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88)
2023(17306)
2022(14962)
2021(13950)
2020(11715)
2019(26919)
2018(26653)
2017(51793)
2016(28149)
2015(31648)
2014(31565)
2013(30812)
2012(27889)
2011(24921)
2010(24647)
2009(22655)
2008(21858)
2007(19071)
2006(16607)
2005(14586)
作者
(78139)
(64967)
(64556)
(61581)
(41200)
(31030)
(29415)
(25550)
(24634)
(23084)
(22070)
(22015)
(20576)
(20354)
(20087)
(20052)
(19414)
(19331)
(18524)
(18492)
(15952)
(15844)
(15728)
(14975)
(14472)
(14349)
(14335)
(14225)
(13016)
(12772)
学科
(104393)
经济(104237)
管理(84531)
(78416)
(66037)
企业(66037)
方法(48981)
数学(42529)
数学方法(41949)
(35658)
(29052)
中国(27783)
业经(24073)
(23546)
(22408)
(21916)
(20521)
税收(20456)
财务(20437)
财务管理(20393)
(20284)
地方(19819)
企业财务(19288)
农业(19166)
理论(18811)
(18550)
贸易(18541)
(18034)
(17318)
(17194)
机构
大学(388322)
学院(387158)
管理(153133)
(152385)
经济(149057)
理学(133209)
理学院(131781)
管理学(129399)
管理学院(128691)
研究(124531)
中国(92381)
(81429)
(77081)
科学(76352)
(60863)
财经(60474)
(59306)
中心(56911)
业大(56826)
(56684)
研究所(55108)
(54942)
北京(50842)
(50020)
师范(49500)
经济学(46587)
农业(46294)
(45856)
(45172)
财经大学(45101)
基金
项目(268531)
科学(211647)
研究(198289)
基金(195262)
(169499)
国家(168122)
科学基金(145331)
社会(124886)
社会科(118348)
社会科学(118319)
(104451)
基金项目(103387)
自然(94112)
自然科(91947)
自然科学(91923)
教育(91755)
自然科学基金(90235)
(87910)
编号(81472)
资助(80091)
成果(66441)
重点(59610)
(59566)
(56017)
(55945)
课题(55628)
创新(52241)
(52066)
教育部(51620)
国家社会(51496)
期刊
(162759)
经济(162759)
研究(116118)
中国(72151)
学报(60761)
(60673)
管理(55851)
科学(54362)
(53389)
大学(46772)
教育(44537)
学学(44045)
农业(36652)
技术(34195)
(30677)
金融(30677)
财经(28896)
业经(26936)
经济研究(26330)
(24624)
问题(21131)
图书(18399)
(18347)
(18102)
理论(18060)
科技(17995)
(17587)
技术经济(17290)
财会(17156)
现代(16467)
共检索到561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香菊  贺娜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税制作为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至关重要。文章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视角出发,基于CHIP家庭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分位数回归研究了税收对各群体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我国税制具有明显的累退性,税收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为正,而且随着分位数的增加,系数逐渐增大;从经济和地区差异来看,经济水平中等地区税收对收入的挤入效应最弱,农村税收对收入的挤入作用明显低于城镇,而且农村收入不均等化更易受税收的影响;个人所得税累进性明显,但偏低收入群体税负重,高收入群体累进性不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军  
党的十九大备受海内外的关注。五年一次的党代表大会通常要做出两个最重要的决定,而这些决定常常可以回答一系列关乎中国发展未来的重大疑问。大会的使命一是决定党的最高领导人和领导集体;二是决定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并绘制蓝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中建  
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中等收入陷阱"讨论成为一个热点。相关研究表明:比较优势丧失、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政府治理失灵、外部误导等因素是相关国家落入这一陷阱的主要原因。从国内外形势看,我国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诸如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改革滞后、国际捧杀一系列的风险。应通过攻坚性改革,完善包容性经济体制、分配体制、教育体制、管理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与正义,使普通人群能参与经济发展并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成功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益平  
对"十三五"期间的经济,现在碰到的非常大的挑战就是经济当中通胀的问题、增长的问题,最终还是归到经济增长能不能持续下去的问题。有的人把它称之为中等收入陷阱,过去做得好,现在可能有一些问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短期的争论似乎是这次的经济增长减速是周期性的减速还是结构性的减速。现在最根本的问题是中国过去做得好的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卢万青  史怡好  
2010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为7 259美元,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通过总结韩国和巴西的经验教训,本文从国企改革、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腐败治理和收入差距调节等角度,分析政府转型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海云  龚梦琪  
本文选取21个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与10个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进行对比分析,实证研究了双向FDI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陷入组外商直接投资(IFDI)会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对外直接投资(OFDI)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跨越组主要依赖OFDI拉动经济增长,IFDI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跨越组和陷入组双向FDI的交互项系数都显著为正,说明IFDI和OFDI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因此,经济体应着力促进双向FDI协调发展,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促进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郝会凌  
作为我国主体税种之一的个人所得税,本应作为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晚,相关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对促进社会收入再分配所发挥的作用有限。本文以探寻个人所得税与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为线条,从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标准出发,对我国国情进行分析。通过总结回顾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收入分配效果,对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进行研判。在此基础上,对2018年8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在促进社会再分配和推动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评价,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军昆  
本文通过对跨越和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些国家税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基于我国目前人均GDP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如何充分发挥税收职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改革设想,即到2020年,由目前的以间接税为主体逐渐向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转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玉杰  
1.支持去化落后产能,支持战略新兴产业。杜绝向落后产能提供财政补贴以维持其运作,同时向符合产业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改造或升级的专项财政补贴,对一些新产品用政府采购的方式,让这些新产品很快达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2.规范地方政府收费,打破束缚中小微企业创新升级、提供有效供给的"绳索",促进供给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程文  张建华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引起的产业升级断档是"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一个重要机理。产业创新升级的动力既有"需求拉动"因素,也有"技术推动"因素,而现有一些研究过于偏重其中某一个因素或割裂两者关联性。基于现有研究不足,给出存在多重均衡的产业创新升级模型,探讨"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理,分析"贫困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高收入陷阱"的成因。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个增长陷阱形成的机理不同。"中等收入陷阱"的出现是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随着中等收入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逐渐缩小,中等收入国家的后发优势逐渐丧失。如果此时该国经济无法顺利转型为创新驱动,则其产业升级便会出现断档,以至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国家应该通过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寻求"中等收入陷阱"的解决之道。结果显示,对于不同行业而言,需求推动和技术拉动所起到的作用迥然不同:行业的技术密集程度越高,"需求拉动"因素对产业创新升级的影响越大;行业的技术密集程度越低,"技术推动"因素对产业创新升级的影响越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有效地制定产业政策,重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产业升级断档的问题。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俊英  
本文从消费力的视角分析了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根源,认为消费力与生产力之间的内在矛盾是造成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陷入"陷阱"的根本原因。提高消费力能够通过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以及缓解社会矛盾几个方面来实现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文章最后从消费力三要素的角度提出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月  周密  
现有文献以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原因与解决机制为核心形成两种基本视角:一是,以制度经济学为代表从突破制度约束刚性的视角指出,中等收入陷阱的解决需要形成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高品质制度体系;二是,以经济增长理论为代表从摆脱增长机制锁定的视角,寻找增长与跨越的内在驱动。此外,基于国际比较视角的经验分析亦占有很大比重,指出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人口红利与城市化、制度机制调整是成功跨越陷阱的关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金兴  胡映  
文章选择拉美、东南亚和东亚的代表性经济体,从长期经济增长与收敛的角度比较其陷入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表现和特征,从经济、社会与制度等方面考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时遭遇的主要困难及其对长期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并分析这些经验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借鉴与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学龙  袁易明  
本文从制度公平性和人力资本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在技术进步迅速的背景下陷入经济困境的原因。基于动态增长模型和实证分析的研究表明,不公平的制度会降低人力资本效率,阻碍人力资本积累,进而导致人力资本的低水平均衡。由于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具有互补性,制度不公也会导致人均实物资本和人均产出的低水平均衡。如果中国的制度公平性不断降低,则制度不公对人力资本积累的负面冲击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增大中国受困于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能否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取决于中国能否改善制度环境。只有创造更加公平的制度环境,才能提高人力资本效率,将中国经济推向一个高水平均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汪涛  赵彦云  
本文基于国际竞争力结构动态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分析,发现目前中国竞争优势结构仍然是基于要素驱动型,还没有实现向效率驱动型转交。竞争力结构局部赤字已经形成,整个竞争力结构已显现出了一些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的征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加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