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93)
- 2023(9301)
- 2022(7445)
- 2021(7037)
- 2020(5454)
- 2019(11898)
- 2018(11283)
- 2017(21658)
- 2016(11099)
- 2015(12132)
- 2014(11408)
- 2013(10697)
- 2012(9420)
- 2011(8311)
- 2010(8344)
- 2009(8297)
- 2008(7191)
- 2007(6458)
- 2006(5969)
- 2005(5621)
- 学科
- 济(38850)
- 经济(38812)
- 银(33058)
- 银行(32913)
- 行(31377)
- 管理(29743)
- 业(29670)
- 融(29411)
- 金融(29409)
- 企(27416)
- 企业(27416)
- 制(19442)
- 中国(19173)
- 业经(13878)
- 方法(12984)
- 财(12500)
- 农(11940)
- 中国金融(11736)
- 业务(11518)
- 度(11331)
- 制度(11329)
- 数学(11124)
- 数学方法(11001)
- 地方(10792)
- 银行制(10040)
- 体(9268)
- 务(8835)
- 财务(8812)
- 财务管理(8799)
- 农业(8526)
- 机构
- 学院(140903)
- 大学(135705)
- 济(57904)
- 经济(56552)
- 管理(51680)
- 中国(48473)
- 研究(44190)
- 理学(43317)
- 理学院(42851)
- 管理学(42064)
- 管理学院(41820)
- 财(30969)
- 银(29822)
- 银行(28715)
- 京(27046)
- 行(26775)
- 中心(24402)
- 科学(24299)
- 财经(23905)
- 融(21903)
- 江(21759)
- 经(21659)
- 农(21656)
- 金融(21498)
- 所(20732)
- 经济学(19013)
- 州(18940)
- 人民(18727)
- 研究所(18595)
- 财经大学(17931)
- 基金
- 项目(91237)
- 科学(72184)
- 研究(70575)
- 基金(65481)
- 家(55330)
- 国家(54802)
- 科学基金(48049)
- 社会(45729)
- 社会科(43489)
- 社会科学(43478)
- 省(37713)
- 基金项目(33949)
- 教育(32416)
- 划(29905)
- 编号(29769)
- 自然(28678)
- 自然科(28050)
- 自然科学(28046)
- 自然科学基金(27540)
- 资助(26013)
- 成果(23683)
- 重点(21027)
- 发(20909)
- 课题(20797)
- 创(20789)
- 创新(19305)
- 部(19199)
- 性(19002)
- 国家社会(18867)
- 项目编号(18764)
共检索到230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向东 杨栋
本文在新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下推演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的国家效用函数。尽管国家有强烈的动机处理既有金融风险,但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有着独特的演进逻辑:国有银行产权存在的原因更主要的在于居民部门缺乏信用。国有商业银行与私营商业银行并不存在先验的优劣之分,缺乏权力制约的商业银行未必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据此本文得出结论,国有商业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居民部门信用水平。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 国家效用函数 居民信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永臻
主要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业出现的集中和规模扩张演变趋势对我国国有银行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核心是银行产业组织效率的提升 ,国有银行体制转轨的路径选择应该是股权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改革和放开行业管制的市场结构改革并重的综合改革。当前银行业应该全面对内资 (特别是民间投资者 )开放 ,对外资的开放须循序渐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杰
本文旨在揭示国有银行呆账的特殊内涵及其理论意义。作者首先通过一个简单的厂商均衡模型,在呆账与渐进转轨之间建立起某种逻辑联系,结果表明,国有银行的大部分呆账导因于为支持渐进转轨而进行的信贷剩余转移。随后,在一个国有银行的信贷均衡模型中,对国有银行信贷行为所遵循的“长边规则”(借方规则)及其后果作了初步解释。最后,基于双重呆账模型,揭示了国有银行呆账的两种形式(政策性呆账和商业性呆账)及其相互关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曹啸
基于一个国有银行选择贷款项目的博弈模型,本文对国有银行的改革路径———注资、剥离不良资产以及股改上市———进行了分析,指出注资和剥离不良资产是国有银行进一步改革的前提条件,而改革成败的关键则在于股改上市能否改变国有银行的项目选择行为模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新平
从已经完成改制上市的国有银行所走的路径来看,它们所遵循的基本上是“财务重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海外上市”的模式,如果所有国有银行的未来改革之路都按照这一路线图来进行,恐怕会遇到将“全部鸡蛋都装在同一篮子”所面临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再次对国有银行改革过程中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仔细的梳理与分析,切实贯彻“一行一策”的战略,力戒所有银行改革走“千篇一律”的路子给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的不确定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杰
经过长期的制度变革,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形成自身的独特面目,这对主流的金融理论构成不小的挑战。本文试图借助国有银行改革过程对相关机理进行初步梳理。本文发现,基于财政下降条件下谋求改革与增长的特殊背景,中国金融改革从一开始就导入了金融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路径",其中的关键是国家针对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不得不做出的风险承诺,由此决定了国有银行改革本身所具有的"有控制市场化"和"有限市场化"的性质。有趣的是,面对国有银行体系所表现出的理论异象和成功实践,主流理论竟然得出它是一种"失败且有效"的金融体系的结论。本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杰
经过长期的制度变革,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形成自身的独特面目,这对主流的金融理论构成不小的挑战。本文试图借助国有银行改革过程对相关机理进行初步梳理。本文发现,基于财政下降条件下谋求改革与增长的特殊背景,中国金融改革从一开始就导入了金融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路径",其中的关键是国家针对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不得不做出的风险承诺,由此决定了国有银行改革本身所具有的"有控制市场化"和"有限市场化"的性质。有趣的是,面对国有银行体系所表现出的理论异象和成功实践,主流理论竟然得出它是一种"失败且有效"的金融体系的结论。本文认为,国有银行体系在大国经济崛起中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确认这种优势并进一步探究其制度内涵和金融绩效,对于拓展和丰富现代金融分析的视野和结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夏德仁
目前,学术界对于银行不良债权问题的研究基本是沿着两条线索进行的。大部分学者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论述企业的不良债权问题。这些论述的基本目的是要缓解企业债务负担,提高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而涉及银行部门的风险问题则比较少。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看,这些学者强调综合治理,不仅国家财政应当出资解决,而且国家银行也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另外有一些学者的论述是从银行的角度来分析不良债权对银行经营的影响,认为越来越多的不良债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余学斌
与市场经济国家中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技术性原因不同,转轨时期中国国有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注:本文均指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则是因制度性的信用风险而产生。公有产权制度所隐含的政府担保衍生出社会成本—收益和个人成本—收益关系的歧异,国有银行的信用风险和不良贷款也因此而产生。主流中国经济学家将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看成是制度转轨的函数,即从制度经济学而不是从一般性市场经济制度下的非对称信息探讨转轨时期的不良贷款问题。基于政府在中国转轨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本文从政府补贴转轨成本的菜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超 陈婕
中国经济的顺利转轨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的金融控制能力。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过程中,承担着“准财政职能”和商业经营职能,经营目标多元化,客观上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的“预算软约束”和信号混乱。股份制改造成为国有银行改革的突破口,成为退出“锁定”的外在力量。目前,股份制改造和改进公司治理结构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汇金公司如何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二是上市地的选择问题;三是股权多元化与引入战略投资者。
关键词:
国有银行 股份制改造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乔桂明 卜亚
文章对我国国有银行30年来的改革历程、各阶段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性的论述,并对在当今全球性金融动荡背景下深化中国国有银行改革和提升国有银行竞争力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战略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国有银行 渐进改革 专业银行 商业银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鑫
中国和俄罗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与过渡方式和路径,由此带来了不同的结果。这表明,制度变迁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是要明确改革的最终目的,在比较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逐步推进。改革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能否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目标和适合的过渡方式,更重要的还在于防止经济转轨带来的人民收入下降以及社会的剧烈动荡。
关键词:
中俄经济转轨 市场经济 检验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