(31166)
- 中国(27137)
- 财(26162)
- 数学(24837)
- 数学方法(24705)
- 制(20939)
- 技术(19489)
- 务(17803)
- 财务(17773)
- 财务管理(17751)
- 地方(17177)
- 企业财务(16725)
- 策(16687)
- 贸(16323)
- 贸易(16312)
- 易(15896)
- 体(15856)
- 和(14865)
- 理论(14744)
- 划(14398)
- 产业(14364)
- 机构
- 学院(285630)
- 大学(275875)
- 济(128105)
- 经济(125795)
- 管理(115980)
- 理学(99033)
- 理学院(98207)
- 管理学(97112)
- 管理学院(96620)
- 研究(89377)
- 中国(73589)
- 财(59394)
- 京(57197)
- 农(55309)
- 科学(48854)
- 财经(46449)
- 江(45334)
- 所(44202)
- 农业(41939)
- 经(41862)
- 中心(41861)
- 业大(41658)
- 研究所(39072)
- 经济学(38446)
- 北京(35939)
- 州(35592)
- 经济学院(34950)
- 经济管理(33828)
- 财经大学(33529)
- 范(33305)
- 基金
- 项目(176479)
- 科学(140988)
- 研究(137676)
- 基金(127391)
- 家(107407)
- 国家(106286)
- 科学基金(93247)
- 社会(90780)
- 社会科(85808)
- 社会科学(85786)
- 省(71796)
- 基金项目(67914)
- 教育(60657)
- 编号(58361)
- 划(56833)
- 自然(55424)
- 自然科(54135)
- 自然科学(54125)
- 自然科学基金(53225)
- 资助(49804)
- 成果(46351)
- 发(41321)
- 创(40163)
- 业(39460)
- 部(39368)
- 课题(38690)
- 重点(38478)
- 国家社会(37322)
- 创新(36661)
- 制(36532)
- 期刊
- 济(155361)
- 经济(155361)
- 研究(86585)
- 农(58374)
- 中国(58095)
- 财(46725)
- 管理(46520)
- 农业(39288)
- 科学(36889)
- 学报(34289)
- 业经(32995)
- 融(31770)
- 金融(31770)
- 大学(28448)
- 技术(27177)
- 学学(27124)
- 教育(26040)
- 财经(23319)
- 经济研究(23164)
- 问题(21935)
- 业(20690)
- 经(20260)
- 技术经济(17004)
- 商业(16241)
- 世界(15375)
- 现代(15175)
- 农村(15130)
- 村(15130)
- 贸(14958)
- 农业经济(14828)
共检索到439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明生
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收入提高在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中应居于核心的地位。由于我国农村过于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及其过低的收入,使得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后仍然只能获得很低的收入,而农业转移人口收入提高及市民化的实现又受到城市政府的财政及粗放型增长方式的约束,这决定了我国只能走渐进式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路径:分步骤提供平等的社会保障及公共服务与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行业的渐进式产业升级。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收入提高 产业升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郑无喧 黄耀志
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构建和谐社会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对市民化途径的分析研究,认为渐进式市民化是当前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有效途径。同时,梳理实施市民化过程中的受阻原因,结合新型城镇化关于"人的城镇化"的发展要求,提出"带地进城"的过渡性发展对策,并分析该对策所具有的优势,着力解决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问题,以期实现农业转移人口既好又快的渐进式市民化转型。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带地进城” 市民化 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吴文恒 李同昇 朱虹颖 孙锦锦
人口市民化伴随城市化,有特定的阶段性和时代烙印。文章以能否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为着力点,以重要时点与政策嬗变为判断依据,考查新中国以来所经历的改革开放前严格限制、改革开放以来指标控制、2000年以来政策引导以及2010年以来政府主导推动的渐进式市民化历程。国家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的全面实施为加快市民化提供了保证,地方或群众的实践情况仍是决定人口市民化成效的关键所在。人口市民化的影响因素来自城市、农村、农民(工)和管理体制四大类,主要受生活成本、工作机会、居住成本、生活习惯、教育素养等方面综合作用。需要构建城市一乡村统一体系,建立有效的城乡推拉机制,发挥城市环境的同化作用,循序渐进促进人口市民化。
关键词:
人口市民化 农民 农民工 居住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谯薇 云霞 宋金兰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指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融入城市,在职业、身份、价值观等方面向城市居民靠拢、成为城市居民的过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界定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论述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必要性,总结了美国和日本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完善就业培训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健全相关法规和搭建融合平台等。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国际经验 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洪银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该文认为,农业积累缓慢、学习机制不完善、制度惯性和社会歧视等因素约束,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必须走渐进式发展道路。农民工市民化在政策导向、城镇承载力和财政能力等方面具有可行性。城市政府应该建立科技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并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城市企业应畅通农民工职业生涯通道,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城镇发展的动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二震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经济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在我国“复关”在即、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情况下,贸易自由化问题已经摆上了议事日程。认真考察当年日本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政策和措施,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对我国不无借鉴和启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波
今后一个时期西部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应体现渐进式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指导原则;在转移支付规模保持既有水平下,对现行的无条件拨款和有条件拨款均进行大幅度的结构转换,逐步扩大无条件拨款有条件拨款的规模,消解非规范化的税收返还等补助形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北平
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城市的二元结构以及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较为突出。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城市二元结构一元化,首先需要测算农民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明确政府、个人、企业各自承担的成本,建立合理的分担机制,促进政府对市政设施与社会服务的投入。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成本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姜秀谦
我国资本市场将逐步走向全面开放,但资本市场的开放不是一蹴而就的,应采取循序渐进、稳步开放的战略。实施QFII制度可以改变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壮大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市场活力,优化投资者结构,稳定资本市场,推动资本市场的稳健开放。我国应当尽快建立QFII制度框架,制定与QFII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为QFII制度的实施创造条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丽丽 梁丹妮
利用对全国1288名农业转移人口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别从个人特征层面、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及心理层面分析了两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身份认同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结果显示,两代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身份认同程度整体偏低且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参加社会活动及朋友数量是影响两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月收入对第一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身份认同影响的差异更大;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身份认同的作用更大。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身份认同 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丽丽 梁丹妮
利用对全国1288名农业转移人口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别从个人特征层面、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及心理层面分析了两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身份认同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结果显示,两代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身份认同程度整体偏低且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参加社会活动及朋友数量是影响两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月收入对第一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身份认同影响的差异更大;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身份认同的作用更大。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身份认同 影响因素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邹坦永
科技创新分为激进式科技创新和渐进式科技创新,渐进式科技创新更具普遍性和常态性,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激进式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推动成为研究的焦点,而渐进式科技创新未得到应有关注。渐进式科技创新具有短周期性、连续性、累加性、递进性和开放性,风险较低且可控,可以通过促进激进式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通过促进知识积累、吸收和独占能力提升产业绩效,通过创造差异化获取产业竞争优势。新时代的创新驱动战略,既要重视激进式科技创新,也应重视渐进式科技创新,通过对现有产业技术的改进逐步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高立 肖金成 邹伟
公共服务供给是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重要依据,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是促进公共服务供给和助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有效方式。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省会城市(含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供给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构建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产业发展与公共服务供给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第三产业规模、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生产效率与公共服务供给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但这种双向互动是非对称的,公共服务供给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程度更强。(2)不同产业发展类型与公共服务供给的联动关系存在差异,其中第三产业生产效率与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不仅在不同产业发展类型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中最高,同时也在公共服务供给对不同类型产业发展的影响中最高。(3)第三产业规模的增长、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第三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可以通过公共服务供给的传导效应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其中公共服务供给所发挥的间接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9.6%、8.4%和16.4%。
关键词:
产业发展 公共服务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友然 凌亢 张新岭 白先春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农业转移人口的称谓演变、市民化发展阶段进行了梳理。通过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测度、市民化障碍以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的瓶颈和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为进一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农民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寇琳琳
在我国,城镇化不仅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且承载着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在我国2012年城镇人口达到7.1亿的情况下,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目前应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着力增加政府财政投入,用于解决已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