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42)
2023(8087)
2022(7095)
2021(6622)
2020(5736)
2019(13211)
2018(13106)
2017(25513)
2016(14028)
2015(16009)
2014(15757)
2013(15799)
2012(14850)
2011(13669)
2010(14006)
2009(12963)
2008(13135)
2007(12224)
2006(10547)
2005(9191)
作者
(41695)
(35163)
(35008)
(33293)
(22110)
(17054)
(16073)
(13817)
(12989)
(12399)
(11954)
(11724)
(11175)
(11065)
(10968)
(10966)
(10913)
(10373)
(10126)
(10095)
(8803)
(8703)
(8521)
(8005)
(7975)
(7942)
(7858)
(7769)
(7154)
(7059)
学科
(57660)
经济(57598)
管理(42011)
(41882)
(34832)
企业(34832)
方法(27448)
数学(23982)
数学方法(23745)
(16138)
(15228)
中国(15094)
技术(13903)
(13734)
业经(11906)
(11529)
(11108)
贸易(11104)
地方(11026)
(10752)
农业(10542)
技术管理(9876)
(9645)
银行(9607)
(9352)
(9352)
财务(9318)
财务管理(9287)
理论(9175)
(9151)
机构
大学(206362)
学院(204469)
(84621)
经济(82875)
管理(76709)
研究(71348)
理学(65690)
理学院(64881)
管理学(63778)
管理学院(63358)
中国(53735)
科学(44853)
(43829)
(38546)
(37794)
(37394)
研究所(34379)
中心(32448)
(31961)
业大(31610)
财经(30482)
农业(29598)
北京(27643)
(27622)
(27547)
师范(27374)
经济学(26351)
(25292)
(24996)
经济学院(23801)
基金
项目(133061)
科学(103902)
研究(96125)
基金(95272)
(83708)
国家(82994)
科学基金(69759)
社会(60320)
社会科(56893)
社会科学(56873)
(52618)
基金项目(50403)
自然(45120)
(44679)
教育(44396)
自然科(44073)
自然科学(44057)
自然科学基金(43275)
编号(38844)
资助(38487)
成果(32280)
重点(30442)
(29851)
(29604)
(28963)
创新(28188)
课题(27237)
科研(25709)
教育部(25055)
计划(24898)
期刊
(94135)
经济(94135)
研究(59435)
中国(40579)
学报(34255)
(33812)
(31411)
科学(31111)
管理(28035)
大学(25179)
学学(23587)
教育(22563)
农业(22356)
(18389)
金融(18389)
技术(18030)
财经(15451)
经济研究(14938)
业经(14911)
(13308)
(13240)
问题(12379)
技术经济(11619)
科技(10593)
(10528)
(10254)
统计(9622)
理论(9606)
商业(9590)
图书(9461)
共检索到305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胡学雷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经历了一个身份的自我定位与重新建构的过程 ,原有的被侵略、被殖民的身份被打破 ,新的帝国主义身份逐渐得以建构 ,与此同时 ,日本的国家利益也得以重新建构。在身份的建构过程中 ,自我定位是基础 ,适度模仿是必要 ,而互动的进程最为关键。目前的日本再次处在了身份建构的关口 ,如果它错误地自我定位并试图建构错误的身份 ,将不可避免地重蹈历史覆辙。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雷鸣  
日本的封建社会是以一定的商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起点的,“幕藩体制”所特有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兼容的二元结构体制和等级制度为封建时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准备了前提条件。在“幕藩体制”下,人口、耕地和生产力的发展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促成新兴专业化商人的出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扩散,新兴专业化商人逐渐向土地经营者和手工业经营者转化,在此过程中,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被市场经济渗透并瓦解;同时,“幕府”和各“藩国”则由于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而分别制定、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幕藩体制”所发生的结构和制度上的变迁为明治维新后的市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跃  
发生在日本近代的明治维新,一开始并不是所谓主张进步的维新志士企图推翻落后保守的幕府政权的革命,而是一场围绕着开国与锁国的政治斗争。对立双方的主角,一方是主张对外开放的幕府政权,另一方则是部分主张复古排外的雄藩武士。这批武士与大权旁落很久的朝廷结盟,最终逼迫幕府“奉还大政”,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明治政权。由于没有治国经验,新政权建立后不久即派出级别很高的岩仓使节团对欧美各先进国家进行全面考察。使节团回国后,日本政府迅速调整政策,全面学习西方,终于走上了近代资本主义道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孙景宇  
从广义上来说,转型是从一个社会成熟状态向另一个社会成熟状态的转变。通过移植先进国家的制度来推动制度变迁是实现转型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历史上,制度移植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和俄罗斯休克疗法的比较,文章认为,成功的制度移植需要注重对慢动制度的诱导。而教育、示范、学习乃至奖惩等方式在诱导慢动制度变革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为制度移植的成功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俄罗斯转型的发生机理和绩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商丽浩  田正平  
清末教育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比较研究●商丽浩田正平中国清朝末年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是两国新旧教育的交替时期。19世纪中叶,西方的兵轮伴随西方文明鼓浪而来,势不可挡。1842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迫使中国门户开放;1853年,美国培理舰队驶进日...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济勇  张楠  
洋务运动前的中国和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财政状况相似,都遇到了财政危机。由于两国在变革前政治、经济的差异以及两国改革指导思想和领导力量的不同,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并未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财政体制也仍然是封建制度下的管理方式,只是把中央政府的财权下移,最终没有带来财政状况的改善,反而加剧了财政危机;而日本政府的明治维新改革是全方位的,进行了相对彻底的政治体制改革,改革俸禄制度以减少财政支出,改革地税以增加财政收入,扶持民间资本以开拓新税源,最终化解了财政危机,并建立了新的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财政体制。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江秀平  
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两国创办近代企业(或者说近代化)的起点。当时两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与欧美诸国不同的要点。比如说,中日两国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都不是本国资本主义萌芽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来源于外国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的引进;不是从轻工业的商品生产开始的,而是从非商品的重工业军需品开始的;不是从私人民营工业开始的,而是从封建官僚的“官办”开始的。虽然,中日两国近代机器工业的起步和创办过程,具有许多共同点,然而,时过三十年,其结果是,日本一跃成为亚州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而中国却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中苦苦挣扎,甚至濒临被瓜分的危机。何以在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中日两国竟会产生如此...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俊民  徐冰  
历史教科书是年青一代认识其他国家的主要渠道和载体之一。考察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变化,既能显现一国国民历史观的变化,也能管窥到人们的历史观的变迁对教科书编写的深刻影响。笔者详尽考察了新中国各时期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对日本的明治维新陈述后认为:教科书对明治维新记述的嬗变,与思想解放同步,表现出中国人在不断修正自身对日的认识,使之科学化、符合历史事实;中国人在教科书中修正对日认识和历史记述的过程,可以为日本人思考教科书问题提供启示和借鉴。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昕  
晚清女学生同时拥有闺秀和新女性两种不同的身份。一方面,她们是来自士绅家族的闺秀,幼受庭训,接受过良好的古典文学教育,遵守传统女德观念;另一方面,女学兴起后,她们又进入女学接受近代女子教育,被塑造为具有独立人格的新女性,拥有启蒙女界的自觉意识和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在女学生繁荣的写作背后,两种身份并存共生,分别于公、私领域发挥不同的作用,又在道德层面实现了新旧两种身份书写的互动与融合。晚清女学生写作背后的身份认同与自我建构是晚清女性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身份认同的缩影,她们的努力与尝试体现了女性智慧与女性力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文静  
以维果茨基及其学派思想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思潮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以及在课堂教学领域中的运用 ,对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给我国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以重要的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蒙成  
实施建构主义教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学生应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要具有强烈的学习期待和批判性、系统性、发散性思维能力 ,具有有机的知识结构、管理学习过程的能力及必要的团队精神 ,教师应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高级伙伴 ,应掌握建构性教学的策略 ,要有民主的师生关系意识、宽广深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建构主义教学的环境应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平台 ,要具备网络化的学习场所、文本化的教材、学习共同体式的班集体等要素。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子建  宋萑  
本文从建构主义的意涵、理论基础及流派的梳理入手,对建构主义所倡导之"自我的知识"和"自主的学习"进行分析,并进而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悖论进行批判与反思,指出建构主义理论本身尚有发展与改善的空间。在对建构主义理论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本文亦尝试从建构主义与它理论的兼容、建构主义内部各流派的融合两方面,为其未来发展前景给予建议,以期让建构主义真正为教育实践所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明仁  黄显华  
作为改造教师主观世界的活动,教师学习的实质是教师内在的思想、能力和情感的变化。建构主义教师学习是教师以主动发现和探究的态度与过程,在拓展和提升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获致丰富教育理想和知识、增进专业理解和技能,不断更新自我,培育创造性生命力的成长过程。改善我国教师教育中的教师学习要有自我超越的意识和勇气,营造促进教师理解与思考的环境,涵养诤友式的合作文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马文超  洪邮生  
叙以和谈问题是阿以和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阿以和谈尚处僵局的中东国际关系中常常被学界所忽视。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分析视角,主要从叙利亚方面入手,梳理巴沙尔执政以来叙以和谈的发展进程,并在叙以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中考察双方对"霍布斯文化"内化程度的调整过程,认为特定的国际体系文化对建构两国的国家身份和利益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这对进一步分析两国的外交政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