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87)
2023(7596)
2022(6544)
2021(6083)
2020(5317)
2019(12181)
2018(11922)
2017(23717)
2016(11976)
2015(13492)
2014(13085)
2013(12700)
2012(11397)
2011(9916)
2010(9406)
2009(8259)
2008(7545)
2007(6001)
2006(4660)
2005(3443)
作者
(30188)
(25414)
(25330)
(24074)
(16236)
(12197)
(11524)
(10001)
(9803)
(8778)
(8710)
(8390)
(8041)
(7601)
(7592)
(7589)
(7503)
(7456)
(7273)
(7170)
(6100)
(5949)
(5893)
(5823)
(5734)
(5713)
(5379)
(5234)
(5047)
(5020)
学科
(55281)
经济(55227)
管理(37548)
(36314)
方法(35089)
数学(32799)
数学方法(32474)
(30483)
企业(30483)
(14673)
(12052)
中国(11065)
(10171)
财务(10140)
财务管理(10115)
业经(9915)
企业财务(9708)
(9499)
贸易(9497)
(9249)
地方(8445)
技术(8213)
农业(8188)
环境(7239)
(7126)
理论(7098)
(6760)
(6739)
金融(6738)
(6649)
机构
大学(164505)
学院(163216)
管理(73011)
(72688)
经济(71673)
理学(65521)
理学院(65011)
管理学(63996)
管理学院(63693)
研究(42510)
中国(32352)
(31988)
(30551)
财经(27495)
(25473)
经济学(23984)
科学(23283)
中心(22479)
业大(22417)
经济学院(22130)
财经大学(21156)
(20757)
商学(20018)
经济管理(19900)
商学院(19863)
(19450)
(18232)
师范(17961)
北京(17730)
(17049)
基金
项目(124007)
科学(100996)
基金(95129)
研究(90419)
(81018)
国家(80417)
科学基金(72816)
社会(61139)
社会科(58351)
社会科学(58338)
基金项目(50920)
自然(47478)
(47007)
自然科(46492)
自然科学(46483)
自然科学基金(45694)
教育(43402)
(39235)
资助(38879)
编号(34587)
(29102)
重点(27246)
(26686)
国家社会(26511)
教育部(26365)
人文(25674)
成果(25503)
(25123)
大学(25121)
创新(24934)
期刊
(62201)
经济(62201)
研究(40178)
管理(26860)
(25089)
中国(20683)
学报(19901)
科学(19883)
技术(17351)
大学(17004)
学学(16342)
(15107)
财经(13763)
(12543)
金融(12543)
(11648)
教育(11544)
经济研究(10860)
农业(10479)
业经(10385)
统计(9372)
问题(8912)
(8600)
技术经济(8330)
理论(7997)
商业(7877)
决策(7767)
财会(7503)
实践(7271)
(7271)
共检索到206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港  李涛  沈华福  
本文设计了由中国大学生被试作为委托人和受托人的投资实验,通过在实验中"泄露"不同完备和对称程度的信息,检验了在"无信息"、"单向信息"和"双向信息"三种不同的环境下,"学生干部"这一社会身份对"信任"和"值得信任"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多数中国学生被试之间存在着彼此信任和值得信任,这使得双方实现了"双赢"。其次,受托人的干部身份,招致了委托人更高的可信任度;但干部在其身份信息不公开时,并不比无信息状态下的受托人更值得信任。再次,双向信息的干部身份可以显著提升干部的互利性,使得他们比无信息状态下的受托人有着更高的值得信任的水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港  李涛  沈华福  
本文设计了由中国大学生被试作为委托人和受托人的投资实验,通过在实验中"泄露"不同完备和对称程度的信息,检验了在"无信息"、"单向信息"和"双向信息"三种不同的环境下,"学生干部"这一社会身份对"信任"和"值得信任"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多数中国学生被试之间存在着彼此信任和值得信任,这使得双方实现了"双赢"。其次,受托人的干部身份,招致了委托人更高的可信任度;但干部在其身份信息不公开时,并不比无信息状态下的受托人更值得信任。再次,双向信息的干部身份可以显著提升干部的互利性,使得他们比无信息状态下的受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鲁元平  王军鹏  王品超  
本文基于身份经济学理论框架,利用CGSS2012年数据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党员身份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党员身份的幸福效应并非仅仅由收入溢价、社会资本提升等经济激励带来,党员身份认同对于促进幸福感的提升亦具有重要作用;党员身份的幸福效应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在党员比重较低的群体中,比如农村、少数民族、女性党员等,党员身份呈现出更明显的幸福效应。其原因在于,在党员所占比重越低的群体中,越能凸显出党员的身份价值,党员身份认同程度也就越高,从而党员身份的幸福效应就越大。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潘克勤  
实际控制人政治身份形成的政治关联与一般高管层的政治关联对于公司治理的影响应该是不同的,实际控制人具备政治身份会促进公司自律进而提升独立审计需求。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考察了IPO前民营化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政治身份与审计需求的关系。研究发现:具有此类政治关联的公司倾向于选择大型审计师,在选择大型审计师后支付了相对较高的审计定价,上述现象均随着实际控制人政治身份级别提高而加强;实际控制人具备政治身份的公司在聘请大型审计师后,其财务报告操控性应计明显下降。上述发现说明,实际控制人具备政治身份的民营上市公司存在信号传递的审计需求,同时大型审计师在此类公司也起到一定监督作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卜君  孙光国  
如何促进董事会秘书在"亮身份"与"尽职责"之间取得平衡以充分发挥其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对市场监管与公司治理有重要意义。自《公司法》对董秘的职责要求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时从法律意义上确认董秘的高级管理人员身份以来,董秘在新的职责要求与身份定位下的履职效果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基于信息披露质量的视角,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董秘不同身份定位对职责履行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仅有单一身份的董秘相比,兼有多重身份的董秘能够显著提升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同时,兼有经理层身份或执行董事身份的董秘信息披露职责的履行效果优于仅兼有董事身份的董秘。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治理环境或信息环境较差的公司中董秘多重身份对信息披露职责的履行效果影响更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志涛  张婷  李晗冰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三产融合、身份认同与益贫效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具有显著的益贫效应,身份认同对农村三产融合的益贫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户主的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以及地区因素对农村三产融合的益贫效应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构建均等化的身份认同有助于放大农村三产融合带来的益贫效应,能够更好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罗俊  王鑫鑫  
户籍制度对中国社会的整体影响一直都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户籍作为一种社会身份在社会融合过程中对人们心理感受的微观影响却缺乏实证依据。本文运用田野实验方法,以本地户籍与外地户籍小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启动”技术将户籍身份外生地引入最后通牒博弈中,考察户籍身份的引入是否影响小学生之间的公平分配。实验结果显示,户籍身份的概念及其表征的不平等已经植入人们的少年时代,并进而影响了他们在社会融合过程中固有的公平感。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梁莱歆  冯延超  杨继伟  
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身份对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及审计师选择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以2006年—2009年在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身份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实际控制人具有政治身份的民营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十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且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身份级别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十大"会计师事务所。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笑霞  李明辉  
本文利用CGSS调查数据以及中国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8—2016年数据,研究了上市公司所在省份社会信任水平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信任水平与审计定价呈显著负向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盈余质量(以操控性应计的绝对值度量)、审计努力程度(以审计延迟度量)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这表明,社会信任可以降低审计师对财务报表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降低审计师努力程度,从而降低审计收费。研究还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地区法治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均可以弱化社会信任对审计定价的负向作用,在法治水平和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社会信任的作用较弱,而在法治水平和市场化水平较差地区,社会信任对降低审计定价的作用更明显,社会信任与法律制度、市场化水平之间均存在替代关系。这一研究,可以加深对社会信任与审计师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解,并可以进一步丰富社会信任的微观经济后果的文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汝岱  周靖祥  
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户籍制度引发的各种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讨论很多,以户籍制度为背景探讨农转非居民身份融合是法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的交叉点,构成社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家户微观数据为基础,研究农转非居民的户籍转变与身份融合问题。研究发现,农转非城镇居民和原住城镇居民相比较,其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都相对较低、工作单位更不稳定、社会保障程度更低,存在显著的身份差异,而教育和家庭背景是影响身份差异的两个重要变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控制住教育、健康、社会背景、社会网络等因素的影响之后,随着年龄增长,身份差异逐渐缩小,这表明,城市化并不是简单的户籍转变,"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过渡是一个长期而渐近的社会融合过程,城市化过程绝对不能是配套措施缺失前提下的"土地换户籍"短期行为。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推动健康合理的城市化进程、实现包容发展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决策参考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Jin Yanhong  盖庆恩  
本文采用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住户数据,以党员和干部身份作为衡量指标,运用双差法建立计量模型,研究了政治身份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政治身份户比非政治身份户的人均收入高19.38%,其中有5.84个百分点来自于政治身份的贡献(收入效应)。乡村干部户的收入效应最高(7.73%),其次是国家干部户(6.05%),最弱的是党员户(3.94%)。政治身份对农户总体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为0.48%,并不是造成中国农村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政治身份的收入效应主要来源于国家职工工资,以及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支付收入等非劳动性收入。市场化水平的提升,仅仅改变了政治身份在各结构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汝岱  周靖祥  
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户籍制度引发的各种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讨论很多,以户籍制度为背景探讨农转非居民身份融合是法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的交叉点,构成社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家户微观数据为基础,研究农转非居民的户籍转变与身份融合问题。研究发现,农转非城镇居民和原住城镇居民相比较,其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都相对较低、工作单位更不稳定、社会保障程度更低,存在显著的身份差异,而教育和家庭背景是影响身份差异的两个重要变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控制住教育、健康、社会背景、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旭  祁瑞华  
[目的/意义]为了进一步降低作者身份验证中训练语料的字符数和测试样本的颗粒度,满足更多情报分析工作实际应用的需要。[方法/过程]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语言模型的作者身份验证方法。该方法在用某一作者的语料训练出的语言模型,将给予该作者书写的其他语料更高概率的指导思想下提出。[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作者身份验证方法,文章提出的方法可以使用更少的训练语料,并且在小于传统方法一个数量级的测试样本颗粒度上,仍能获得略高于传统方法的AUC值,最终使得可有效验证的测试样本的颗粒度降到50。[局限]在跨体裁方面效果仍有待提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彬  史宇鹏  刘彦兵  
本文在经典的信任博弈实验基础上,通过引入参与者待投资资金的风险特征来代表社会的外部风险,对外部风险与社会信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基本实验结果和回归结果均表明,当决策者面对外部风险时,决策者对他人的信任水平会显著降低。因此,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减少社会外部风险的制度建设(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产权制度)除了可以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福利水平外,对提高社会信任水平也有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胡旭阳  
文章关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企业家政治身份"代际接力"对家族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文章从"儒家社会模型"和社会情感财富理论视角分析企业家政治身份"代际接力"影响家族企业社会责任担当水平的理论机理,并提出理论假设。文章以2003~2016年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以慈善捐赠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代理变量,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文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政治身份"代际接力"显著提升了家族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水平,这有助于增加"家二代"政治身份获得的合法性;而稳健性分析结果显示,政治身份"代际接力"还增加了家族企业"精准扶贫"的参与倾向和投入金额,但并未给家族企业带来更多的财政补贴和贷款便利,这有助于排除反向因果关系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