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88)
2023(14303)
2022(12281)
2021(11605)
2020(9764)
2019(22164)
2018(21777)
2017(42046)
2016(22373)
2015(24649)
2014(23479)
2013(22785)
2012(20932)
2011(18412)
2010(18055)
2009(16085)
2008(15218)
2007(13140)
2006(11217)
2005(9495)
作者
(59049)
(49471)
(49152)
(46567)
(31359)
(23679)
(22235)
(19380)
(19025)
(17395)
(16808)
(16592)
(15732)
(15488)
(15369)
(15143)
(14677)
(14472)
(14189)
(14065)
(11947)
(11899)
(11860)
(11477)
(11177)
(10968)
(10743)
(10701)
(9883)
(9826)
学科
(87233)
经济(87147)
管理(65616)
(62158)
(51967)
企业(51967)
方法(38741)
数学(34206)
数学方法(33795)
(23762)
(23391)
地方(22806)
中国(22076)
业经(19518)
技术(19116)
(16876)
农业(16338)
(15965)
(15806)
贸易(15794)
(15287)
环境(13328)
(13216)
财务(13182)
技术管理(13153)
财务管理(13148)
理论(12825)
(12733)
企业财务(12346)
(12336)
机构
学院(289842)
大学(288818)
(118753)
经济(116533)
管理(115600)
理学(100623)
理学院(99525)
管理学(97844)
管理学院(97279)
研究(96582)
中国(72210)
(61264)
科学(59389)
(54902)
(46553)
(46288)
中心(45910)
财经(43345)
业大(43328)
(43110)
研究所(42310)
(39573)
北京(37889)
(37003)
师范(36560)
(36494)
经济学(36471)
农业(36344)
(34269)
经济学院(33006)
基金
项目(208842)
科学(165992)
基金(152489)
研究(151565)
(133964)
国家(132875)
科学基金(115222)
社会(97764)
社会科(92683)
社会科学(92659)
(82396)
基金项目(81517)
自然(75491)
自然科(73735)
自然科学(73713)
自然科学基金(72407)
(69790)
教育(69209)
资助(60775)
编号(59516)
(48382)
重点(47272)
成果(46329)
(45929)
(45674)
创新(44554)
课题(41517)
国家社会(40836)
科研(40230)
教育部(39425)
期刊
(126862)
经济(126862)
研究(82908)
中国(58201)
学报(44934)
管理(44312)
(43726)
科学(42850)
(40696)
大学(35027)
学学(33042)
教育(29874)
农业(28006)
技术(26474)
(23735)
金融(23735)
经济研究(21311)
业经(20935)
财经(20574)
(17853)
问题(16622)
(16083)
科技(15666)
技术经济(14155)
资源(13962)
(13777)
(12946)
现代(12705)
图书(12477)
商业(12472)
共检索到423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嘉佩  张京祥  
改革开放以来,"促进增长政体"的形成既催生了府际博弈,也蕴藏了构筑基于增长联盟的府际合作的可能性。本文以南京河西新城为例,深入探讨基于快速推进城市增长的目标,市-区两级政府如何利用互惠共赢的利益基础、主动持续的合作实践以及灵活柔性的协调机制,来实现府际治理创新。文章最后指出,基于增长联盟的府际合作虽能有效规避府际矛盾,但从单一目标的"增长型联盟"向综合目标的"发展型联盟"的深刻变革才是应有方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贾斯佳  袁竞峰  
根据中心地理论对各级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选址网络布局,通过Arc 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及以规划成本最小且盈利为目标的经济性分析,得到充电站的具体选址方案;以供需平衡为原则,借助Arc GIS软件的分析功能确定按需定容的步骤和算法;综合上述方法可得到一个多时期的电动汽车选址定容计划。最后通过对南京市河西新城区域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选址定容进行案例分析,验证该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烨  石飞  
以南京河西新城为例,通过建立出行行为与建成环境等因素的MNL模型,研究既有新城规划对于居民交通出行的影响。道路宽度和路网密度的增加可能刺激小汽车出行;医院、娱乐设施、学校、住宅、办公场所等到达地土地利用性质更易吸引小汽车出行,土地利用混合度对新城居民的"公共交通/小汽车"选择不存在显著影响;公交线网重复率的提高促进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小汽车拥有量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于居民出行行为选择有较大影响。最后,从三方面提出对新城建设的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烨  石飞  
以南京河西新城为例,通过建立出行行为与建成环境等因素的MNL模型,研究既有新城规划对于居民交通出行的影响。道路宽度和路网密度的增加可能刺激小汽车出行;医院、娱乐设施、学校、住宅、办公场所等到达地土地利用性质更易吸引小汽车出行,土地利用混合度对新城居民的"公共交通/小汽车"选择不存在显著影响;公交线网重复率的提高促进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小汽车拥有量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于居民出行行为选择有较大影响。最后,从三方面提出对新城建设的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顾震弘  韩冬青  罗纳德·维纳斯坦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块,城市能耗和由此带来的碳排放量越来越高。目前对城市节能减排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各项子系统的节能,而对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不足。通过城市空间规划的策略来控制城市物质形态,可以优化城市子系统,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这些策略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减少能源的需求,另一类是通过优化用能单位的布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南京河西南部地区城市设计以及生态城市建设导则中对这些策略进行了具体应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军红  过秀成  
以南京河西新城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为实证案例,通过现代有轨电车在河西新城发展中的适应性分析,研究河西新城现代有轨电车的应用模式,结合客流需求和廊道布局分析,明确现代有轨电车在河西新城的功能定位;基于线网规模测算和主要集散点控制要素分析,采用基于集散点重要度的线网生成方法,综合考虑公共交通体系的功能层次、网络结构、廊道选择和建设时序等因素,形成南京河西新城现代有轨电车线网布局规划方案。旨在验证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方法相关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进一步提高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戴翔  
文章在对南京河西地区社区中心实地调研基础上,分析河西社区层面公共设施规划建设的现状与问题,评价《南京城市新建地区配套公共设施规划指引》的实施效果。分析结果显示《指引》对于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设施规模、操作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总结河西中、北部片区社区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对《指引》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及背离实际之处予以修正和完善,并引导各地城市新建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规划和有序建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茂川  张兴奇  陈刚  
城市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和减轻内涝灾害的手段之一。以南京市某小区为例,在分析南京市降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1∶500地形图资料计算了不同降雨保证率条件下该小区屋面雨水可收集量,分析了雨水收集利用在减轻城市内涝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设置地面蓄水池的4条原则,在此基础上调查分析了该小区设置地面蓄水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降雨保证率为50%时,通过屋面年可收集利用的雨量为114 272.1m3;在日降雨量为50.0和95.5mm(南京市多年平均年最大日降雨量)时,屋面雨水利用可减少21.4%和11.2%的地表径流;小区内可设置蓄水池的建筑屋面面积占总屋面面积的55%,其中住宅和其他类建筑中可设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璐  徐建刚  
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对包括建筑、聚落、城市甚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已被应用于城市诸多方面的分析,包括城市土地利用,交通网络可达性,街道布局等。从城市总体规划到公共空间设计,空间句法得出的结论有助于预测空间未来的使用模式且使城市得到最大化的发展。本文以南京市河西地区为例,对河西地区进行了空间句法分析,根据句法分析的结果对河西空间结构组织以及路网进行了一些建议调整,并对调整后的路网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空间句法的定量分析,空间结构被毫不含糊地表达了出来,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了空间对发展中心以及轴线的选择具有非常强有力的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卡  
通过对南京的东山、仙林和江北三个新城的深入考察和访问,并以问卷为基础,研究了新城居民在通勤行为空间上的主要表现,以及在居民通勤行为中新城和主城的空间互动机制。结果表明,一方面,新城的结构与功能影响其通勤流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主城和新城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新城通勤空间的发展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浩  张京祥  
以南京市区为例,研究了功能区发展的发展历程、功能区与行政区的特征差异和相互关系,及功能区涌现所折射的城市政府空间重组趋势。研究表明:(1)功能区具有区别于行政区的显著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它成为了传统行政区体系的重要补充,两者之间在空间上的互补关系、在职能上的分工与合作关系是主要的,不良竞争是相对次要的。(2)功能区的大量涌现折射和推动了城市政府空间组织的三重战略性转型趋势——城市政府空间组织的焦点从空间中生产转向空间生产的管理;政府空间组织的逻辑从适应总体性管理转向弹性专业化;政府空间组织结构从等级化转向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云清  
小城镇规划是两区规划中的重点,但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的小城镇规划存在着重视不够、缺乏特色、资金不足、理念落后、建成规模与预测人口规模矛盾突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城镇规划的实施效果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文章以南京市六合区新集镇为例,从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着眼,提出了小城镇规划中创新的内涵、意义、原则、目标及实施的手段与措施,旨在推进我国的小城镇规划建设,提高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井浩淼  
滨江公园是城市系统重要的功能组件,其所具备的生态经济效益也可圈可点,凸显其生态设计理念与原则,滨江公园的建设发展因而具有更为长效的社会意义。文章重点解析了城市滨江公园建设所具备的社会效用、生态经济价值以及其所凸显的生态化理念诉求,并据此拟建了城市滨江公园设计的细化措施,以期能通过滨江公园建设而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交互双赢。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东风  吴月静  李志明  
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心城市外围新市镇发展的需要,南京市全面启动新市镇城市设计,期望新市镇成为新时期城乡发展一体化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承载空间。本轮新市镇城市设计试行了3个创新,包括在技术目标层面着力达成城镇功能和品质的共同提升,在制度目标层面尝试以城市设计协同法定规划编制与实施,在组织目标层面致力于多元主体参与。以高淳区6个新市镇的城市设计为例,对城市设计技术、制度和组织创新的成效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城市设计的技术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使城市设计协同法定规划体系有路径可循,多元主体的参与度逐步提高。但就新市镇对城乡系统发展的能动作用要求而言,还应更多地推进政策联动和自下而上的治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航军  张京祥  
长期以来,我国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淹没在城市更新的洪流之中,要么实行大规模的拆除重建,要么处在"水深火热"的静态保护之中。然而历史证明,单一地从任何一个视角出发,都难以达成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平衡,无法实现历史街区的持续复兴。在建立历史街区可持续更新改造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将南京老城南的更新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厘清了各个阶段的逻辑与问题,认为更新动力的不可持续是当下亟需破除的难题;进而提出通过发展权转移制度创新、重塑居民主体性、历史文化挖潜、社区治理下沉等策略创造全周期的更新动力,最终走向可持续的历史街区更新改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