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54)
2023(3849)
2022(3265)
2021(3150)
2020(2621)
2019(6018)
2018(6298)
2017(11356)
2016(6456)
2015(7528)
2014(7390)
2013(6915)
2012(6197)
2011(5640)
2010(5731)
2009(5276)
2008(5160)
2007(4738)
2006(4173)
2005(3580)
作者
(15427)
(12704)
(12560)
(11982)
(8164)
(6061)
(6057)
(4938)
(4893)
(4779)
(4283)
(4280)
(4085)
(4057)
(3872)
(3760)
(3712)
(3702)
(3672)
(3603)
(3177)
(3094)
(2964)
(2945)
(2902)
(2889)
(2746)
(2745)
(2603)
(2586)
学科
(16079)
经济(15938)
(14498)
管理(14459)
(10496)
企业(10496)
工作(7444)
方法(7250)
中国(7129)
理论(6970)
教育(6442)
服务(6187)
业经(5893)
(5718)
教学(5388)
(4965)
(4948)
贸易(4944)
(4865)
服务业(4820)
(4722)
数学(4058)
数学方法(3961)
(3873)
读者(3862)
社会(3741)
(3438)
经济理论(3371)
企业经济(3314)
地方(3010)
机构
大学(85482)
学院(78258)
管理(28860)
(27912)
经济(27015)
研究(25944)
理学(24373)
理学院(24035)
管理学(23517)
管理学院(23347)
(18274)
中国(17970)
(16152)
师范(16090)
(14340)
科学(14074)
师范大学(12904)
(12820)
教育(12499)
(12166)
中心(12125)
北京(11976)
研究所(10739)
财经(10687)
(10501)
图书(10072)
书馆(9881)
图书馆(9880)
(9611)
(9150)
基金
项目(50538)
研究(43837)
科学(39788)
基金(34222)
社会(28110)
(27794)
国家(27459)
社会科(25295)
社会科学(25280)
科学基金(23831)
教育(22840)
编号(20432)
成果(20005)
(19751)
基金项目(17722)
(16941)
课题(14310)
项目编号(13672)
资助(13070)
自然(12831)
(12796)
自然科(12588)
自然科学(12587)
自然科学基金(12375)
(11755)
大学(11370)
(11285)
(11284)
规划(11233)
研究成果(11133)
期刊
(33414)
经济(33414)
研究(28337)
教育(24805)
中国(24232)
图书(13227)
管理(11087)
(11046)
书馆(9978)
图书馆(9978)
学报(9803)
大学(8789)
科学(8180)
(7260)
学学(6450)
(6345)
金融(6345)
技术(5883)
经济研究(5540)
情报(5438)
财经(5284)
(5270)
论坛(5270)
农业(5013)
(4968)
(4750)
国际(4730)
业经(4679)
高等(4518)
职业(4307)
共检索到132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唐琼一  
20世纪末,美国服务学习倡导者试图通过教育改造社会从而实现社会正义的理想。边界教育学为正义取向的服务学习提供了批判性的理论框架和解读视角。在面对由差异和权力构成的社会空间边界中,不同背景、不同群体的大学生通过服务学习实践成为现行边界的挑战者、重构者和超越者。社会正义取向的服务学习给予大学生挑战既有社会身份的机会,引导大学生关注现实中的差异和权力,培养他们的反思批判力和行动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鑫  尹弘飚  王晓芳  
教师如何在复杂的变革情境中实现持续有效的学习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议题。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和情境性,使教师学习面临着多种边界。边界并非只有消极的内涵,相反,跨界隐藏着丰富的学习潜质。本文首先介绍了边界及边界跨越的内涵,然后从实践共同体理论和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两种视角,分析了教师学习的边界以及跨界学习发生的机制与策略,并比较了两种观点及其应用的异同。厘清教师在跨界活动中的学习机制,对于理解当下丰富多样的跨界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福春  李良方  
服务-学习于20世纪下半叶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在美国兴起,并在实践领域不断拓展的基础上走向深入。发展至今,服务-学习观念不仅在美国早已深入人心,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而且对欧美、亚非等国家的高等教育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对美国高校服务-学习概念、内涵、特质及兴起缘由的深度审视,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反思,不仅有助于服务-学习本身的发展,而且有益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卫华  
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往往以某一个产业里的单一业务作为基本投资对象。将某几种不同业务放在一起,通过商业模式的设计,则可能使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征  
许多文章说隐喻是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本文分析它们提出的主要证据,并探讨隐喻的逻辑原理,试图回答:隐喻导致的认知是谁的认知,怎样判断隐喻的真伪,隐喻在教育理论的发展中有什么实际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倪超美  
社会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使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得到加强,精神境界得以提升。但是目前独立学院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服务学习发端于美国,融合了学校课程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强调公民的责任感,对独立学院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辉  
老子坚持"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论,认为天、地、人是相互依赖的,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着共同适用的原则。老子提出"道法自然"、"尊道贵德"、"无为而治",既是客观规律,又是人类的至德,既合乎自然生态平衡的要求,又合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生态主义哲学理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艾诗根  
从人类学习的获得、参与和知识创造隐喻的发展为序来看,不同学习隐喻的出现催生了对教师学习活动形态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作为获得隐喻的教师学习,承认教师学习是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价值,却易受掌握熟练教学技能模式的主导,走上技术型的教师发展道路。参与隐喻将教师学习视为维系学校实践共同体的活动,有助于教师身份的获得和分享实践,却可能产生学校实践共同体边界的固化与忽视有经验教师的学习提升。学习的知识创造隐喻视教师为教育教学知识的生产者和创造者,教师学习的目的转变为在实践中共同创造学校教育的新生活,教师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跨越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束金星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语言系统的再生机制,语言隐喻本质上是隐喻思维在语言中的表现。隐喻思维是对变化中的现实进行概念化的重要工具,人们通过隐喻理解抽象概念与复杂状况,因而隐喻思维广泛应用于政治实践,为政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结合认知理论,从语言学角度对"9.11事件"后美国外交政策中所蕴涵的隐喻思维进行解读,认为目前美国外交正处于调整期,外交政策趋向强化单边主义,这一变革将对国际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辉  谢贵华  
本研究旨在探讨工作记忆广度和语言水平差异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对隐喻句这一特定句型理解的影响。通过英语工作记忆广度、英语语言水平及英语隐喻理解的研究测试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工作记忆广度、英语语言水平与其隐喻理解能力高度相关,工作记忆和语言水平高低两组t检验结果均呈显著性差异。工作记忆广度及语言水平是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理解的两大因素,故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知识面拓展及工作记忆训练来提高自己的隐喻理解能力。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于文浩  
本研究分别对工作中有关学习的三种隐喻,即获取隐喻、参与隐喻和知识创造隐喻进行了剖析和阐释,论述了各种隐喻的核心和代表思想,并在每种隐喻的场域内分别阐释专业能力及专业能力发展的不同内涵和范畴。虽然各种隐喻之间具有不兼容性,但我们对各种隐喻仍需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理解工作实践中学习的复杂性。通过对这三种隐喻视域之间联系和演变的分析,笔者勾勒出学习隐喻的变迁对于专业能力发展的概念空间,指出协作性的和变革性的专业能力正成为一种更全面理解专业能力的视角。该研究的启示在于,专业能力的发展并非仅为培训的事情,而与组织发展息息相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胡晓艳  周兢  金立贤  
本文针对早期儿童英语学习态度问题,依据隐喻认知理论,从儿童视角出发,采用诱导隐喻分析(EM A)早期儿童对英语学习态度及倾向。通过736条隐喻文本分析,研究发现早期儿童对英语学习持有积极态度倾向;早期儿童对英语学习的认知经验源于自身与环境的接触、互动而获得的感悟和体验,突显“近身远物”体验哲学思想;早期儿童英语学习受本土文化影响,母语对英语学习产生迁移效应。建议国家、幼儿园、家长支持早期儿童双语学习;明确早期双语教学目标,提升早期双语教学质量;培养早期儿童双语双文化思维,为国家未来安全做准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启泉  
从知识隐喻的角度考察知识论历史演进的线索,我们可以看到:一切真正的知识都具有活动的、实践的性质,应当原原本本地看待“认知活动”。不过,这些知识的隐喻尽管凸现了“认知活动”的关系性,但依然没有从近代批判哲学所固有的认识论中解放出来。因此,传统的“客观主义”知识论固然是不可取的,现代的“主观主义”知识轮的局限性也不可轻视。立足于种种知识说给出的若干指标,考察我国的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需要克服两种片面性:既不能无视儿童已有的知识体系,单向地灌输知识;也不能走向轻视概念性知识、无视知识结构化的体验主义教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纪燕  
隐喻是西方文学理论传统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文学基本问题之一。隐喻在认知和语言之外的被当代隐喻研究所忽略的文学层面的价值理应受到关注:作为一种艺术,文学是充满隐喻性的创作。作家的整个思维运作方式和创作过程都是隐喻性的。隐喻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的表现形式或修辞方式,而是作为一种人类的思维方式,成为一个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以认知隐喻研究为理论参照,并以自身的理论与之相互观照,而不仅仅是认知隐喻研究的补充。注重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有利于促成相得益彰且均衡有序的隐喻理论发展态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立新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是在具体语境下进行的,离开了语境,隐喻也就无从辨别和理解,因此隐喻的识别与理解要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借助语境来推导话语喻义。文章试图通过对会话含义与关联理论的分析以期对隐喻做出合理解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