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20)
- 2023(10980)
- 2022(8873)
- 2021(8514)
- 2020(6477)
- 2019(14909)
- 2018(14883)
- 2017(26859)
- 2016(14841)
- 2015(16772)
- 2014(17163)
- 2013(16574)
- 2012(15477)
- 2011(14155)
- 2010(14292)
- 2009(13106)
- 2008(13089)
- 2007(11917)
- 2006(10745)
- 2005(9705)
- 学科
- 济(55383)
- 经济(55313)
- 管理(34356)
- 业(33536)
- 农(29375)
- 企(22860)
- 企业(22860)
- 农业(19999)
- 地方(18635)
- 中国(18597)
- 业经(17615)
- 制(17579)
- 方法(16198)
- 银(16160)
- 银行(16148)
- 行(15123)
- 财(13047)
- 理论(12559)
- 学(12494)
- 数学(12423)
- 数学方法(12197)
- 融(11312)
- 金融(11308)
- 度(11095)
- 制度(11092)
- 教育(10203)
- 发(9933)
- 和(8944)
- 农业经济(8719)
- 教学(8676)
- 机构
- 学院(200856)
- 大学(195636)
- 济(72098)
- 经济(69846)
- 管理(68517)
- 研究(68181)
- 中国(57839)
- 理学(56303)
- 理学院(55519)
- 管理学(54390)
- 管理学院(53982)
- 京(43079)
- 科学(41716)
- 农(37731)
- 财(37005)
- 江(36062)
- 所(33601)
- 中心(33384)
- 范(31608)
- 师范(31354)
- 研究所(29879)
- 州(29630)
- 业大(28484)
- 农业(27924)
- 财经(27378)
- 北京(27196)
- 省(25288)
- 院(25206)
- 师范大学(24686)
- 技术(24521)
- 基金
- 项目(125638)
- 研究(100812)
- 科学(96145)
- 基金(84099)
- 家(71832)
- 国家(71008)
- 社会(60144)
- 科学基金(59606)
- 社会科(56140)
- 社会科学(56127)
- 省(52707)
- 教育(47366)
- 编号(45455)
- 基金项目(44545)
- 划(42843)
- 成果(38662)
- 自然(35143)
- 自然科(34080)
- 自然科学(34073)
- 自然科学基金(33395)
- 课题(33147)
- 资助(32628)
- 发(29156)
- 重点(28923)
- 年(28539)
- 性(26387)
- 部(26308)
- 创(26150)
- 项目编号(25551)
- 规划(24669)
共检索到334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飞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江苏贯彻"两山"理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高淳三条垄—青山片区在特色田园乡村创建中,因地制宜采取了加强村庄个体特色引导、突出片区联动发展的创新模式,不断促进以"绿水青山"带动片区整体振兴,实现了生态保护、环境提升与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的有机统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品冬
随着新型城镇化理念和"美丽中国"构想的相断提出,美丽乡村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型城镇化是以产业演变和空间功能转换为主要特征,因而美丽乡村建设应摒弃过往的城乡差别化发展模式,通过完善建设规划、壮大农村经济、彰显文化特色和强化环境治理等路径,最终实现城乡的二元统一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美丽乡村 建设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傅瑶 韩芳
推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进一步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同时各方面要协同配合形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冯亚男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是践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现阶段农村综合性改革工作的迫切需要。文章以乳山市为样本,到乳山市有关部门及部分镇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就乳山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三资”管理 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余侃华 刘洁 蔡辉 杨震
在我国大陆经济社会进入常态化之后,折返式城镇化正在使部分人口回流,乡村社会出现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乡村治理进入了转型和复兴的阶段。引入人本导向理论应对乡村发展的时代需求,通过台湾农村再生计划的研究,提出乡村规划应改变"城镇化"倾向,着眼于乡村社会,将乡村营造纳入规划研究的范畴。并以村民的需求为切入点,构建了基于"人—技术—乡村"逻辑的乡村复兴新方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勇 郭田田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同志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经济发展同生态保护关系生动而深刻的论述。其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文件
关键词:
生态旅游产业 实施路径 核心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俊
高职乡村振兴学院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属性。建设地方特色乡村振兴学院有助于培养培训高素质乡土人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改革创新乡村职业教育。高职地方特色乡村振兴学院建设应转变服务理念,创新人才培养与培训机制,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技术的应用、研发和转化,开展理论与政策研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学院 地方特色 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闫旭
当前,乡村旅游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力,但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环境破坏、乡村旅游经济与农村经济不协调等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以生态文明作为引领,结合乡村资源禀赋,开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文章以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作为研究案例,结合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趋向,提出特色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具体路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雅雪
党的十九大突出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两山"理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其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植根于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理论:自然对人的先在性、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新时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奠定思想基础;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提供物质条件;实施绿色保护制度,提供法制保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启鸿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为什么开展""如何开展""开展的怎么样"的疑问,提出职业院校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聚焦三个关键点助推、突出"工匠精神"职教特色和创新多维度评价体系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卫东
本文通过对农户征信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回顾,概述了农户征信的主要内容、相关政策和主要模式,并进一步选取了国内较为成功的丽水、茂名、商丘案例,对其运作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农户征信制度建设中面临的误区和成因,提出分"三个阶段"建设全国统一的农户征信平台的思路,以及配套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户征信 农村信用体系 个人征信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仁彧
终身学习不仅是21世纪对人类社会成员的素质要求,而且也将成为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生活方式。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都反复强调了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这一要求同时也是《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的核心要义。我国在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可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理念与科学做法,及时总结与反思在推进区域终身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终身学习从理念走向实践的特色与机制的建设之路。此举将为我国有效落实终身学习理念、开展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重要的基础与保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庆 郑逸芳
从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深化和践行,充分彰显了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五位一体"这一伟大战略部署的生命力和行动力。本文在分析生态文明理念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强调政府责任,探讨多元共治的发展机制;并从开展农村区域规划,完善功能分区;挖掘农村生态文化;实施农村景区培育工程;发展农村生态经济;整治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的评价制度等方面提出促进福建美丽乡村建设的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
美丽乡村 生态文明理念 多元共治 福建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鹏 罗小龙 顾宗倪
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发达地区综合性乡村建设行动的地方典型实践。文章通过对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历程和特征的梳理,从理念和机制层面总结江苏经验。在理念上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基于价值挖掘的乡村地域功能重塑和基于集成行动的乡村地域系统重构,准确把握了乡村振兴的要义。在机制上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构建起“组织+制度”的管理运行机制、“专项+协同”的资金统筹机制、“规范+人才”的技术支撑机制以及“政府+市场”的主体参与机制,实现从要素叠加、维度累进到建设长效机制的结构性嵌入。基于江苏经验,认为乡村建设行动的要点在于塑造特色多元的乡村地域功能、构建系统高效的乡村建设体系、形成梯度有序的乡村建设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诗源 郭雅媛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在新常态背景下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对“三农”领域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十九届五中全会创新性地提出了在新发展阶段将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去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分析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基础上,从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三个方面探究推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对于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