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0)
- 2023(821)
- 2022(671)
- 2021(707)
- 2020(513)
- 2019(1293)
- 2018(1262)
- 2017(2720)
- 2016(1465)
- 2015(1829)
- 2014(1837)
- 2013(1694)
- 2012(1552)
- 2011(1394)
- 2010(1371)
- 2009(1253)
- 2008(1355)
- 2007(1252)
- 2006(1273)
- 2005(1290)
- 学科
- 银(9404)
- 银行(9404)
- 行(8623)
- 制(7002)
- 业务(6344)
- 制度(5617)
- 度(5617)
- 银行制(5548)
- 融(3830)
- 金融(3830)
- 济(3155)
- 经济(3150)
- 方法(2042)
- 数学(1837)
- 数学方法(1827)
- 管理(1806)
- 业(1757)
- 企(1692)
- 企业(1692)
- 理论(1507)
- 体(1469)
- 体制(1406)
- 中国(1392)
- 教学(1145)
- 组织(964)
- 学法(950)
- 教学法(950)
- 学理(868)
- 学理论(868)
- 财(762)
- 机构
- 学院(15976)
- 大学(15880)
- 银(11479)
- 银行(11110)
- 行(10490)
- 中国(9713)
- 济(6457)
- 经济(6231)
- 管理(5487)
- 融(4998)
- 金融(4941)
- 研究(4657)
- 财(4557)
- 分行(3968)
- 理学(3955)
- 理学院(3914)
- 人民(3892)
- 管理学(3879)
- 管理学院(3844)
- 京(3590)
- 农(3585)
- 江(3432)
- 国人(3420)
- 中国人(3414)
- 中国人民(3384)
- 财经(3375)
- 中心(3272)
- 州(3133)
- 经(3066)
- 人民银行(3052)
共检索到35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静
屯垦戍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历史文化遗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半个多世纪屯垦戍边历史实践中,凝结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是对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它扎根于兵团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是兵团事业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也是凝聚、鼓舞和引领兵团广大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一面永恒的旗帜,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兵团人为之献身,屯垦戍边千秋伟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丽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提出: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重要举措之一;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十分重视教学质量工程,鼓励各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在此前提下,《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小组自2008年起,深入企业、认真调研、分析市场,以《成本会计》课程为切入点进行了教学改革,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彭皓玥 王晓蓓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培养大国工匠。文章通过剖析新时代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并分析我国"工匠精神"需求及其缺失原因,从而提出相应植入路径。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工匠精神"的缺失是社会、企业、教育三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因此,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三位一体"积极求变,使"工匠精神"贯穿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3月14日,审计署在京举办践行雷锋精神宣讲会,鞍钢集团齐大山铁矿公路管理员郭明义、鞍钢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聂振勇等作了主题报告。审计署机关服务局许新琦、财政审计司雷达、离退休干部王德旺等3位同志也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践行雷锋精神的做法和体会。审计长刘家义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审计长董大胜、余效明,总审计师孙宝厚,副审计长侯凯,驻署纪检组长陈蔷,署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陈尘肇出席宣讲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燕
建设教育强国,离不开教育家精神的深层引领与价值支撑。从历史逻辑上讲,教育家精神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师道的道德感召力,饱含了近代以来救亡图强使命的价值引领力,代表了时代发展中改革创新的实践驱动力。就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而言,其实现了个体与大局的理性统一、立身与育人的德性统一、实学与创新的知性统一、情感与情怀的感性统一,谱写了教育家群体所共有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特质。践行教育家精神,要以坚守使命担当为根本,坚定理想信念;以加强师德引领为前提,注重思想教育;以勇于躬耕实践为关键,强化责任意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爽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担当精神是人才的核心品质之一。践行担当精神教育是指以唤醒大学生担当意识,深化大学生担当认知,提升大学生担当能力和水平,促使大学生将践行担当精神内化为稳定心理特征、外化为日常自觉行为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是当前大学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建民
在全国财政系统开展"财政精神"提炼活动,是贯彻党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精神、大力增强财政干部队伍宗旨理念意识、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发展的重大举措。作为一名有20余年工作经历的财政监督干部,我理解的"财政精神"可集中提炼表述为:"国民为本,科学为要,精准为法,勤廉为守"这十六个字。国民为本。这是财政工作者应始终牢记的根本出发点。一方面,财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琦
党的十九大正式将"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充分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符合中国共产党宗旨目标和价值追求,"一带一路"价值理念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指导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丝路基金作为我国专门设立的、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中长期开发投资机构,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定位,提高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外交布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白彦锋 张静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财政干部职工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012年6月财政部发出关于开展"财政精神"提炼活动的通知(财党委[2012]43号)。财政精神是财政内涵的高度概括和呈现,是财政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的综合反映,是理财思想和价值理念的高度升华。因此,植根历史,立足现实,紧跟时代,提炼并努力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践行财政精神,是每个财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以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为特征的现代学徒制因其强大的人才培养功能和效率受到各国瞩目,因此成为很多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近年来,在教育部的推动和指导下,我国一些地方和学校也都积极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更是明确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从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来看,检验现代学徒制成败的一个关键是看学生毕业是否可以顺利进入企业工作,并能胜任企业提供的岗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解维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目前中国大量非金融类企业参股金融业,企业加速金融化与技术创新的关系需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基于2007-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非金融类企业参股金融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参股金融业抑制了企业创新,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对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更为显著。上述抑制作用对面临融资约束、管理层业绩压力较大的企业更明显。因此,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鼓励实体企业提高实业投资,实现"脱虚向实"。
关键词:
十九大报告 金融化 参股金融业 企业创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唐玉华
一个严于修身、严于用权、严于律己,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的干部必然赢得人民的尊重和颂扬,吴波老部长就是这样一个人。尽管离开我们10周年了,但他一心为民、求真务实、公正廉洁的高尚品行仍深深地烙在我们新一代财政人心中。我们要传承、学习和弘扬吴波精神,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在党性锤炼上更加坚定,在遵守纪律上更加严明,在行使权力上更加规范,努力为财政事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做一名群众满意的财政好干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何秀超
作为高等学校,要从四个方面落实和践行好伟大建党精神。一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上狠着力;二是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彰显初心使命;三是在艰苦奋斗、无畏担当中锤炼斗争本领;四是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征程中立新功。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高等教育 高质量 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大成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大学的价值,根本体现在为社会培养了多少杰出人才。大学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实践决不能偏离"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目前,我国高校存在人才培养意识不强,干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郑永进 徐建平
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对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点、线、面、体"人才培养机制、分析,研究高职院校"政行企校"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构建。高职院校要在准确自我定位的基础上,完善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动态调节机制;平衡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同步性"和"未来性";将高职院校、政府、行业和企业有效对接并融为一体,形成知识领域、行政领域和产业领域的多力合一和有效同步,服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