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94)
2023(8047)
2022(6754)
2021(6356)
2020(5140)
2019(11641)
2018(11102)
2017(21732)
2016(11937)
2015(13331)
2014(12975)
2013(13050)
2012(12334)
2011(11244)
2010(11647)
2009(10840)
2008(10852)
2007(9854)
2006(9161)
2005(8360)
作者
(36210)
(30070)
(30026)
(28653)
(19566)
(14331)
(13578)
(11819)
(11624)
(10951)
(10457)
(10137)
(9902)
(9788)
(9739)
(9650)
(9119)
(8910)
(8894)
(8848)
(7610)
(7538)
(7379)
(7199)
(6882)
(6683)
(6657)
(6621)
(6127)
(6078)
学科
(48113)
经济(48054)
管理(34908)
(32576)
(24818)
企业(24818)
中国(19707)
方法(17364)
数学(15233)
数学方法(15016)
(14685)
(13070)
地方(11434)
(10744)
农业(10340)
(9974)
(9834)
业经(9498)
(8930)
贸易(8925)
(8676)
理论(8003)
(7954)
银行(7927)
(7740)
金融(7740)
(7641)
(7315)
环境(7302)
劳动(7298)
机构
大学(174920)
学院(173755)
(73584)
经济(71805)
研究(66949)
管理(63375)
理学(53493)
理学院(52824)
管理学(51882)
管理学院(51554)
中国(49969)
科学(40773)
(38416)
(35135)
(34791)
研究所(31502)
(31189)
中心(29087)
(27838)
财经(26955)
业大(25249)
农业(24726)
(24669)
(24604)
北京(24470)
(23979)
师范(23686)
经济学(23093)
(21673)
经济学院(20634)
基金
项目(113519)
科学(89733)
基金(83231)
研究(80481)
(74059)
国家(73442)
科学基金(62115)
社会(52025)
社会科(49256)
社会科学(49245)
(42766)
基金项目(42764)
自然(41023)
自然科(40073)
自然科学(40057)
自然科学基金(39342)
(37820)
教育(36852)
资助(35303)
编号(31188)
成果(26318)
重点(25724)
(25356)
(25038)
课题(23141)
(22800)
国家社会(21646)
教育部(21534)
创新(21331)
科研(21311)
期刊
(85639)
经济(85639)
研究(57874)
中国(38732)
学报(28681)
(28320)
科学(27307)
(25466)
管理(24805)
大学(21535)
学学(20231)
(19378)
金融(19378)
农业(18959)
教育(18582)
经济研究(14066)
财经(13894)
技术(13328)
问题(12694)
业经(12499)
(12117)
(9816)
(9637)
(9518)
国际(8944)
现代(8835)
世界(8491)
(8106)
资源(8056)
技术经济(7816)
共检索到274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夏怡然  陆铭  
本文利用来自中国跨越几个世纪的独特数据,研究了影响城市人力资本发展的三股力量:历史上的人力资本遗产、政策冲击和劳动力流动。研究发现,历史上的人力资本(以明清时期的进士数据衡量)为当代城市的人力资本积累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高校院系搬迁的政策冲击也对城市的人力资本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间,计划经济时代政策冲击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经济环境下劳动力(特别是高技能劳动力)更多流向了人力资本水平更高的城市,城市间的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又向历史上的人力资本空间分布逐渐收敛。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城市人力资本的积累与地理区位有关,离大港口较近的城市有着较好的历史继承下来的人力资本基础,又在经济开放条件下产生了较高的人力资本回报,吸引了更多高技能人力资本的流入。本文研究展现了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发展足迹,揭示了人力资本如何影响城市发展的路径依赖性以及与区位的关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云彦  
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外部注入资金的倾斜以及内部投资主体的日益多元化,以及劳动力跨地区的空前大流动,导致要素投入的倾斜,各地经济发展出现了较明显的不平衡,使得建国以来长期形成的东西部经济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决策部门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对8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劳动力流动的分析,探讨人力资本在区域间转移以及对地区经济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评价相应政策措施的合理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红宇  
2005年10月20~22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主办召开了“改革开放中的农村青年人口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务院各部委的官员和决策者,以及全国各地百余位人口学、社会学者以及青少年工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就改革开放中农村青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涉及农民工问题、农村教育与发展、人力资本与青年发展、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价值观与代际关系以及流动儿童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本刊这一期特别设立“农村青年人口论坛”,发表中共中央办公厅研究员李荣时、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张红宇、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司副司长邓文奎在大会上的发言,以期引起对农村青年人口问题更广泛关注和更深入探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田新民  王少斌  
对于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理论界有着不同的理解。一种看法是创新促进了区域的形成与增长,另一种看法是区域的形成促使了创新活动的产生。同时,区域创新体系的影响因素研究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其中包括人力资本以及劳动力流动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对区域创新及其增长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八个城市年度数据的面板分析,试图说明人力资本和劳动力流动在促进一个区域的创新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小雪  陈万明  
人力资本计量是增长核算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当前的三种主要计量方法普遍存在计量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而来自美国的经验表明:劳动力构成指数方法或许是增长核算中人力资本计量的一种较好途径。文章认为,相关统计事业缺乏财政资金支持以及自身统计调查指标体系、机制的不够完善是中国人力资本计量研究面临的潜在障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都阳  John Giles  
本文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的城市住户调查资料,分析了父母的就业冲击对子女大学入学决策的影响。作者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冲击进行了介绍,讨论了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及其新近在融资和扩招方面的改革措施。在经验分析部分,我们仔细地控制了家庭之间不可观测的差异性所产生的影响,并利用线性概率模型对父母就业冲击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父亲失去工作使即将进入大学的子女的入学可能性下降了约3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小龙  兰永生  
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收入已成为农户收入的最重要来源之一并有力地促进了农户收入增长。但是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户教育支出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不利于农村居民长期收入增长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教育财政政策设计上,现阶段农村公共教育重"基础教育"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财政支出结构是造成劳动力转移抑制农户教育投资的根本诱因之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迟早要发生的必然历史过程。然而无论刘易斯模型,抑或乔根森模型,都难以容纳中国大陆上数以干万计的流民大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中建  
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构成了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也是我国跨越贫困陷阱的重要支撑因素,但只有通过劳动力的重塑,提升以作为生产主体的劳动力要素的质量,扩大劳动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比重,推进农民工群体的市民化,从提高供给水平和增强国内需求的两个方向努力,才能使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规避可能发生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华初  
工资收入是反映流动人口生活状况的重要指标。就广州市而言,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市场结构对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具有显著影响,但劳动力市场结构所起的作用更加明显。来自城镇地区的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要比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高出14%,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要比没有参加保险的高出8%,但垄断性质单位的工资收入反而比市场化单位的收入低13%。针对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差异,广州市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消除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差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娜  邓金钱  
文章基于托达罗"城乡人口流动模型",引入人力资本投资函数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动态均衡分析,并采用中国1997—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静态和动态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户教育投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贡献最大,而西部地区贡献最大者则为农户迁移投资;城乡劳动力流动存在显著的正向路径依赖特征;增加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教育投资和迁移投资能够有效促进城乡劳动力流动,健康投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则存在区域异质性。根据地区差异有针对性促进农户人力资本存量积累和结构优化、突破农户人力资本投资瓶颈,有助于促进城乡劳动力良性流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阳  赵宏磊  王思读  
在中国经济绿色转型和要素配置低效率的背景下,对结构红利假说赋予绿色的含义,选用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省际绿色经济效率的同时,研究在不同人力资本水平上,劳动力流动的"新结构红利"假说的存在性和差异性。结果显示:当区域人力资本处于低等水平时,劳动力流动产生"新结构负利";当区域人力资本处于中等水平时,劳动力流动产生"新结构红利";当区域人力资本处于高等水平时,劳动力流动又产生"新结构负利"。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最高,劳动力的跨产业流动的"新结构红利"最小。各省市突出自身比较优势,注重人力资本的投资,坚持市场化改革,推动就业结构改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良性互动,倡导和营造一个创新的软环境,能够有效提高中国绿色经济效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武  陈广汉  
引入流动劳动力的异质性结构对传统人力资本溢出理论进行拓展,分析城乡人力资本溢出、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并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卢卡斯内生增长模型构造收入函数,运用SVAR动态方法、VECM长短期因果检验和预测方差分解考察城乡异质型流动人力资本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城乡人力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以及低技能人力资本的流出扩大了收入差距,高技能人力资本的流出缩小了收入差距。由于城乡流动人力资本中低技能型比重偏高、高技能型比重偏低,因此,劳动力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是我国从二元经济走向同质经济,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过程。人力资本投资是实现这个历史转变的关键所在。人力资本投资不仅能够改变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含量,也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转移的层次和效果的关键。本文主要探讨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效应,现行城乡隔离的教育资源分配和就业机制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不利影响,以及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建议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