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9)
- 2023(1419)
- 2022(1203)
- 2021(1197)
- 2020(1072)
- 2019(2449)
- 2018(2333)
- 2017(4358)
- 2016(2408)
- 2015(2816)
- 2014(2884)
- 2013(2734)
- 2012(2517)
- 2011(2379)
- 2010(2404)
- 2009(2394)
- 2008(2355)
- 2007(2147)
- 2006(1946)
- 2005(1922)
- 学科
- 济(8344)
- 经济(8297)
- 管理(7674)
- 业(6145)
- 企(5289)
- 企业(5289)
- 制(4381)
- 体(2939)
- 方法(2931)
- 财(2874)
- 中国(2730)
- 农(2600)
- 体制(2579)
- 数学(2402)
- 数学方法(2351)
- 学(2227)
- 度(2118)
- 制度(2087)
- 银(2054)
- 银行(2052)
- 融(2003)
- 金融(2003)
- 行(1998)
- 土地(1996)
- 业经(1843)
- 法(1663)
- 税(1570)
- 险(1542)
- 保险(1539)
- 问题(1471)
- 机构
- 大学(36725)
- 学院(35209)
- 济(14151)
- 经济(13843)
- 管理(12720)
- 研究(12507)
- 理学(10792)
- 理学院(10635)
- 管理学(10463)
- 管理学院(10378)
- 中国(9741)
- 财(8320)
- 京(7723)
- 科学(7001)
- 所(6212)
- 财经(6119)
- 中心(5794)
- 经(5490)
- 研究所(5477)
- 江(5404)
- 农(5362)
- 范(5069)
- 师范(5030)
- 北京(5005)
- 业大(4731)
- 经济学(4648)
- 院(4581)
- 财经大学(4408)
- 州(4230)
- 师范大学(4206)
共检索到56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书娟 徐现祥 戴天仕
Akerlof从经济学角度提出身份认同理论,强调身份与社会规范对应,影响人的行为。本文从家乡身份的视角把省级官员与其县级籍贯相匹配,采用省级官员辖区外的籍贯县样本,识别省级官员的家乡身份认同,检验身份认同假说。本文以1992-2012年的夜间灯光亮度代理经济发展水平,通过经验分析发现,省级官员在任期间,其辖区外家乡县的夜间灯光亮度提高约8个百分点,市内相邻县提高约1.8个百分点,市外相邻县则没有显著的变化。本文的结论稳健,揭示了身份认同等文化因素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深层因素。
关键词:
身份认同 夜间灯光亮度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亮雄 韩永辉 王佳琳 李忠杰
承担大国责任,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球,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引领世界经济政治制度变革的基础要求,共建"一带一路"是当中的重要平台。本文从中国对世界影响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统计数据的质量问题,采用夜间灯光亮度数据反映各国的经济活动状况,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对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显著提高了沿线国家的人均与地均灯光亮度,双方领导人的来访则进一步提高该效应。即中国的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沿线国家与中国友好紧密程度的提高,更能强化这种推动作用,此推动作用源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显著提高双边贸易与直接投资额。由是,通过综合国力不断壮大及与世界的深入互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韩振国 朱洪宇
在遵循“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可推广可复制为基本要求”的方针指导下,我国在7年内实现了6批自贸区的规划及21个自贸区的试点。本文基于2013—2019年美国VIIRS卫星夜间灯光数据对第二批和第三批自贸区的政策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自贸区的建立显著地提高了试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但对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无明显促进作用,反而因可能的虹吸效应降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自贸区在经济发展层面的政策效应现阶段表现为显著的“属地性”,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这反映了自贸区战略中的辐射效应目标并未实现,或许掉入“政策陷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胡艳兴
精准测度并识别贫困地区对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意义重大。引入新型夜间灯光数据NPP-VIIRS,借鉴脆弱性—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了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以重庆市各县区为样本,构建了平均夜间灯光指数(ANLI)与多维贫困指数(MPI)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以陕西省各县区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平均相对误差为12.51%。利用检验后的模型,将MPI空间化,识别出848个多维贫困县(区),并与国家划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的扶贫重点县进行对比。多维贫困县中绝对贫困县数目为254个,相对贫困县数目为543个,有195个县区属于非收入贫困引起的多维贫困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琪 袁涛 郑新奇
国内生产总值(GDP)通常以各种统计资料、统计报表为基础进行核算,费时耗财。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测算GDP的新方法。在分析夜间灯光强度与GDP关系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GDP空间化模型,在GIS平台中实现了省级GDP空间化模拟。结果显示,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精度达到0.964,显著性水平低于0.05,通过夜间灯光数据计量省级GDP总量的效率和精度都令人满意,将灯光数据应用于经济分析具有可行性。进一步修正完善模型,将为区域经济研究提供一种新研究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赫胜彬 张靓
结合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生态足迹理论,基于投入产出法提出了一种评价中国区域发展的方法。首先用灯光指数表征区域发展水平,将其作为产出因子;用改进的生产性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区域生态足迹,将其作为投入因子;以此来构建区域发展指数。然后进行区域发展健康程度排名,灯光指数与生态足迹增长率对比分析,及区域发展指数变化规律聚类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上海和北京在区域发展健康程度排名中占据前两位,远高于其他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其发展方式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各省区市的发展状况总体上呈现良好态势,除内蒙古和陕西外,生态足迹的增长率均低于灯光指数的增长率;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区域发展类型可以分为进步型、稳定型和退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永 方迎风 刘凯敏
客观的夜间灯光数据被频繁地作为GDP的替代指标,出现在越来越多的经济学文献中。然而随着SNPP卫星替代DMSP卫星,研究领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有三个新问题常常被学者们忽略:DMSP/OLS和S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是否可比?夜间灯光数据能否替代农村地区的GDP?哪一个夜间灯光指标最优?忽视这三个问题很可能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文章通过对DMSP/OLS和S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比较发现,分辨率、成像时间、传感器的差异使二者不具可比性。我国县级农村层面的数据证明,夜间灯光数据仍然可以作为GDP的替代指标;农业占GDP比例较高的子样本证实,夜光强度为GDP的最优替代指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冠宇 刘阳 田浩 叶振江 于海庆 李建超 田永军
将VIIRS/DNB卫星遥感夜间灯光图像作为研究渔业船舶动态的数据来源,使用黄海海域2016年间共719幅夜间灯光影像,根据黄海海域特点确定阈值,提取夜间作业船舶的灯光点位信息,结合中韩渔业协定区及黄海海域渔场划分对提取的船舶灯光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海海域夜间渔业灯光分布季节性变化显著,四季的渔船数量呈现秋季>春季>夏季>冬季的态势。识别的灯光点数量韩方一侧水域最多,中方一侧水域次之,中韩协定区水域最少,结合灯光点密度分布图可看出,韩方一侧水域秋季作业强度高、分布范围广,而其他季节作业强度适中,常年有高等级密集区分布在沿岸海域;中方一侧水域春、秋季节作业强度高,夏、冬季节作业强度低,整体分布范围广阔但密集程度较低。在禁渔期,中方一侧水域灯光点数下降比例高达86.9%,且密度图像中的高等级密集区分布情况与黄海传统渔场位置相吻合,因此推断,识别的灯光点多数为渔业活动船只,本研究可以为黄海海域渔业活动监测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磊磊 潘竟虎 冯娅娅 王卫国
以中国295个地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土地覆被数据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构建"鬼城"指数模型,并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中国地级行政单元"鬼城"现象的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些东部沿海城市和地区"鬼城"现象较为鲜见,资源枯竭型城市、地处山区的一些城市以及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和城市则是"鬼城"现象的典型代表;从全国范围看,"鬼城"指数呈现出中部>西部>东部,北方>中部>南方的趋势;"鬼城"指数较高的地级单元集聚性个体差异较小,"鬼城"指数较低的单元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军卫 汪潇 王秀丽
对河南省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GDP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到河南省GDP空间化模型,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生成河南省GDP密度图以及河南省和郑州市GDP密度增长图。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区域GDP密度呈现出明显的从西北部至中部、再从中部至东南部逐步衰减的趋势; GDP密度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县集中在北部、西北部,其中以郑州市周边区域最为突出,中部及偏东南部增长速度较快,豫东及豫南地区增长速度缓慢。夜间灯光数据与GDP统计数据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为区域经济的估算和预测提供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巧俐 王跃
文章用夜间灯光表征经济发展水平,基于夜间灯光数据与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利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的log-t检验,从产业结构视角对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收敛性进行识别,并运用Order 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区域经济收敛性的产业结构因素。研究发现:夜间灯光不仅能有效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还能对产业结构给出更敏感的表征。研究期间,除北京之外的其余30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收敛至3个俱乐部,东、中、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内部出现了分化现象,俱乐部收敛和板块分化趋势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内在联系。产业结构的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提升是驱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知识创新来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颖彪 郑子豪 吴志峰 千庆兰
在遥感应用研究中,夜间灯光遥感作为发展活跃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来自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经济领域的关注。与传统的光学遥感卫星获取地物辐射信息不同,夜间灯光遥感是获取夜间无云条件下地表发射的可见光-近红外电磁波信息。相比于普通的遥感卫星影像,夜间灯光遥感所使用的夜间灯光影像记录的地表灯光强度信息更直接反映人类活动差异,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化进程研究、不透水面提取、社会经济指标空间化估算、重大事件评估、生态环境评估等领域。目前,虽然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应用研究成果正在不断积累,但对成果的系统性总结、整理的研究目前存在着覆盖面不全、时效性不强等不足。基于此,论文通过对近几十年来有关夜间灯光数据的研究成果的详细梳理,从数据处理与技术方法、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文章从多源数据融合、应用领域拓展和短周期地表灯光监测3个方面指出了未来的研究热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贤彬 黄亮雄
夜间灯光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状况。近年来,经济学者将夜间灯光数据引入经济统计框架,用于度量经济活动活跃程度及分布特征,在修订和改进GDP统计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引发了采用夜间灯光数据的经济学文献持续增长。本文基于对夜间灯光数据以及GDP统计数据特征的对比分析,系统梳理了经济学界基于夜间灯光数据调整和修正GDP统计数据的文献,进而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如何借助夜间灯光数据对经济发展差距和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等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本文进一步提炼了夜间灯光数据应用方面需要注意的挑战和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沐辰 许刚 肖锐 焦利民
夜间灯光强度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强弱的直观表征,通常随到城市中心距离增加而逐渐降低。但其空间衰减过程是否可以定量化、模型化,以及空间衰减规律关于城市形态的指示意义仍不明确。论文获取32个中国主要城市2012年和2020年NPP-VIIRS夜间灯光年度合成数据,以城市中心为圆心,计算同心圆圈层内平均夜光强度;受建设用地密度空间衰减函数启发,采用反S函数拟合城市夜间灯光强度空间衰减特征。结果表明:反S函数可以很好地拟合夜间灯光强度空间衰减特征,模型参数D和α的变化分别反映了城市扩张过程和形态变化。2012—2020年间,各城市半径(参数D)增长到1.1~3.6倍;城市规模较小的长春、银川和西宁经历的夜光亮度增长幅度最大,而东部沿海城市增长幅度较小。参数α的变化说明中国主要城市由夜间灯光反映的空间形态趋于紧凑。反S函数为刻画夜间灯光强度空间衰减提供了新工具,为测度城市扩张和形态变化提供了新指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胡艳兴
精准测度并识别贫困地区对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意义重大。引入新型夜间灯光数据NPP-VIIRS,借鉴脆弱性—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了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以重庆市各县区为样本,构建了平均夜间灯光指数(ANLI)与多维贫困指数(MPI)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以陕西省各县区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平均相对误差为12.51%。利用检验后的模型,将MPI空间化,识别出848个多维贫困县(区),并与国家划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的扶贫重点县进行对比。多维贫困县中绝对贫困县数目为254个,相对贫困县数目为543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