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22)
- 2023(13284)
- 2022(11373)
- 2021(10756)
- 2020(8831)
- 2019(19901)
- 2018(19463)
- 2017(37430)
- 2016(20089)
- 2015(22293)
- 2014(22101)
- 2013(21666)
- 2012(20487)
- 2011(18396)
- 2010(18743)
- 2009(17621)
- 2008(17652)
- 2007(16668)
- 2006(14595)
- 2005(12841)
- 学科
- 济(79802)
- 经济(79621)
- 业(63308)
- 管理(62029)
- 企(51303)
- 企业(51303)
- 方法(33787)
- 农(28333)
- 数学(27743)
- 数学方法(27386)
- 中国(24195)
- 财(22428)
- 业经(20555)
- 农业(19027)
- 技术(18843)
- 地方(17271)
- 制(16982)
- 贸(15672)
- 贸易(15664)
- 学(15384)
- 易(15223)
- 理论(14829)
- 和(14097)
- 策(13871)
- 银(13796)
- 银行(13772)
- 行(13155)
- 技术管理(12820)
- 务(12795)
- 财务(12732)
- 机构
- 学院(285270)
- 大学(282647)
- 济(119229)
- 经济(116602)
- 管理(111723)
- 研究(95539)
- 理学(95502)
- 理学院(94466)
- 管理学(92964)
- 管理学院(92398)
- 中国(73200)
- 京(58417)
- 财(57802)
- 科学(56050)
- 所(47409)
- 农(46034)
- 江(45485)
- 中心(45057)
- 财经(44303)
- 研究所(42485)
- 经(39940)
- 业大(39799)
- 范(38401)
- 师范(38103)
- 北京(37077)
- 州(35830)
- 经济学(35823)
- 农业(35736)
- 院(34346)
- 财经大学(32362)
- 基金
- 项目(184319)
- 科学(146472)
- 研究(141206)
- 基金(131815)
- 家(113039)
- 国家(111960)
- 科学基金(96651)
- 社会(90804)
- 社会科(85029)
- 社会科学(85003)
- 省(74076)
- 基金项目(69264)
- 教育(65593)
- 划(61500)
- 自然(59506)
- 编号(59074)
- 自然科(58130)
- 自然科学(58113)
- 自然科学基金(57129)
- 资助(52249)
- 成果(49499)
- 创(43102)
- 课题(41544)
- 重点(41385)
- 发(41016)
- 部(40947)
- 创新(39395)
- 国家社会(36481)
- 性(36055)
- 项目编号(35815)
共检索到436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左停 赵梦媛 金菁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制度,其在缩小收入差距、保护人力资本、降低社会风险和保障基本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反贫困作用。当前农村扶贫阶段中,贫困人口的社会生理性致贫因素增强,因此要求包括社会保障、社会权利救济在内的社会保护式扶贫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相应,社会保障既被列为反贫困的重要目标,也被列为反贫困的主要路径,在中国农村减贫发展进程中的嵌入程度逐渐加深。为了减少因制度不一造成的缝隙和叠加问题,让扶贫与低保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衔接十分必要;另一方面多领域、多主体的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苏小燕
乡村旅游发展能够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的就业机遇,社区参与能够提高乡村居民整体的社会保障水平,这为吉登斯所倡导的"第三条道路"社会保障思想提供了现实依据,也为乡村旅游实现精准扶贫效果提供了创新路径。洛阳栾川重渡沟村的社会保障在乡村旅游的影响下经历了3个阶段,1999年前未发展乡村旅游时受国家干预主义影响较大,1999—2004年乡村旅游发展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的影响,而2004年至今的实践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的融合,实现了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权利与责任的相对均衡,实践中已初步实现了以就业保障为基础、以养老保障及最低生活保障等为内容的乡村社会保障的全面提高。研究表明,西方背景下形成的国家干预主义及经济自由主义在中国乡村市场经济实践中有着不同的诠释及呈现方式,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关键是社区力量的觉醒及培育,其创新路径是实现"以旅游换保障",即实现乡村旅游经济功能向社会功能的转变。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精准扶贫 社会保障 洛阳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苏小燕
乡村旅游发展能够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的就业机遇,社区参与能够提高乡村居民整体的社会保障水平,这为吉登斯所倡导的"第三条道路"社会保障思想提供了现实依据,也为乡村旅游实现精准扶贫效果提供了创新路径。洛阳栾川重渡沟村的社会保障在乡村旅游的影响下经历了3个阶段,1999年前未发展乡村旅游时受国家干预主义影响较大,1999—2004年乡村旅游发展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的影响,而2004年至今的实践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的融合,实现了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权利与责任的相对均衡,实践中已初步实现了以就业保障为基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精准扶贫 社会保障 洛阳市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易志高 柏淑嫄 孔悦欣
本文以2013—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能显著提高企业创新绩效。通过机制检验发现,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能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四种渠道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就企业扶贫方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产业扶贫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最强,教育扶贫次之。本研究能够为企业在后扶贫时代制定扶贫策略和创新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企业创新 扶贫方式 融资约束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潘朝阳 林辉 刘淑芳
精准扶贫是党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战略举措。精准扶贫强调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三精准"治贫方式,包含"物扶"和"人扶"两个层次的内涵(1)。职业教育作为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主导的教育类型,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服务最贴近、贡献最直接,对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帮助最为快捷和有效,是"人扶"的有效途径。广东省电子商务技师学院以"立足供销,服务三农,做政府精准扶贫好帮手"为理念,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郑寿明 吴滋兴 张茂林 蒋立南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我国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部署。研究、探索、创新扶贫金融模式,对摆脱贫困具有重大意义。贫困农户不具备信贷准入条件、现有金融产品不适合金融扶贫、缺少金融扶贫的合作推广平台是当前金融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在分析我国金融扶贫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金融扶贫平台的设想,并以福建屏南县小额信贷促进会为案例,分析平台在对接金融机构与贫困户、导入政府财政扶贫资金等外部资源、向贫困户提供"批发性"贷款等方面的作用,建立精准、高效、稳定、可持续的新型扶贫金融机制体制,从根本性上突破扶贫金融发展的固有瓶颈。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召华 王昕 罗宇溪
利用我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热量贫困线探讨社会保障"扶贫"与"防贫"的区域及个体瞄准效果。总体来看,无论农村地区还是城市地区,社会保障均有显著的"扶贫"与"防贫"效应,但对城市地区的作用效果较大,表明社会保障区域瞄准存在错位。当期食物支出和贫困脆弱性分位数回归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城乡差异及"扶贫"与"防贫"区域瞄准效果的错位。从不同贫困程度个体回归结果来看,社会保障"扶贫"效果城乡差异不大;"防贫"效果在城市地区社会保障对象的定位比较准确,而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对象的定位存在一定的错位。
关键词:
社会保障 贫困脆弱性 减贫效应 城乡差异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龙耀 于一
金融扶贫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取决于其能否兼顾社会目标和财务目标。论文在对扶贫再贷款政策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政策运行的理论机理,探讨了"双限"政策对法人金融机构实现社会目标与财务目标"双重目标"的影响,并提出了灵活扶贫再贷款利率定价模式、创新政策竞价使用机制、扩大政策传导覆盖面以及完善再贷款资金投向的相关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华晶 王祖祺 陈建成
新时代扶贫工作需要满足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等新的发展诉求。精准扶贫需体现社会创新效果,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深化现代化治理和社会自治以及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当前,精准扶贫工作面临包括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等困难和挑战。为此,精准扶贫政策应进一步关注4个环节:注重区分收入贫困还是机会贫困;重点构建多元主体帮扶机制;处理好产业扶贫过程中市场选择与政府支持之间的关系;脱贫考核应体现兼顾数量和质量的二元属性。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绿色创业 社会创新 产业扶贫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公丕明 公丕宏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其中,针对完全或是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社会保障来实现兜底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关参与主体基于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整合联动,通过资金筹集、精准识别、保障发放与监督管理等途径保障目标人群的基本生活。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中发挥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用,需要继续完善农村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优化社会保障兜底扶贫机制设计,健全贫困地区社会保障筹资机制等。
关键词:
社会保障兜底扶贫 精准识别 扶贫开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光裕
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的关键环节,在精准扶贫开发过程中政府处于强势地位情况没有改变,扶贫群众主体地位缺失问题解决效果并不明显,社会力量对于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支持力度不够,这些不仅是精准扶贫中面临的难题,也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困境。为此,应重塑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转变基层政府的角色,赋予贫困群众主体地位,融入社会力量以加速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村基层 社会治理 创新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秋娟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既面临着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从精准扶贫背景入手,梳理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瓶颈问题,提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路径,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社会治理合力最大化,效率最高化,真正地实现"精准扶贫"。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基层社会治理 困境 路径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荀关玉
欠发达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目标是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欠发达地区"二元经济"转型,培养欠发达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这需要创新教育扶贫路径,在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收益率,促进"二元经济"地区的转型发展,优化美丽乡村建设的人才结构,促进欠发达地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教育扶贫 路径创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孟亮
在坚持普惠金融基本原则前提下,寻求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协调新路径,关系到普惠金融长远发展和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进程与效率。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在思想理念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思想侧重点差异,实现二者有效协调既具有可行性也存在一定难度。要从思想认识与制度创新全面加强,政府作用与机构优势协同发力,资金供给与需求能力同步提升三个层面把握二者协调的关键点。要从实现微型金融、合作金融与其他金融扶贫模式的有效结合等"四个结合"角度实施二者协调的路径创新。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精准扶贫 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