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19)
- 2023(11503)
- 2022(9916)
- 2021(9058)
- 2020(7920)
- 2019(18263)
- 2018(17965)
- 2017(35115)
- 2016(19072)
- 2015(21286)
- 2014(21095)
- 2013(20930)
- 2012(19601)
- 2011(17919)
- 2010(18054)
- 2009(17029)
- 2008(17236)
- 2007(15723)
- 2006(13792)
- 2005(12675)
- 学科
- 济(81099)
- 经济(81000)
- 管理(54846)
- 业(50853)
- 企(41890)
- 企业(41890)
- 方法(35006)
- 数学(29866)
- 数学方法(29588)
- 财(23020)
- 农(21475)
- 制(20038)
- 中国(19232)
- 地方(18207)
- 学(17315)
- 业经(17201)
- 贸(15208)
- 贸易(15201)
- 易(14719)
- 农业(13999)
- 务(13899)
- 财务(13870)
- 体(13832)
- 财务管理(13832)
- 企业财务(13132)
- 银(12712)
- 银行(12678)
- 环境(12418)
- 融(12302)
- 金融(12298)
- 机构
- 大学(278950)
- 学院(278656)
- 济(113826)
- 经济(111301)
- 管理(103049)
- 研究(97317)
- 理学(88264)
- 理学院(87106)
- 管理学(85566)
- 管理学院(85015)
- 中国(72994)
- 科学(60923)
- 京(58890)
- 财(55751)
- 所(49976)
- 农(47953)
- 研究所(45344)
- 中心(44594)
- 财经(43725)
- 江(43546)
- 业大(41206)
- 经(39412)
- 范(38176)
- 师范(37780)
- 农业(37628)
- 北京(37135)
- 院(35519)
- 经济学(35516)
- 州(34105)
- 经济学院(32193)
- 基金
- 项目(184815)
- 科学(145559)
- 基金(135178)
- 研究(132102)
- 家(119118)
- 国家(118229)
- 科学基金(100257)
- 社会(84427)
- 社会科(80167)
- 社会科学(80142)
- 基金项目(72709)
- 省(71969)
- 自然(65365)
- 自然科(63723)
- 自然科学(63704)
- 自然科学基金(62577)
- 划(61134)
- 教育(60053)
- 资助(54978)
- 编号(52423)
- 成果(42673)
- 重点(42620)
- 部(41047)
- 发(40804)
- 创(37753)
- 课题(36805)
- 制(36737)
- 科研(35805)
- 创新(35518)
- 国家社会(35346)
共检索到412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立新 晋秀龙
环城游憩带(ReBAC)已成大城市周边地区旅游布局的主要形式。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是否受行政边界的影响?这种影响以何种形式表现?文章以行政上隶属安徽省,但城市空间作用却属于环南京城市游憩带的滁州市ReBAC为研究个案,对跨行政区的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机制及其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都市圈经济的无缝对接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
关键词:
跨行政区 环城游憩带 都市圈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利 马湘恋
结合长沙市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以长沙市核心城区以外的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的127处旅游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中心距离法等旅游计量地理方法,定量研究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布局。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休闲度假类旅游资源表现为近城分散型,分布在10~30km范围内;在30~60km范围区间中,以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为主;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分布在60km范围以外;人工娱乐类资源表现为远城分散型,在60~70km范围中有一定分布。长沙市划分为6个环城游憩带:中心综合发展带、古镇访古带、故里寻踪带、沩山山林访古带、周洛—大围山原生山水带、文家市红色观光带。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空间结构特征 长沙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燕 王慧 汪恒倞
环城游憩带是一种特殊的城市郊区旅游活动空间,已逐步成为城市及周边居民的休闲之地。本文基于客源市场需求,立足于南昌本地资源,分析了南昌市游客的数量、结构、时空分布,等等。研究发现:南昌环城游憩带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游客旅游满意度一般,并且,从总体上而言,南昌环城游憩带旅游仍处于粗放式开发阶段。为此,文中提出了创新开发休闲旅游产品、调控时空分布、合理发展游客数量、完善游憩系统、提高游客满意度等建议,旨在为南昌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旅游市场 游客特征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余兴厚
跨行政区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是指影响公共服务提供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及其功能,也就是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为实现既定的目标所采取的途径与方式,包括跨行政区公共服务供求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等。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筑区域合作的政策环境,建立区域合作的组织协调机制,从制度和组织上保障跨行政区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有效运行。
关键词:
跨行政区 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区域合作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党宁 吴必虎 俞沁慧
环城游憩带是我国城市居民城郊休闲游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盘活城市郊区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市民游憩空间、统筹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上海市为例,对1970—2015年新增的401个环城游憩地进行数理统计与空间分析,将上海环城游憩带的时间演化归纳为探索期、介入期、发展期和巩固期4个阶段,结果显示在空间演化过程中具有明显偏向西南方向的圈层结构与空间外推趋势,其空间分布具有从分散到集聚,集聚形态具有从散点到极核到轴线到团块的演化特征,各类型的游憩地也表现出结构演替与圈层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市场供需机制、游憩地空间集散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是综合影响其时空演变的动力机制,并给予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空间结构 时空演变 上海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党宁 吴必虎 俞沁慧
环城游憩带是我国城市居民城郊休闲游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盘活城市郊区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市民游憩空间、统筹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上海市为例,对1970—2015年新增的401个环城游憩地进行数理统计与空间分析,将上海环城游憩带的时间演化归纳为探索期、介入期、发展期和巩固期4个阶段,结果显示在空间演化过程中具有明显偏向西南方向的圈层结构与空间外推趋势,其空间分布具有从分散到集聚,集聚形态具有从散点到极核到轴线到团块的演化特征,各类型的游憩地也表现出结构演替与圈层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空间结构 时空演变 上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平 贾黎明 魏松坡 王奇峰
为了探究侧柏游憩林的林分结构调控途径,采用聚集指数、混交度、大小比数及开敞度4个指数,基于Voronoi图空间结构单元分析了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典型侧柏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林分平均聚集指数为1.31,林木总体上呈均匀分布格局;2)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427,树种空间隔离程度较低,且空间配置较为简单;3)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大小比数分别为0.512和0.497,林木胸径及树高分化均不太明显,说明林分处于中等竞争状态;4)林分平均开敞度为0.320,林内空间较为开阔,林木生长空间基本充足。侧柏游憩林的林分空间结构基本合理,建议通过少量间伐或补植乡土阔叶树种等措施优化林分空间结构,进一...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国清
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常态化、散客化、个性化,以及旅游活动方式从旅行社组团游为主"条带型"向以散客自助游为主"板块型"转变,迫切要求跨行政区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文章从时空-功能("独占"→"分享")、提供主体("一元"→"多元")、受益范围("游客"→"居民")三个维度诠释跨行政区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内涵,认为稳定长效的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动力源于一系列具有路径依赖性质的提供机制设计(包括组织协商机制、规则自律机制、社会监督机制、绩效激励机制、利益补偿机制、管理问责机制等),旨在尽快突破行政区经济困境,加速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和提升区域旅游服务水平。
关键词:
跨行政区 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 提供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秦学
从空间类型、空间要素、空间结构与形态等方面系统探讨了城市游憩空间结构,并以宁波市为例详细分析了其游憩物质与环境空间结构、游憩行为与需求特征、游憩行为空间分布规律等一系列要素,为宁波市的旅游开发、游憩规划提供参考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晓华 虞敬峰 孟晓敏
乌鲁木齐市是中国典型的内陆城市,远离热点旅游区、民族众多且经济发达程度不高,近300万乌鲁木齐市民的近程休闲与旅游需求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对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新疆首府的乌鲁木齐市旅游空间范围得到不断拓展和延伸,目前已形成环城游憩带的雏形,为满足市民的近程休闲需求以及促进城乡统筹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机制,对环城游憩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可以为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的规划与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促进乌鲁木齐市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推动乌鲁木齐市乃至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可为类似少数民族地区大城市发展环城游憩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晓俊 王兴中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及娱乐消费行为的变化,城市游憩功能在不断地健全和发展。文章在深入研究此变化的基础上,引入同心圆结构模型和一阶自回归模型来研究居民休闲娱乐消费行为对城市游憩商业区(RBD)消费空间结构的影响,并得到游憩商业区(RBD)消费空间结构在经过一段时间变化后,会形成一个稳定娱乐消费节点构成的ADHOC网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强 秦佩恒 白钰 曾辉
目前我国跨行政区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而传统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在解决跨行政区环境问题时产生了许多矛盾。尽管我国部分地区已认识到跨行政区环境合作的重要性,也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建立跨行政区的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研究显得不足。本文从机构、立法和手段三个方面总结了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的现状,指出了在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支撑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体制、政策和支撑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
跨行政区 环境管理 协调机制 跨界污染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惠 石培基 李巍
本文针对兰州市城市居民以城市周边为目的地近距离旅游日益增长的现象,从资源结构、空间结构和市场结构三方面进行分析;利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兰州市环城游憩带的结构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兰州市环城游憩带的优化思路。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结构特征 优化思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鸿雁 陶卓民 潘坤友
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与游憩活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游憩空间为游憩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影响游憩活动的时空分布,游憩活动引导游憩空间要素的布局、功能与特色等,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推动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的高质量发展。以南京秦淮河滨水区为例,基于电子地图兴趣点(POI)、百度热力图,构建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与游憩活动耦合模型,对游憩空间与游憩活动耦合协调特征及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京秦淮河滨水区游憩空间与游憩活动总体耦合协调度较低,分布不均衡,“中间高,两边低”,且以夫子庙景区为中心,越向外围耦合协调度越低;(2)生产型空间总体耦合协调情况最好,其次是生活型与公共型空间,景观型与生态型空间总体耦合协调度最低,不同类型游憩空间要素与游憩活动的耦合形态有差异,且在工作日与休息日的差异有所不同;(3)南京秦淮河滨水区游憩空间与游憩活动的耦合受到市场供需机制、集聚——扩散效应、政府调控机制等共同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俞晓凌 廖邦洪 王道模 陈东立
首先从空间结构出发,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树种分隔程度的空间测度指数3个参数来表述四川省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天台山风景游憩林的空间结构;然后从美学角度出发,用美景度评判法评价该处的森林景观质量,并提出把空间结构参数引入森林景观评价模型中,分析空间结构与美景度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区域内,空间结构的大小比数和角尺度2个参数对美景度都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从生态与美学角度为科学经营森林提供建议与理论依据。
关键词:
风景游憩林 空间结构 美景度 龙门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