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3)
- 2023(875)
- 2022(822)
- 2021(736)
- 2020(650)
- 2019(1484)
- 2018(1383)
- 2017(3215)
- 2016(1716)
- 2015(1859)
- 2014(1744)
- 2013(1944)
- 2012(1708)
- 2011(1458)
- 2010(1395)
- 2009(1440)
- 2008(1515)
- 2007(1349)
- 2006(1367)
- 2005(1314)
- 学科
- 税(21497)
- 税收(20076)
- 收(19913)
- 财(6488)
- 管理(4806)
- 业(4550)
- 财政(3805)
- 济(3758)
- 经济(3753)
- 企(3736)
- 企业(3736)
- 政(3282)
- 收入(2842)
- 务(2470)
- 财务(2470)
- 财务管理(2470)
- 企业财务(2338)
- 法(1912)
- 出(1756)
- 税法(1687)
- 和(1448)
- 支出(1435)
- 农(1413)
- 财政收入(1329)
- 方法(1187)
- 数学(1103)
- 数学方法(1099)
- 分配(1098)
- 中国(1028)
- 制(986)
- 机构
- 学院(20281)
- 大学(19606)
- 财(11774)
- 税(10709)
- 务(8627)
- 税务(8289)
- 济(8228)
- 经济(8096)
- 财经(7423)
- 经(6623)
- 管理(6321)
- 研究(6113)
- 局(5947)
- 财经大学(5315)
- 理学(5279)
- 理学院(5242)
- 管理学(5213)
- 中国(5193)
- 管理学院(5177)
- 财政(5109)
- 家(4948)
- 政(4861)
- 国家(4833)
- 税务局(4677)
- 国家税务(4174)
- 省(4062)
- 江(3822)
- 京(3731)
- 科学(3426)
- 所(3335)
共检索到38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安卓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是黄仁宇先生的佳作。黄仁宇先生是对明代财政政策作出全面说明的第一人,对许多新发现的细节性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历史性透视。全书共八章,约33万字,全面探讨了明代财政组织与通行的做法、主要的财政税收情况、财政管理、盐的专卖等问题。这本书正像《万历十五年》中所写的"历史上一部
关键词:
税收代理人 十六世纪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刚 周俊琪
本文从法解释的角度对刘剑文、熊伟二学者在《税法基础理论》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将《宪法》第五十六条确定为税收法定主义宪法渊源的观点进行了反驳,认为,只有正视税收法定主义在我国《宪法》中的缺失,以及由此在实践中造成的问题,并探求解决之道,才能为税收法定主义在我国《宪法》中的确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税收法定主义 《宪法》 法解释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谢旭人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不仅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也提出了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侯卓 吴东蔚
现行《税收征管法》未能妥当区分税收核定规则与税基调整规则,使本属于后者的明显偏低条款被误置于前者项下,在降低税务机关证明难度的同时,却使纳税人承担了额外协力义务。司法机关亦混淆了两类规则,未能给纳税人提供充分救济。两类规则在基本性质、调整方法和法律后果方面存在区别,其根源是纳税人履行协力义务的情况不同。为改进征管实践,建议税务机关在适用税基调整规则时提高证明标准、减轻纳税人不当承担的协力义务,司法机关则应破除对税收规范性文件的依赖,强化税基调整的司法审查。根本性的治理之道则是修改《税收征管法》的相关条款,使明显偏低条款回归税基调整规则,进而构建明确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有为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职责功能的调整、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加速,标志着我国改革进入到更全面、更深刻的崭新阶段。在新形势下,各职能部门面临着如何转换职能的问题。就国家税收工作而言,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市场经济规律,引导市场更有效调节经济,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变市场的自发作用为国家对市场的自觉利用,是税收职能调整的大方向问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怡 余向荣
现代税收起源于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与现代议会政治的形成联系在一起的。具体地说,一方面文艺复兴运动使人的价值重新被“发现”,公民意识逐渐萌生;另一方面私人财产权开始得到承认。在此基础上,随着王室开支和战争费用的增加,国王要求增加赋税、支配更多的经济资源,但是支出规模增长如此之快以致拥有财产而负有纳税义务的新贵族和新地主不得不进行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潘明星
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潘明星一税收中性作为一种思想,虽可追溯到十八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杰出代表亚当·斯密关于国家不干预经济,让"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观点,但税收中性作为一种原则提出,则与现代税收效率原则密不可分。近代西方税收理论认为,税收的经济效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元伟
税收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在社会治理中居于基础治理的层面。准确把握税收的本质及其活动规律,是我们完善税收治理体系、提高税收治理水平的重要保障。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税收本质的认识分歧、税收研究的结构失衡、税收理论的创新不足、税收分析的应用欠缺等,直接影响着税收实践的顺利进行。因此,从哲学感知、范畴结构、认识方法、历史逻辑、基础理论、学科交叉等多个方面,对税收认知的整体框架进行科学的再梳理,推进税收学框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是当今提高税收研究水平的重要路径。本文试图从税收产生的历史逻辑入手,通过对历史变迁中税收现象的特征抽象,描述税收的本质内容;从税收影响的效应范围入手,通过对税收属性的演绎和归纳,描述税收学的研究范畴及范围;从税收研究的方法关系入手,通过对现有税收认知的逐层类推和因果分解,描述税收研究方法的层递适用;从税收实践的求解主题入手,通过对税收理论与税收实践的结合错配分析,描述税收实践的理论渴望和目标追求;从税收认知的科学路径入手,通过对税收学科框架体系的完善及重构,描述税收学整体的框架形态和内恰实质。最终,本研究旨在为我们开展税收研究和税收实践提供必要的哲学基础、理论基础、历史基础和认知基础,以推动税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水平的提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馨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目前政府工作的重心之一。税收是政府的基本收入手段,对于民生产生重大影响。笔者认为,长期以来,存在于我国的是"筹资税收",这是不利于民生的税收模式,目前已经到了转向"民生税收"模式的时候了。本文对计划型"筹资税收"模式、转轨型"筹资税收"模式和市场型"民生税收"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要从转变根本理念的角度思考"民生税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J·A·米尔利斯 江旭东
最优税收与信息J·A·米尔利斯在本次演讲中,我们来讨论最优税收的一些关键问题,其中有些属于老题目,而有些则属较为前沿的新课题。最优税收理论产生的确切原因是,每个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都是有限的;但同时,我们也会涉及其它的一些信息问题。我们尤其会探讨实施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书明
市场经济社会中政府的最主要职责是规范和保护市场的有序和有效运行,税收作为政府实现其职责的工具,实现交换公平和竞争公平是其最重要的职能。因此,在税收领域,公平应视为高于平等和效率的最重要的原则。换言之,公平至上应是市场经济税收的基本原则。然而,税收公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