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19)
2023(1940)
2022(1639)
2021(1412)
2020(1210)
2019(2565)
2018(2440)
2017(5185)
2016(2569)
2015(2831)
2014(2761)
2013(2938)
2012(2773)
2011(2500)
2010(2481)
2009(2138)
2008(2143)
2007(2017)
2006(1729)
2005(1541)
作者
(7206)
(6115)
(5897)
(5632)
(3645)
(2790)
(2668)
(2392)
(2226)
(2173)
(1958)
(1944)
(1902)
(1870)
(1822)
(1800)
(1782)
(1666)
(1647)
(1629)
(1534)
(1488)
(1413)
(1402)
(1318)
(1295)
(1220)
(1215)
(1197)
(1166)
学科
(17268)
经济(17262)
(8388)
产业(7683)
(7249)
企业(7249)
管理(6230)
地方(5432)
业经(5379)
方法(5367)
结构(4849)
数学(4246)
数学方法(4239)
技术(3961)
地方经济(3838)
(3775)
产业结构(3667)
中国(3024)
(2856)
贸易(2856)
(2760)
(2503)
农业(2486)
(2362)
新技术(2253)
高新(2253)
高新技术(2253)
(2056)
体制(2040)
信息(1915)
机构
学院(39953)
大学(38243)
(21319)
经济(21076)
管理(16835)
理学(14745)
理学院(14622)
管理学(14529)
管理学院(14453)
研究(13050)
中国(8796)
(7564)
(7403)
经济学(6790)
科学(6672)
经济学院(6249)
财经(6204)
(5909)
(5799)
中心(5751)
(5564)
研究所(5354)
商学(5047)
商学院(5004)
经济管理(4897)
(4758)
业大(4667)
北京(4652)
(4642)
财经大学(4555)
基金
项目(27410)
科学(22470)
研究(21630)
基金(19746)
(16490)
国家(16389)
社会(14987)
科学基金(14664)
社会科(14492)
社会科学(14491)
(11537)
基金项目(10609)
(8904)
教育(8684)
编号(8322)
自然(8106)
自然科(7903)
自然科学(7903)
(7869)
自然科学基金(7789)
资助(7491)
产业(7371)
发展(6975)
(6885)
(6599)
国家社会(6458)
创新(6097)
重点(6049)
成果(5863)
(5814)
期刊
(24788)
经济(24788)
研究(11823)
管理(7146)
中国(6425)
业经(5300)
(4676)
科学(4521)
经济研究(4488)
(4271)
技术(3702)
问题(3674)
学报(3316)
商业(3217)
农业(3124)
(3018)
财经(3015)
(2886)
大学(2883)
学学(2804)
技术经济(2801)
国际(2637)
(2546)
金融(2546)
科技(2454)
经济问题(2386)
现代(2323)
世界(2235)
经济管理(2207)
(2156)
共检索到56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卫华  
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往往以某一个产业里的单一业务作为基本投资对象。将某几种不同业务放在一起,通过商业模式的设计,则可能使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鑫  尹弘飚  王晓芳  
教师如何在复杂的变革情境中实现持续有效的学习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议题。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和情境性,使教师学习面临着多种边界。边界并非只有消极的内涵,相反,跨界隐藏着丰富的学习潜质。本文首先介绍了边界及边界跨越的内涵,然后从实践共同体理论和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两种视角,分析了教师学习的边界以及跨界学习发生的机制与策略,并比较了两种观点及其应用的异同。厘清教师在跨界活动中的学习机制,对于理解当下丰富多样的跨界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孟美侠  曹希广  张学良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以开发区为代表的区域导向性政策对整体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理论模型表明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使得企业在中心区域与外围区域间转移,降低了产业整体空间的集聚程度。本文同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度量产业空间集聚的DO指数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成为开发区目标行业显著抑制了该行业在整体空间上的集聚;开发区政策对产业空间集聚的抑制作用主要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体现;地方保护主义倾向越强,地方政府竞争越激烈,开发区政策对产业空间集聚的抑制作用越明显,而对外贸易水平的提高会弱化开发区政策对产业空间集聚的抑制作用;开发区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开办成本从而导致外围地区企业数量增加是产业空间集聚程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微微  李艳华  温明振  
产业技术跨越作为技术创新的最高层次和新兴研究领域,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很少。本文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对产业技术跨越系统的目标、输入输出、环境、主体以及层次进行研究,并构建了系统的概念模型,从理论上弥补了对现有的产业技术跨越系统研究的不足。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欧阳桃花  丁玲  郭瑞杰  
企业信息技术促进组织变革与构筑全球化竞争优势是当代管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企业导入信息技术并不一定能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的附加价值,学者们把上述问题称为"IT生产率悖论"。本文旨在以海尔信息技术动态发展过程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信息技术如何动态促进IT能力的形成与组织边界的跨越,以及组织边界跨越与IT能力如何通过相互适配与协同演化构筑企业竞争优势。本文基于组织边界跨越和IT能力理论分析海尔信息技术发展过程,指出信息系统和组织人员分别作为边界跨越载体和边界跨越者,与边界跨越的动力机制相结合构成组织跨越边界的重要条件,而边界跨越的条件与IT边界跨越能力的形成是企业实施信息系统、构筑竞争优势的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唐琼一  
20世纪末,美国服务学习倡导者试图通过教育改造社会从而实现社会正义的理想。边界教育学为正义取向的服务学习提供了批判性的理论框架和解读视角。在面对由差异和权力构成的社会空间边界中,不同背景、不同群体的大学生通过服务学习实践成为现行边界的挑战者、重构者和超越者。社会正义取向的服务学习给予大学生挑战既有社会身份的机会,引导大学生关注现实中的差异和权力,培养他们的反思批判力和行动能力。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郑碧丽  侯剑华  
[目的/意义]知识的分化、重组、融合是激发科学创新、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知识重组视角,揭示知识边界跨越特征与被引量的因果机制对知识扩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通过倾向值匹配的方法,基于科学计量学领域5本期刊2011-2015年的论文及双向引用数据,从知识主题的层面检验边界跨越论文对其被引数量的影响。[结论/发现]边界跨越对论文的被引量有积极效应,边界跨越程度高的论文平均比跨越程度低的论文超出9次左右的被引量。平衡性及共同区间表明了匹配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创新/价值]揭示科学论文边界跨越特征与引文量的内在关系,为解构交叉科学知识流动、解析知识演化提供必要的实证支撑。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晋  黄波  盛小丰  王颖  于晓彤  
现代组织期望员工对其职业发展更加积极、主动、富有责任感,从而达到更高的职业生涯投入。近期在职业生涯管理领域涌现出一个新概念,即主动职业行为。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概念界定、前因和结果变量几方面。对前因变量的梳理中发现个人因素(早期工作经历、主动性人格、未来工作自我、生涯适应力、希望)和情景因素(职业群体、民族文化、教练)能够预测主动职业行为。同时,它也与许多结果变量有着密切联系,如生涯成功、职业生涯投入和指导关系。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对主动职业行为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较为全面的展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彩虹  钟青仪  
知识协同创新是由多个知识创新主体,跨越组织边界进行相互合作、相互学习而形成的持续的知识增值过程,是组织知识创新模式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新热点。本文分析了组织边界跨越对知识协同创新的影响,归纳了组织内部和外部之间基于边界跨越的知识协同创新模式,提出了制定边界跨越规则、提高边界渗透性和灵活性、强化边界跨越介质、培养边界跨越者,建立边界跨越激励机制等有利于知识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严希  
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环境,为了做到趋利避害,为了实现与时俱进,我们必须整合系统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增强综合竞争力,实现“两大目标”新跨越。本刊同广大读者一起──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吴垠  
刘易斯拐点是指发展中国家从古典经济条件跨越到新古典经济条件时发展阶段出现重大转折点的时间段,其核心标志是劳动力从过剩逐渐转为短缺。这一衍生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命题,近年来越来越具有了"中国化"和"跨学科"的研究趋势。学者们的观点虽有不同,但研究的热情却十分高涨。鉴于此,本文将对:刘易斯拐点含义的理解;拐点成因的解析;刘易斯模型本身是否有缺陷;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刘易斯拐点问题;刘易斯拐点"中国化"的微观机制分析;刘易斯拐点期中国社会政策与制度变迁等问题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深化对该命题的理解并提出进一步可能的热点研究方向。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宋琳  
面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解决之道。需要根据中国的特殊性,明确适应国内消费结构升级的传统产业转型、适应要素结构升级的比较优势产业转型、适应国内市场容量的特色产业转型三大方向,同时完善知识产权政策、经贸税收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昌华  陈刚林  
就目前而言 ,林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成长性 ,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出台 ,促使林产业寻求跨越式发展途径。作者借鉴国际林产业的发展模式 ,针对我国林产业现状 ,提出了林产业发展的具体思路。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程文  张建华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引起的产业升级断档是"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一个重要机理。产业创新升级的动力既有"需求拉动"因素,也有"技术推动"因素,而现有一些研究过于偏重其中某一个因素或割裂两者关联性。基于现有研究不足,给出存在多重均衡的产业创新升级模型,探讨"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理,分析"贫困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高收入陷阱"的成因。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个增长陷阱形成的机理不同。"中等收入陷阱"的出现是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随着中等收入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逐渐缩小,中等收入国家的后发优势逐渐丧失。如果此时该国经济无法顺利转型为创新驱动,则其产业升级便会出现断档,以至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国家应该通过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寻求"中等收入陷阱"的解决之道。结果显示,对于不同行业而言,需求推动和技术拉动所起到的作用迥然不同:行业的技术密集程度越高,"需求拉动"因素对产业创新升级的影响越大;行业的技术密集程度越低,"技术推动"因素对产业创新升级的影响越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有效地制定产业政策,重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产业升级断档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