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39)
2023(11249)
2022(9898)
2021(9378)
2020(7805)
2019(17896)
2018(17836)
2017(34337)
2016(18496)
2015(20846)
2014(20294)
2013(19992)
2012(18088)
2011(16288)
2010(16144)
2009(14657)
2008(14255)
2007(12285)
2006(10590)
2005(9054)
作者
(51545)
(42847)
(42334)
(40039)
(27166)
(20429)
(19284)
(16875)
(16083)
(15088)
(14665)
(14237)
(13469)
(13410)
(13079)
(12756)
(12744)
(12732)
(12216)
(12043)
(10498)
(10328)
(10159)
(9663)
(9450)
(9446)
(9435)
(9299)
(8520)
(8357)
学科
(70729)
经济(70660)
管理(55356)
(52706)
(45836)
企业(45836)
方法(34200)
数学(28768)
数学方法(28438)
(20631)
贸易(20621)
(20137)
中国(17919)
(17757)
技术(16679)
(16627)
业经(16589)
(15626)
地方(14679)
理论(13501)
(12111)
(12009)
农业(11571)
技术管理(11537)
环境(11402)
(10698)
财务(10640)
财务管理(10624)
(10456)
银行(10420)
机构
大学(257466)
学院(255255)
管理(105908)
(102190)
经济(100030)
理学(92659)
理学院(91682)
管理学(90184)
管理学院(89733)
研究(82670)
中国(59575)
(54286)
科学(51321)
(43784)
(40219)
业大(37461)
研究所(36921)
中心(36838)
(36666)
财经(35933)
(35209)
北京(34145)
(33675)
师范(33419)
(32769)
(30639)
经济学(30035)
(29311)
农业(28735)
商学(28022)
基金
项目(180510)
科学(142198)
研究(134009)
基金(130811)
(113274)
国家(112336)
科学基金(97113)
社会(83662)
社会科(79344)
社会科学(79322)
(70287)
基金项目(70167)
自然(63089)
自然科(61626)
自然科学(61613)
教育(60627)
自然科学基金(60498)
(58950)
编号(54877)
资助(53082)
成果(43909)
重点(39700)
(39692)
(39455)
(38344)
创新(37053)
课题(36998)
项目编号(34401)
科研(34309)
教育部(34130)
期刊
(106814)
经济(106814)
研究(74461)
中国(44301)
管理(39078)
学报(38428)
科学(35898)
(32740)
(31162)
大学(29290)
教育(29088)
学学(27327)
农业(23577)
技术(22059)
(18907)
金融(18907)
业经(17825)
经济研究(17437)
财经(16379)
图书(15028)
问题(14702)
科技(14070)
(13888)
(13540)
理论(13021)
技术经济(12733)
(12561)
实践(12121)
(12121)
现代(11731)
共检索到361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吴垠  
刘易斯拐点是指发展中国家从古典经济条件跨越到新古典经济条件时发展阶段出现重大转折点的时间段,其核心标志是劳动力从过剩逐渐转为短缺。这一衍生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命题,近年来越来越具有了"中国化"和"跨学科"的研究趋势。学者们的观点虽有不同,但研究的热情却十分高涨。鉴于此,本文将对:刘易斯拐点含义的理解;拐点成因的解析;刘易斯模型本身是否有缺陷;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刘易斯拐点问题;刘易斯拐点"中国化"的微观机制分析;刘易斯拐点期中国社会政策与制度变迁等问题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深化对该命题的理解并提出进一步可能的热点研究方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0年春节过后,我国沿海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企业招工困难的情况。许多用工单位大幅度提高用工工资后,应征者依然寥寥无几,一些企业甚至出现了"无工可招、无人可用"的情况,这与2008年下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永周  刘江日  
随着技术创新理论和管理实践的进一步发展,系统论和复杂网络科学赋予"创新"以新的内涵,创新理论研究已不再局限于熊彼特理论的传统线性范式,创新系统范式愈来愈受到专家学者的认可和重视,标志着创新系统理论的成熟与发展。以创新系统的演化过程为依据,创新系统范式依次经历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微观到中观、最后至一体化的过程。本文运用技术创新的系统范式理论和方法,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探析技术创新系统的演化过程,剖析国家、区域和产业层面技术创新的内涵、本质及其演进路径;结合20世纪9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志铭  郭惠武  
Aghion和Howitt把熊彼特主义的"创造性破坏"模型与劳动力市场搜寻匹配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分析经济增长与失业关系的框架。在该框架中,经济增长存在着加重失业的"创造性破坏"效应和缓解失业的资本化效应。一些学者在此框架基础上讨论了劳动力市场不完全情况下经济增长与失业的关系以及就业政策对经济增长和失业相互关系的影响。"创造性破坏"的框架,把技术进步作为切入点,为认识增长与失业的相互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视角。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衍  
财政部2010年财政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是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支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此同时,今年东南沿海地区发生的"民工荒"现象也引发中国专家和学者对"刘易斯拐点"以及提高居民收入等问题的热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向国成  钟世虎  谌亭颖  邓明君  
本文认为分享经济作为扩展人类分工与合作秩序及方式的新经济模式,极大提高了分工网络生产力,其发生与演进的内在机理是专业化经济与交易成本的矛盾运动。交易效率不断提高,促进社会分工,提升专业化经济,一旦越过分享经济产生的门槛限制,将孕育出分享经济这一新模式。与新古典经济学比较,新兴古典经济学是一个更适合于研究分享经济的理论框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永丽  景文超  
本文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与刘易斯转折点等问题,用人口问题为主线连接起来,指出中国已跨越第一个刘易斯转折点,正在向第二个刘易斯转折点过渡,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结构转型、人口转变、体制转轨等结构性问题相互重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解决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加快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向一元结构转换的根本途径,在于全面推进深层次、综合配套的体制改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先文  黄正泉  
我国以前所出现的"民工荒"是一种劳动力泡沫,农民工"回流"是劳动力泡沫破灭的表现。从发展动态来看,我国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数量相当可观。文章通过模型推算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时间还要往后推迟20多年。目前,劳动力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劳动力状况,采取动态的就业政策;根据"刘易斯拐点"在我国东中西部到来的时差,加大地区差别化政策力度,形成东西部产业级差梯度;实现产业结构有步骤的升级;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实质意义上的转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过去的一年对在华跨国企业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从年初华南地区工潮和劳动争议频发到下半年员工离职率上升、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几乎所有的美国商界巨头都难逃劳动力成本上升、合规要求增加和劳动力短缺的压力。很多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多  
刘惠萍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神话学研究领域的优秀学者,她的著作《伏羲神话传说与信仰研究》等在学界有很大影响。刘惠萍的神话学方法体现为文献学与图像学的神话研究,注重对出土文献、文物,尤其是其中的图像的研究。刘惠萍的神话研究体现出她民俗学、民间文学学术训练的视角,注重实地调查与母题类型方法的运用。与此同时,她在敦煌学领域的建树也是其研究的一大特色。刘惠萍别具一格的神话研究,能启发读者对神话文献研究的方法进行反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超  王春杨  
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围绕"中国无限劳动力供给时代是否结束"展开了激烈争论,争论的实质主要体现在对"拐点"概念认识、证明及数据选择上的分歧。判断"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的关键在于考察"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和"城镇内部工资是否趋同"两大因素。沿着这一思路,我国呈现出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城镇劳动力供给不足并存的特殊现象,这说明我国劳动力供给"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目前劳动力短缺现象主要是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作用的结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三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繁荣曾一度得益于庞大的人口红利优势,经过30多年的经济奇迹后,中国的人口红利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和更加理性与客观的认识。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广东省的省会和核心城市,人口红利问题更加值得研究、试验与借鉴创新。本文结合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形势,分析广州人口红利、刘易斯拐点与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建立促进经济长期有效理性增长的一个综合框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贺蕊莉  
本文借助刘易斯拐点、沃尔夫森极化、ER指数、基尼系数等理论对收入分布变化及趋势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开始进入刘易斯拐点,但其改善收入分配的能力有限;收入分配仍在恶化,属沃尔夫森极化且速度很快,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2024年就会达到完全极化的状态。建议通过推动刘易斯拐点进程和遏制收入极化并举的形式"补低调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黎娜  夏海勇  
"刘易斯拐点"实质上是农业剩余劳动由无限供给变为稀缺的一个转折点,"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势必会对城市集聚力,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本研究建立空间集聚模型的分析框架,系统分析了"刘易斯第一拐点"和"刘易斯第二拐点"对城市集聚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刘易斯第一拐点"后,给定其他条件,农业剩余劳动充裕地区的城市将有更强的集聚力;"刘易斯第二拐点"的出现会对城市的集聚产生阻碍;中国目前正处于两个拐点之间,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发达地区城市如何进行产业升级,欠发达地区城市如何发挥劳动力优势增强城市的集聚力将是面临的重要挑战。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余宇新  张平  
本文以新古典模型作为研究基准,从资本积累的视角对中国刘易斯拐点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避免了当前研究思路与刘易斯模型不一致的问题,也避免了以部门分类特征搜集数据的困难,突破了以劳动力市场作为研究重心的研究思路。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资本积累速度与人均资本量并不存在新古典体系所预言的负向关系,而是显著的正向关系,表明我国资本收益率还未进入到明显的下降趋势中,意味着刘易斯模型含义下的刘易斯拐点并未真正到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