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48)
2023(11302)
2022(9737)
2021(8746)
2020(7605)
2019(17365)
2018(16744)
2017(32144)
2016(17455)
2015(19469)
2014(19455)
2013(19173)
2012(17748)
2011(16167)
2010(16047)
2009(15049)
2008(15074)
2007(13594)
2006(11667)
2005(10380)
作者
(53941)
(45438)
(45374)
(42943)
(28426)
(21982)
(20548)
(17944)
(16790)
(15782)
(15424)
(14800)
(14341)
(14338)
(14129)
(14082)
(13964)
(13434)
(13070)
(13040)
(11557)
(11033)
(10863)
(10402)
(10159)
(9933)
(9916)
(9892)
(9202)
(9104)
学科
(74161)
经济(74051)
管理(50302)
(48522)
(38550)
企业(38550)
方法(37489)
数学(33257)
数学方法(32991)
(23568)
贸易(23559)
(22778)
(20559)
(20457)
中国(17747)
(15495)
业经(15114)
(14836)
地方(13609)
农业(12880)
(12477)
财务(12457)
财务管理(12428)
企业财务(11688)
环境(11339)
(11319)
银行(11265)
(11054)
金融(11052)
技术(10925)
机构
大学(262120)
学院(260306)
(112795)
经济(110822)
管理(98365)
研究(88211)
理学(86297)
理学院(85329)
管理学(83957)
管理学院(83484)
中国(64473)
科学(55724)
(53339)
(52855)
(49905)
(45755)
业大(44519)
农业(42460)
研究所(42075)
财经(40722)
中心(40292)
(37507)
(37062)
经济学(36086)
经济学院(33156)
北京(32704)
(31417)
(31377)
师范(30927)
财经大学(30241)
基金
项目(179962)
科学(140429)
基金(132686)
研究(123420)
(118685)
国家(117753)
科学基金(99175)
社会(80922)
社会科(76893)
社会科学(76864)
基金项目(71204)
(69872)
自然(65699)
自然科(64232)
自然科学(64206)
自然科学基金(63130)
(59541)
教育(55815)
资助(53311)
编号(47266)
重点(41041)
(40144)
(38344)
(37877)
成果(36903)
科研(35899)
创新(35604)
计划(35045)
国家社会(34368)
教育部(33980)
期刊
(114400)
经济(114400)
研究(70428)
学报(48995)
(46475)
中国(43663)
科学(41647)
(38348)
大学(35709)
学学(34353)
管理(32003)
农业(31018)
(21368)
金融(21368)
经济研究(20474)
财经(20164)
业经(19656)
技术(18753)
(18275)
教育(17829)
(17318)
(17038)
问题(16994)
国际(15151)
商业(14206)
(13805)
技术经济(12945)
业大(12395)
科技(12142)
统计(12125)
共检索到365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旭  
本文基于2008-2021年我国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在分别测算批发业和零售业纯技术效率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路网密度对商贸流通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路网密度的增加显著提升了地区商贸流通效率;第二,路网密度与商贸流通效率之间存在关于市场一体化与商贸流通规模的中介效应,即路网密度的增加通过推动市场一体化和扩大商贸流通规模,提升地区商贸流通效率。最后,文章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交通与商贸物流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增加路网密度,提升商贸流通效率,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祁金祥  王娟  
我国商贸流通业经历了粗放阶段到现代化阶段的过程,实现了由过去追求"量"到现在逐渐追求"质"的转变。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中以物流运输成本、管理成本等多种成本支出构成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重要支出项,但商贸流通企业整体经营成本支出过多;物流运输效率有所改善,物流成本得以降低,但改善幅度较少;物流外包维持较高水平。降低物流成本能够显著增加生产端和消费端的效应,增加价值产出效率;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对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管理和控制物流成本对提高行业整体发展层次具有显著作用。为此,应当提高物流技术,推动物流运输技术创新,增强物流运输效率;优化物流配送模式,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建立联系紧密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优化产品流通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雪祺  
本文将商贸流通业效率分解为总效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研究人力资本集聚对商贸流通业效率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第一,人力资本集聚促进知识共享,提高我国商贸流通业总效率;第二,人力资本集聚的溢出效应,将提高商贸流通业的规模效率;第三,人力资本集聚将推动商贸流通业技术进步;第四,人力资本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将提高纯技术效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龚亚珍  关宝珠  代喆  张惠  
农用机井的迅猛发展使地下水灌溉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使地下水面临超采严重和水位下降的严峻形势。为了可持续地利用地下水资源,政府需采取必要措施。鉴于地下水使用中存在的外部效应,合理控制机井密度可能是值得政府考虑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现有文献对机井密度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仍缺乏实证分析。本研究以兰考县为案例研究区,结合有关部门的机井普查数据和研究小组搜集的农户调研数据,利用空间分析和计量模型分析,发现机井密度与地下水位之间具有显著的关系。具体而言,当某一机井100 m半径范围内的机井数目每增加一眼,该机井的水位显著下降约15 cm;机井密度对水位的边际影响随半径范围的扩大而下降。研究建议:政府在今后应采取有关措施控制机井密度,加强地下水取水许可证制度建设等配套措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颜冬梅  
商贸流通产业作为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在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助力下,有望成为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就商贸流通效率对消费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居民收入水平对居民消费数量表现出正面作用,而传统流通效率对居民消费数量影响不明显,居民收入水平和传统流通效率每提升1个单位,则居民消费数量提高0.9251和-0.0551个单位;2011-2018年,现代流通效率水平的上升、科研资金的投入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均能够推动居民消费数量增长,现代流通效率和居民收入每提高1个单位,居民消费数量就提高0.4392和0.1786个单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乔亮国  邢菁  
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将提高流通要素配置效率,推动城镇化发展。本文研究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会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相邻地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水平的提高,也会显著降低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表现出明显溢出效应。在作用机制方面,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会降低本地区交易成本,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上结论都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岳忠  王开芳  刘元铅  吴德军  陈宝泉  刘维国  王华田  
利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3种密度与4种定干高度对叶用银杏Gingobiloba枝梢生长量、叶片产量及叶片主要有效药用成分黄酮和内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密度与定干能明显改善林冠光照条件,促进枝条萌发和枝条生长,增加单株叶片数、叶面积和叶产量,在采叶园的经营初期,较大密度(60~40cm×20cm)仍能获得较高的叶片产量;叶片黄酮和内酯含量随定干高度的降低而增加;在不影响产叶量的前提下,定干高度宜适当降低,可采用离地30~50cm截干。表10参5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晶洁  
商贸流通业是第三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发展有助于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而实现高层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因此,对商贸流通业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本文通过构建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与我国三次产业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商贸流通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且其对经济的影响程度随着区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对商贸流通业内部产业结构进行完善,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效应水平的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霜  
我国商贸流通业通过外资的进入引入了竞争机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极大促进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外资进入我国商贸流通业的方式包括合资、委托管理、跨国并购及独资四种方式,其中并购和独资的比例将会逐渐增多。外资进入为国内市场带来了资金;提升了国内企业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加了就业机会;更新了国内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我国商贸流通企业海外投资并购的发展速度将会逐步超越外资进入中国商贸流通市场的速度,外资在中国的份额会被逐渐挤出市场,这种现象已成新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世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贸流通逐渐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区域商贸流通促进了一定范围内资本的流动,加速了区域内有利资源的彼此配合,对于完善区域内经济结构,改变产业组织形式,继而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较好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现代商贸流通业经济效应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现代商贸流通业具有的成本降低效应、就业促进效应、市场完善效应等经济效应,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知现代商贸流通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玮玮  
流通经济学认为,人力资本的空间集聚和结构优化对商贸流通发展有着内生影响,但基于中国数据的计量分析较为少见。本文结合人力资本密度的新内涵,以2009-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准,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考察人力资本密度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关联性,实证研究发现:第一,从全国层面来看,人力资本的空间密度及结构密度均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显著促进作用。第二,从东部地区来看,人力资本的空间密度和结构密度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系数均显著为正,且结构密度系数大于空间密度系数。第三,从中部地区来看,人力资本空间密度越大,越不利于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这一结论与全国层面显著不同;但人力资本的结构密度能够显著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第四,从西部地区来看,人力资本空间密度越大,越有利于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这与西部地区相对薄弱的人力资本存量有关;而人力资本结构密度的系数虽然为正,但是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宋晓琛  熊彩云  娄永峰  陈兴彬  孙世武  李彬  肖复明  
【目的】探讨陈山红心杉不同良种和初植密度对其幼龄期生长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旨在为红心杉良种的初植密度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5年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白云山林场营造的红心杉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连续5年树高、胸径等调查数据,分析2个陈山红心杉种子园良种(1代良种和1.5代良种)和4个初植密度(1 667、3 333、5 000、6 666株/hm~2)控制下的早期生长动态效应。【结果】1)造林初期,不同初植密度对树高和胸径生长差异不显著,但造林6 a,低初植密度(1 667株/hm~2)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显著高于其他3个密度,且低初植密度对1.5代良种影响大于1代良种;2)6年生红心杉早期生长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各密度林分间红心杉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差异达极显著,而良种效应未达显著水平,但林龄越大,良种对红心杉树高、胸径生长的正效应越明显,如造林6 a,低、中密度林分(1 667、3 333、5 000株/hm~2)1.5代良种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高于1代良种,但高密度林分(6 666株/hm~2)则相反;3)红心杉2个良种密度较大的林分(6 666株/hm~2)多为小径级林木,中密度林分(3 333株/hm~2和5 000株/hm~2)多为中径阶林木,大径阶林木则集中在低密度林分(1 667株/hm~2),造林密度越低,大径级林木株数越多,1代和1.5代良种大径级DBH> 11 cm,单株出现频率分别达22.22%和23.33%。【结论】1)初植密度1 667株/hm~2有利于红心杉良种早期生长,且适合大径材培育;2)低、中密度种植对陈山红心杉1.5代种子园良种生长优势更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左燕  李歆  
本文基于1997-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P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就业效应。首先通过脉冲响应方法分析了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各产业就业间的动态关系,其次通过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各产业就业的解释贡献度。本文研究表明,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就业效应,其显著促进了第一、二、三产业就业的增加。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对各产业就业的促进作用呈递增趋势,且对第二产业就业的促进作用最大,第三产业就业其次,对第一产业就业的促进作用最小。方差分解分析表明,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各产业就业的解释贡献度同样呈递增趋势,且对第三产业就业的解释贡献度最大,第二产业其次,对第一产业最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雁翔  
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Moran’I指数法对商贸流通产业融合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融合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产业融合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集聚水平存在上升的过程,东部地区的空间集聚水平最高,西部次之,中部偏低。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商贸流通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本地经济效应,同时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特征。文章提出要强化各行业间的经济关系,增强产业融合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要完善区域商贸流通环境,为产业融合的推进提供基础支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艳梅  
随着国内商贸流通业态的不断转型,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高,商贸流通业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贡献力度、对区域的经济辐射作用以及对上游制造业等行业的控制力度也越来越高。在我国商贸流通业不断发挥其优势及作用的同时,商贸流通业FDI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选用2003-2012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商贸流通业FDI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渗透效应。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业FDI对本土制造业的渗透效应表现为溢出和挤出两个方面。虽然商贸流通业FDI的进入总体上对本土制造业产生了纵向挤出效应,但内外资商贸流通企业技术差距的存在和本土制造企业对经验吸收能力的提高对FDI的纵向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