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56)
- 2023(12734)
- 2022(10120)
- 2021(9062)
- 2020(7300)
- 2019(16631)
- 2018(16305)
- 2017(31256)
- 2016(16561)
- 2015(18750)
- 2014(18465)
- 2013(18460)
- 2012(17087)
- 2011(15508)
- 2010(15426)
- 2009(14436)
- 2008(13903)
- 2007(12151)
- 2006(11237)
- 2005(10685)
- 学科
- 济(93168)
- 经济(93105)
- 管理(44353)
- 业(42692)
- 方法(31145)
- 企(30539)
- 企业(30539)
- 数学(27891)
- 数学方法(27749)
- 中国(27519)
- 地方(22024)
- 农(21097)
- 业经(18285)
- 财(17496)
- 贸(17165)
- 贸易(17149)
- 易(16723)
- 制(16446)
- 学(15793)
- 农业(14394)
- 地方经济(14238)
- 银(12914)
- 银行(12892)
- 融(12799)
- 金融(12799)
- 行(12518)
- 发(12488)
- 产业(12479)
- 体(12220)
- 环境(12069)
- 机构
- 大学(242984)
- 学院(239898)
- 济(120131)
- 经济(118128)
- 研究(92432)
- 管理(88133)
- 理学(74905)
- 理学院(74052)
- 管理学(73062)
- 管理学院(72590)
- 中国(71745)
- 财(51900)
- 京(51805)
- 科学(50694)
- 所(46002)
- 研究所(41502)
- 财经(41224)
- 经济学(40307)
- 中心(40037)
- 经(37696)
- 经济学院(36135)
- 农(35856)
- 江(35413)
- 北京(33494)
- 院(33296)
- 范(31066)
- 师范(30798)
- 财经大学(30522)
- 业大(29972)
- 科学院(27790)
- 基金
- 项目(155531)
- 科学(124217)
- 基金(116046)
- 研究(115781)
- 家(101313)
- 国家(100587)
- 科学基金(85976)
- 社会(79401)
- 社会科(75582)
- 社会科学(75563)
- 基金项目(59542)
- 省(56598)
- 教育(51243)
- 自然(51021)
- 自然科(49916)
- 自然科学(49905)
- 自然科学基金(49109)
- 划(48124)
- 资助(47391)
- 编号(44492)
- 成果(37069)
- 发(36243)
- 部(35908)
- 重点(35640)
- 国家社会(35464)
- 中国(31918)
- 创(31429)
- 教育部(31292)
- 课题(30973)
- 发展(30242)
- 期刊
- 济(138348)
- 经济(138348)
- 研究(81733)
- 中国(50474)
- 财(38573)
- 管理(35199)
- 学报(34227)
- 农(33240)
- 科学(33077)
- 大学(26793)
- 经济研究(25435)
- 融(25102)
- 金融(25102)
- 学学(24913)
- 农业(22555)
- 财经(21935)
- 教育(21630)
- 技术(20183)
- 经(19348)
- 业经(18950)
- 问题(18507)
- 贸(17479)
- 国际(16055)
- 世界(15628)
- 技术经济(13472)
- 业(13257)
- 图书(13124)
- 统计(12356)
- 经济问题(11120)
- 商业(11031)
共检索到382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白雪洁 宋培 逯海勇 李琳
本文再次验证“结构性减速”在中国的成立性,指出中国经济“服务化”的“被动”属性,并阐述“被动服务化”的特征事实及后果,最后探索数字经济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服务化的可能路径。研究表明,2012年之前,中国经济处于“去农业化”阶段,自2012年起,正式进入“服务化”阶段,但这种“服务化”是一种建立在制造业“未高先衰”上的“被动服务化”;此轮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被动服务化”引致的“结构性减速”,而非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下降;生产要素被迫流入服务业尤其是生活性服务业,可能导致中国服务业低端蔓延和制造业“技术-效率”升级路径断裂;“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字经济推动中国经济结构高质量服务化至少要经历三个阶段。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富华 张平 刘霞辉 楠玉
国际比较表明,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的跨越阶段,也是充满增长分化的阶段。转型时期面临三方面的不确定性和风险:(1)工业比重下降的同时伴随工业萧条,城市化成本病阻碍内生增长动力形成;(2)服务业作为工业化分工结果的从属态势不能得到根本扭转,以知识生产配置为核心的服务业要素化趋势不能得到强化,最终导致服务业转型升级无法达成;(3)作为门槛跨越基石的消费效率补偿环节缺失,知识生产配置和人力资本结构升级路径受阻。我们认为,以知识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积累为核心的效率模式重塑,是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根本任务,面对转型时期门槛跨越的困难,中国应顺遂服务业的要素化趋势,在防止服务业盲目扩张、做好工业/服务业协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景维民 王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但从2010年第三季度起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一次历史性大转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这一保障又是建立在经济稳增长的基础上。没有稳增长就没有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进行混合经济结构优化。混合经济结构优化不仅要解决宏观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合理比例问题,更要解决微观企业主体内部不同经济成分的合理比例问题。
关键词:
稳增长 高质量发展 混合经济结构优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康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第一阶段很难避免有一个阵痛期,在这个阵痛期里,不能对转型期的难度估计过低,不能对转型期的时间预期过短,不能对政府调控的效果要求过急。一、靠市场消化解决结构性供求矛盾,是需要花费时间的。当前经济生活中出现大量工业产能过剩和商品房库存,究竟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周期性问题还是结构性问题?现在普遍的认识是,周期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少林
低碳时代到来了,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一系列新举措的出台,必将对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影响,从长期来看是积极的,但是对企业当前来讲,将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压力。在节能减排的压力面前,如何度过转型期的阵痛,建立一个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将是政府与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超前谋划,积极应对,主动适应"低碳"要求,才能在未来的经济转型中抓住机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低碳 节能减排 经济发展 经济转型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胡少维
2008年,我国经济面临一系列困难,其中通货膨胀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与外部环境变化有很大的关系,短期因素起了很大作用,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传统发展模式导致瓶颈的一种表现,是经济向新型工业化模式转型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此,我们不能仅仅从周期角度分析,而应从深层次问题着手,为长远发展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
经济问题 发展模式 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郎丽华 周明生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挑战的关键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和经济深度调整的现实,如何更好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既是未来几年经济实践需要破解的课题,也是理论工作者致力攻关的难题。基于上述宏观经济发展背景,由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经济研究杂志社、经济学动态杂志社、香港经济导报社、中欧金融与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伯强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能源系统,化石能源占比为84%,碳中和目标要求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届时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达80%以上。本文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对2030年的碳达峰情景进行了分析。一般将碳中和简单理解为能源结构调整,分析结果表明:2030年碳达峰的峰值既取决于清洁能源发展,也取决于能源电力需求增长,需要通过平衡清洁能源发展速度与能源需求增长速度以控制碳排放峰值。碳中和背景下的经济高质量增长要求实现"双脱钩":经济增长需要尽可能与化石能源消费和能源电力需求增长脱钩。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涵盖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碳中和系统性方案,并进一步讨论了可行的市场化手段以支持方案的实施。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是经济清洁低碳转型的基本原则,也是能源系统转型的主要挑战,因此需要先立后破,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煤电退役和低碳转型之路。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宏淼 张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从一穷二白到物质很大丰富,伴随着经济赶超、结构转型,我国的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范式实现转向: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范式是封闭条件下的重工业优先增长范式,后四十年则是开放条件下的现代经济增长范式。70年中国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包括"赶超模式"转型与经济增长研究范式引入,改革以来的"经济奇迹"及其增长源泉的争论,长期增长路径、机制与结构等关键问题的探索,近十年及未来着力于高质量转型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高质量 转型 工业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石磊
1.中国经济自1991年底进入新一轮增长波动。自上而下的动员、各地的恢复性调整和过去10多年积蓄的增长潜力加速释放,使经济增长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达到经济体系所能承载的峰值。强劲的增长反弹、存量结构调整与增量扩张速度的不对称、投资扩张的乘数效应与通货膨胀之间的高度关联,和中央对种种“过热”信号的积极反应,引起经济学界对此次波动作了多角度的判断。我们的问题是:80年代中期以来始终困扰经济稳定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通货膨胀都属于增长型膨胀,是否意味着中国当前的经济运行仍在重复80年代的循环程式?在市场具有充分弹性条件下,最终需求扩张一般不会导致持续的通货膨胀或“过热”,而中国的此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余泳泽 杨晓章 张少辉
研究目标:评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时空转换特征,可以从区域维度深刻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研究方法: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2003~2016年230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发现: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呈波动趋势,技术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技术进步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2003~2007年,大部分城市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视不足。在经济调整时期的2008~2011年,为应对金融危机而稳增长的代价是损失了大部分城市的经济增长质量。进入2012~2016年的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大部分城市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但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提高。研究创新:将包含环境因素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代理指标,深入分析中国高质量增长的区域差异。研究价值:可以从城市维度为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提供事实基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燕妮 安立仁 金田林
将客观因子分析法与主观打分法相结合,测度1978~2010年中国经济结构和各要素之间的失衡程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与国际收支结构的失衡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结构整体失衡水平呈U形变化趋势,五大结构的失衡水平不断恶化。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的失衡程度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负效应,区域经济结构与国际收支结构对于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正效应。在未来发展中,应通过产业结构与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国际收支结构的协调、有序、均衡调整,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经济结构 结构失衡 结构方程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平 付一夫 张艳芳
近年来中国服务业规模不断增大,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已经超过50%,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接近1/3。随着中国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服务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仍会继续提高。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服务业发展能否支撑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备受关注。本文拟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出发,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指数)的测算与分解,探索生产性服务业的部门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转换对全要素生产率乃至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从而试图找到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证据。结果显示:生产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报告》是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任保平教授领军,陕西省教学名师茹少峰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钞小静教授及师博教授、魏婕副教授、郭晗副教授、李勇副教授和田洪志副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长青
中国社会正在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过渡,中国经济正在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中国经济发展目标正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速逐年放缓。采用索罗-斯旺模型解释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结构调整与下行压力并存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当经济发展向消费驱动转型时,必然会拉低经济增长速度,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符合经济发展基本规律,不能因为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而放弃经济转型。我国经济要向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扩大内需继续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消费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也应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就业人口,避免就业人口出现大幅下降,还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社会创新,促进生产技术水平提升。
关键词:
消费经济 结构调整 经济下行 增长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