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28)
- 2023(17749)
- 2022(15240)
- 2021(14192)
- 2020(11972)
- 2019(26967)
- 2018(26879)
- 2017(51820)
- 2016(27790)
- 2015(31082)
- 2014(30308)
- 2013(29518)
- 2012(26975)
- 2011(23943)
- 2010(23740)
- 2009(21304)
- 2008(20530)
- 2007(17683)
- 2006(15328)
- 2005(13118)
- 学科
- 济(107615)
- 经济(107511)
- 管理(88276)
- 业(82534)
- 企(71093)
- 企业(71093)
- 方法(51249)
- 数学(44188)
- 数学方法(43596)
- 财(30105)
- 中国(27819)
- 农(27256)
- 业经(25027)
- 技术(23968)
- 学(22861)
- 地方(20836)
- 务(19912)
- 财务(19837)
- 财务管理(19799)
- 理论(19634)
- 环境(19167)
- 贸(19115)
- 贸易(19105)
- 企业财务(18864)
- 易(18563)
- 农业(18557)
- 制(18410)
- 和(17756)
- 划(16748)
- 银(15562)
- 机构
- 大学(381031)
- 学院(378325)
- 管理(157502)
- 济(150227)
- 经济(147088)
- 理学(137165)
- 理学院(135749)
- 管理学(133425)
- 管理学院(132702)
- 研究(118950)
- 中国(88033)
- 京(79186)
- 科学(72414)
- 财(68672)
- 所(56728)
- 财经(55671)
- 中心(55456)
- 业大(54829)
- 农(54023)
- 江(53690)
- 研究所(51715)
- 经(50812)
- 北京(49316)
- 范(49204)
- 师范(48772)
- 经济学(44888)
- 州(44062)
- 院(44051)
- 农业(42043)
- 财经大学(41723)
- 基金
- 项目(266903)
- 科学(211924)
- 研究(197267)
- 基金(195181)
- 家(168828)
- 国家(167441)
- 科学基金(146248)
- 社会(125435)
- 社会科(119004)
- 社会科学(118974)
- 省(104273)
- 基金项目(103989)
- 自然(94980)
- 自然科(92869)
- 自然科学(92850)
- 自然科学基金(91184)
- 教育(91158)
- 划(87157)
- 编号(80701)
- 资助(79058)
- 成果(64202)
- 重点(58953)
- 部(58816)
- 创(58583)
- 发(55996)
- 创新(54097)
- 课题(54081)
- 国家社会(51772)
- 教育部(51292)
- 科研(50924)
- 期刊
- 济(156278)
- 经济(156278)
- 研究(106735)
- 中国(70635)
- 管理(58054)
- 学报(56849)
- 财(53593)
- 科学(52551)
- 农(47379)
- 大学(43920)
- 教育(43894)
- 学学(40986)
- 技术(36256)
- 农业(33396)
- 融(28907)
- 金融(28907)
- 财经(26493)
- 业经(26112)
- 经济研究(25543)
- 图书(24608)
- 经(22696)
- 科技(19942)
- 问题(19884)
- 技术经济(19736)
- 理论(18195)
- 业(18169)
- 版(16780)
- 商业(16772)
- 实践(16772)
- 践(16772)
共检索到541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方放 王道平 张志东
以信息不对称为视角,构建了考虑公共部门信息支持因素的投资者位置模型,分析了公共部门信息支持因素对私有部门投资者从事低碳技术早中期R&D投资的影响,指出了公共部门与私有部门投资者协同创新时,公共部门充分的信息供给有利于私有部门投资者将投资焦点从技术创新过程的后期阶段转向早中期阶段。然后,通过案例研究发现,有效的公共部门与私有部门投资者协同创新模式与政府充足的信息供给与支持,可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私有部门投资者的消极作用,有助于跨越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死亡之谷",推进低碳技术创新进程,提升低碳产业与国家的竞争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沈梓鑫 贾根良
颠覆式创新是美国战后保持其世界领先科技强国优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在颠覆式创新过程中,联邦政府资助的基础研究与产业界资助的应用性研发之间存在着一条由融资真空带所导致的"死亡之谷",使得大量基础研究成果无法实现商业化。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美国政府的作用并没有局限于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而是对基础研究成果的商业化过程进行直接干预,通过创建多种混合公私资源的杂交型创新机构,吸引和激励大量私人资本共同推进基础研究的商业化,在信息革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今,迈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已经在战略上提出要发展颠覆性技术,增强本国原始创新力,但长期以来,基础研究与生产相脱节、商业化率低一直就是中国科技创新中的"老大难"问题,美国颠覆式创新的投融资机制不仅为中国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而且对中国军民融合战略的深化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彩虹 钟青仪
知识协同创新是由多个知识创新主体,跨越组织边界进行相互合作、相互学习而形成的持续的知识增值过程,是组织知识创新模式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新热点。本文分析了组织边界跨越对知识协同创新的影响,归纳了组织内部和外部之间基于边界跨越的知识协同创新模式,提出了制定边界跨越规则、提高边界渗透性和灵活性、强化边界跨越介质、培养边界跨越者,建立边界跨越激励机制等有利于知识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组织边界 边界跨越 知识协同创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诣之 潘敏
在国务院多次强调优化并购市场环境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借助市场力量以缓解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备受关注。本文以机构投资者调研行为愈发频繁为现实背景,利用2013—2018年深交所上市公司并购数据,采用特定事件研究方法,在甄别调研动因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调研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针对并购事件发起的调研不仅显著提升了并购事件成功率,也能显著增加并购可实现的财务绩效,并且调研频率越高,提升效果会进一步增加。机制检验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提升并购绩效的积极作用主要通过改善并购事件中市场投资者与上市公司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积极效应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以及信息披露质量较差企业群体中表现更加明显。本文研究为理解“机构调研偏爱并购重组”的市场现象提供了新的启示,也为发展机构投资者以完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监管的政策观点提供了实证支持。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调研 并购绩效 信息不对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方方 陈伟达
从生态学共生理论和协同创新视角,构建了新兴服务业能力不对称企业的演化动力模型,揭示能力不对称企业演化的内在机理,并运用matlab软件模拟分析新兴服务业能力不对称企业演化过程及均衡状态。结果表明:环境综合因子与协同创新企业间的知识溢出效应共同影响企业均衡产值与演化路径。
关键词:
新兴服务业 协同创新合作 能力不对称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林婷 张勇 许东彦
利用2012—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信息不对称为研究视角,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简称机构调研)对投资不足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调研与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但这种关系会随企业信息环境的改善而减弱。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成立。进一步还发现,机构调研对投资不足的治理效应随企业生命周期的演变呈先强后弱的变化趋势。此外,机构调研对投资不足的治理效果在非国有企业样本组中表现更强。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 投资不足 信息不对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明昆 李占领
放松卖空管制后,投资者能够通过挖掘公司坏消息卖空获利。但是,证券市场上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无法消除。因此,上市公司信息环境的好坏对卖空投资者的卖空行为将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选取我国融资融券标的股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研究信息环境与卖空强度之间的关系。文章选取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离散度以及信息披露质量作为信息环境的替代变量。研究表明,信息环境与卖空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司信息环境越好,股票被卖空可能性越大。卖空强度与信息环境的正向关系在大规模公司表现更加明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崔和瑞 王欢歌
在有限理性基础上,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对产学研低碳技术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策略进行分析,最终得到6种情况下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各个因素对产学研达成低碳技术协同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违约金、协同收益、政府补助、碳排放量差值和碳排放税对协同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研发成本和知识溢出效应对协同创新有反向抑制作用;成本分摊比例和收益分配比例的影响是非单向的。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促进产学研低碳技术创新提出相应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
产学研 协同创新 低碳技术 演化博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广岭
美国大学"概念验证中心"定位于弥补大学研发成果与可市场化成果之间的空白,是跨越"死亡之谷"的新尝试。此类中心起始于私人捐资建立的李比希中心、德什潘德中心,并探索出获得资助者不离开大学实验室并得到中心顾问的帮助,进行概念验证、市场定位和商业谋划,进而与天使或风险投资衔接,迈出跨越"死亡之谷"的第一步。2010年以来美国商务部、NSF和NIH分别牵头实施i6计划、I-Corps计划和转化中心建设,形成政府、非营利机构和大学共同推动此类中心的新局面。通过比较分析,美国的经验对中国有借鉴意义。中国建立此类中心有必要性、可行性,政府部门和大学应支持此类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概念验证中心 死亡之谷 科技成果转化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晓华 高旭东 李纪珍
跨越“死亡之谷”是学术创业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从需求视角探索技术开发与应用场景的匹配至关重要,但鲜有研究对该问题提供理论解释和实证研究证明。本文以四家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学术创业企业说明如何通过连续性创新模式跨越“死亡之谷”。研究发现,柔性框架是产生连续性创新的关键前因,并总结出柔性框架的三个维度:技术抽象化、行业具象化和确定性试错。柔性框架不仅增进了企业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与反馈,还提高了技术开发与客户需求的互动频率,最终缩小了技术开发与应用场景之间的断层。本文丰富和完善了技术框架理论,提供了需求视角下技术商业化的实现路径。同时,对学术创业企业跨越“死亡之谷”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并对建立市场导向型的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提供政策启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信虎 杨军战
自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汇率挂钩产品经历了迅速的发展。由于该类产品结构复杂以及信息不对称因素,使得投资者难以对其进行评价。基于此,文章通过几个例子来考察其中的定价机理并最终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形成投资者评价方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易 王晓亮 梁晨曦
文章利用剩余收益折现模型度量企业内在价值,构建了二级市场内在价值定价效率、交易价值定价效率指标,选用2014—2021年定向增发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爬虫技术收集定向增发公司的百度指数数据,从投资者关注视角出发,兼顾投资者理性与非理性,分析投资者关注对定向增发二级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关注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定向增发二级市场内在价值定价效率;投资者关注能够影响投资者情绪进而降低定向增发二级市场交易价值定价效率。本研究可为中小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理性与非理性行为提供新的经验证据,为证监会监督互联网平台等媒体信息披露,提高投资者获取信息的准确性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周静幸
一、前言近年来,公私部门各机构乃至机构内各单位、各种任务编组团队,最热门的专业话题就是"创意"(Creativity)及"创新"(innovation),毋庸置疑,两者应与机构之营运、财务、法律遵循及信息科技管理等息息相关,且与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绩效管理、质量管理等并行相依,至其与内部稽核有何关联?内部稽核处于瞬息万变的动态环境中,不仅是执行内部稽核工作之方法已经改变,执行稽核工作之受查单位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洋 王春峰 房振明 向健凯
分析师预告是证券分析师向市场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对引导理性投资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预告发布前后投资者间信息不对称的动态变化来验证中国分析师预告的有效性。研究发现:(1)分析师预告发布后投资者间信息不对称减少,说明分析师预告中包含普通投资者不知道的信息;(2)单位时间内覆盖同一家公司的分析师预告数量越多,信息不对称的下降幅度越大;(3)在稳健性检验中,无论是好坏消息,还是排除公司公告对信息不对称的叠加影响之后,分析师预告发布后都导致信息不对称显著下降。
关键词:
分析师预告 信息不对称 有效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雅慧 万迪昉 付雷鸣
本文以创业板开板以来至2011年4月底的所有创业板IPO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讨论IPO前不同时期的媒体报道情况对IPO绩效的影响,探讨了媒体在IPO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控制样本自选择偏差后,发现招股公告日至上市日之间的短期媒体报道与IPO抑价和首日换手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符合投资者情绪假说;而招股公告日前一年的长期媒体报道与IPO抑价也显著正相关,但是和首日换手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信息不对称假说未得到支持。本文认为信息不对称假说未得到支持可能与市场以情绪投资为主、忽视价值投资的现象有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