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54)
- 2023(10299)
- 2022(8577)
- 2021(7985)
- 2020(6278)
- 2019(14645)
- 2018(14212)
- 2017(27685)
- 2016(14891)
- 2015(16256)
- 2014(16258)
- 2013(16071)
- 2012(14899)
- 2011(13662)
- 2010(13560)
- 2009(12225)
- 2008(11914)
- 2007(10556)
- 2006(9461)
- 2005(8726)
- 学科
- 济(68516)
- 经济(68454)
- 业(35756)
- 管理(34909)
- 企(26146)
- 企业(26146)
- 地方(23565)
- 方法(23364)
- 中国(22459)
- 数学(20372)
- 数学方法(20143)
- 农(20017)
- 业经(15883)
- 农业(13954)
- 财(12964)
- 学(12841)
- 发(12170)
- 地方经济(12120)
- 制(11937)
- 融(11405)
- 金融(11402)
- 银(11317)
- 银行(11302)
- 行(10939)
- 环境(10868)
- 贸(10853)
- 贸易(10841)
- 易(10318)
- 发展(9413)
- 展(9387)
- 机构
- 学院(204704)
- 大学(202022)
- 济(82999)
- 经济(81008)
- 研究(75737)
- 管理(73564)
- 理学(62710)
- 理学院(61762)
- 管理学(60515)
- 管理学院(60118)
- 中国(56794)
- 科学(47187)
- 京(45114)
- 所(38345)
- 财(38023)
- 农(35777)
- 研究所(34750)
- 中心(34582)
- 江(32318)
- 范(31200)
- 师范(30939)
- 业大(30016)
- 财经(29728)
- 北京(28778)
- 院(27970)
- 农业(27668)
- 经(26874)
- 州(26747)
- 经济学(25352)
- 师范大学(25141)
- 基金
- 项目(137402)
- 科学(108767)
- 研究(101035)
- 基金(98191)
- 家(85955)
- 国家(85150)
- 科学基金(72874)
- 社会(64797)
- 社会科(61336)
- 社会科学(61320)
- 省(55376)
- 基金项目(52914)
- 划(46465)
- 自然(46297)
- 教育(45787)
- 自然科(45237)
- 自然科学(45227)
- 自然科学基金(44383)
- 编号(40532)
- 资助(38970)
- 发(34454)
- 成果(32582)
- 重点(31317)
- 课题(29667)
- 部(29364)
- 发展(28416)
- 创(28354)
- 展(28015)
- 国家社会(26584)
- 创新(26487)
共检索到318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茜 白建军 张晶言 许晖
以西安市为例,通过构建路网通达性与城镇空间扩展的评价指标,采用等时线叠加法与指标分区法,并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系数模型,定量研究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发展关系。研究表明:12000—2014年西安市城镇扩展与路网通达性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两者存在显著的耦合互动发展关系,以彼此正向影响为主,但也有个别区县在时间或空间可达性较好的地区出现城镇扩展缓慢现象。2各区县城镇扩展与路网通达性耦合协调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协调等级普遍偏低。3十三个区县中的灞桥区、长安区等五个区县自2000年至今一直处于扩展滞后状态。
关键词:
城镇空间扩展 通达性 耦合协调关系 西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查凯丽 刘艳芳 孔雪松 田雅丝 刘耀林
道路网络是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综合道路网络分析和通达性分析方法,构建路网密度、公路可达性、接近中心性、直达性等指标研究了武汉市李集镇村镇范围内各行政村路网通达性空间格局,并结合农户调查将路网通达性与村民空间出行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境内部分行政村道路密度低、断头路较多,导致局部地区通达性较差;(2)受地理区位和公路覆盖两方面因素影响,境内行政村接近中心性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分布模式;(3)高等级道路覆盖不足,未能形成完善的路网体系,极大限制村民的对外出行效率、出行范围,显著影响居民出行满意度,并阻碍地区农业机械化推广和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最后,结合路网通达性特征和居民出行需求,提出李集镇道路网络整治建议,研究结果对完善农村地区道路体系研究、指导新农村建设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村镇空间 路网通达性 生产生活 空间出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银杰 南灵
以西安市城市建设用地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990-2010年近20年的有关数据,利用建设用地扩展速度指数、扩展强度指数和扩展弹性系数,研究了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展变化特征;运用单因素法系统考察了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对建设用地扩展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建设用地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去20年里,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展经历了低速发展、稳定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影响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为非农业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展 特征 驱动因素 西安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薛东前
以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口扩散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是城市用地扩展的内在动力,外部推力是交通联系,中间力量是管理规划。从全国范围考察,西安市城市土地扩展速度不及全国平均水平,其耕地减少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所导致的郊区化、产业结构演进引起的功能替代和人口空间结构分异产生的用地调整。在城市土地扩展基本理论模式基础上,提出西安市以圈层式和飞地式扩展并重的基本理念,即今后相当时期,城市扩展在挖潜的前提下,应以圈层扩展和飞地式扩张并重,近期以前者为主,远期考虑以后者为主。指出西安市土地扩展的要素特征(包括要素建设、要素转移、功能形成、结构变化)和阶段划分。
关键词:
城市土地扩展 动力 模式 阶段 西安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高楠 马耀峰 李天顺 白凯
当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旅游产业会成为促进旅游目的地城市化发展的独立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互为背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文章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旅游产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建构了两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定量研究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以西安市为例,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2000~2009年西安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综合评价函数值呈现上升的趋势;耦合度经历了2000~2002年快速变化和2003~2009年缓慢变化两个阶段;耦
关键词:
耦合模型 旅游产业 城市化 西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恺
本文以通达性为度量,探索长江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网络建设与区域城镇体系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通过网络分析概括高速公路系统发展状态,以距离通达性度量节点城市间的沟通程度,以潜能通达性分析网络建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并通过多时间断面的比较分析,揭示2000-2015期间通达性空间演变历程。并且,在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比较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快速交通通达性空间发展与全球化背景下长三角巨型城市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变化,讨论了区域发展与高速公路网络建设之间的几个基本特征和作用关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原琳娜 李富佳 董锁成 刘鑫 马蓓蓓
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0—2013年西安市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对两大系统的耦合关系及耦合度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水平呈现在波动中下降的演变趋势,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演变趋势;西安市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二者协调性由低水平的经济滞后失调型发展为高水平的生态环境滞后协调型,并存在工业废气排量增加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等问题,因此,需加强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与监管,实施绿色考核制度,坚持绿色生活方式,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动力2个角度出发,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岩辉 杨晴青 李继园
医疗机构可达性是衡量医疗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指标,均衡的可达性水平是实现空间公正的基础。利用医疗机构、居住点POI数据以及腾讯点位数据,采用基于空间格网的最近设施点法分析,探索了西安市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空间可达性及空间公正格局。结果表明:西安市医疗可达性呈现“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其中,三级医院的15 min圈层分布于主城区;一、二级医院的可达性格局相似,30 min圈层覆盖率超过7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5 min圈层覆盖率达到71.02%,仅有2.04%的居住点未被覆盖。医疗资源空间公正形成了4类区域:综合医疗空间公正区范围覆盖90.88%的居住点,48.13%的城市空间;高等医疗资源空间非公正区主要位于城郊地带;基本医疗资源空间非公正区范围狭窄,仅于行政区交界处分布;整体医疗资源空间非公正区主要分布在西安市南部和东部的秦岭山区。
关键词:
医疗机构 可达性 空间公正 西安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璞周 卫海燕 杨芳
以西安市为例,对城市化水平与城市资源压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二者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与城市资源压力之间存在着极强的相关关系,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推进,其对城市资源产生的压力也逐渐增大,并提出了协调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缓解城市资源压力之间矛盾的几点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思锋 周华 张文学
本文根据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轨过程中,“新人”、“中人”、“老人”共存的国情,在界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需求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需求的9个主要参数,构建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需求的预测模型,并应用模型对西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需求进行了预测,以期探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需求的预测方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一曼 陈斌 孙平军 刘大千
运用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旅游发展水平指数和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分析浙江1996—2016年路网演化对旅游空间结构与组织的影响,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路网建设带来显著"时空压缩",城市可达性得到非均衡改善,空间结构围绕"四大都市区"轴带放射状演化。2)复杂路网效应下,旅游地域结构凸显"板块旅游"形态演变趋向,耦合于城市可达性时空轨迹。3)城市交通-旅游耦合协调性整体改善明显,除衢州、舟山外,其余城市耦合协调度均递升到高度耦合协调区间,且全域表现出杭甬"双核"圈层式辐射带动格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艳乐 祁春节 顾雨檬
[目的]新型城镇化引致都市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市农业发展倒逼新型城镇化协同高效推进;探究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的耦合互动关系,对加快推动两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06—2017年武汉市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测度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的耦合关系。[结果](1)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总体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耦合关系显著;(2)两者耦合度C值在0.490左右变化浮动,2008年和2013年耦合度出现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为0.475和0.500;(3)耦合协调度D值处在0.290~0.627,耦合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转变为初级协调阶段,且时序演变呈现出小幅波动性、差异性和阶段性特征。[结论]武汉市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程度处于不断完善中,时序特征变化明显。为此,武汉市应坚持贯彻实施"以人为本"及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以打造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升级版,强化政策扶持的支持力度以保障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叶昊 薛东前 宋永永 唐宇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文娱体验逐渐成为衡量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实际需求的重要指标。科学认知文娱体验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和尺度效应,是提高消费者文娱体验质量和促进文化娱乐业优化布局的迫切需求。论文基于美团评论数据和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以西安市酒吧为例,将体验分为物理体验和情感体验,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GWR)探究不同尺度上文娱体验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和尺度效应。结果表明:(1)西安市高体验水平的酒吧主要分布在莲湖区和碑林区;雁塔区的酒吧分布数量多,但其体验水平较低。(2)商户属性、交通条件、商业环境和区位优势共同影响文娱体验的空间分布,但在不同尺度上,其影响强度和作用范围具有差异性。(3)市域尺度上,消费单价对城市北部地区物理体验和情感体验的负向影响最显著;格网尺度上,店铺评分、评论人数和到酒店的距离对城市西南地区物理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正向影响最强。(4)文娱体验的影响因素存在尺度效应,评论人数、到商业区的距离以及到城市中心的距离对体验的作用尺度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文化娱乐业空间布局优化和消费者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成 冀萌竹 代蕊莲 陈静 沈悦
村镇建设用地扩展不可避免地挤压生态系统空间,打破系统内部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处理好村镇建设用地扩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论文在厘清村镇建设用地扩展与生态环境效应耦合协调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8—2018年重庆市荣昌区村镇建设用地扩展与生态环境效应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划分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研究发现:(1)村镇建设用地扩展与生态环境效应以人类活动为纽带而构成交互耦合体,解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为理解村镇建设中“发展”与“保护”这对矛盾体提供了通道。(2) 2008、2013、2018年荣昌区村镇建设用地扩展与生态环境效应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异格局。(3)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并结合同步发展模型将荣昌区村镇划分为保护与发展同步型、生态环境支持型、生态环境损耗型3种耦合协调类型。(4)针对各耦合协调类型提出差异化调控策略:保护与发展同步型村镇应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生态环境支持型村镇可以适量开发未利用地;生态环境损耗型村镇应改变生态环境效应滞后的现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昱 田伟腾 马文博
文章以中原城市群30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异系数法、发展水平评价模型、耦合度模型,借助ArcGIS平台,对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非均衡性、空间异质性及耦合关系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非均衡现象较为明显,两者呈现"中心—外围"特征;发展度以"包围势态"布局,且多属于滞后发展型和初级发展型;良好均衡型耦合关系表现为旗布星峙,蚌埠市、济源市、淮北市3个城市为均衡过度型和初级均衡型;协调度等级中,中级和初级呈点对称分布,其他等级呈散点分布。未来应坚持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地区开放度水平,实现乡村就地城镇化;完善人口导入和土地集约利用机制;调动社会民间资本,打造城镇化建设资金筹措平台,促使专项资金使用规范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