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08)
2023(11954)
2022(10035)
2021(9274)
2020(7905)
2019(17822)
2018(17057)
2017(32782)
2016(16955)
2015(18392)
2014(17358)
2013(17185)
2012(15863)
2011(14092)
2010(14613)
2009(14240)
2008(13542)
2007(12379)
2006(11057)
2005(10495)
作者
(44882)
(37015)
(36607)
(35026)
(23816)
(17632)
(16658)
(14570)
(13968)
(13484)
(12790)
(12451)
(11829)
(11796)
(11668)
(11532)
(10895)
(10880)
(10711)
(10047)
(9202)
(9115)
(8706)
(8629)
(8456)
(8353)
(8320)
(7814)
(7361)
(7126)
学科
(64612)
经济(64541)
(58503)
管理(55643)
(51106)
企业(51106)
(33065)
银行(33053)
(31576)
(30851)
金融(30850)
中国(27219)
方法(26527)
(24293)
(24174)
数学(22342)
数学方法(22101)
技术(16963)
(16649)
财务(16616)
财务管理(16577)
业经(16225)
企业财务(15924)
(14709)
地方(13794)
(13154)
理论(12960)
(12917)
制度(12913)
技术管理(12372)
机构
大学(227636)
学院(224527)
(99001)
经济(96936)
管理(87459)
理学(73163)
研究(72755)
理学院(72400)
中国(72089)
管理学(71353)
管理学院(70882)
(55248)
(46712)
财经(42242)
科学(38401)
(38394)
中心(37071)
(36044)
(34838)
(32794)
经济学(32553)
财经大学(31891)
银行(31479)
研究所(30660)
北京(29920)
(29689)
(29666)
(29585)
(29475)
经济学院(29301)
基金
项目(140891)
科学(113485)
研究(106309)
基金(105160)
(89732)
国家(88963)
科学基金(78637)
社会(71563)
社会科(68163)
社会科学(68144)
基金项目(55038)
(54417)
教育(48829)
自然(48517)
自然科(47602)
自然科学(47593)
自然科学基金(46819)
(44827)
资助(42353)
编号(40666)
(35549)
成果(33933)
创新(32277)
(31996)
重点(31777)
国家社会(30533)
(29283)
(29021)
教育部(28823)
课题(28761)
期刊
(109206)
经济(109206)
研究(81702)
(53506)
金融(53506)
中国(52585)
(46161)
管理(36599)
学报(30385)
科学(28646)
(26731)
大学(24873)
教育(24427)
学学(23115)
财经(23042)
(19661)
技术(18751)
经济研究(18254)
农业(15512)
业经(15159)
问题(13134)
理论(12306)
(12189)
技术经济(11940)
会计(11864)
国际(11590)
财会(11416)
实践(11024)
(11024)
科技(10826)
共检索到375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靖  邓可斌  
在交叉性金融工具蓬勃兴起的背景下,分业监管体制可能引发银行表内信贷与交叉性金融工具之间的跷跷板效应,最终导致金融风险防控失效。利用2010年中国银行业实施的延付高管薪酬政策,本文通过PSM-DID技术和改进的一阶差分模型进行了"准自然实验",结果发现:(1)银行表内信贷与交叉性金融工具之间存在显著的跷跷板效应,即延付高管薪酬在降低银行表内信贷的同时,显著提升了银行的理财业务和同业业务,进而提升了银行的总体风险承担;(2)资本压力越大的银行,这种表内信贷与交叉性金融工具之间的跷跷板效应越明显;(3)在分业监管制度下,2013年后监管当局对银行理财业务和同业业务监管力度的持续提升,在抑制了一些旧的同业投融资模式的同时,却催生了各种利用混业资管多层嵌套的过度金融创新。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模式下金融风险管理可能失效的直接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壮雄  李莹莹  
中国应该走以发展大城市为主还是以发展小城市为主的城镇化道路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焦点。本文使用1998—2007年中国城市与企业数据,考察了城镇化进程所引发的资源流动以及城市发展优势的转移情况。结果表明,城镇化对于地区资源配置存在"跷跷板"效应,即城镇化水平上升会增加城市新增企业数量,降低区域内其他类型城市的新增企业数量。城镇化效率的城市差异分析表明,城镇化效率与城市规模之间存在"U型"结构,特大城市与迷你城市的城镇化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但从趋势上看,这种"U型"结构正在逐渐向"倒U型"结构翻转,城镇化优势正在从特大城市向中型城市转移。中国的城镇化以发展中型城市为主,将带来更大效益。政府应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凯  
美国在确定农产品价格时,不是单纯地提高或降低价格,这会形成跷跷板难题,而是使农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双方都满意。在面临农产品价格疾升时,美国很少像中国那样采取临时性应急措施,而是注重平时设计实施各种农产品价格稳定措施。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美国上述两个难题的出现与应对方法,并针对中国情况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耀华  魏果望  
2012年始,我国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联保贷款违约的传染被人称为一场"金融瘟疫"。但联保贷款的融资方式亦曾被中小企业视为"救命稻草",这种转变缘何而来?今后的中小企业联保贷款又何去何从?本文基于对上海钢铁贸易行业的联保贷款案例分析,得出从"救命稻草"转变至"金融瘟疫"的关键因素——贷款额度、内部惩罚和外部冲击。其后,将这些因素纳入到演化博弈的分析框架中,得到联保贷款的"还款跷跷板":还款的人和不还款的人分坐在跷跷板的两端。最后,基于"还款跷跷板"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跷跷板支点控制——增加内部惩罚和控制适度信贷规模,可以提高联保贷款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改跷跷板为平衡木——为避免巨大外部冲击带来的违...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斐  
以消费为驱动是当前经济转型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传统的消费方式带来了高昂的时间成本和鞋底成本,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成为了刺激消费市场的变革性力量。本文利用2005-2015年间互联网金融市场宏观大数据,对互联网金融内生性风险与消费市场扩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新的消费模式的出现显著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意愿,除了传统金融固有的风险,互联网金融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最后贷款人风险、法律风险和货币政策风险在1%的水平下显著影响着互联网金融市场,因此,走科学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之路势在必行。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斐  
以消费为驱动是当前经济转型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传统的消费方式带来了高昂的时间成本和鞋底成本,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成为了刺激消费市场的变革性力量。本文利用2005-2015年间互联网金融市场宏观大数据,对互联网金融内生性风险与消费市场扩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新的消费模式的出现显著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意愿,除了传统金融固有的风险,互联网金融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最后贷款人风险、法律风险和货币政策风险在1%的水平下显著影响着互联网金融市场,因此,走科学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之路势在必行。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超  程宝栋  于畅  
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是关系社会福利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但具体到地方官员施政中,不同的官员有不同的策略安排。文章首先基于博弈模型构建了一个官员竞争博弈场景,通过逻辑推导,证明官员在竞争博弈中的相对优劣状态差异是导致官员策略差异的原因。其次,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检验官员策略差异对辖区"经济福利"和"环境福利"的影响。回归结果发现,官员年龄差对环境治理会有不同影响;低于平均年龄的官员在FDI、税收、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福利"指标上显著高于同级官员2.59万元、0.13万元和0.41万元;而高于平均年龄的官员比同级同行在"环境福利"上有更优秀的表现,在固体废弃物、废气、废水等指标上显著低于同级官员的52吨、21吨和6吨。作为弥补,较年轻官员会采取"踩跷跷板"策略,在一些显性环境治理指标上"适度有为",例如提高环保投入占比,以回应中央及公众的关切。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中得到的政策启示是在干部晋升考核体系中应进一步突出"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并强化官员的全局意识,激励官员关注辖区非经济福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双  刘鹏  
当前,伴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规制缺失带来的潜在互联网金融风险日益突出,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基础上迫切需要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思路。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亟待化解的三大突出风险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发达国家在鼓励和开放的前提下,通过立法和差异化监管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举措,并从处理好"必须"监管与"必要"监管关系,实施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相结合监管方式,构建登记注册、信息披露、资金托管三大监管底线,运用好互联网金融科技属性四个方面,提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双  刘鹏  
当前,伴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规制缺失带来的潜在互联网金融风险日益突出,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基础上迫切需要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思路。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亟待化解的三大突出风险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发达国家在鼓励和开放的前提下,通过立法和差异化监管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举措,并从处理好"必须"监管与"必要"监管关系,实施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相结合监管方式,构建登记注册、信息披露、资金托管三大监管底线,运用好互联网金融科技属性四个方面,提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有效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作为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产物,交叉金融创新拓展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优化了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然而,交叉金融创新具有涉及机构多、嵌套环节复杂、资金链条长的特征,容易引发金融风险的传染和蔓延,危害金融体系稳健运行。这对我国目前以机构监管为主体的分业监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要坚持"穿透式"监管理念,深化金融监管改革,建立符合交叉金融创新规律的机构监管、功能监管与行为监管协调机制,构建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的协同监管框架,完善与"穿透式"监管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与"穿透式"监管相关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从向下穿透识别底层资产、向上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和中间穿透核查融资交易全链条三个层面,加强对商业银行交叉金融创新的"穿透式"监管,防控金融风险交叉传染,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曾志耕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各个层面均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引发了学者和业界的深刻反思。同时,中国加入"WTO"十周年,我国金融业全面推进创新,究竟该如何科学认识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关系?如何落实有效监管激励,引导、规范和保障创新?针对这些问题,2011年12月24日,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杂志在西南财经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况昕  高惺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了"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将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信贷膨胀引发的各部门、各领域的高杠杆风险值得警惕,影子银行和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导致中国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显著增加,需要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相结合的"双支柱"监管框架。本文在分析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宏观审慎监管的逻辑和构建"双支柱"监管框架的实现路径,文章最后给出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卜亚  
在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动态博弈过程中,存在着学习效应与示范效应,文章通过学习效应与示范效应模型的构建,解释了当前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即创新过度而监管不足;并基于学习效应与示范效应进行银行金融创新的监管机制设计,即监管当局应建立严惩过度创新的强监管者信誉,银行应建立合理的金融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而最关键的是引入考虑监管当局与银行双方博弈关系的预先承诺机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生福  韩雍  
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陆续出台各种金融严监管政策。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研究其在严监管背景下的资本调整与风险承担行为,对于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联立方程分析框架,基于128家商业银行2003—2014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监管压力对商业银行资本调整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更加严格的资本监管诱发银行在高杠杆经营与高资产风险承担之间相互替代的监管套利行为;严监管政策约束了商业银行的表内信贷风险承担,却导致银行资产组合风险承担上升,商业银行在传统信贷业务与"非标"或表外资产业务之间相互转换;经济增速换挡与监管标准趋严"叠加"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监管套利动机更加明显,增大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难度。打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稳步推进,短期要加强监管协调,形成"几家抬"的政策合力,中长期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金融运行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