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32)
- 2023(16267)
- 2022(14066)
- 2021(13096)
- 2020(10844)
- 2019(24729)
- 2018(24715)
- 2017(46963)
- 2016(25693)
- 2015(28713)
- 2014(28556)
- 2013(27956)
- 2012(25682)
- 2011(23240)
- 2010(23497)
- 2009(21462)
- 2008(21219)
- 2007(18831)
- 2006(16690)
- 2005(14861)
- 学科
- 济(99633)
- 经济(99499)
- 管理(81401)
- 业(74341)
- 企(64545)
- 企业(64545)
- 方法(42415)
- 数学(35730)
- 数学方法(35297)
- 财(26974)
- 中国(26823)
- 农(25293)
- 业经(24107)
- 地方(23117)
- 制(22676)
- 学(21976)
- 技术(20794)
- 理论(18158)
- 贸(17550)
- 贸易(17538)
- 易(16932)
- 农业(16795)
- 和(16776)
- 银(16687)
- 银行(16641)
- 务(16584)
- 财务(16514)
- 环境(16494)
- 财务管理(16477)
- 融(16214)
- 机构
- 大学(363113)
- 学院(360873)
- 管理(143041)
- 济(140031)
- 经济(136878)
- 理学(123626)
- 理学院(122164)
- 研究(120308)
- 管理学(120119)
- 管理学院(119428)
- 中国(89566)
- 京(77289)
- 科学(74945)
- 财(67325)
- 所(60096)
- 研究所(54657)
- 农(54419)
- 中心(54181)
- 江(54009)
- 财经(53027)
- 业大(52044)
- 范(49152)
- 师范(48700)
- 北京(48597)
- 经(48029)
- 院(44063)
- 州(43789)
- 农业(42433)
- 经济学(41667)
- 师范大学(39460)
- 基金
- 项目(248195)
- 科学(196277)
- 研究(184085)
- 基金(179200)
- 家(155672)
- 国家(154372)
- 科学基金(133144)
- 社会(115623)
- 社会科(109487)
- 社会科学(109459)
- 省(97995)
- 基金项目(95379)
- 自然(85861)
- 教育(84889)
- 自然科(83839)
- 自然科学(83819)
- 划(82403)
- 自然科学基金(82313)
- 编号(75201)
- 资助(72183)
- 成果(62059)
- 重点(55754)
- 创(54826)
- 部(54379)
- 发(52939)
- 课题(52633)
- 创新(50588)
- 制(47880)
- 国家社会(47156)
- 教育部(46800)
- 期刊
- 济(156481)
- 经济(156481)
- 研究(107446)
- 中国(73766)
- 学报(55831)
- 管理(54886)
- 科学(52245)
- 财(51552)
- 农(49288)
- 教育(45337)
- 大学(42469)
- 学学(39710)
- 农业(33957)
- 技术(32076)
- 融(31064)
- 金融(31064)
- 财经(25553)
- 业经(25379)
- 经济研究(24257)
- 经(21814)
- 问题(19901)
- 图书(19236)
- 科技(19165)
- 业(17775)
- 理论(17518)
- 技术经济(17127)
- 版(16791)
- 现代(16138)
- 实践(16007)
- 践(16007)
共检索到533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和成 顾裕玲 钱俊
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是实现国家重大战略、提升区域和产业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本文分析了协同创新主体联结方式演化特征;基于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内涵,描述了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的功能;设计了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服务系统各子系统及其平台组织结构;设计了平台运行机制。期望为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布局及其区域创新系统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协同创新 跨行政区域 创新平台 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季沛 栾晶晶
文章结合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对平台的运行模式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期实现产学研的有效对接,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产学研 协同创新 运行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袁瑜 顾永东 陈红喜
构建大学生创业协同创新平台是集聚社会创新要素、推动大学生创新型创业的有效途径。在分析创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从平台目标和主体的职能定位入手,对平台的保障、集聚和催化三大功能进行了阐释,据此设计了由五个支撑体系和五个层次功能模块构成的、网络和实体结合的平台系统框架,最后就保障平台有效运行的机制设计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协同创新 平台构建 运行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庆金 马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推进,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协同创新平台系统建设。健全协同创新平台系统,有机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和要素,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在分析区域协同创新平台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分别对区域协同创新平台主体子系统、区域协同创新平台人才支撑子系统和区域协同创新平台载体子系统进行系统动力学分析,并对区域协同创新的主体、组织和平台载体协同发展系统进行了系统动力学分析。根据系统动力学分析的结果,结合国外经验,提出区域协同创新平台系统建设和发展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顾明华 崔伟
目前,我国的行业类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激励机制还不成熟,影响了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要在政府制定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的前提之下,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来解决协同创新中心的资金问题,优化协同创新各主体之间的分工协作,并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关键词:
行业类高校 协同创新 激励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春玲
2011年1月,中原经济区被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成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但中原经济区经济基础薄弱,区域竞争力差,要后来居上,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构建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目前,中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戚刚 曾立 易凡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是推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对于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内涵和功能,梳理了平台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探讨了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的政策保障体系,可为我国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 平台建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姜启波 王斌 谭清美
该文研究了智能生产和服务网络条件下产业创新平台的内涵和框架,并分析了平台的网络集成、价值集成和全程价值链供给等全新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平台领导权、促进产业升级以及提高资源和创新效率的平台运行机制,为平台的建设和良性运行提供了借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范灵
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是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发展、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需要。本文以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对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运行模式、运行机制及运行成效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产学研 协同创新平台 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庆 王宏起
科技创新平台是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本文首先运用系统思想构建了地方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基本架构,分析其运行过程,提出了推进地方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有效运行的组织保障机制、协同整合机制、创新激励机制。旨在为我国地方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
地方科技创新平台 体系构建 运行机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谭清美 王斌 王子龙 张浩
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平台的组成元素包括模块供应商、模块集成商、基础设施、外部资源、科研组织和服务组织等。平台的公共性和军事性决定其建设和运行须基于政府规制;模块化是其产品研发生产的基本组织模式;市场机制是其遵循的基本机制。在平台初创阶段,为鼓励产品供给方积极参与国防供给,须为其提供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并予以信誉支持。随着平台逐步发展并走向成熟,需求方需求范围逐步扩大,信誉效应不断显现,使得供给方产品市场不断扩大,规模效益逐步实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富国亮 只海平
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平台是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下,由高职院校和区域中小微企业共同组成的创新实体。高职院校应通过搭建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建立长效运行体制机制、发挥多方协同优势等措施来促进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林世爵 叶伊倩 刘毅
"互联网+"背景下,龙头企业利用开放式创新平台这一新型创新组织模式进行高效的持续创新,日益受到重视。以国内外3类开放式创新平台(非定向研发协作模式、定向研发协作模式以及孵化运营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开放式创新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三者运作模式和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从中梳理出龙头企业开放式创新平台运行机理和动力模型;同时,基于案例和运行模型分析,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为国内其他企业利用开放式创新平台进行创新活动,以及政府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 创新平台 运行机制 龙头企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艳
转译是行动者之间相互作用、建立行动者网络的基本途径,是行动者网络构建的关键点。组建跨学科、跨地域、跨组织单位的平台攻克科研难题,以实现1+1>2的规模效益。实现由政府强制推行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向政府监管与市场带动并重的转变。协同创新平台是一种复杂的创新组织模式,它是以高校、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及金融机构等作为参与主体,以完成较大的技术创新为目标进行资源整合的新型组织。由于协同主体的多元化且主体性质各异,如何让单位、行业、运行模式、管理制度等主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鹏
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由粤港澳三个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动力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多层次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该系统中的不同城市或区域依据各自的经济技术条件,可采用和实施不同层次的创新模式,其创新功能定位也不尽相同。构建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需要根据不同行政区域的自身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地建设好各种创新子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