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53)
2023(3931)
2022(3234)
2021(2660)
2019(4807)
2018(4648)
2017(9457)
2016(4664)
2015(5197)
2014(5271)
2013(5474)
2012(5394)
2011(5036)
2010(5302)
2009(5127)
2008(4630)
2007(4240)
2006(4167)
2005(3971)
2004(3566)
作者
(14273)
(12346)
(12126)
(11738)
(7855)
(5685)
(5449)
(4684)
(4617)
(4531)
(4303)
(4072)
(3996)
(3909)
(3824)
(3779)
(3576)
(3448)
(3440)
(3237)
(3042)
(2924)
(2914)
(2905)
(2868)
(2822)
(2529)
(2484)
(2419)
(2385)
学科
(49252)
经济(49232)
地方(14499)
管理(12431)
方法(12288)
地方经济(11621)
数学(11197)
数学方法(11169)
(9634)
中国(8298)
(7464)
业经(7236)
(6642)
(6458)
企业(6458)
经济学(6274)
环境(5355)
农业(5159)
(4986)
(4791)
产业(4740)
(4658)
金融(4658)
(4569)
(4480)
(4229)
资源(4224)
(4174)
总论(4113)
(4105)
机构
学院(78049)
大学(77537)
(48165)
经济(47499)
研究(31817)
管理(26877)
中国(23762)
理学(22542)
理学院(22270)
管理学(22027)
管理学院(21872)
(19479)
经济学(16983)
科学(16090)
(15947)
(15511)
财经(15334)
经济学院(14947)
研究所(14162)
(13831)
中心(13191)
(11971)
财经大学(11111)
(10946)
北京(10040)
科学院(10031)
社会(9934)
经济研究(9787)
(9596)
(9282)
基金
项目(45189)
科学(36047)
基金(33855)
研究(33676)
(28858)
国家(28651)
社会(24936)
科学基金(24489)
社会科(23749)
社会科学(23744)
基金项目(17071)
(16767)
教育(14168)
资助(14121)
(13330)
自然(13272)
自然科(12941)
自然科学(12939)
自然科学基金(12715)
(12278)
经济(12178)
编号(11930)
(11692)
国家社会(11268)
重点(10339)
(10253)
发展(10224)
(10096)
成果(9931)
教育部(9167)
期刊
(62058)
经济(62058)
研究(30166)
(14908)
中国(14248)
管理(11961)
经济研究(11652)
科学(9194)
学报(9084)
财经(9004)
(8990)
(7997)
(7871)
金融(7871)
问题(7764)
大学(7303)
技术(7249)
学学(7196)
业经(7120)
技术经济(6300)
农业(5851)
世界(5751)
(5725)
统计(5560)
国际(5122)
经济问题(5046)
经济学(4793)
经济管理(4644)
(4549)
改革(4380)
共检索到130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书娟  徐现祥  
阿克洛夫和森提出了身份认同及身份选择假说,强调身份是一种社会规范,影响人的行为。本文从籍贯的视角把省级官员的家乡身份与地级市相匹配,识别在任省级官员的家乡身份认同对家乡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在家乡身份和职务身份之间的选择,检验阿克洛夫和森的理论假说。对于地级市而言,是否拥有省级官员老乡是外生的,本文采用倍差法估计发现,平均而言,省级官员的家乡身份认同在2001—2010年促进了家乡经济增长约0.6个百分点;当其职务身份与家乡身份在空间上重合时,省级官员将选择职务身份,家乡身份认同效应消失。这些实证发现是稳健的,证实了阿克洛夫和森的理论假说,揭示了身份选择和身份认同等文化因素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敏  
在全球网络化的动态环境下,组织身份认同对组织和员工具有重要功能。现有组织身份、组织认同与身份经济学研究缺乏统一理论框架,笔者在身份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引入成本分析,整合社会心理学与组织身份认同相关理论,剖析了组织身份认同现象背后的经济机制:一方面,组织身份认同通过降低认知决策成本和提升心理幸福感促进员工的个人福利水平,继而影响员工经济行为;另一方面,组织身份认同通过降低员工激励约束成本和提升组织成员群体合作效率来提升组织管理效率。组织身份认同对组织与员工的经济机制效能依赖于员工与组织的身份投资,由此获得的组织身份资产凭借其共享性和专用性推动组织与员工的价值利益诉求整合,使之结成融合彼此价值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汝岱  姚洋  
本文考察一国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格局与经济发展绩效的关系。文中提出了有限赶超的概念,并在Hausmann et al(2005)的基础上,重新定义贸易商品技术复杂度和一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构建并测算112个国家(地区)在1965—2005年间的有限赶超指数。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发展经验以及中国、印度、阿根廷发展现状的对比,充分表明有限赶超的成功。跨国回归分析表明,有限赶超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显著正的影响,且短期效果大于长期效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凤林  高山行  
本文从中国及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出发,对经济增长率、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软化及波动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中国实现的是低基数的高增长率,综合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偏低、经济的波动、产业结构的低度化和超前演进不利于长远的经济增长。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冯时  徐建国  
收入不平与未来增长负相关,但是在控制了产权保护与法治水平以后这一关系不再存在,说明真正影响经济增长的并不是表象上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而是经济活动内在规则的公正与否。进一步的证据表明,收入不平等程度受到产权保护与法治水平的显著影响。良好的产权保护和法治是经济公正的集中体现,有利于减少寻租,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本文用理论模型和实证证据来说明这一点。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盖伦特·琼斯  郑磊  杜育红  
本文首先回顾了近年来关于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文献,特别探讨了教育在其中的作用。然后,估计了一个关于增长的综合模型,并就其稳健性进行了跨国检验。最后,据此得出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汝岱  
新经济时代,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很多元素被赋予了新含义,有必要进行修正。Y=AF(K,L)的增长核算框架已经在发生变化,数据本身成为了生产要素,即Y=AF(D,K,L)。原有生产函数中,A、K、L一般而言都有明确的产权属性,没有考虑到外部性和溢出效应,没有体现现代共享经济的特点。新经济中,数据D直接进入生产函数,这一生产要素是指企业所掌握的服务于生产行为的有关市场需求与供给方面的信息,这一要素很可能没有明确的产权属性,至少不是完全属于企业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罗伯特·W·福格尔  宋瑜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富裕国家的经济本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文章提出“技术生理演变(technophysioevolution)”概念,即快速技术变化和人类生理进步的协同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消费结构和工作休闲时间分配的改变;(2)经济和家庭产出分配方面受高水平经济成就的影响;(3)全球市场迅速急剧转向耐用消费品和高科技服务。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尹世杰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但我国当前,消费需求不旺,其根本原因在于最终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因此,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是提高最终消费率,提高居民收入,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和发展、完善消费信贷。而要促进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除了通过前述途径在扩大消费需求上下功夫外,还要在经济增长本身相关的方面下功夫。具体讲,必须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培育消费热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的素质、提高消费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刁永作  
1998年,面对着世界经济格局的严峻形势和国内经济的新变化,我国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1999年,我们面临的环境仍不容乐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新的一年仍要把立足点放在扩大内需上,通过国内需求的扩大来推动经济发展。这...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习明明  张进铭  
本文使用166个国家和地区1972—2010年的面板数据检验民主对投资消费比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民主在增加居民消费占比的同时减少了资本积累,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威权在促进投资的情况下更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当人均收入较低时,由于人们的收入仅能维持生存,投资消费比会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威权和民主体制对投资消费比都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增长的初期,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威权比民主更能促进投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闻潜  
一、总量控制的关键所在 在宏观调控体系中,总量控制的使命,是谋求社会供给和社会需求的平衡。为实行总量控制,必须适度调节经济增长率,而在当前还需要协调它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实际经验证明,如何协调这两方面之间的关系,是实行总量控制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组织经济运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