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82)
2023(10116)
2022(8340)
2021(7565)
2020(6288)
2019(13952)
2018(13920)
2017(26236)
2016(14568)
2015(16148)
2014(16507)
2013(15906)
2012(14638)
2011(13239)
2010(13294)
2009(12312)
2008(12309)
2007(11637)
2006(10100)
2005(9246)
作者
(41955)
(35362)
(34820)
(33306)
(22140)
(16770)
(15938)
(13438)
(13257)
(12857)
(12087)
(11782)
(11544)
(11402)
(11221)
(10774)
(10313)
(10266)
(10255)
(9982)
(8858)
(8731)
(8571)
(8060)
(8056)
(7915)
(7781)
(7764)
(7164)
(7154)
学科
(50846)
经济(50751)
管理(45504)
(40527)
(33564)
企业(33564)
(20890)
方法(19216)
(17241)
中国(16416)
(16068)
数学(15987)
数学方法(15801)
业经(12939)
(12856)
(11949)
(11250)
银行(11228)
(10753)
(10748)
金融(10741)
(10623)
财务(10579)
财务管理(10551)
农业(10512)
地方(10296)
企业财务(10049)
理论(10027)
体制(9781)
收入(9252)
机构
大学(202622)
学院(202420)
(80047)
经济(78132)
管理(72173)
研究(70468)
理学(61104)
理学院(60395)
管理学(59292)
管理学院(58901)
中国(53179)
(43264)
(43130)
科学(42037)
(35653)
(35250)
(32836)
财经(32725)
中心(32234)
研究所(31936)
业大(29685)
(29670)
农业(27485)
北京(26839)
(26352)
师范(26004)
(25950)
(25584)
经济学(25458)
财经大学(24286)
基金
项目(134013)
科学(105003)
研究(99780)
基金(96070)
(84367)
国家(83647)
科学基金(70982)
社会(63135)
社会科(59728)
社会科学(59715)
(52965)
基金项目(49823)
教育(47120)
自然(44556)
(44515)
自然科(43520)
自然科学(43506)
自然科学基金(42752)
编号(40232)
资助(38969)
成果(34761)
重点(30742)
(30175)
(30052)
课题(29729)
(28161)
(28136)
(27660)
国家社会(26519)
创新(26450)
期刊
(93674)
经济(93674)
研究(62537)
中国(48996)
(35972)
学报(34473)
(33228)
科学(29595)
管理(29113)
教育(28499)
大学(26576)
学学(24842)
农业(21926)
(20898)
金融(20898)
技术(18314)
财经(17143)
业经(15040)
经济研究(15009)
(14808)
问题(12117)
(11096)
(10606)
职业(9631)
图书(9627)
(9409)
科技(9204)
(8994)
论坛(8994)
财会(8833)
共检索到317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中建  
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中等收入陷阱"讨论成为一个热点。相关研究表明:比较优势丧失、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政府治理失灵、外部误导等因素是相关国家落入这一陷阱的主要原因。从国内外形势看,我国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诸如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改革滞后、国际捧杀一系列的风险。应通过攻坚性改革,完善包容性经济体制、分配体制、教育体制、管理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与正义,使普通人群能参与经济发展并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成功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初立辉  徐建军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9748元,按年均汇率计算已经超过4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2009年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进入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成功跨越了"贫困陷阱",正在迈向一个新的发展转型阶段。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方大春  
200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600美元,开始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如何在发展中避开"中等收入陷阱",是我国必须面对的挑战。"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益平  
对"十三五"期间的经济,现在碰到的非常大的挑战就是经济当中通胀的问题、增长的问题,最终还是归到经济增长能不能持续下去的问题。有的人把它称之为中等收入陷阱,过去做得好,现在可能有一些问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短期的争论似乎是这次的经济增长减速是周期性的减速还是结构性的减速。现在最根本的问题是中国过去做得好的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卢万青  史怡好  
2010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为7 259美元,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通过总结韩国和巴西的经验教训,本文从国企改革、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腐败治理和收入差距调节等角度,分析政府转型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海云  龚梦琪  
本文选取21个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与10个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进行对比分析,实证研究了双向FDI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陷入组外商直接投资(IFDI)会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对外直接投资(OFDI)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跨越组主要依赖OFDI拉动经济增长,IFDI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跨越组和陷入组双向FDI的交互项系数都显著为正,说明IFDI和OFDI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因此,经济体应着力促进双向FDI协调发展,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促进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宋琳  
面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解决之道。需要根据中国的特殊性,明确适应国内消费结构升级的传统产业转型、适应要素结构升级的比较优势产业转型、适应国内市场容量的特色产业转型三大方向,同时完善知识产权政策、经贸税收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香菊  贺娜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税制作为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至关重要。文章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视角出发,基于CHIP家庭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分位数回归研究了税收对各群体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我国税制具有明显的累退性,税收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为正,而且随着分位数的增加,系数逐渐增大;从经济和地区差异来看,经济水平中等地区税收对收入的挤入效应最弱,农村税收对收入的挤入作用明显低于城镇,而且农村收入不均等化更易受税收的影响;个人所得税累进性明显,但偏低收入群体税负重,高收入群体累进性不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鹏  
目前,我国经济整体呈现下行态势,GDP增速放缓,工业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致使我国经济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境界。文章在充分分析当前经济困境后,利用数理统计和定性的分析方法,深入剖析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失败教训和日本、韩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经验,结合拉美和日韩的发展途径提出应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市场主体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论。认为企业利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落后产能企业采取兼并、重组、淘汰等措施;转变政府职能,采取精简机构、节俭开支,利用税收调节贫富差距、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等一系列措施,这样进行供给侧供给性改革有利于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强  
本文设计相对收入水平指标度量和分析经济体"中等收入陷阱"跨越。非特定禀赋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制造业量比R-manu和服务业量比R-ser攀升至高水平,并构成收入量比主体部分。在二者一阶变动量之间建立回归方程发现,前2年和本年的⊿R-manu_(t-i)(i=02)能以正弹性解释本年⊿R-sert,表明制造业量比变动具先导性。在R-manu和R-ser之间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发现,R-manut对R-sert的影响弹性系数较R-sert影响R-manut的弹性系数大得多,跨越者弹性系数趋向增大,表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强  
本文设计相对收入水平指标度量和分析经济体"中等收入陷阱"跨越。非特定禀赋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制造业量比R-manu和服务业量比R-ser攀升至高水平,并构成收入量比主体部分。在二者一阶变动量之间建立回归方程发现,前2年和本年的⊿R-manu_(t-i)(i=0~2)能以正弹性解释本年⊿R-sert,表明制造业量比变动具先导性。在R-manu和R-ser之间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发现,R-manut对R-sert的影响弹性系数较R-sert影响R-manut的弹性系数大得多,跨越者弹性系数趋向增大,表明制造业量比在交互影响中具主导性。因此,制造业发展和深度工业化是非特定禀赋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国际经验比较提示,未来我国应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并努力发挥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辜胜阻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制度安排和环境营造》。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题目呢?因为昨天我刚从宁波回来,宁波现在准备用5000万元培养1400名乔布斯式的领军人物。所以,这一下子又引起了网民轰动。有人问,中国有没有乔布斯产生的土壤?有人说,如果乔布斯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学龙  袁易明  
本文从制度公平性和人力资本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在技术进步迅速的背景下陷入经济困境的原因。基于动态增长模型和实证分析的研究表明,不公平的制度会降低人力资本效率,阻碍人力资本积累,进而导致人力资本的低水平均衡。由于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具有互补性,制度不公也会导致人均实物资本和人均产出的低水平均衡。如果中国的制度公平性不断降低,则制度不公对人力资本积累的负面冲击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增大中国受困于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能否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取决于中国能否改善制度环境。只有创造更加公平的制度环境,才能提高人力资本效率,将中国经济推向一个高水平均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寇宏伟  陈璋  
自中等收入陷阱一词被提出以来,其产生原因及跨越机制尚无确定性结论。本文从技术进步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发达国家独特的技术进步过程进行重新阶段划分,对中等收入陷阱的产生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显示,从转移性技术进步阶段向替代性技术进步阶段的过渡是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时机,技术进步方式及需求规模的变化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就其跨越而言,首先本国需求规模的大小将决定其自主研发的激励,需求规模越大,自主研发激励越强。其次,即使本国需求规模大小足以支撑其自主研发,在人口均摊的前提下,只有自主研发强度达到一定水平时,该国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即自主研发强度对人均收入具有门限效应。根据我国2009年-2017年三十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及面板门限模型,本文实证部分证明了相关假说,且自主研发强度门限值为3.73%。当自主研发强度小于该值时,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朴馥永  黄阳华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后,经济增长失速的现象。许多国家在人均收入达到美国水平的20%~40%之后,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韩国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少数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民营经济的创新投资激发了技术创新热潮,快速的技术创新推动了韩国生产率的提升,缓解了工资上涨的压力,使韩国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文章重点研究了韩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转型历程,并力图为中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