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91)
2023(11883)
2022(9843)
2021(8820)
2020(7105)
2019(15781)
2018(14964)
2017(28369)
2016(15920)
2015(17091)
2014(16705)
2013(16497)
2012(15063)
2011(13645)
2010(13845)
2009(12781)
2008(12482)
2007(11185)
2006(10038)
2005(8828)
作者
(46294)
(39079)
(38500)
(36632)
(24441)
(18890)
(17117)
(15117)
(14801)
(13450)
(13407)
(12772)
(12193)
(12055)
(11868)
(11861)
(11764)
(11367)
(11296)
(10982)
(9866)
(9436)
(9433)
(9031)
(8961)
(8644)
(8607)
(8488)
(7844)
(7677)
学科
(67417)
经济(67326)
(49955)
(45820)
管理(41006)
农业(30356)
(28087)
企业(28087)
方法(24764)
数学(22619)
数学方法(22456)
中国(22322)
业经(18747)
(16496)
地方(15543)
(14174)
(12940)
贸易(12928)
(12604)
(11818)
(11757)
环境(10743)
(10322)
银行(10286)
农业经济(10220)
(10003)
技术(9983)
(9842)
(9337)
发展(9272)
机构
学院(224302)
大学(220551)
(96674)
经济(94757)
管理(85366)
研究(77043)
理学(74819)
理学院(73990)
管理学(72904)
管理学院(72498)
(61757)
中国(59147)
农业(47758)
科学(47405)
(45069)
业大(42645)
(41974)
(38621)
中心(37129)
研究所(35115)
(34388)
财经(33729)
(30989)
农业大学(30221)
经济学(29686)
(28616)
师范(28254)
经济学院(27247)
北京(27201)
(27072)
基金
项目(157611)
科学(124887)
基金(116581)
研究(111939)
(103644)
国家(102654)
科学基金(87981)
社会(75622)
社会科(71536)
社会科学(71519)
基金项目(62612)
(61986)
自然(56437)
自然科(55221)
自然科学(55204)
自然科学基金(54241)
(51657)
教育(49452)
资助(45401)
编号(43715)
重点(35233)
(35110)
(35103)
(34616)
成果(33445)
(32768)
国家社会(32480)
创新(30599)
科研(29966)
(29678)
期刊
(107127)
经济(107127)
(64767)
研究(64567)
中国(45469)
农业(43537)
学报(39980)
科学(35194)
大学(30664)
(29570)
学学(29469)
管理(25363)
业经(24092)
(23829)
金融(23829)
(20730)
教育(19497)
问题(17604)
财经(16057)
经济研究(15527)
技术(15498)
农村(13948)
(13948)
(13830)
农业经济(13623)
(13347)
世界(12404)
业大(11855)
经济问题(11001)
资源(10770)
共检索到329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邓睿  
农民工对于城市的归属认同不仅反映了这一群体的"融城"意愿,也可能影响其在务工地的劳动行为偏好乃至就业质量。文章在理论分析和建立假说的基础上,使用2014年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运用处理效应模型、工具变量回归等方法,实证检验"城市人"身份认同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发现,"城市人"的身份定位显著促进了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身份认同正向影响农民工就业质量可能存在某些内在机制,"城市人"身份认同有助于提升农民工对自身就业地位的认知,帮助其更好地融入城市劳动组织,并扩充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社会资本,从而使其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城市人"身份认同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作用存在基于个体特征和工作特征的异质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祝仲坤  冷晨昕  陶建平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组织载体与空间场域。本文依托布迪厄提出的场域理论,基于社区场域这一独特视角,解析社区影响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的2014年社会融合与心理专项调查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社区状况是影响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居住在高端社区、社区内邻居以本地市民为主、社区内已建立健康档案有助于农民工认同城市身份。在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逆向概率加权法纠正潜在的选择性偏误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来讲,社区状况对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社区类型、邻居构成情况对老一代农民工影响更大,健康档案、社区文体活动则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更为明显。这表明,老一代农民工更加关注社区类型、邻居构成情况等社区的基础条件,新生代农民工则更加关注公共服务资源等社区软环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海阳  梁海兵  
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农民工劳动供给能否稳定是影响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虽然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但是学术界尚未深入探讨身份的转变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文章基于身份经济学理论框架,实证检验了"城市人"身份认同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不同身份的背后隐含着最优行为准则的差异,"城市人"身份认同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劳动供给。相对于老一代、女性或外来农民工,身份认同对新生代、男性或本地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更大。文章的重要政策启示在于,加快社会建设步伐对于稳定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通过提高农民工群体的福利水平促进其融入城市,进而挖掘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海阳  KANDILOV T.Ivan  
身份融合是理解农民工经济行为的重要概念。基于2013年浙江省的农民工调研数据,本研究探讨了身份融合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为了解决可能存在的自选择问题,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身份融合对农民工的劳动参与有显著影响,身份融合对农民工自我雇佣和工作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身份融合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性别差异以及户籍地差异。本研究获得的政策启示在于: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有利于稳定他们的就业预期,实现劳动供给的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顾永红  彭超然  
大量研究证明人力资本对个人职业地位的获得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人力资本对农民工主观层次上的就业风险有何影响很少见。是否人力资本质量较高的农民工就不担心失业?本文运用调查数据进行相关矩阵分析、方差分析、分类回归分析,对6个假设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性别、工作年限、年龄对"担心失去现在的工作吗"有重要影响;文化程度、技能/技术级别、更换工作次数对"担心失去现在的工作吗"没有显著影响。因此,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就业风险表现出一定的解释力,但并不是全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侯晓斌  
文章从就业质量角度入手探究就业特征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获得中的福利保障、职业发展中的晋升经历、职业评价的两个方面均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认同的因素;其中尤以职业评价中的工作价值评价、工作满意度对社区认同的影响最为显著。在人口学特征方面,研究发现,受教育水平为大专及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比初中及以下的社区认同度高,持有省内户口的新生代农民工比省外户口的社区认同度高;到流入地生活时间越长,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认同度越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俊奎  
身份认同不仅关系着新生代农民工是如何看待"我是谁"这一问题,关系着他们在城市生活的情绪体验和思想动态,而且关系着城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通过对南京市1 997名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口学特征、家庭状况、心理状况、工作状况、社会关系、社区环境等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运用交互分析和多分类回归分析方法并相互印证,认为健康状况和他们的市民身份认同存在着非重合性、而工作经验的增加、居住环境的改善、心理压力的增大、社会排斥的减弱,使得他们更加认同自己的市民身份。基于此,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加社会资本、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以及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本文通过对北京264名农民工二代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其身份认同对自尊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农民工二代对农村老家认同高于城市认同,以整合和分离认同类型为主;女性、已婚、在京务工时间五年以上的农民工二代对自身农村的身份认同感更高;已婚、在京务工时间五年以上的农民工二代自尊水平更高;农民工二代的身份认同和自尊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农村老家认同对自尊水平有正向预测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丽  郑晶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归纳为职位特征、乡土记忆、城市经历和发展预期四个方面。基于对四川364位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使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检验了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较为清晰,且大多认同自己的工人身份;模型中的职位特征、乡土记忆、城市经历以及发展预期都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产生一定影响;受教育程度、所处职位、是否了解惠农政策、是否融入城市生活和入户意愿五个因素最终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佑静  
通过对重庆市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农民工社会认同存在户籍的制度性约束和主动选择农村户籍的限制,农民工身份认同受人口统计学因素、经济因素、心理因素的影响,打工距离近、收入高、在城市有自有住房、住房人均面积大、受到歧视少、对城市生活满意度高、留城意愿强烈的农民工更容易认同自己为城市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建国  王净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和处理效应模型(TEM)深入分析了“流入地”身份认同对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对流入城市的内外部身份认同均显著提升了自身的就业质量。这一结果在拓展被解释变量维度、运用工具变量回归及倾向得分匹配法控制内生性和自选择偏差后仍然稳健。中介机制表明,流动人口可以通过提高收入水平、与流入地群体进行积极的社会交往拓展社会关系网、积极参加工会组织提高劳动积极性以及努力工作提高就业地位进而弱化就业歧视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就业质量。异质性分析显示,对流入城市的身份认同对男性、农业户口、新生代、自营劳动者及迁移到省外和东部地区的流动人口的就业提升效应更为明显。因此,提高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不仅要关注其心理要素增进流动人口对流入城市的归属感,更要内外合力探索完善针对性的多元化就业支持体系。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邓睿  
在中国基层工会组织和农民工会员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关于工会参与对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结果的实际作用却受到质疑。基于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借助2014年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运用处理效应模型、工具变量回归、匹配估计等方法,实证检验工会会员身份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及其各维度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加入工会组织显著促进了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具体来看,工会会员身份有助于增加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提高其签订长期固定劳动合同的概率,同时对其参与城市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具有正向影响,但并不能直接降低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强度。此外,工会会员身份对低就业质量水平农民工的积极效应更为强烈,而对高就业质量水平农民工并未表现出明显优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浩   陈功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作为重要劳动力来源,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由于户籍地和居住地之间存在较大经济差距,农民工消费水平往往受到影响。此外,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对其消费行为也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实证分析户籍地与居住地经济差距对农民工消费水平的影响,并探究身份认同的中介效应,旨在为各地方政府优化农民工保障政策、刺激农民工消费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户籍地与居住地经济差距对农民工消费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与高消费水平农民工相比,户籍地与居住地经济差距对低消费水平农民工的负向影响更大。在户籍地与居住地经济差距对农民工消费的影响机制中,身份认同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邓睿  
中国企业工会设立的特殊制度背景及其双重功能定位,使工会组织不仅对个体经济性劳动权益具有正面作用,还可能产生非经济利益层面的积极社会效应。基于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本研究评估和分析了工会会员身份对农民工主观福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了潜在的选择偏差和内生困扰后,工会会员身份对农民工生活满意度和心理控制感等主观福利具有显著的增进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工会会员身份可以通过增强农民工的组织融入感、扩大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进而对其主观福利产生正向影响,而且组织融入作为中介传导路径的积极作用普遍大于社会支持。此外,工会会员身份对农民工主观福利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群内异质性,集中表现为加入工会组织对女性、新生代、就业于建筑和服务行业的农民工的主观福利具有更为明显的增进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祖泉  王德  朱玮  
我国的户籍制度造成了我国特有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重新得到重视。研究利用案例研究法,在初步访谈基础上选取了十多个具有典型的市民化过程的农民工案例,对他们进入上海、适应上海和融入上海的过程进行深度访谈,其中重点考察农民工的就业变迁以及就业变迁对他们市民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民工就业变迁影响了农民工在城市的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家庭状况、社会关系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进而对他们的市民化水平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研究也发现,在农民工的就业变迁过程中,人力资本的提升起着很大的作用。农民工取得其人力资本提升的主要渠道为非正规培训,如学中干(learning by doing)...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