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31)
- 2023(14481)
- 2022(12064)
- 2021(10981)
- 2020(8904)
- 2019(20072)
- 2018(19584)
- 2017(37275)
- 2016(19817)
- 2015(22266)
- 2014(22199)
- 2013(21906)
- 2012(20469)
- 2011(18756)
- 2010(19081)
- 2009(18060)
- 2008(17485)
- 2007(16081)
- 2006(14279)
- 2005(12485)
- 学科
- 济(100585)
- 经济(100504)
- 管理(52734)
- 业(50199)
- 企(36869)
- 企业(36869)
- 方法(35297)
- 农(33970)
- 数学(30792)
- 数学方法(30526)
- 中国(26061)
- 地方(25550)
- 业经(22634)
- 农业(22535)
- 财(20785)
- 学(18416)
- 制(17162)
- 贸(15505)
- 贸易(15496)
- 易(14963)
- 地方经济(14555)
- 融(13800)
- 金融(13797)
- 银(13770)
- 银行(13749)
- 环境(13644)
- 和(13279)
- 发(13264)
- 行(13184)
- 理论(12609)
- 机构
- 学院(289520)
- 大学(284464)
- 济(126444)
- 经济(123737)
- 管理(105948)
- 研究(100042)
- 理学(90344)
- 理学院(89279)
- 管理学(87712)
- 管理学院(87155)
- 中国(75733)
- 科学(58995)
- 京(58704)
- 财(56531)
- 农(50303)
- 所(49991)
- 中心(46656)
- 江(45297)
- 研究所(45012)
- 财经(44370)
- 业大(41209)
- 经济学(40087)
- 经(40027)
- 范(39353)
- 师范(39019)
- 农业(38382)
- 北京(36739)
- 经济学院(35928)
- 州(35882)
- 院(35519)
- 基金
- 项目(186364)
- 科学(146070)
- 研究(141906)
- 基金(132463)
- 家(113793)
- 国家(112754)
- 科学基金(96075)
- 社会(91488)
- 社会科(86335)
- 社会科学(86311)
- 省(74834)
- 基金项目(69676)
- 教育(64943)
- 划(61475)
- 编号(59614)
- 自然(57605)
- 自然科(56212)
- 自然科学(56194)
- 自然科学基金(55141)
- 资助(52483)
- 成果(49058)
- 发(43054)
- 重点(42310)
- 课题(41611)
- 部(40862)
- 创(38799)
- 国家社会(37705)
- 性(36203)
- 创新(36165)
- 发展(35411)
- 期刊
- 济(153695)
- 经济(153695)
- 研究(87514)
- 中国(59468)
- 农(51084)
- 财(43792)
- 学报(42074)
- 科学(39510)
- 管理(37687)
- 农业(33550)
- 大学(32442)
- 教育(32393)
- 学学(30519)
- 融(28232)
- 金融(28232)
- 业经(26816)
- 技术(26147)
- 经济研究(24693)
- 财经(22263)
- 问题(19736)
- 经(19382)
- 业(15494)
- 技术经济(15462)
- 贸(14611)
- 版(14536)
- 商业(14093)
- 统计(13853)
- 图书(13545)
- 世界(13425)
- 经济问题(13083)
共检索到442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思悦 申明锐 罗震东
以旅游业为导向的乡村振兴活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异化现象让学界逐渐意识到政府主导、资本驱动的乡村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基于经济地理学中的路径依赖理论,构建乡村发展演化的解释模型。以乡村旅游业中率先崛起的南京市江宁区石塘村为例,分析典型旅游型乡村的发展演化历程与路径依赖形成机制。发现自我强化机制的存在,使得石塘村的建设模式出现认知锁定、经济锁定和治理锁定。多重锁定之间交叉重叠、相互增强,最终导致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不可持续。乡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和资本的介入固然重要,但路径突破的根本在于乡村善治与社区精神的重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思悦 申明锐 罗震东
以旅游业为导向的乡村振兴活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异化现象让学界逐渐意识到政府主导、资本驱动的乡村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基于经济地理学中的路径依赖理论,构建乡村发展演化的解释模型。以乡村旅游业中率先崛起的南京市江宁区石塘村为例,分析典型旅游型乡村的发展演化历程与路径依赖形成机制。发现自我强化机制的存在,使得石塘村的建设模式出现认知锁定、经济锁定和治理锁定。多重锁定之间交叉重叠、相互增强,最终导致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不可持续。乡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和资本的介入固然重要,但路径突破的根本在于乡村善治与社区精神的重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允春 席艳荣 李微微
新经济地理学具有很强的区域分析能力,将其应用于临空经济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研究对象、区域空间的初始状态、市场结构、区域的贸易自由度角度阐述了用新经济地理学分析临空经济成因的适用性,并应用新经济地理学的FE模型分析临空经济的形成机理,最后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及启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我国服务业工资差异研究"课题组 张军
利用200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服务业的汇总数据和2007年的城市数据,我们对影响服务业产业集聚及工资差异的因素作了初步考察,特别关注代表地区市场容量以及与市场接近程度的城市市场潜能带来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市场潜能高1%的城市,其服务业集聚程度高0.2%左右,且市场潜能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则不显著。而在市场潜能高1%的城市中,服务业的工资水平平均高0.181%,且这种影响在西部地区最大,东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不明显。市场潜能对服务业影响在地区间的差异可能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城市体系以及地理位置的不同有关。本文还分析了城市层面的其他特征对服务业的影响。
关键词:
市场潜能 产业集聚 工资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灿 曾刚
基于Web of Science中1982—2016年经济地理学领域产业集群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 V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回顾,系统梳理了产业集群研究的理论脉络、热点领域、知识基础,明晰了学术争议和研究前沿,旨在为国内产业集群理论创新寻求突破口。结果表明:(1)研究热点集中于集群创新和集群网络、集群和区域发展、集群演化;(2)研究内容逐步从关注经济活动的地理集聚,转变为多维邻近、路径依赖视角下的集群创新和集群演化,再深化至探究不同空间尺度网络对集群知识流动和集群创新的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忠
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对当今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带来较大冲击的"新经济地理学"产生的背景、研究视角和方法等问题。认为经济区位论、传统经济地理学、新国际贸易理论和产业组织论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发展是新经济地理学产生的基础;收入递增带来的规模经济、运输费用、生产要素的不可移动性、历史发展的偶然性、路径依赖等相互作用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视角;集聚力和分散力的相互关系是研究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规模经济 集聚力 分散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杰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地域开发功能和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经济地理学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文章在归纳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有关区域发展领域新指向的基础上,剖析了经济地理学发展现状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进而提出并论述了未来我国经济地理学研究的若干新命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志高 尹贻梅
近年来,演化分析方法在西方经济地理学界,尤其是欧洲日益受到重视,这可能是因为演化思想为分析产业空间集中的出现和经济的空间差异提供了有益的模型和解释。一些经济学家虽然分析了产业创新和技术变化演化,但却忽视了其空间特性,这正是经济地理学者所关注的领域。经济地理学吸收演化经济学的有关养料后,分析了这些空间特性对企业竞争力和学习能力的影响,并富有成效地将本地生产系统、根植性和区域学习过程等与演化思想结合起来,用演化思想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现象及规律,试图在经济地理学中全面引入演化思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胁田武光 ,沈象仁,张豪禧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现代国外地理学界对经济地理学性质和方法的看法,但个别提法值得商榷,供大家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兆量
研究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任务。反映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按照经典的办法,可以用实物劳动生产率,如每个职工每年或每日、每时生产所得的粮食或钢、汽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提供粮食9~17万斤,肉6千到1万3千斤(不包括禽类)。印度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平均提供粮食1,700斤,肉8斤,对比十分明显。实物劳动生产率的缺点是不同的产品不能相加,无法反映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综合水平。要反映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必须借助货币指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建万 袁丽 陶锋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纳入环境管制因素考察FDI区位选择因素,结果表明:在不考虑聚集经济情况下,"污染避难所"现象在我国一定程度上成立,考虑集聚经济,外商投资与环境管制关系则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降低环境标准并不是最佳选择,而需注重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人力资本和本地FDI集聚效应以吸引更多外资进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艳军 汤爽爽 吴康 林李月 黄耿志 刘涛 戚伟 魏冶
人口问题是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新时期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中国人口研究主要包括人口空间分布、人口迁移及流动网络、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劳动力及人力资本集疏、人口收缩以及城市与区域人口发展等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梳理各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逻辑关系,形成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人口研究的逻辑框架。在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人口规模即将达峰、人口流动规模依然庞大以及人口空间格局不断变化等背景下,进一步探讨了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人口研究的未来趋向,对重点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并从强化理论探讨与重大问题研究、深化新数据和技术方法应用、拓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开展国际比较与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人口研究的未来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志高 张薇
产业结构演替是传统的研究话题之一,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分别探讨了产业结构及其内生技术动力。但影响产业结构演替的要素众多,并随研究区域、行业及产业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深的历史根植性。1990年代发展起来的演化经济地理学为更好地理解推动产业结构变化的要素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但研究转型国家产业结构演替时,需要对起源于欧美的演化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进行修正。文章首先梳理了产业结构分析框架及演化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研究,并在评述其发展背景和研究特色的基础上,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结合中国发展特点,讨论了现有的产业结构演替研究在中国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宗会明 周素红 闫小培
随着全球生产网络和现代物流研究的兴起,物流对于提升地区和企业的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现阶段的物流研究主要集中于管理学和交通地理学2个学科。管理学侧重于研究物流组织和企业物流效率的提高,缺乏整体和空间的视角,而交通地理学则侧重于以货物流通为代表的传统物流研究,对于现代供应链及物流组织研究不够,二者各有研究优势和不足。经济地理学对物流活动的研究经历了传统物流活动研究、物流活动被遗忘、物流研究的被重新认识和发现3个阶段。在当今经济地理学"社会、制度、文化转向"背景下,经济地理学将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物流网络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代物流活动的相关研究,主要是由交通地理学者借鉴经济地理学理论对物流活动进行的研究,及经济地理学者对生产领域研究时对物流活动不经意的涉及,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全球生产网络下现代物流的性质和作用,现代物流组织结构研究,现代物流活动的空间表现及发展动力机制4个领域,总体而言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最后,文章提出了对当代中国经济地理学对物流活动研究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物流活动 经济地理学 全球生产网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文雯 金祥荣 朱希伟
本文在新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结合1999—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年鉴数据,运用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的计量方法,研究了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对我国213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8个制造业行业企业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集聚效应对于不同行业企业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大城市拥有更强的集聚效应;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中小城市拥有更强的集聚效应。选择效应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推动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能提高企业效率;减少政府行政干预,加快市场化进程,则能发挥城市中市场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